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太平洋暖池海洋热浪在2020~2022三年拉尼娜事件爆发背景下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郑飞
张小娟
曹庭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6-390,共15页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持续增长的海洋热浪事件(marine heat waves,MHW)对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是MHW特征显著变化的典型区域。本文基于已建立的MHW高分辨率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大...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持续增长的海洋热浪事件(marine heat waves,MHW)对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是MHW特征显著变化的典型区域。本文基于已建立的MHW高分辨率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大气海洋再分析资料、美国宇航局(NASA)Aqua卫星和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提供的叶绿素-a浓度资料,利用统计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等方法,探讨了2020~2022年西太平洋暖池MHW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MHW的爆发频率和强度等在近30年显著增加,其特征属性的变化与连续La Ni?a事件的爆发密切相关。尤其在2020~2022年连续三年La Ni?a事件背景下,西太平洋暖池区MHW爆发频次达到全球最高,且其覆盖面积、爆发频次、总天数、累积强度均是1982年以来最显著的。通过对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混合层热收支的分析,2020~2022年期间MHW爆发主要是净海表热通量中的向下短波辐射项和海洋动力过程中的纬向平流项共同主导。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在西太平洋暖池区域,MHW与海洋生态指标叶绿素-a浓度时空尺度上呈现负相关协同变化的特征,尤其是2020~2022年的MHW事件使该区域海洋上层浮游生物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热浪
三年拉尼娜
西太平洋暖池
爆发机制
海洋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遗留围填海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探讨——以晋江盐场围填海项目为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婵娟
吴耀建
+3 位作者
李青生
方婧
郭洲华
戴娟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8,共9页
本研究以晋江盐场围填海项目为例,针对项目情况和区域环境特征,在收集现有资料和补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围填海工程建设的海洋生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①保护修复应推行整体保...
本研究以晋江盐场围填海项目为例,针对项目情况和区域环境特征,在收集现有资料和补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围填海工程建设的海洋生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①保护修复应推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有效机制,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良性发展。②围填多年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的围填海项目,制定修复对策也应遵循现有的生态条件,充分考虑修复工程的成本与效益,增强修复方案的可操作性,做出最有利的决策。③生态修复模式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最大程度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本研究可为类似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环境科学
历史遗留围填海
海洋生态影响
生态
保护修复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太平洋暖池海洋热浪在2020~2022三年拉尼娜事件爆发背景下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郑飞
张小娟
曹庭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ICCES)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6-390,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5045。
文摘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持续增长的海洋热浪事件(marine heat waves,MHW)对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是MHW特征显著变化的典型区域。本文基于已建立的MHW高分辨率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大气海洋再分析资料、美国宇航局(NASA)Aqua卫星和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提供的叶绿素-a浓度资料,利用统计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等方法,探讨了2020~2022年西太平洋暖池MHW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MHW的爆发频率和强度等在近30年显著增加,其特征属性的变化与连续La Ni?a事件的爆发密切相关。尤其在2020~2022年连续三年La Ni?a事件背景下,西太平洋暖池区MHW爆发频次达到全球最高,且其覆盖面积、爆发频次、总天数、累积强度均是1982年以来最显著的。通过对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混合层热收支的分析,2020~2022年期间MHW爆发主要是净海表热通量中的向下短波辐射项和海洋动力过程中的纬向平流项共同主导。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在西太平洋暖池区域,MHW与海洋生态指标叶绿素-a浓度时空尺度上呈现负相关协同变化的特征,尤其是2020~2022年的MHW事件使该区域海洋上层浮游生物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
关键词
海洋
热浪
三年拉尼娜
西太平洋暖池
爆发机制
海洋生态影响
Keywords
Marine heat waves
Triple-year La Niña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Outbreak mechanism
Marine ecological impact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遗留围填海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探讨——以晋江盐场围填海项目为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婵娟
吴耀建
李青生
方婧
郭洲华
戴娟娟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8,共9页
基金
自然资源部围填海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资助项目。
文摘
本研究以晋江盐场围填海项目为例,针对项目情况和区域环境特征,在收集现有资料和补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围填海工程建设的海洋生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①保护修复应推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有效机制,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良性发展。②围填多年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的围填海项目,制定修复对策也应遵循现有的生态条件,充分考虑修复工程的成本与效益,增强修复方案的可操作性,做出最有利的决策。③生态修复模式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最大程度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本研究可为类似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海洋
环境科学
历史遗留围填海
海洋生态影响
生态
保护修复
人工湿地
Keywords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historical and problematic reclamation
marine ecological impact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rtificial wetland
分类号
P7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太平洋暖池海洋热浪在2020~2022三年拉尼娜事件爆发背景下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郑飞
张小娟
曹庭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历史遗留围填海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探讨——以晋江盐场围填海项目为例
李婵娟
吴耀建
李青生
方婧
郭洲华
戴娟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