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气象观测系统在热带气旋资料同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万齐林 何金海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42,共10页
在分析南海海洋气象观测现状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发现有必要发展合适的资料同化技术,提高资料利用效率,才能克服海洋气象资料相对缺乏来提升数值预报水平。利用多尺度/分块逐批资料同化技术,进行热带气旋资料同化试验。结果表明:多尺度... 在分析南海海洋气象观测现状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发现有必要发展合适的资料同化技术,提高资料利用效率,才能克服海洋气象资料相对缺乏来提升数值预报水平。利用多尺度/分块逐批资料同化技术,进行热带气旋资料同化试验。结果表明:多尺度/分块逐批资料同化技术能够适应具有多尺度特征的热带气旋资料同化,较好地满足热带气旋资料同化对流依赖背景误差协方差同化技术的要求,能够较合理高效地利用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多尺度/分块逐批资料同化技术,加强海洋气象观测系统的应用,是形成高质量热带气旋初值环流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观测 资料利用效率 多尺度/分块逐批资料同化 热带气旋初值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海域布设首个海洋气象观测浮标
2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8期16-16,共1页
7月14日上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在北部湾海域布设首个海洋气象观测浮标,该浮标为“广东省海洋预警报能力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的一部分,将与即将下海的茂名博贺港3米浮标、阳江南鹏列岛3米浮标及汕尾红海湾6米浮标形成我省自主的初步... 7月14日上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在北部湾海域布设首个海洋气象观测浮标,该浮标为“广东省海洋预警报能力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的一部分,将与即将下海的茂名博贺港3米浮标、阳江南鹏列岛3米浮标及汕尾红海湾6米浮标形成我省自主的初步海上观测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观测 北部湾 浮标 海域 改造项目 广东省 观测 红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气象业务丛书综合气象观测(上下册)》
3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17,共1页
王强主编气象观测业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概括介绍了由天基、地基和空基观测系统构成的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体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气象观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法。重点讲述了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的原... 王强主编气象观测业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概括介绍了由天基、地基和空基观测系统构成的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体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气象观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法。重点讲述了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的原理、技术方法和业务要求,地基气象遥感探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气象观测 气象业务 下册 丛书 海洋气象观测 专业气象服务 业务体系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业务发展
4
作者 张鹏 李锐 +30 位作者 赵坤 王东晓 王劲松 雷勇 夏祥鳌 咸迪 陈玉宝 吴蕾 赵培涛 郭启云 杨荣康 李翠娜 颜鹏 刘超 王鑫 桂华侨 刘磊 关敏 黄浩 何建新 刘黎平 王宾宾 孙业乐 王一楠 黄勇 胡雯 李柏 王自发 马耀明 刘建国 傅云飞 《气象学报》 2025年第3期729-760,共32页
气象观测技术是现代气象科学的基石,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和业务的进步。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形成初期,老一辈气象学家就提出了“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的中国气象学会宗旨。中国气象观测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 气象观测技术是现代气象科学的基石,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和业务的进步。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形成初期,老一辈气象学家就提出了“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的中国气象学会宗旨。中国气象观测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人工到自动化、从地面到空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卫星遥感等多元化的业务观测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气象观测的不断发展,使得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海洋气象观测、空间天气观测、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基和空基遥感系统等7个方面概述中国气象观测系统业务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气象观测试验作为气象探测技术发展、探测方法研究、探测装备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驱动力在中国观测系统升级换代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和技术支撑作用。概要介绍了中国多源综合观测与大型试验情况。气象观测系统不仅仅是对现有工程技术的应用,更是一个充满未知科学问题、技术挑战和应用领域发展的学科分支。随着观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更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更先进的遥感设备的应用,中国现有的观测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技术的前沿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气象观测系统正在朝着智能化、立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将在未来气象观测系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观测 业务发展 地面气象观测 高空气象探测 海洋气象观测 空间天气观测 天气雷达 气象卫星 地基 和空基遥感系统 多源综合观测与大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使用船用气象电报自动发送装置(DCP)
5
作者 刘永志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19,共1页
日本的静止卫星“葵花”与美国、欧洲宇宙机关(ESA)、印度已发射运用的静止卫星共同监视全球气象状况。除印度的静止卫星外,其它国家的均能自动收集海洋气象浮标式自动气象站、船舶、飞机等所观测的气象资料。向静止卫星通报气象资料的... 日本的静止卫星“葵花”与美国、欧洲宇宙机关(ESA)、印度已发射运用的静止卫星共同监视全球气象状况。除印度的静止卫星外,其它国家的均能自动收集海洋气象浮标式自动气象站、船舶、飞机等所观测的气象资料。向静止卫星通报气象资料的船舶等被称为“通报局”(DCP)。从通报局对卫星分配402MHZ等频率,并使用无定向天线,即可发送气象资料。 日本气象厅已在1988年度在所有的海洋气象观测船上配备上了运用DCP把观测船所观测到的气象及海洋资料向气象厅通报的“船用气象电报自动发送装置”。此装置由无定向天线、发送部和资料处理部三部分构成。资料处理部是由以个人用计算机为基座的CPU、表示已输入的气象资料和电文的CRP、用于输入气象资料的键盘三部分构成。船用气象电报自动发送装置的特长是,写成气象电报的气象资料极为简单,任何人都会输入。资料输入后,从气象电报的写成到发报均可自动工作。因此,通讯人员不需要值班,连夜间也可自动通报气象电报。 船舶气象通报对提高气象预报精度以及延长预报期间极为重要。但近几年来由于海运情况的变化,船舶气象通报逐渐减少,日本气象厅迫切希望船舶今后也能协力合作。除气象厅自己的气象观测船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电报 自动发送 静止卫星 气象资料 气象通报 日本气象 无定向 海洋气象浮标 海洋气象观测 预报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