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哺乳动物人畜共患病病原种类及流行状况
1
作者 陈瀚珺 苏洁 +1 位作者 明红霞 樊景凤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7,共12页
2000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同一个健康”理念,含义是人类、动物以及所处的环境健康紧密相连。海洋哺乳动物作为海洋中的哨兵物种,其携带以及感染的病原体会对自身生活和健康状况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此外部分具有人畜... 2000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同一个健康”理念,含义是人类、动物以及所处的环境健康紧密相连。海洋哺乳动物作为海洋中的哨兵物种,其携带以及感染的病原体会对自身生活和健康状况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此外部分具有人畜共患潜力的病原体也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基于这一背景,通过结合已有文献,总结海洋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主要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种类,并对相关研究进展、当下流行现状及其传播扩散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以期为未来相关病原体研究提供背景参考,并展望相关疾病监测和预防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 流行状况 传播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哺乳动物发声特征及频率研究
2
作者 宋广源 罗珺 杨军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3期20-26,共7页
海洋哺乳动物发声是一个融合生物学、声学、生态学、工程学的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鲸豚类(鲸鱼、海豚)、鳍足类(海豹、海狮)和海牛类等动物如何产生、传播、接收声音,以及这些声音的功能和应用。文章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发声特征及其频率范... 海洋哺乳动物发声是一个融合生物学、声学、生态学、工程学的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鲸豚类(鲸鱼、海豚)、鳍足类(海豹、海狮)和海牛类等动物如何产生、传播、接收声音,以及这些声音的功能和应用。文章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发声特征及其频率范围进行综述,旨在揭示其与体型、环境及进化历史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海洋哺乳动物为适应水生环境,演化出了高度特化的发声与听觉系统。虎鲸(Orcinus orca)通过鼻道“声唇”结构产生1.5~26.2 kHz哨声信号,其中南极种群高频哨声峰值达26.2 kHz,突破传统陆地哺乳动物“体型大-低频发声”的规律;南极小须鲸(Balaenoptera bonaerensis)的扫频信号起始频率115~130 Hz,结束频率约60 Hz,峰值83 Hz,配合“生物鸭叫信号”(50~300 Hz)实现远距通讯;斑海豹(Phoca largha)发声频率139~2323 Hz,幼崽峰值频率(1.13 kHz)显著高于成体(0.99 kHz)。此外,齿鲸亚目通过额隆聚焦声信号,鳍脚亚目则发展出空气-水下双模态发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发声特征 频率 动物行为 声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哺乳动物声信号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俊杰 邹大鹏 孙晗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0-1180,共11页
海洋哺乳动物声信号的检测和识别对濒危海洋哺乳动物的调查研究、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控和保护、海洋水产养殖的管理和仿生隐蔽水声通信等多个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海洋哺乳动物的声信号具有带宽较大、频率成分复杂以及变化迅... 海洋哺乳动物声信号的检测和识别对濒危海洋哺乳动物的调查研究、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控和保护、海洋水产养殖的管理和仿生隐蔽水声通信等多个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海洋哺乳动物的声信号具有带宽较大、频率成分复杂以及变化迅速等特点,使得海洋哺乳动物声信号自动识别算法的设计成为难点。该文通过海洋哺乳动物声信号识别技术的分析研究,从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识别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别阐述每种应用算法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具体应用场景,探讨提出了海洋哺乳动物声信号识别领域未来关注的三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声信号识别 特征提取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典型海洋哺乳动物click信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德洋 高大治 李小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43,共7页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3种典型海洋哺乳动物的click信号和脉冲噪声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对采集到的海洋哺乳动物click信号进行特征分析,给出频谱能量算法;之后利用前馈全连接神经网络对时域信号进行识别,研究神经网络参数的改变对识别结果的...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3种典型海洋哺乳动物的click信号和脉冲噪声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对采集到的海洋哺乳动物click信号进行特征分析,给出频谱能量算法;之后利用前馈全连接神经网络对时域信号进行识别,研究神经网络参数的改变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时频信号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频谱能量算法识别准确率为69.83%,前馈全连接网络通过调整参数准确率可以达到98.28%,卷积神经网络准确率达到100%。由于实验数据规模较小、信号信噪比较高,所以神经网络的识别效果较好。深度学习方法能够比频谱能量算法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调节前馈全连接网络的隐藏层参数,可提高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ck信号 海洋哺乳动物 前馈全连接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哺乳动物生物学特征与行为习性观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印尤强 杨维东 +1 位作者 唐勇 黄柏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3-237,共5页
利用虚拟现实(VR)、三维(3D)、人工智能(AI)等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以典型的海洋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为例,系统构建了海洋哺乳动物起源与演化、形态特征、行为习性、野外调查、搁浅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效解决了教学成... 利用虚拟现实(VR)、三维(3D)、人工智能(AI)等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以典型的海洋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为例,系统构建了海洋哺乳动物起源与演化、形态特征、行为习性、野外调查、搁浅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效解决了教学成本高、实验风险大和海洋哺乳动物不易观察等瓶颈问题,拓展了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范围,构建了更为完整的动物生物学知识体系。实践表明,项目的应用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加强了学生对海洋哺乳动物类群尤其濒危海洋哺乳动物的了解与关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中华白海豚 虚拟仿真实验 动物生物学 综合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哺乳动物异物吞食诊治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晋海 胡国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119,共3页
本文介绍了海洋哺乳动物吞食异物后的健康威胁、临床表现、临床检查和诊断以及治疗过程。动物吞食异物后如果没有及时去除或吐出异物,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废绝、精神沉郁、消瘦、营养不良,出现消化道紊乱或异常。馆养动物可以通过检查... 本文介绍了海洋哺乳动物吞食异物后的健康威胁、临床表现、临床检查和诊断以及治疗过程。动物吞食异物后如果没有及时去除或吐出异物,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废绝、精神沉郁、消瘦、营养不良,出现消化道紊乱或异常。馆养动物可以通过检查胃液样本和血液样本来进一步判断消化道出血或溃疡,以及机体脱水情况和炎症感染情况;胃镜检查和超声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道和胃黏膜情况,异物的位置和形态。治疗通过药物催吐或胃镜钳取出异物,并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异物 胃镜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哺乳动物尿素转运蛋白关键基因——SLC14A2的分子进化
7
作者 曾帆 吴田振 +2 位作者 于振朋 孙林霞 郭天慧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86,共8页
趋同进化是进化生物学中的核心科学问题.独立起源的海洋哺乳动物不同类群为了适应高渗的海洋环境,产生了趋同的渗透调节适应机制,能够产生高度浓缩的尿液.本研究选取了编码尿素转运蛋白的SLC14A2基因为候选基因,进化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海... 趋同进化是进化生物学中的核心科学问题.独立起源的海洋哺乳动物不同类群为了适应高渗的海洋环境,产生了趋同的渗透调节适应机制,能够产生高度浓缩的尿液.本研究选取了编码尿素转运蛋白的SLC14A2基因为候选基因,进化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发生了显著的加速进化,鉴定到4个正选择位点(35、463、592、598)至少被两种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方法检测到,且这些位点位于或临近重要的结构域,表明海洋哺乳动物可能通过增强肾脏对尿素的主动运输功能从而产生高度浓缩的尿液,与先前的生理研究结果一致.特别重要的是,在海洋哺乳动物不同类群间鉴定了6个平行/趋同进化位点,进一步为海洋哺乳动物产生高度浓缩的尿液以适应海洋环境提供趋同的分子证据.另外,正选择主要集中在鲸类进化谱系,可能与鲸类完全营水生生活面临更大的渗透调节的压力有关.本研究通过对SLC14A2基因的进化分析初步揭示了海洋哺乳动物为了适应高渗的海洋环境产生高度浓缩的尿液提供了趋同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渗透调节 SLC14A2基因 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部:加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8
《中国水产》 CAS 2021年第9期24-27,共4页
本刊讯7月28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加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作出部署。《通知》明确,各有关单位要从加强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和科学研究,摸清海... 本刊讯7月28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加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作出部署。《通知》明确,各有关单位要从加强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和科学研究,摸清海洋哺乳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强化渔船渔港监管措施,减少近海捕捞业对海洋哺乳动物的伤害;履行区域渔业组织养护管理措施,强化公海海洋哺乳动物保护;加强对水产养殖生产的监督指导,减少对海洋哺乳动物影响;实施渔业分级管理,制定针对性的监管计划和监管措施;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进出口水产品监管等六方面加强对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监管措施 水产养殖生产 渔政管理 近海捕捞业 养护管理措施 分级管理 监督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出新规保护海洋哺乳动物
9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5期14-14,共1页
4月10日开始,部分向美国出口海产品的国家必须提交一份有关渔业捕捞的措施,详细描述如何避免混获及其他机械捕捞方式对鲸鱼、海龟、鼠海豚和海豹的伤害,并要求其他国家参照已提交的相关措施作为标准。该规定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4月10日开始,部分向美国出口海产品的国家必须提交一份有关渔业捕捞的措施,详细描述如何避免混获及其他机械捕捞方式对鲸鱼、海龟、鼠海豚和海豹的伤害,并要求其他国家参照已提交的相关措施作为标准。该规定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将利用5年的时间分阶段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美国 保护 渔业捕捞 捕捞方式 海产品 鲸鱼 海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部发文 加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
10
作者 李易珊 《海洋与渔业》 2021年第5期32-33,共2页
为进一步加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树立我负责任国家形象,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鲸豚类等海洋哺乳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也... 为进一步加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树立我负责任国家形象,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鲸豚类等海洋哺乳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的指示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海洋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 海洋生态系统 《通知》 美丽中国建设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哺乳动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友铃 张秋金 杨青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23-30,97,共9页
通过综合收集福建哺乳动物相关研究记载,重新整理了福建哺乳动物种类名录,并对其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有哺乳动物147种(含亚种,下同),其中海洋哺乳动物27种,隶属2目7科16属;陆栖哺乳动物120种,隶属于8目27科70属;属于国家一... 通过综合收集福建哺乳动物相关研究记载,重新整理了福建哺乳动物种类名录,并对其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有哺乳动物147种(含亚种,下同),其中海洋哺乳动物27种,隶属2目7科16属;陆栖哺乳动物120种,隶属于8目27科70属;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42种。福建的海洋哺乳动物分布类型以外洋型为主(20种),沿岸型(4种)和河海型(3亚种)较少;生态类型以温水种最多(12种),广温种(7种)和暖水种(6种)其次,冷水种最少(2种)。陆栖哺乳动物中东洋界种类90种,古北界种类20种,国内广布种10种,体现出较高的南北类群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陆栖哺乳动物 动物区系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哺乳动物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章旭日 潘杰 +2 位作者 岳春雷 李贺鹏 王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5-865,共11页
综合文献以及本课题组积累的资料,重新整理了浙江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名录,并对其区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共有哺乳动物115种及1亚种,隶属于9目31科84属。其中陆栖种类8目24科65属92种及1亚种,海洋种类2目7科19属23种。中国特... 综合文献以及本课题组积累的资料,重新整理了浙江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名录,并对其区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共有哺乳动物115种及1亚种,隶属于9目31科84属。其中陆栖种类8目24科65属92种及1亚种,海洋种类2目7科19属23种。中国特有哺乳动物6种。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兽类分别为5种和34种,省级重点保护兽类13种。CITES附录Ⅰ收录18种、附录Ⅱ收录17种、附录Ⅲ收录7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CR)1种、濒危物种(EN)2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物种(CR)5种、濒危物种(EN)7种。浙江省陆栖哺乳动物中东洋种69种、古北种14种、国内广布种9种,提示古北界种有向东洋界渗透的趋势。在浙江省海洋哺乳动物中,其分布类型以外洋型为主(18种),其余为沿岸型(5种);生态类型以温水种(10种)和广温种(7种)为主。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浙江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栖哺乳动物 海洋哺乳动物 多样性 区系 浙江 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认知网络中的哺乳动物定位测速算法
13
作者 姚贵丹 金志刚 苏毅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00-3404,共5页
针对水下认知声学网络(UCAN)中的环境感知问题,提出一种针对海洋哺乳动物的被动定位(PLM)算法及相应的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测速算法SMD。PLM算法基于海洋哺乳动物发声信号声源级范围,结合接收信号强度,运用检索筛选的方法推算发声位置。SMD... 针对水下认知声学网络(UCAN)中的环境感知问题,提出一种针对海洋哺乳动物的被动定位(PLM)算法及相应的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测速算法SMD。PLM算法基于海洋哺乳动物发声信号声源级范围,结合接收信号强度,运用检索筛选的方法推算发声位置。SMD在PLM定位的基础上,利用接收生物信号的多普勒效应对其运动测速。实验结果表明,PLM与SMD均能达到较高的精度,其中PLM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随海豚游速的增加而增加,其平均值约为10 m,定位成功率可达到90%。PLM和SMD结合,可较准确地估计海洋哺乳动物的运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认知声学网络 海洋哺乳动物 定位算法 测速算法 多普勒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噪声的分类及其对海洋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38
14
作者 张国胜 顾晓晓 +1 位作者 邢彬彬 韩家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4,共6页
海洋环境条件特殊,地形复杂,海洋声学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中对海洋环境噪声按频率范围进行了分类,包括极低频噪声、超低频及甚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并探讨了海洋环境噪声对水产养殖动物及野生海洋动物(尤其是海洋哺乳动物)的影响,... 海洋环境条件特殊,地形复杂,海洋声学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中对海洋环境噪声按频率范围进行了分类,包括极低频噪声、超低频及甚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并探讨了海洋环境噪声对水产养殖动物及野生海洋动物(尤其是海洋哺乳动物)的影响,展望了海洋声学研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声学 海洋环境噪声 噪声频率 海洋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动物叫声 远程实时识别
15
作者 袁琳 蒋欣妍 +1 位作者 吴沅珈 徐萍钰 《广西林业》 2023年第4期16-17,共2页
我国首套海洋哺乳动物水下声学实时监测系统在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在连续100多天的运行中成效初显。期间该系统共监测到海洋哺乳动物声学片段1000多条,实时传输至儒艮保护区智慧化监管指挥中心,为海洋动物调查和保护提供... 我国首套海洋哺乳动物水下声学实时监测系统在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在连续100多天的运行中成效初显。期间该系统共监测到海洋哺乳动物声学片段1000多条,实时传输至儒艮保护区智慧化监管指挥中心,为海洋动物调查和保护提供了现代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动物 海洋动物 儒艮 智慧化 广西合浦 实时监测系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叫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军 蔡立哲 +10 位作者 陈建芳 单秀娟 丁兰平 黄凌风 金显仕 林茂 刘洋 邵宗泽 徐奎栋 王雨 张晓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98,共18页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研究 生物海洋 海洋微生物 海洋浮游植物 海藻 海洋浮游动物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 海洋小型底栖生物 海洋大型底栖生物 海洋渔业 海洋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刚 《工业技术经济》 1995年第2期58-59,共2页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McNeely,1990),包括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汪松等,1990)。由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生物资源支撑...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McNeely,1990),包括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汪松等,1990)。由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生物资源支撑着人类的让存和追求,构筑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并且使得人们有机会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与陆地相比,海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要滞后和狭窄许多。然而,在谋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海洋系统显示出的不容置疑的多样性前景,使这一领域日益突出和重要。 一、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至今仍不断有举世瞩目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农场 海洋生物资源 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形成 海洋哺乳动物 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海洋系统 生态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垃圾威胁鱼类生存
18
作者 刘国信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4-265,共2页
国外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海洋垃圾已经对鲸、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形成日趋严重的威胁。近年米,世界各地接连发生鲸搁浅事件,科学家解剖后发现,它们的肠胃里竟然全部都是垃圾,少的有数百千克,多的重达1t。
关键词 海洋垃圾 鱼类 海洋哺乳动物 科学家 海豚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19
作者 高中信 王学君 《野生动物》 1989年第5期3-5,13,共4页
无线电追踪技术是野生动物研究中一项革命性突破。目前在野生动物研究的很多领域中都应用这种技术。如对动物的领域、迁徙、行为、生理等研究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很难说这项技术是谁发明的,但最早见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早应用在陆栖... 无线电追踪技术是野生动物研究中一项革命性突破。目前在野生动物研究的很多领域中都应用这种技术。如对动物的领域、迁徙、行为、生理等研究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很难说这项技术是谁发明的,但最早见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早应用在陆栖脊椎动物身上,以后在海洋哺乳动物以及其他动物类群、鱼、两栖、爬行也应用这项技术,目前在测定动物体温、心率和其他生理指标也已运用这项技术。无线电追踪技术是利用无线电遥测仪器。主要包括二大部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发射仪器通常以颈圈或其他工具附在动物身体上。接收部分包括天线和接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遥测 海洋哺乳动物 追踪技术 动物研究 陆栖 动物类群 动物身体 部分和 活动范围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嵌杯病毒研究简况
20
作者 邱昌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年第5期2-3,共2页
一、致病性 已知有几种嵌杯病毒(calicivirus)可引起人与动物的疫病,如猪小泡疹病毒(VESV),猫嵌杯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兔出血病病毒(RHDV),犬嵌杯病毒(canine calicivirus,CCV),Norwalk-Sapporo样病毒(Norwalk-Sapporo like v... 一、致病性 已知有几种嵌杯病毒(calicivirus)可引起人与动物的疫病,如猪小泡疹病毒(VESV),猫嵌杯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兔出血病病毒(RHDV),犬嵌杯病毒(canine calicivirus,CCV),Norwalk-Sapporo样病毒(Norwalk-Sapporo like 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杯病毒 研究简况 细小核糖核酸病毒 核衣壳蛋白 亚基因组RNA 小泡疹 非结构蛋白 致病性 出血病病毒 海洋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