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数值模拟中的伴随数据同化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耀登 高玉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9-603,共5页
从伴随方程的推导、伴随数值模型的构造以及伴随数据同化中的最优化方法3个方面对伴随数据同化基本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评述;从优化初始状态、优化模式中不确定参数和优化开边界条件等3方面,综述了伴随法在海洋数值模... 从伴随方程的推导、伴随数值模型的构造以及伴随数据同化中的最优化方法3个方面对伴随数据同化基本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评述;从优化初始状态、优化模式中不确定参数和优化开边界条件等3方面,综述了伴随法在海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伴随法在海洋数值模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对于伴随法用于数值模型的参数优化,只能对其在物理意义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和估计,而不能背离物理背景使目标函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数值模拟 四维数据同化 伴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结构化的海洋动力模式FVCOM的北印度洋海域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阮宗利 徐丹亚 +4 位作者 王际朝 庄展鹏 吴国丽 张艳华 纪艳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8,34,共9页
使用FVCOM对北印度洋海域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算例的构建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模式中加入了TPXO 7.2的潮位驱动和ERA5的风场强迫,并将FVCOM中输出的水位SSH与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的历史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各观测站的预测与实测SS... 使用FVCOM对北印度洋海域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算例的构建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模式中加入了TPXO 7.2的潮位驱动和ERA5的风场强迫,并将FVCOM中输出的水位SSH与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的历史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各观测站的预测与实测SSH时间序列的对比曲线和RMSE、RRMSE、相关系数等结果表明,该区域的FVCOM数值模拟是很有效的,并且是高精度的,获得的最小RMSE和RRMSE分别为0.09 m和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数值模拟 FVCOM SSH 风场强迫 潮汐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中部浮游生态系统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建忠 葛建忠 BELLERBY Richard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68,共16页
利用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型(GOTM-FABM-ERSEM)对东中国海中部站位浮游生态系统要素的季节变化进行模拟,较好地刻画并分析了其物理、生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浮游生态系统的季节性变化的物理控制因子主要为光照、温度及其引... 利用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型(GOTM-FABM-ERSEM)对东中国海中部站位浮游生态系统要素的季节变化进行模拟,较好地刻画并分析了其物理、生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浮游生态系统的季节性变化的物理控制因子主要为光照、温度及其引起的垂向层化;生化控制因子主要为营养盐水平,其夏季集中分布在跃层以下深度,并在9月达到最大值.模型较好地呈现了春秋季浮游植物的双峰结构,浮游植物在夏季次表层(约20 m)出现最大值,并在潮汐混合影响下呈周期性斑块状生长,峰值为5.3 mg C·m-3.浮游动物和细菌的分布与浮游植物类似,均在春季达到最大值,并滞后3d左右,细菌在夏季表层受浮游植物和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海洋数值模拟 浮游生态系统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结条件下海浪生湍流混合特征分析及其对上层海洋的影响
4
作者 庄展鹏 袁业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7-451,共15页
上层海洋混合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和数值模拟一直是海洋和气象学家关注的重点之一,其中上层海洋垂向混合参数化方案的不准确直接影响海洋模式的模拟效果。风生海浪对海气相互作用以及上层海洋的内部混合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包... 上层海洋混合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和数值模拟一直是海洋和气象学家关注的重点之一,其中上层海洋垂向混合参数化方案的不准确直接影响海洋模式的模拟效果。风生海浪对海气相互作用以及上层海洋的内部混合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包含垂向层结效应的海浪生湍流混合系数理论模型,开展不同层结条件下海浪生湍流混合系数的分布变化特征分析。构建了一维理想解析实验和准全球算例,结果表明,在100 m以浅的上层海洋中,混合层深度与上述混合系数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跃层或混合层深度较大时能够显著增强垂向混合过程,进而使表层暖水下降至更深的位置,加深混合层深度模拟结果。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跃层条件下表层的层结效应较弱,因而对混合的抑制作用较小。此外,在准全球算例中海浪生湍流混合方案可显著提高海洋环流模式对上层海洋温度结构的模拟能力,模式对跃层处WOA13实测数据的模拟精度最高可提升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生湍流混合 垂向层结条件 海洋环流数值模拟 跃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模拟对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敏感性分析
5
作者 肖斌 舒启 乔方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基于全球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研究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模拟的影响。敏感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 基于全球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研究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模拟的影响。敏感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不同不仅会影响SST的模拟,而且会显著影响AMOC强度的模拟。相比高时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降低会造成AMOC模拟强度的减弱和SST的升高。月平均驱动场驱动的AMOC比6h分辨率驱动场驱动的控制实验减少6.7Sv,降低了34%;同为6h分辨率,粗空间分辨率大气驱动场模拟的AMOC比高空间分辨率实验减少1.4Sv,降低了7%。对海洋上层流场和海表热通量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风场的减弱是导致AMOC减弱和SST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数值模拟 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 海表驱动场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轨道卫星观测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动力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猛 沈芳 +1 位作者 葛建忠 孔亚珍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3,共7页
利用静止轨道水色遥感卫星GOCI的一天多景数据,采用基于半经验辐射传输模型(SERT),反演获得杭州湾海区悬浮泥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结合三维无结构三角形网格的有限体积海洋数值模型(FVCOM),模拟卫星成像时刻杭州湾水位、潮流分布状况。综... 利用静止轨道水色遥感卫星GOCI的一天多景数据,采用基于半经验辐射传输模型(SERT),反演获得杭州湾海区悬浮泥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结合三维无结构三角形网格的有限体积海洋数值模型(FVCOM),模拟卫星成像时刻杭州湾水位、潮流分布状况。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潮流变化是该海区在涨落潮、大小潮悬沙分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风浪作用导致杭州湾海域悬沙浓度枯季明显大于洪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轨道卫星 悬浮泥沙 动态变化 海洋数值模拟 杭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耦合器组件的区域冰—洋耦合模式的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喜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耦合器组件形式的耦合技术现已成为数值模拟中不同模式物理过程间实现复杂相互作用的主流方法。以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的模式耦合工具包(MCT)为基础构建了耦合器组件,并利用其实现了海冰模式CSIM... 采用耦合器组件形式的耦合技术现已成为数值模拟中不同模式物理过程间实现复杂相互作用的主流方法。以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的模式耦合工具包(MCT)为基础构建了耦合器组件,并利用其实现了海冰模式CSIM5与区域海洋环流模式ROMS3在北极地区的耦合。耦合模式以多任务多数据(MPMD)并行方式运行,在采用Linux系统和pgi编译器的高性能微机及银河集群计算机系统下已实现利用其开展冰—洋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器组件 耦合模式 冰—洋相互作用 海冰数值模拟 北极海洋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