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海黑潮区温度的月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康建成
王国栋
朱炯
孙闻政
刘超
李燕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7-883,共7页
-
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与城市环境(J50402)"资助
-
文摘
使用美国海洋大气局2010年发布的海洋温度数据库、地球物理数据中心2006年发布的海底地形数据库,研发三维体积、切面可视和分析技术,探讨东海黑潮区温度逐月空间变化。得出,从东海黑潮的入口到出口,表层平均温度的差值在4—5月份最大,8—9月份最小,反映黑潮与东海热交换的月季变化;表层温度的年较差和月差值在128°E附近最大,指示了黑潮与东海陆架水热量交换最多的部位。以深度220m为转换层,从东海黑潮的入口到出口,在转换层以上同深度温度呈下降趋势,以下呈上升的趋势;反映黑潮进入东海后中层水的扩张。从温位差判断,在表层,东海黑潮区的热交换在3—4月份最大,在9月份最小;热交换主要出现在靠东海大陆架一侧,热交换最大的区域在台湾东北海域、127°E附近的海域和吐噶喇海峡东北侧。从平均温位差推断,在东海黑潮区,热交换主要出现在30—150m层,在7—9月份最大,11—1月份最小。
-
关键词
东海
黑潮
温度
海洋水文气候
-
Keywords
East China Sea, Kuroshio, Temperature, Oceanic hydrological climate
-
分类号
P73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