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大亚湾海洋地质环境与潜在地质灾害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学杰 冯志强 +2 位作者 林进清 夏真 梁开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2-325,共4页
大亚湾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海湾,通过对其大量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表明,大亚湾有9种底质类型,除沿岸及岛屿周围颗粒较粗外,湾内浅海区主要为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大亚湾目前底质总体污染较小,以轻微污染为主,但... 大亚湾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海湾,通过对其大量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表明,大亚湾有9种底质类型,除沿岸及岛屿周围颗粒较粗外,湾内浅海区主要为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大亚湾目前底质总体污染较小,以轻微污染为主,但湾内水体交换能力差,污染易而治理难,应倍加保护。大亚湾潜在地质灾害包括活动性地质灾害因素和限制性地质条件,主要有海岸侵蚀、沙波、断层、不规则埋藏基岩、埋藏脊、航道沟、异常堆积区和陡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海洋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海岸侵蚀 沙波 断层 陡坎 埋藏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方法 被引量:20
2
作者 夏真 林进清 郑志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0-575,共6页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海域的海水环境、沉积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多手段、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研究,可以评价海洋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并预测...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海域的海水环境、沉积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多手段、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研究,可以评价海洋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海洋开发和工程建设,可为沿海地区的规划、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海洋地质环境 调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桥隧建设的海洋地质环境分析及修建方案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尹延鸿 叶思源 +1 位作者 赵铁虎 尹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共16页
通过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地壳稳定性、海洋地质环境及海岛调查研究,证明渤海海峡适合修建跨海通道,且南桥北隧是最佳修建方案。修建跨海通道非常必要且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以公路通道计算,若能达到日均40 000辆的车流量,建成后每年... 通过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地壳稳定性、海洋地质环境及海岛调查研究,证明渤海海峡适合修建跨海通道,且南桥北隧是最佳修建方案。修建跨海通道非常必要且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以公路通道计算,若能达到日均40 000辆的车流量,建成后每年将节减大约170亿元的燃油费及相应的燃油污染排放,7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并可部分降低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水平和缓解交通压力。最佳修建线路是沿庙岛群岛轴部,这里地壳比周边更稳定、沉积物更薄,且实际跨海距离最短。蓬莱角至砣矶岛水深较浅,平均水深约20m,修桥是可行的;砣矶岛至大钦岛,平均水深35~40m;大钦岛至老铁山角,平均水深约50~55m。我们建议的南桥北隧方案,不同于前人提议的以北隍城岛作为桥隧连接地点的南桥北隧方案。砣矶岛面积7.05km^2,是首选的桥隧连接地点,大钦岛也可作为桥隧连接地点,可作为次选方案考虑。若砣矶岛作为桥隧连接地点,桥长约43km,隧道长约70km;若选大钦岛作为桥隧连接地点,则桥长约58km,隧道长约55km;桥隧总长约113km。南桥北隧方案,估计修建用时约为8~12年,总投资约为1 000~1 200亿元,工程使用年限以100年计。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其风浪规模比东海、南海小。渤海海峡的南桥,受风浪的影响程度,虽比青岛胶州湾大桥大一些,但与杭州湾跨海大桥相仿,仅海水深度稍大一些。渤海海峡区估计每年约有60余天的风雾影响通行,这正好与两端邻近陆地上的风雾影响在时段和时间上相符合,可一起进行封闭或开通道路操作,实属正常,不应作为否定南桥北隧方案的理由。在海水较浅区域,修桥成本低,场地宽阔,容易施工且施工周期短。挖海底隧道成本较昂贵,施工难度大且周期长。基本上是隧道的长度决定了施工周期。全隧方案虽有"全天候"之美称,但由于全隧方案隧道长125km,投资2 500亿元,比我们提出的南桥北隧方案多花一倍以上的投资,修建用时也是多1倍以上,且必须在全部建完后才产生经济效益,故费钱费时、效率较低,是不适宜的。时代发展的趋势是,高速公路迅速崛起,铁路货运急剧下滑,公路通道比铁路通道更急需应优先考虑。南桥北隧方案,南桥是修建公路的南桥,北隧,有两种选择:如果通风等技术问题能够解决,应首先考虑修建公路通道的北隧;如果不能实现的话,那么,退而求其次修建铁路通道的北隧,用火车背负汽车过北隧,其效率低于公路通道汽车直接过北隧,运力不足也只能用滚装船轮渡汽车来补充。总之,不管是修公路通道还是铁路通道,甚至还是二者都要修,最佳方案都应该是南桥北隧,这样较省钱省时效率高,并在修建期间就可阶段性地产生经济效益。此外,南桥以地震基本烈度Ⅷ度设防,并能抗12级或以上台风及相应浪流,桥墩修建应尽量避开断裂带。北隧以地震基本烈度Ⅶ度设防。这正是:南部水浅利修桥,南桥北隧奇通道;阶段施工见效益,省钱省时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通道 南桥北隧 海洋地质环境 修建方案 渤海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湾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夏真 郑志昌 林进清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笔者根据调查所取得的海水化学、海底表层沉积物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潜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对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笔者根据调查所取得的海水化学、海底表层沉积物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潜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对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认为大鹏湾的海洋地质环境总体呈良好状况,并对大鹏湾的海洋开发工程建设提出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大鹏湾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海洋开发 海域 海底地形 单因子 表层沉积物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湾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夏真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10期1-5,共5页
2 0 0 1年 ,我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 ,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 ,根据潜在的海底地质灾害因素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及水化学有害因子分析 ,综合研究了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 ;利用综... 2 0 0 1年 ,我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 ,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 ,根据潜在的海底地质灾害因素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及水化学有害因子分析 ,综合研究了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 ;利用综合指数法 ,对大鹏湾的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综合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环境 大鹏湾 海底地质灾害 表层沉积物 水化学 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环境地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锡清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5期10-22,共13页
我国海洋地质环境研究始于20 世纪50 至60 年代,80 至90 年代是我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形成和快速发展时期。灾害地质是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先行领域,全球变化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全球变化、区域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滨海城市地质、沿海地下... 我国海洋地质环境研究始于20 世纪50 至60 年代,80 至90 年代是我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形成和快速发展时期。灾害地质是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先行领域,全球变化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全球变化、区域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滨海城市地质、沿海地下水环境、海洋灾害地质、海底不稳定性、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对海洋地质环境影响等,都是今后我国海洋环境地质研究的重要方向。我国海岸带地质环境,具有构造活动性强、入海泥沙大、多风暴潮、人工环境非常突出等特征。海岸带基本环境问题包括地质资源利用、人为工程环境、流域环境变化、海平面上升等对海岸带环境影响4 个方面。黄河、长江、珠江三大三角洲,除共性问题外,还存在各自独特的环境地质问题。海底不稳定性和灾害地质因素是目前近海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大抵可分为构造、斜坡、底型和结构4种不稳定性。中国近海有六大类约40 种灾害地质因素。根据地质环境特征,中国近海可分为17个环境地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地质 海岸带 三角洲 海底不稳定性 进展 方向 环境地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7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海洋局部门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中...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海洋局部门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石学法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秦蕴珊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中国 科研工作 地质队伍 学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8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海洋局部门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中...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海洋局部门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和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石学法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秦蕴珊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科研工作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舟山海洋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展与成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段晓勇 印萍 +1 位作者 曹珂 谢永清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2,共5页
舟山群岛地处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东部,为中国第一大群岛。该区域海洋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海底地形复杂多变,海岛间最大水深达120 m。水动力环境复杂多变,最大潮差约8 m,特别是受多岛环境影响,潮流场复杂多变,最大瞬时潮流流速近5 m/s,受... 舟山群岛地处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东部,为中国第一大群岛。该区域海洋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海底地形复杂多变,海岛间最大水深达120 m。水动力环境复杂多变,最大潮差约8 m,特别是受多岛环境影响,潮流场复杂多变,最大瞬时潮流流速近5 m/s,受台风和风暴潮影响显著。同时,该区域也是巨量长江入海物质运移的必经之路,陆海相互作用强烈。研究区海底滑坡、海底侵蚀、海底浅层气等相关的海洋地质灾害问题多发、频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环境 中国地质调查局 海底地形 最大潮差 进展与成果 海底滑坡 最大水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套海洋地学巨作——《中国海洋地质丛书》出版问世
10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海洋地质 沉积地质 海洋地学 丛书 汇刻书 海洋出版社 海洋地质环境 沉积体系 构造地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庆祝恢复重建25周年
11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资源评价 固体矿产地质调查 海洋环境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北部滦河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划分及碳埋藏速率的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皓 何磊 +3 位作者 叶思源 韩宗珠 袁红明 Edward ALaws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55-1570,共16页
【研究目的】开展渤海湾北部滦河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不同沉积环境的划分,计算分析碳埋藏速率的大小和控制因素,进一步评价区域碳储能力。【研究方法】本文对BXZK03孔岩芯开展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沉积环境恢复,并取样分析了包括粒度、年代(A... 【研究目的】开展渤海湾北部滦河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不同沉积环境的划分,计算分析碳埋藏速率的大小和控制因素,进一步评价区域碳储能力。【研究方法】本文对BXZK03孔岩芯开展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沉积环境恢复,并取样分析了包括粒度、年代(AMS14C和OSL)、含水量、有机碳、总碳和其他营养成分等在内的测试指标。【研究结果】该孔晚更新世以来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泛滥平原、海滩沙脊、浅海、障壁沙坝(三角洲前缘)和潟湖的沉积环境单元,各沉积单元平均有机碳埋藏速率大小依次为:障壁沙坝51.47 g/(m^(2)·a)>海滩沙脊32.59 g/(m^(2)·a)>浅海7.82 g/(m^(2)·a)>潟湖4.66 g/(m^(2)·a)。总碳、有机碳与各营养元素具有显著(P<0.01)线性相关关系,方差分析显示沉积速率和碳浓度分别是滦河三角洲碳埋藏速率的主要控制因素。【结论】滦河三角洲沉积物中有机碳浓度相对较低,但是在全新世三角洲沉积速率较高,使得有机碳埋藏速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碳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碳储能力 埋藏速率 沉积环境 气候变化 滦河三角洲 海洋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渤海湾 天津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言
13
作者 贾永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I0001-I0002,共2页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填海造陆、港口建设、海底管线等海洋工程活动的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频发。为了保护海洋地质环境与工程活动安全,迫切需要对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填海造陆、港口建设、海底管线等海洋工程活动的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频发。为了保护海洋地质环境与工程活动安全,迫切需要对海洋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勘察与评价。海洋工程地质,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海洋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底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海底地形与地貌特征、海洋动力地质作用、海洋地质灾害过程机理与预测防控、现场与实验室的勘测技术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灾害 海洋工程地质 海洋强国 序言 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者按
14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5期i003-i00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海洋环境地质学》 海洋地质 环境变化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