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海洋承载力测度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翟仁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8-401,共4页
采用多元统计和层次分析等方法,从海洋资源开发力、海洋环境承载力、海洋科技支持力、海洋经济发展力和海洋管理组织力5个层次建立江苏省海洋承载力的评价模型,定量测算2001—2011年江苏省海洋承载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定量数据测算表明... 采用多元统计和层次分析等方法,从海洋资源开发力、海洋环境承载力、海洋科技支持力、海洋经济发展力和海洋管理组织力5个层次建立江苏省海洋承载力的评价模型,定量测算2001—2011年江苏省海洋承载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定量数据测算表明:江苏省海洋承载力水平呈现U形曲线趋势,海洋承载力的5个子系统得分基本呈上升趋势,海洋承载力贡献度的主要因子是海洋科技支持力、海洋管理组织力,但是海洋环境承载力的下降趋势亟需关注。从提升海洋科技支持力、加强海洋管理组织力、提高海洋环境承载力等角度,提出合理利用并提高江苏省海洋承载力水平、质量和功能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海洋承载力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时空耦合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宾津佑 唐小兵 白福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1,共10页
推动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联动是提升沿海地区海洋承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议题。基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非零标准化、熵值法、状态空间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模型,对2008—201... 推动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联动是提升沿海地区海洋承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议题。基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非零标准化、熵值法、状态空间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模型,对2008—2018年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时空耦合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数在时序上呈波动下降态势。其中,海洋经济系统承载力水平较高且主导效应明显,相反,海洋资源系统、环境系统承载力水平相对较低,长期处于满载状态。各地市承载力水平空间差异较大,粤西沿海地区的湛江、阳江综合承载力水平最高,粤东沿海地区的潮州、揭阳综合承载力水平最低。从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来看,耦合度、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及各子系统间发展的同步性有所强化;耦合协调类型空间差异显著,以高耦合、高协调类型为主,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粤西沿海的阳江、湛江等地区,东莞、潮州等地区为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复合系统 海洋承载力 状态空间模型 时空耦合 广东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海洋资源承载力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薄文广 孙元瑞 +2 位作者 左艳 王雷雷 修安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407-409,共3页
通过构建科学的海洋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对天津市2006-2011年海洋资源承载力及细分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天津市海洋资源供给能力和海洋生态环境支撑能力逐渐下降,分别接近和已经达到超载状态、海洋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海洋管理... 通过构建科学的海洋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对天津市2006-2011年海洋资源承载力及细分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天津市海洋资源供给能力和海洋生态环境支撑能力逐渐下降,分别接近和已经达到超载状态、海洋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海洋管理能力日益提升,处于适载状态、且后两者上升幅度大于前两者下降幅度,天津市海洋资源承载力逐渐上升。为了促进天津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海洋经济上,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向三高方向发展、在海洋生态环境上,严格海域使用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在海洋管理能力上,加快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实施大海洋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23
4
作者 郑力燕 毕相东 +1 位作者 宋伦 董少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1-600,共10页
随着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化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基于... 随着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化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从压力和承压两方面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考量环渤海地区4个省市2006-2014年的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和时序特征,剖析影响承载力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2006-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整体较差,承载力水平呈下降趋势;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强度分为两类,山东和天津为较弱承载力水平,河北和辽宁为弱承载力水平;生态弹性小、环境污染重、生态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环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的普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 环渤海地区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黎县海洋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蕾 曹议丹 高伟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90,共7页
选取昌黎县海岸线人工化指数、海域开发资源效应指数、海水水质等指标构建昌黎县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昌黎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受入海悬沙量变化和入海污... 选取昌黎县海岸线人工化指数、海域开发资源效应指数、海水水质等指标构建昌黎县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昌黎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受入海悬沙量变化和入海污染物的影响文昌鱼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海洋生态承载状况为严重超载,因此需要采取控制污染源,加强监管等手段来改善文昌鱼生长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评估 文昌鱼 河北省昌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6
作者 狄乾斌 吴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海洋资源承载力已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该文在探讨海洋资源承载力内涵、特征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中国沿海11省市区作为研究区域,以海洋资源供给系统、海洋社会经济系统、海洋生态环境系统3个子系统为基... 海洋资源承载力已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该文在探讨海洋资源承载力内涵、特征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中国沿海11省市区作为研究区域,以海洋资源供给系统、海洋社会经济系统、海洋生态环境系统3个子系统为基础,构建了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集对分析法,对2006-2013年中国沿海11省市区海洋资源承载力进行量化测度,结果表明,2006-2013年,中国沿海11省市区海洋资源承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省市间差异逐渐缩小,变异系数由2006年的0.256下降到2013年的0.140。其次,运用系统聚类法将中国沿海11省市区海洋资源承载力分为3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广东省、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海洋资源承载力水平较高;第二等级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福建省,海洋资源承载力水平居中;第三等级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海洋资源承载力水平较低。最后,对各省市海洋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承载力 集对分析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n-Kendall的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 被引量:22
7
作者 贾立斌 吴伟宏 袁国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3,224,共7页
文章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的指标体系。选取2001—2016年中国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各预警指标在2001—2016年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 文章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的指标体系。选取2001—2016年中国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各预警指标在2001—2016年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果和趋势判断,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预警等级判定。结果显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预警等级为蓝色轻警。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即重视并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与调查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建立健全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监管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 MANN-KENDALL 评价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定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欢 谭晓璇 +2 位作者 屠建波 姜旭娟 马玉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58,65,共8页
为了研究近20年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状况,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并开展定量评价.以2001年为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基准年,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结果显示,近20年天津市海洋空间资... 为了研究近20年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状况,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并开展定量评价.以2001年为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评价基准年,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结果显示,近20年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指数呈降低趋势,2001—2004年天津市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水平为“高”,2005—2008年承载力水平降为“较高”,2009—2011年承载力水平为“一般”,2012年以后承载力处于“低”或“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空间资源承载力 因子分析法 天津市 围填海 自然间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赖敏 蒋金龙 +2 位作者 欧阳玉蓉 谢敏 吴耀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171,共8页
我国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近岸海洋资源趋紧、海洋环境污染加剧,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海洋资源环境过载问题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体现在:(1)对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国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近岸海洋资源趋紧、海洋环境污染加剧,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海洋资源环境过载问题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体现在:(1)对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2)推动了海洋资源环境单要素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3)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的综合应用。通过总结发现,当前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象比较局限,反映承载体与承载对象之间动态关系的评价方法还较为薄弱。因此,在陆海统筹目标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集成评价需求下,海洋分类评价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基于多要素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承载力 海洋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我国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宋泽明 宁凌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4-160,212,共8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的规模和增速得到显著提升。通过使用DPSI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维度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赋权,采用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和分析2006-201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的规模和增速得到显著提升。通过使用DPSI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维度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赋权,采用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和分析2006-2016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障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11个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出稳定上升趋势;从各个子系统情况来看,驱动力和压力子系统的评价值较大,而状态、影响和响应子系统的评价情况有待改善;从障碍因素分析来看,主要单项指标障碍因素包括人均海洋矿业资源量、自然保护区个数等,响应子系统是影响我国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分类指标障碍因素。基于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 DPSIR-TOPSIS模型 障碍度测算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辽河口海域环境容量计算和承载力预警技术研究
11
作者 鲍思佳 汤立君 +3 位作者 陶平 于彩虹 宋成文 邵秘华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94,共9页
以2019年大辽河口海域水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构建了二维流体动力学方程和水质控制模型,运用保守物质扩散方程,求得污染源排放量-输出响应浓度相关方程,用反演迭代法计算该海区污染源的环境容量。按照海洋功能区划水质标准,以不同类型功... 以2019年大辽河口海域水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构建了二维流体动力学方程和水质控制模型,运用保守物质扩散方程,求得污染源排放量-输出响应浓度相关方程,用反演迭代法计算该海区污染源的环境容量。按照海洋功能区划水质标准,以不同类型功能区管理环境要求为控制目标,计算污染物COD、无机氮和磷酸盐的标准环境容量。按污染物承载力等级标准来评价,该海区环境承载力的结果为COD和磷酸盐可载,无机氮严重超载。最后,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海域污染物承载力预警系统对海域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承载力 反演迭代法 有效浓度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最大可持续海洋足迹的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王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6-660,共5页
在William Rees & Mathis Wackernagel最初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理论所划分的六类基本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中,海洋以其能为人类提供鱼类等海产品而被单独列为水域一项。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资源,人类只有采取合理的开发策... 在William Rees & Mathis Wackernagel最初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理论所划分的六类基本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中,海洋以其能为人类提供鱼类等海产品而被单独列为水域一项。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资源,人类只有采取合理的开发策略方可保证海洋生物资源最大的可持续生产量。借用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概念的内涵,提出海洋足迹、海洋承载力两个新概念;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在海洋足迹与海洋承载力呈二次非线性关系的假设下,建立海洋承载力二次非线性开发的动力模式,并运用稳定性分析理论对其求解、分析。结果表明:(1)海洋承载力与其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海洋足迹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2)为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必须控制最大海洋足迹增长率为r/xm(r为海洋承载力增长率,xm为最大海洋承载力),方可获得可持续的最大海洋足迹为rxm/4,此时海洋承载力可以维持在稳定的平衡态(为其最大承载力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足迹 海洋承载力 非线性动力模式 最大海洋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