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型高光谱图谱仪与激光雷达及其海洋应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何赛灵
陈祥
+2 位作者
李硕
姚辛励
徐展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共14页
海洋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但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容易对其造成严重破坏,如油气开采过程造成的大面积溢油、污染和赤潮爆发等。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取图像信息与高分辨光谱信息,在海洋原位探测上具有重大应用。文中综...
海洋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但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容易对其造成严重破坏,如油气开采过程造成的大面积溢油、污染和赤潮爆发等。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取图像信息与高分辨光谱信息,在海洋原位探测上具有重大应用。文中综述了小型高光谱图谱仪与激光雷达及其在海洋应用上的部分近期工作。小型高光谱图谱仪结合荧光技术,实现了溢油种类的分类和油膜厚度的估计。多模式高光谱海洋原位探测系统可以工作于普通反射或透射成像、望远成像、显微成像三种模式,实现了海洋不同藻类及鱼类传染病载体孢囊的高光谱探测。高光谱技术结合激光雷达技术在溢油、赤潮等海洋污染物监测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非弹性高光谱沙姆激光雷达系统通过油品的荧光光谱实现了海洋溢油油品的遥测鉴别。形貌沙姆激光雷达系统基于二维沙姆成像原理,通过空气-水界面折射矫正,成功的对人体、贝壳、珊瑚等进行了三维形貌重构,近处恢复精度可达毫米级,表面纹路清晰可见,为海洋监测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谱仪
沙姆激光雷达系统
沙姆成像原理
溢油
赤潮
海洋原位探测
三维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32和1064nm激光的水下LIBS探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宋矫健
田野
+2 位作者
卢渊
李颖
郑荣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04-3108,共5页
海洋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地,迫切需要海洋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光谱类的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原位、非接触和长期探测的优势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应用于海洋原位探测,采用532和1 064nm波长激光在能量...
海洋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地,迫切需要海洋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光谱类的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原位、非接触和长期探测的优势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应用于海洋原位探测,采用532和1 064nm波长激光在能量分别为3和40mj附近进行烧蚀,对比实验研究了532和1 064nm激光作用下的LIBS击穿特性,并重点探讨了水下激光传输距离对LIBS信号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1 064nm的激光能够获得更高的谱线强度和信背比,以及更长的等离子体寿命,但LIBS信号稳定性较差;受水体对不同波长激光能量衰减不同的影响,在水下传输距离2~5cm范围内,随着1 064nm激光能量的衰减LIBS信号衰减也很明显,而位于海水'透射窗口'的532nm的激光LIBS信号基本保持不变。为今后LIBS海洋原位探测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原位探测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激光波长
击穿特性
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外生命探测数字全息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3
作者
王越
刘欣悦
+2 位作者
刘欣然
崔旭
孟浩然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74-2782,共9页
地外生命原位探测具有重要的科研与人文价值,未来探测任务中木卫二等海洋世界正逐渐成为新的兴趣目标。结合数字全息技术的深海微生物原位探测场景,提出了其在地外生命原位探测场景的应用设想。调研了用于地外生命探测的数字全息技术研...
地外生命原位探测具有重要的科研与人文价值,未来探测任务中木卫二等海洋世界正逐渐成为新的兴趣目标。结合数字全息技术的深海微生物原位探测场景,提出了其在地外生命原位探测场景的应用设想。调研了用于地外生命探测的数字全息技术研究进展,总结了Serabyn团队提出的“共模”与无透镜数字全息显微成像两种技术方案。用于地外生命探测的数字全息技术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对低温、低细胞浓度海洋环境下的生命探测是地外行星生命探测的基础,侧面验证了所提设想的可行性。数字全息技术是实现地外生命探测的理想方案,对地球海洋环境微生物观测的全息技术进行优化可为未来地外行星生命探测任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
海洋原位探测
地外生命
探测
微生物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型高光谱图谱仪与激光雷达及其海洋应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何赛灵
陈祥
李硕
姚辛励
徐展鹏
机构
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407503)。
文摘
海洋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但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容易对其造成严重破坏,如油气开采过程造成的大面积溢油、污染和赤潮爆发等。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取图像信息与高分辨光谱信息,在海洋原位探测上具有重大应用。文中综述了小型高光谱图谱仪与激光雷达及其在海洋应用上的部分近期工作。小型高光谱图谱仪结合荧光技术,实现了溢油种类的分类和油膜厚度的估计。多模式高光谱海洋原位探测系统可以工作于普通反射或透射成像、望远成像、显微成像三种模式,实现了海洋不同藻类及鱼类传染病载体孢囊的高光谱探测。高光谱技术结合激光雷达技术在溢油、赤潮等海洋污染物监测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非弹性高光谱沙姆激光雷达系统通过油品的荧光光谱实现了海洋溢油油品的遥测鉴别。形貌沙姆激光雷达系统基于二维沙姆成像原理,通过空气-水界面折射矫正,成功的对人体、贝壳、珊瑚等进行了三维形貌重构,近处恢复精度可达毫米级,表面纹路清晰可见,为海洋监测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高光谱图谱仪
沙姆激光雷达系统
沙姆成像原理
溢油
赤潮
海洋原位探测
三维形貌
Keywords
hyperspectral imager
Scheimpflug lidar system
Scheimpflug imaging principle
oil spill
red tide
marine in-situ detection
3D shape
分类号
TN959.72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32和1064nm激光的水下LIBS探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宋矫健
田野
卢渊
李颖
郑荣儿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实验室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04-310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6107
41106080)资助
文摘
海洋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地,迫切需要海洋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光谱类的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原位、非接触和长期探测的优势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应用于海洋原位探测,采用532和1 064nm波长激光在能量分别为3和40mj附近进行烧蚀,对比实验研究了532和1 064nm激光作用下的LIBS击穿特性,并重点探讨了水下激光传输距离对LIBS信号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1 064nm的激光能够获得更高的谱线强度和信背比,以及更长的等离子体寿命,但LIBS信号稳定性较差;受水体对不同波长激光能量衰减不同的影响,在水下传输距离2~5cm范围内,随着1 064nm激光能量的衰减LIBS信号衰减也很明显,而位于海水'透射窗口'的532nm的激光LIBS信号基本保持不变。为今后LIBS海洋原位探测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依据。
关键词
海洋原位探测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激光波长
击穿特性
传输距离
Keywords
Ocean in-situ detection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aser wavelength
Breakdown characteristics
Transmission distance
分类号
P715.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外生命探测数字全息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3
作者
王越
刘欣悦
刘欣然
崔旭
孟浩然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74-2782,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任务/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No.XDA22020402)。
文摘
地外生命原位探测具有重要的科研与人文价值,未来探测任务中木卫二等海洋世界正逐渐成为新的兴趣目标。结合数字全息技术的深海微生物原位探测场景,提出了其在地外生命原位探测场景的应用设想。调研了用于地外生命探测的数字全息技术研究进展,总结了Serabyn团队提出的“共模”与无透镜数字全息显微成像两种技术方案。用于地外生命探测的数字全息技术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对低温、低细胞浓度海洋环境下的生命探测是地外行星生命探测的基础,侧面验证了所提设想的可行性。数字全息技术是实现地外生命探测的理想方案,对地球海洋环境微生物观测的全息技术进行优化可为未来地外行星生命探测任务奠定基础。
关键词
数字全息
海洋原位探测
地外生命
探测
微生物
探测
Keywords
digital holography
marine in-situ detection
extraterrestrial life detection
microbial de⁃tection
分类号
TN26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型高光谱图谱仪与激光雷达及其海洋应用
何赛灵
陈祥
李硕
姚辛励
徐展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532和1064nm激光的水下LIBS探测对比研究
宋矫健
田野
卢渊
李颖
郑荣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外生命探测数字全息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王越
刘欣悦
刘欣然
崔旭
孟浩然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