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用钢在含硫酸盐还原菌的海泥中的应变电化学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彦良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海洋用钢在海底泥土区常承受具大的应力 ,而应力将对海洋用钢的腐蚀破坏行为产生影响 .本文选用一种常用的海洋用钢 ,采集含有硫酸盐还原菌 (SRB)的天然海泥 ,研究试样在海泥中的腐蚀行为 。
关键词 海洋用钢 海泥 硫酸盐还原菌 应变电化学 海洋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用钢在不同区带的腐蚀行为
2
作者 杨芳英 高振泮 +2 位作者 张经磊 刘增文 侯保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海洋用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含Cu海洋工程用钢的研究及发展
3
作者 刘颖杰 孙明雪 徐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18,共7页
在钢中加入Cu元素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耐蚀性能和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并保持其优良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我国对低碳含Cu海洋工程用钢的研发比较滞后,需从其成分设计入手,研究Cu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对钢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目前... 在钢中加入Cu元素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耐蚀性能和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并保持其优良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我国对低碳含Cu海洋工程用钢的研发比较滞后,需从其成分设计入手,研究Cu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对钢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目前低碳含Cu海洋工程用钢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概述了低碳含铜海洋工程用钢的发展历程,介绍了Cu析出相的晶体结构演变,Cu对钢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富Cu团簇析出的成分演变,最后指出了未来低碳含Cu海洋工程用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用钢 强度 耐腐蚀性 低温韧性 焊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550海洋平台用钢二次裂纹扩展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金星 唐荻 +2 位作者 武会宾 张杰 杨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39,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对E550海洋平台用钢二次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二次裂纹周边的晶粒取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中的二次裂纹扩展方式与相邻晶粒滑移面的夹角密切相关,其中40%左右的小角度夹角对裂纹扩展影...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对E550海洋平台用钢二次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二次裂纹周边的晶粒取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中的二次裂纹扩展方式与相邻晶粒滑移面的夹角密切相关,其中40%左右的小角度夹角对裂纹扩展影响较小,另外40%左右的相邻晶粒滑移面的夹角为50~62°的大角度夹角,此类夹角的相邻晶粒会在晶界处导致裂纹偏转或起到止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用钢 二次裂纹 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海洋平台用钢E40-Z35的研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狄国标 刘振宇 +1 位作者 刘相华 麻庆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82-1585,共4页
通过实验室热模拟实验确定工艺参数,开发了连铸坯生产海洋平台用钢E40-Z35的控轧控冷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制.结果表明:采取低碳(w(C)≈0.08%)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利用Ca球化处理MnS夹杂物,以及轧制过程中进行高温慢速大压下,未再结晶... 通过实验室热模拟实验确定工艺参数,开发了连铸坯生产海洋平台用钢E40-Z35的控轧控冷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制.结果表明:采取低碳(w(C)≈0.08%)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利用Ca球化处理MnS夹杂物,以及轧制过程中进行高温慢速大压下,未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为900℃,终轧温度为800℃,终冷温度为640℃左右.热轧后产品的-40℃常规冲击和时效冲击吸收功高于200J,厚度方向断面收缩率高于45%,具有良好的抗层状撕裂性能,满足船级社对海洋平台用钢E40-Z35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用钢 低碳 微合金 热轧工艺 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厚规格海洋平台用钢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振宇 周砚磊 +1 位作者 狄国标 王国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8,共8页
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海底油气开发已经逐渐从浅海大陆架延伸至深海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保证厚规格钢板的高强度高韧性以及抗层状撕裂性能是未来海洋平台用钢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强度海洋平台用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此... 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海底油气开发已经逐渐从浅海大陆架延伸至深海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保证厚规格钢板的高强度高韧性以及抗层状撕裂性能是未来海洋平台用钢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强度海洋平台用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此类钢板生产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阐述了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近年来在高强度厚规格海洋平台用钢研究领域的工作以及工程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用钢 低温韧性 超快速冷却 颈缩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工艺对海洋平台用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岩 陈永满 王建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2,共4页
概述了国内外海洋平台用钢的现状及发展。阐述了海洋平台用钢焊接时的常见问题。讨论了焊接方法、焊接热输入及焊后热处理等不同的焊接工艺对海洋平台用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海洋平台用钢 焊接性 焊接工艺 焊接接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品质船舶、海洋工程用钢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赵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28-431,共4页
在介绍船舶、海洋工程用钢基本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原油船货油舱用耐蚀钢及大热输入量焊接用钢的材料特征、技术难点及研究进展。在比较国内外船舶和海洋工程用钢开发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这两种钢的对策。
关键词 船舶用钢 海洋工程用钢 海洋耐蚀 货油舱用钢 大热输入量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焊接方法下440 MPa级海洋工程用钢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振斌 张亚运 安同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78,87,共5页
使用CO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对16 mm厚的440 MPa级海洋工程用钢板进行了对接试验,对比了两种焊接方法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O2气体保护焊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侧板条铁素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而手工电弧焊的... 使用CO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对16 mm厚的440 MPa级海洋工程用钢板进行了对接试验,对比了两种焊接方法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O2气体保护焊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侧板条铁素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而手工电弧焊的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以及少量残余奥氏体,两者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均为板条结构;气体保护焊焊缝的硬度低于手工焊的,且其接头硬度分布更不均匀;相对于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焊缝强度较高,塑性较差,-40℃下的冲击功远低于手工电弧焊的;两者冲击断口均为准解理断口形貌,但手工焊断口有许多延性脊,改善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0MPa级海洋工程用钢 焊缝 热影响区粗晶区 冲击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用钢A710焊接接头的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尹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225,229,共4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化学试验和浸泡失重等手段研究了海洋平台用钢A710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及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的组织不一致,导致各区域的耐蚀性差别,各区域的腐蚀速率大小为焊缝〉热影...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化学试验和浸泡失重等手段研究了海洋平台用钢A710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及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的组织不一致,导致各区域的耐蚀性差别,各区域的腐蚀速率大小为焊缝〉热影响区〉母材。焊缝区组织存在板条马氏体,其耐蚀性最差。焊接接头各区域的腐蚀速率均在0.2~0.5 mm/a之间,焊接接头耐蚀性符合海洋环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用钢 焊接接头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用D36钢化学成分与生产工艺的优化
11
作者 华浩 陈蓉 +1 位作者 李树健 赵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7,共5页
优化了海洋平台用D36钢的化学成分,设计了三种轧制工艺以及两种轧后热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轧制态和热处理态下该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确定了最佳的轧制工艺及后续热处理工艺,从而实现了生产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该钢的优化成分为0... 优化了海洋平台用D36钢的化学成分,设计了三种轧制工艺以及两种轧后热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轧制态和热处理态下该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确定了最佳的轧制工艺及后续热处理工艺,从而实现了生产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该钢的优化成分为0.11~0.12C,0.30~0.40Si,1.55~1.60Mn,≤0.020P,0.005S,0.03~0.06Al,0.045~0.048Nb,0.012~0.018Ti,0.13~0.20Cu,0.18~0.25Ni,0.055~0.060V,优化轧制及后续热处理工艺为控轧+加速控制冷却轧制后,进行890℃×140min正火(快速冷却至返红温度650℃)热处理;该工艺下生产的60mm厚D36钢表面组织以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为主,心部组织以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为主;其屈服强度为375 MPa,抗拉强度为530 MPa,-20℃冲击功为200J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用钢 控制轧制 正火 快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0MPa级特厚海洋工程用钢连续转变行为研究
12
作者 杨跃辉 刘万辉 +1 位作者 唐军 苑少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测定了550 MPa级特厚海洋工程用钢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并绘制了其CCT曲线,结合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其连续转变行为。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1℃/s时,试验钢CCT曲线上高温相变区和低温相变区分离,在高温区域产生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低... 测定了550 MPa级特厚海洋工程用钢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并绘制了其CCT曲线,结合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其连续转变行为。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1℃/s时,试验钢CCT曲线上高温相变区和低温相变区分离,在高温区域产生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低温区则获得M/A,且珠光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当试验钢冷却速度在3~20℃/s时,能够获得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但贝氏体的类型由粒状贝氏体(GB)转化为板条贝氏体(LB);当冷却速度>20℃/s,组织中开始出现马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用钢 特厚 CCT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稳奥氏体对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成 刘文鹏 +1 位作者 叶其斌 王昭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00-1406,共7页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组织观察等方法研究临界退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对海洋工程用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经两相区退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了回火马氏体及不同体积分数(0~6%)的残余奥氏体.随实验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组织观察等方法研究临界退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对海洋工程用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经两相区退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了回火马氏体及不同体积分数(0~6%)的残余奥氏体.随实验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屈服强度从753 MPa降低到506 MPa,抗拉强度介于794~843 MPa,屈强比从0.9降低到0.6,延伸率从31.3%提高到36.2%.实验钢中残余奥氏体能够提高冲击塑性变形能力并阻碍裂纹扩展,在-80℃冲击功达到236 J,然而热稳定性差的残余奥氏体在低温下优先转变成马氏体并降低了低温韧性,冲击功下降到136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用钢 残余奥氏体 强度 低温韧性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铌、钒、钛EQ47海洋平台用钢的高温塑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袁慎铁 赖朝彬 +1 位作者 陈英俊 熊文名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2期52-56,共5页
EQ47钢是最常用海洋平台用钢之一,为了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EQ47钢,需要对EQ47钢生产工艺进行研究;钢的高温塑性可以影响铸坯的质量,为了保证铸坯质量,需要对含铌、钒、钛EQ47海洋平台用钢的高温塑性进行研究。采用Gleeble-1500D... EQ47钢是最常用海洋平台用钢之一,为了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EQ47钢,需要对EQ47钢生产工艺进行研究;钢的高温塑性可以影响铸坯的质量,为了保证铸坯质量,需要对含铌、钒、钛EQ47海洋平台用钢的高温塑性进行研究。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进行高温塑性试验,分析了EQ47钢高温塑性特点,断裂机理,以及铌、钒、钛对高温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存在2个脆性区间,即第Ⅰ脆性区间为1270-1350℃,第Ⅲ脆性区间为600-900℃;试验钢的断裂形式有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钢中的铌、钒、钛及其析出物均对钢的高温塑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用钢 高温塑性 断裂形式 钛及其析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0MPa级海洋平台用钢的高温塑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袁慎铁 赖朝彬 +2 位作者 陈英俊 熊文名 罗小兵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通过Gleeble-1500D热模拟机来进行EQ47(460MPa)钢的高温塑性研究.以1x10-3/s的变形速率,在600-1350℃的温度区间内以每50℃取一间隔做一组高温塑性试验.结果表明:在907-1270℃之间,断面收缩率均高于60%,钢的高温塑性良好,温... 通过Gleeble-1500D热模拟机来进行EQ47(460MPa)钢的高温塑性研究.以1x10-3/s的变形速率,在600-1350℃的温度区间内以每50℃取一间隔做一组高温塑性试验.结果表明:在907-1270℃之间,断面收缩率均高于60%,钢的高温塑性良好,温度高于1270℃时,断面收缩率急剧下降,第Ⅲ脆性区在667-907℃之间,在此温度区间内存在明显的塑性低谷,断面收缩率最低值为2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用钢 高温塑性 脆性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基因工程及其在海洋工程用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嘉欣 王香 +1 位作者 董卉羚 韩建兴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6,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不断走向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和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已经成为海洋工程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应用传统的“试错法”开发新材料虽然能避开物理机制不明的制约,但研发周期长、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不断走向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和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已经成为海洋工程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应用传统的“试错法”开发新材料虽然能避开物理机制不明的制约,但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材料基因组”思想应运而生,材料的设计逐渐由“炒菜式”向理性设计改变。而材料基因工程以“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为目标,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文中在对材料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发展现状等方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工程用钢材料基因化的设计思路。短期来看可以缩短研发周期同时降低成本,长期来看还可以实现海洋工程用钢的按需设计,充实钢铁材料数据库,为后续的材料计算与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基因工程 海洋工程用钢 高通量计算 高通量实验 材料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炼工艺对大热输入海洋工程用钢E36N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代朋虎 张朋彦 朱玉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52,共4页
采用新工艺及传统工艺冶炼的两种海洋工程用正火态钢E36N进行热输入为200 kJ/cm的焊接热影响区热模拟实验,在-20℃的条件下检测焊接热模拟试样的冲击功值,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金相组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冲击断口形貌以及夹杂物情况,研... 采用新工艺及传统工艺冶炼的两种海洋工程用正火态钢E36N进行热输入为200 kJ/cm的焊接热影响区热模拟实验,在-20℃的条件下检测焊接热模拟试样的冲击功值,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金相组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冲击断口形貌以及夹杂物情况,研究在相同的大热输入条件下,两种冶炼工艺得到的E36N钢的熔合线附近的粗晶热影响区组织及其低温韧性。结果表明,传统工艺冶炼得到的E36N钢的焊接热模拟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少量铁素体,热影响区(HAZ)的低温韧性较差。新工艺冶炼得到的E36N钢的焊接热模拟组织为少量晶界铁素体、少量多边形铁素体及大量针状铁素体,HAZ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热输入 海洋工程用钢 热影响区 针状铁素体 低温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读光谱法测定海洋结构用钢中的锆
18
作者 曹爱青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4年第3期61-63,共3页
采用直读光谱法,针对海洋结构用钢中的锆元素进行分析。实验利用标准物质,通过条件实验,建立海洋结构用钢中锆的工作曲线,确定海洋结构用钢中残余元素锆的分析方法。通过标准样品的结果验证以及待测试样的光谱分析方法与化学分析方法实... 采用直读光谱法,针对海洋结构用钢中的锆元素进行分析。实验利用标准物质,通过条件实验,建立海洋结构用钢中锆的工作曲线,确定海洋结构用钢中残余元素锆的分析方法。通过标准样品的结果验证以及待测试样的光谱分析方法与化学分析方法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方法完全可以满足生产及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同时也拓宽了直读光谱仪的分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读光谱法 海洋结构用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36钢焊接件海水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林鑫 杜敏 +2 位作者 李成杰 王彬 虞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4,共5页
海洋环境中的钢焊接件除了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之外,还容易发生电偶腐蚀等局部腐蚀。本文通过失重法、开路电位、强极化曲线、金相显微观测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DH36海洋用钢焊接件S-189-2在海水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电偶腐蚀... 海洋环境中的钢焊接件除了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之外,还容易发生电偶腐蚀等局部腐蚀。本文通过失重法、开路电位、强极化曲线、金相显微观测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研究了DH36海洋用钢焊接件S-189-2在海水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电偶腐蚀倾向及其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焊接件各个部位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均较小,腐蚀电流密度在15~29μA.cm-2范围内,阴极反应由氧扩散过程控制。开路电位和电极电位均随时间负移,各个位置电极电位差较小且负移幅度接近,发生电偶腐蚀的倾向较小。腐蚀产物以γ-FeO(OH)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用钢 焊接件 海水腐蚀 电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Ti-Mg脱氧钢中夹杂物诱发点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万 付学好 +3 位作者 瞿勇 熊珊 李光强 秦庆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7,共7页
以不同脱氧方式熔炼的海洋工程用钢为研究对象,利用SEM、EDS及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钢中夹杂物形貌、组成及尺寸分布等进行表征,通过3.5%NaCl溶液中阳极极化及腐蚀实验对钢中夹杂物诱发点蚀的行为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与Al-Mg脱氧钢... 以不同脱氧方式熔炼的海洋工程用钢为研究对象,利用SEM、EDS及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钢中夹杂物形貌、组成及尺寸分布等进行表征,通过3.5%NaCl溶液中阳极极化及腐蚀实验对钢中夹杂物诱发点蚀的行为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与Al-Mg脱氧钢相比,Ti-Mg脱氧钢中形成了含有TiO_x的复合氧化物,夹杂数量更多且平均尺寸更小(小于1μm),有利于MnS的异质形核析出及弥散分布;低腐蚀活性的含TiOx复合氧化物及高度分散、异质局部析出MnS夹杂具有较低的点蚀敏感性及自腐蚀催化作用,降低了点蚀的诱发及扩展,有效提高了钢的抗点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用钢 Ti-Mg AL-MG 复合脱氧 夹杂物 硫化锰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