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海洋放射性监测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林武辉 陈立奇 +3 位作者 何建华 马豪 曾志 曾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9-276,共8页
全面总结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不同核素通过海洋途径排放的放射性总量;介绍多个国家开展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基于海洋放射性本底与各国制定的限值标准,对福岛核事故后海洋放射性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对国内外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进行展... 全面总结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不同核素通过海洋途径排放的放射性总量;介绍多个国家开展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基于海洋放射性本底与各国制定的限值标准,对福岛核事故后海洋放射性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对国内外的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进行展望,从海洋环境安全角度出发,提出建立我国海洋放射性数据库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事故 海洋放射性监测 核电站 标准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放射性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叶素芬 张珞平 陈伟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核电事业迅猛发展,海洋放射性污染的风险激增,放射物质的事故性污染将成为海洋环境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海洋环境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估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开展海洋放射性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有助于了解事故对海洋生态的危害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核电事业迅猛发展,海洋放射性污染的风险激增,放射物质的事故性污染将成为海洋环境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海洋环境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估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开展海洋放射性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有助于了解事故对海洋生态的危害程度,为海洋与海岸带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梳理总结当前国内外海洋放射性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对海洋放射性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尚未做出科学的定义;现有海洋放射性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大体可归纳为基于经典风险评估框架和基于迭代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2种类型;ERICA Tool模型以及RESRAD-BIOTA模型是目前放射性风险评价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但存在海洋放射性污染标准限值少的问题;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估事故中后期均衡条件下的长期慢性暴露评价,对事故初期的高剂量、短期急性暴露的风险影响研究较少;我国海洋放射性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混淆,至今没有明确的海洋放射性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及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射性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门武 余雯 +4 位作者 何建华 王芬芬 林峰 邓芳芳 张玉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4-564,共11页
随着核电工业的迅猛发展,海洋放射性污染压力日益严峻。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人们对海洋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愈加重视。本研究介绍了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方法的基础假设、整体框架、参考依据以及海洋放射性环... 随着核电工业的迅猛发展,海洋放射性污染压力日益严峻。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人们对海洋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愈加重视。本研究介绍了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方法的基础假设、整体框架、参考依据以及海洋放射性环境效应、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分级和低放废物长期排放的潜在风险这3部分详细的评价方法。整套方法参考了国际上重要的生态放射性评估方法,结合我们自身海洋放射性环境管理和评价需求,通过“学习-吸收-创新”的方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实现了我国从无到有的突破,最终形成了一套专门的评价软件MREQA V1.0,能够简化工作、提高效率,可服务于后续的管理及评价,并供同行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放射性 环境质量 分级 辐射生物效应 风险评价 低放废物长期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事故下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方案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倪甲林 于涛 +3 位作者 黄德坤 林静 纪建达 张金钊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适应我国滨海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海洋核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有关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法规标准,并在借鉴日本政府在福岛核事故期间所开展的海... 为适应我国滨海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海洋核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有关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法规标准,并在借鉴日本政府在福岛核事故期间所开展的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将我国海洋核应急监测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探讨制定相应的海洋核应急监测方案,以便为核应急期间开展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提供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放射性 核事故 应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洋放射性监测预警技术支持平台的设计与研发 被引量:3
5
作者 倪甲林 于涛 +5 位作者 刘双印 黄德坤 张飞 徐虹霓 纪建达 庄海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4-451,共8页
为适应我国滨海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海洋核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本研究根据海洋放射性监测与评价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设计了一款海洋放射性监测预警技术支持平台。该系统平台以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通信为依托,具有查看滨海核电... 为适应我国滨海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海洋核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本研究根据海洋放射性监测与评价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设计了一款海洋放射性监测预警技术支持平台。该系统平台以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通信为依托,具有查看滨海核电厂及邻近海域环境变化,模拟研判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趋势,制定和生成海上应急监测方案,审核与评价海洋放射性监测数据以及开展海洋生物辐射风险评估等功能模块。系统的建设与运营将为我国海洋核事故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增强海洋核应急管理和指挥决策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核事故 海洋放射性 监测预警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涛 倪甲林 +2 位作者 黄德坤 林静 纪建达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随着我国滨海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大力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以保障和应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安全与风险。本文分别对当前海洋放射性样品采集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规范体系、海... 随着我国滨海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大力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以保障和应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安全与风险。本文分别对当前海洋放射性样品采集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海洋放射性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梳理,提出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海洋放射性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放射性 监测技术体系 质量评价 质量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级评价的海洋放射性风险综合评价框架与方法
7
作者 徐虹霓 于涛 +1 位作者 纪建达 倪甲林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4-443,共10页
滨海核电等核技术应用发展迅速,我国滨海放射性风险评价的需求和应用前景日益突出。本研究根据生态风险评价的“迭代”思路、放射性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以及相对风险评价模型与敏感性评价在区域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结合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 滨海核电等核技术应用发展迅速,我国滨海放射性风险评价的需求和应用前景日益突出。本研究根据生态风险评价的“迭代”思路、放射性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以及相对风险评价模型与敏感性评价在区域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结合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与生态效应评价现状,初步提出了基于“分级评价”的海洋放射性风险综合评估框架,包含了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风险决策3个层级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海洋放射性区域相对风险评价模型的风险决策方法,为不同时期、不同工况、不同数据情况提供全面的评价支撑。针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与评价基础数据不足的现状,建议加强海洋放射性基线调查、海洋放射生态毒理学以及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研究,为科学准确评估我国的海洋放射性风险提供数据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放射性 风险评价方法 分级评价 相对风险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走航式放射性探测仪的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绍华 侯胜利 +1 位作者 许江 王蓬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3,共6页
日本核事件以来,海洋放射性污染严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海洋放射性探测成为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内容。新研制的海洋走航式放射性探测仪能够实时、快速地获得海洋放射性污染程度、扩散范围等现场数据,也可以用于大范围海洋放射背景... 日本核事件以来,海洋放射性污染严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海洋放射性探测成为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内容。新研制的海洋走航式放射性探测仪能够实时、快速地获得海洋放射性污染程度、扩散范围等现场数据,也可以用于大范围海洋放射背景场的调查研究。仪器软件以Windows为平台,采用人机交互式界面设计。仪器的稳定性良好,分辨率满足野外测量要求,进一步改进并充分试验后,可用于海洋环境放射性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射性污染 走航式探测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放射性监测装置研制及初步测试结果 被引量:24
9
作者 曾志 苏健 +3 位作者 衣宏昌 马豪 程建平 李君利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8,53,共4页
日本福岛核事故向海洋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海洋放射性监测开始受到关注。研制了一套基于NaI(Tl)闪烁体的海水放射性监测装置,对此装置的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初步测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装置对137Cs全能峰探测效率为2.17×10-5... 日本福岛核事故向海洋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海洋放射性监测开始受到关注。研制了一套基于NaI(Tl)闪烁体的海水放射性监测装置,对此装置的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初步测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装置对137Cs全能峰探测效率为2.17×10-5cps/(Bq.m-3)。通过实际刻度实验,本装置对137Cs全能峰探测效率为2.27×10-5 cps/(Bq.m-3),与模拟结果符合较好。用该装置在福建沿海海域进行了水下测试,测量得到海水本底谱,利用该本底谱计算得到本装置对海水中的137Cs的最小可探测活度约为580 Bq/m3。实验结果表明本装置可有效地应用于海洋放射性日常监测和事故状态下的核污染监测,并给出了本装置的后续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射性 NaI探测器 蒙特卡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昌江核电厂两次海域放射性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伟容 齐宇虹 +2 位作者 林峰 张伟 王欣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了解海南昌江核电厂周围海域放射性水平,两次海域放射性调查分别于2009年和2017年进行。两次调查的调查项目、范围、频次、站位、要素等均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制定。调查中的采样、预处理和放化分析方法也参照了当时最新的标准规范要求... 为了解海南昌江核电厂周围海域放射性水平,两次海域放射性调查分别于2009年和2017年进行。两次调查的调查项目、范围、频次、站位、要素等均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制定。调查中的采样、预处理和放化分析方法也参照了当时最新的标准规范要求。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两次调查中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的绝大部分测量结果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可认为海南昌江核电厂1、2号机组的运行未对周围海域环境放射性水平产生明显影响,建议在后续监测工作中进一步关注90 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海洋放射性 环境监测 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核应急情况下的监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余雯 李奕良 +1 位作者 何建华 门武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日本福岛核事故泄漏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环境,引发了人们对海洋辐射安全的广泛关注和反思。本文结合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应急监测,介绍了在海洋核应急不同阶段的监测特点以及目前我国海洋核应急情况下的监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并与国际上... 日本福岛核事故泄漏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环境,引发了人们对海洋辐射安全的广泛关注和反思。本文结合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应急监测,介绍了在海洋核应急不同阶段的监测特点以及目前我国海洋核应急情况下的监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并与国际上相关海洋放射性实时监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对我国海洋核应急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射性 核应急监测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γ能谱测量系统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峰 张建国 +3 位作者 杨翊方 王海军 王震涛 张凯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96-1400,共5页
与取样分析测量相比,水下γ能谱就地测量技术在水体和水底沉积物放射性测量中具有测量速度快和能够实现实时测量的优点。论文总结和评述了水下γ能谱测量系统的发展及应用,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提高系统探测精度... 与取样分析测量相比,水下γ能谱就地测量技术在水体和水底沉积物放射性测量中具有测量速度快和能够实现实时测量的优点。论文总结和评述了水下γ能谱测量系统的发展及应用,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提高系统探测精度、探测下限及连续工作能力,开发更适用的探测效率刻度方法将是此类装置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γ能谱测量系统 就地测量 海洋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