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水华的摄食与调控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韩希福 王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海洋浮游动物 海洋浮游植物 水华 摄食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增强和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对海洋浮游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窦勇 王悠 唐学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94,共6页
环境污染导致的臭氧层衰减是当今最引人注目的全球变化现象之一。臭氧层的衰减使得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尤其是对生物具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紫外线B波段(ultrovioletB,UV.B,280~315nm)的辐射增强,从而对全球产生明显的生态学和生... 环境污染导致的臭氧层衰减是当今最引人注目的全球变化现象之一。臭氧层的衰减使得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尤其是对生物具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紫外线B波段(ultrovioletB,UV.B,280~315nm)的辐射增强,从而对全球产生明显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北海海水表面uv.B辐射率的10%能够穿透到6m深的水层;而在北冰洋的清澈水域,可到达30m深的水层,在南极水域甚至达到60~70m,引起明显的生态学效应,因此,UV-B辐射对海洋牛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性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游动物 UV-B辐射 环境因子 生物学效应 生态学效应 地球表面 紫外线B 潜在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浮游动物的同化率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武昌 王克 肖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海洋浮游动物 同化率 海洋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浮游动物呼吸率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燕玲 《福建水产》 2003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文比较了海洋浮游动物呼吸率的几种测定方法,详细介绍影响呼吸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概述呼吸率测定在海洋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海洋浮游动物 呼吸率 测定方法 海洋生态系统 呼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南海北部海域微型浮游动物及其对浮游植物摄食压力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郑丽平 相卫国 黄邦钦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2-78,共7页
2009年1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的5个站位,采用稀释法和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同时测定了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类群组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主要以无壳纤毛虫为主,南海北部微... 2009年1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的5个站位,采用稀释法和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同时测定了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类群组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主要以无壳纤毛虫为主,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细胞丰度为33~529个/dm3.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45~1.83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44~1.76 d-1,摄食压力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42.6%~82.8%,占初级生产力的97.3%~225.1%.近岸区摄食压力比陆架区高,表明冬季南海近岸区微型浮游动物摄食能够有效的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而陆架区浮游植物生长率大于摄食率,浮游植物存在着现存量的积累,微型浮游动物并不能完全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浮游植物: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资源及多样性调查
6
作者 时培石 王波 时美伦 《中国水产》 CAS 2022年第10期91-94,共4页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重要一环,承担着由海洋植物性营养向海洋动物性营养转化的重要功能,也是许多海洋鱼类的开口饵料,其资源和多样性状况决定了海域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为了解日照海域浮游动物资源及多样性,服务...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重要一环,承担着由海洋植物性营养向海洋动物性营养转化的重要功能,也是许多海洋鱼类的开口饵料,其资源和多样性状况决定了海域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为了解日照海域浮游动物资源及多样性,服务渔业发展决策,2021年团队对日照北部近岸海域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相对复杂且稳定。调查为当地海洋渔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浮游动物 海洋植物 海洋鱼类 多样性调查 日照海域 海洋渔业 浮游动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东部海域海樽类被囊动物的分布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金标 连光山 +2 位作者 王云龙 徐兆礼 陈亚瞿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9-285,共7页
本文根据对1997至1999年3个航次在台湾海峡东部海域(23°30'~25°30′N,118°30′~121°00′E)采集的大型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首次专文报道了该海域浮游海樽类(Thaliacea)被囊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其中夏季... 本文根据对1997至1999年3个航次在台湾海峡东部海域(23°30'~25°30′N,118°30′~121°00′E)采集的大型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首次专文报道了该海域浮游海樽类(Thaliacea)被囊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其中夏季的种类最多(11种),数量最大,平均丰度达7445×10-3个 m3,优势种是东方双尾纽鳃樽(Thaliademocraticaorientalis)、软拟海樽(Doliolettagegenbauri)和韦氏纽鳃樽(Weeliacy lindrica),而冬季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少,仅小齿海樽(Doliolumdenticulatum)的出现率较高.文章讨论了海樽类分布与水温、盐度及浮游植物丰度的关系,并与邻近海域海樽类的分布状况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海樽类 被囊动物 海洋生物学 数量分布 海洋浮游动物 胶质浮游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军 蔡立哲 +10 位作者 陈建芳 单秀娟 丁兰平 黄凌风 金显仕 林茂 刘洋 邵宗泽 徐奎栋 王雨 张晓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98,共18页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研究 生物海洋 海洋微生物 海洋浮游植物 海藻 海洋浮游动物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 海洋小型底栖生物 海洋大型底栖生物 海洋渔业 海洋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林湾浮游桡足类生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姜胜 周凯 +1 位作者 杜虹 黄长江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45-49,共5页
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粤东柘林湾浮游桡足类29属57种,其中,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和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为优热种,合计占浮游桡足类总个体数的66.7%。柘林湾是一个浮游桡足类... 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粤东柘林湾浮游桡足类29属57种,其中,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和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为优热种,合计占浮游桡足类总个体数的66.7%。柘林湾是一个浮游桡足类相对丰富的海湾,年均总个体数达5.4×10^3ind.·m^-3。浮游桡足类的种类数和总个体数均表现为湾外大于湾内的平面分布格局,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型,高峰期位于5-10月,最低谷位于冬季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林湾 浮游桡足类 生态研究 海洋浮游动物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洋浮游甲壳类的研究,(二)莹蝦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4年第3期1-12,共12页
绪言这篇论文是厦门海洋浮游甲壳类的研究报告之二,专述莹蝦(Lucifer)属。它是厦门常见的海洋浮游动物,可是还没有人加以研究。作者把最近五年(1949—1953)来在厦门港所采得的莹蝦详细检查,发现下列三种(表一):
关键词 交接器 浮游甲壳类 海洋浮游动物 尾足 厦门港 末端 研究报告 腹足 腹刺 腹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溶液保存的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美玉 林元烧 +3 位作者 方旅平 郑连明 刘迟迟 曹文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提取了保存于5%甲醛溶液中的单只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经凝胶电泳后虽无清晰条带,但PCR扩增后可得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mtCOI)片段.测序分析,该片段长度为710bp,与GenBank中的序列(索引号AF332769)比对后确定为中华哲水蚤m... 提取了保存于5%甲醛溶液中的单只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经凝胶电泳后虽无清晰条带,但PCR扩增后可得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mtCOI)片段.测序分析,该片段长度为710bp,与GenBank中的序列(索引号AF332769)比对后确定为中华哲水蚤mtCOI序列的一部分.利用本实验方法所提取的基因组DNA可适用于系统发生、种群遗传结构等领域的分子水平研究,为保存在甲醛溶液中的小型海洋浮游动物的基因信息利用提供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PCR扩增 基因组DNA提取 甲醛溶液 保存 细胞色素氧化酶 GENBANK 线粒体DNA 海洋浮游动物 种群遗传结构 测序分析 凝胶电泳 片段长度 系统发生 实验方法 实用技术 信息利用 分子水平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南湾秋末冬初水螅水母类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将修 张金标 连光山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7-444,共8页
本文分析了2001年11月2~3日和12月8~10日在台湾南湾12个测站采集的表层和底层92份浮游动物样品,共鉴定水螅水母18种,其中8种是台湾周围海域的新记录.半口壮丽水母(Aglaura hemistoma)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为优势种,它... 本文分析了2001年11月2~3日和12月8~10日在台湾南湾12个测站采集的表层和底层92份浮游动物样品,共鉴定水螅水母18种,其中8种是台湾周围海域的新记录.半口壮丽水母(Aglaura hemistoma)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为优势种,它们在11月和12月分别占水螅水母类总量的77%和94%以上.南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数和个体丰度均以12月(17种,3102×10^(-3)个/m^3)明显多于11月(6种,72×10^(-3)个/m^3).在冬季,外海高盐水团是影响水螅水母类分布的主要因素,盐度与水螅水母类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显著,文章还比较了南湾与邻近海区水螅水母类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螅水母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海洋浮游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美香 赵泉鸿 肖湘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4-359,共6页
本文以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样品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样品的总DNA片段,利用特异性DNA探针,进行有孔虫的SSUrDNA扩增,对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证实确为潜在的有孔虫DNA.进化树分析揭示了研究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孔虫种类。
关键词 海洋浮游动物 分子生物学:有孔虫 DNA提取 SSU rDNA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褐指藻浓缩液长期保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明 阎斌伦 +1 位作者 滕亚娟 张学成 《水产科技情报》 2003年第6期246-249,共4页
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长期保存对三角褐指藻浓缩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的低温下长期(2个月以上)保存后,三角褐指藻获得较高的存活率(70%以上);并且在恢复生长时保持较高的比生长率,因此0~10℃是三角褐指藻长期保存的最佳... 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长期保存对三角褐指藻浓缩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的低温下长期(2个月以上)保存后,三角褐指藻获得较高的存活率(70%以上);并且在恢复生长时保持较高的比生长率,因此0~10℃是三角褐指藻长期保存的最佳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浓缩液 长期保存技术 保存温度 存活率 比生长率 海洋微藻 海洋浮游动物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研究生的几点做法
15
作者 郑重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84年第1期42-43,共2页
培养人才是实现“四化”的关键,也是教育界的当务之急,而培养研究生更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是一支科技现代化的生力军和后备军,也是一支今后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面对这样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培养人才是实现“四化”的关键,也是教育界的当务之急,而培养研究生更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是一支科技现代化的生力军和后备军,也是一支今后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面对这样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为了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我们在政治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他们树立为“四化”服务的奋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研究生 几点做法 毕业论文 海洋浮游动物 浮游生物学 思想教育 培养方式 高等院校 科技现代化 培养高级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