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乳山近海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秀凯 袁廷柱 +4 位作者 孙玉增 石雅君 靳洋 白艳艳 张利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5-430,共6页
于2008年8月10—28日,在山东乳山近海赤潮发生海域采用直接采水计数法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进行了4次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此次赤潮主要由海洋卡盾藻引起,面积约100km2,平均密度1.46×106cells/L,占浮游植物总数的91.32%。从8月19日开... 于2008年8月10—28日,在山东乳山近海赤潮发生海域采用直接采水计数法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进行了4次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此次赤潮主要由海洋卡盾藻引起,面积约100km2,平均密度1.46×106cells/L,占浮游植物总数的91.32%。从8月19日开始,海洋卡盾藻赤潮开始消退,同时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密度增高,到8月28日本次赤潮完全消失。研究发现,该海域富营养化、低盐度的理化环境和低光照、低气压的气象条件是此次赤潮发生的关键因子。海洋卡盾藻丰度与甲藻丰度、pH、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无机氮和叶绿素a等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546、0.706、0.645、0.649和0.568,而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r=-0.707,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盾藻 赤潮 成因 群落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营养盐对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袁美玲 王朝晖 李友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0-435,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的N、P浓度,研究N、P双因子限制(N:5~500μg·L^-1,P:0.74—74μg·L^-1,N:P=15)及单因子限制(N:500μg·L^-1,P:0.74~74μg·L^-1和P:74μg·L^-1,N:5~500μg·L...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的N、P浓度,研究N、P双因子限制(N:5~500μg·L^-1,P:0.74—74μg·L^-1,N:P=15)及单因子限制(N:500μg·L^-1,P:0.74~74μg·L^-1和P:74μg·L^-1,N:5~500μg·L^-1)对海洋卡盾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N、P浓度(N:500μg·L^-1,P:74μg·L^-1)条件下海洋卡盾藻具有相对较高的比生长率(0.788/d),稳定期持续时间较长,最大细胞密度可达8850cells/ml。N、P限制能明显抑制海洋卡盾藻的生长,而N限制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影响更大,N限制组的比生长率和稳定期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P限制组和N、P双因子限制组。结果说明海洋卡盾藻生长对N变化更为敏感,但随着海洋污染的加剧,海水中N含量持续上升,卡盾藻可迅速爆发性增长并引发赤潮,这也许是近年来我国沿海卡盾藻赤潮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盾藻 N P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氰菊酯对海洋卡盾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9
3
作者 岳文洁 王朝晖 +2 位作者 王桥军 梁文君 李维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51-257,共7页
为了解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了氯氰菊酯对重要赤潮藻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的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μg·L-1)的氯氰菊酯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为了解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了氯氰菊酯对重要赤潮藻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的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μg·L-1)的氯氰菊酯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高于50μg·L-1则产生较明显的抑制效应,但暴露后期会出现一定的超补偿效应.藻细胞内叶绿素a(Chl.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暴露初期变化较剧烈,24h或48h后趋于平稳.随着培养(暴露)时间的延长,低浓度暴露组以上指标均呈现先促进后恢复趋势,而高浓度暴露组则呈现先抑制后恢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随培养(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先促进后恢复趋势且随氯氰菊酯浓度升高而明显升高.在实验设计浓度下,氯氰菊酯对SOD活性和MDA含量的最低作用剂量为10μg·L-1,而对其他生长和生化指标的最低抑制浓度为50μg·L-1,SOD和MDA可作为监测环境中氯氰菊酯污染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海洋盾藻(chattonella marina) 毒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卡盾藻与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种间竞争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朝晖 袁美玲 +1 位作者 骆育敏 赵建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6-344,共9页
研究了不同起始细胞密度与硅酸盐浓度对海洋卡盾藻(Cm)与中肋骨条藻(Sc)及锥状斯氏藻(St)之间种间竞争的影响,利用竞争抑制参数对相互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体积竞争抑制系数的概念。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的环境容量不受起始细... 研究了不同起始细胞密度与硅酸盐浓度对海洋卡盾藻(Cm)与中肋骨条藻(Sc)及锥状斯氏藻(St)之间种间竞争的影响,利用竞争抑制参数对相互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体积竞争抑制系数的概念。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的环境容量不受起始细胞密度(100—3600cells/mL)的影响,但随着起始接种密度的增加,达到最大细胞密度和进入稳定生长期的时间均提前。在硅缺乏的条件下,中肋骨条藻仍能保持一定生长,并能在与海洋卡盾藻之间的种间竞争中保持数量优势,但硅酸盐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其种间竞争。初始细胞密度和接种比例对3种赤潮藻类之间的种间竞争影响明显,总体来说海洋卡盾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当海洋卡盾藻细胞密度远远高于中肋骨条藻时(Cm:Sc=6:1),海洋卡盾藻才能在与中肋骨条藻的竞争中取胜;而在与海洋卡盾藻共培养条件下,锥状斯氏藻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其对海洋卡盾藻的体积抑制系数(α')是后者(β')的27—100倍。但在所有处理中均没有绝对优胜者,竞争结果都会出现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盾藻 种间竞争 起始密度 中肋骨条藻 锥状斯氏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卡盾藻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6
5
作者 徐艳红 江涛 +3 位作者 沈萍萍 王锐 吴霓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515,共6页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密度下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的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均对卤虫有致死作用,且前者毒性大于后者.对数生长初期的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的毒性作用最强,卤虫暴露在3.0×104ce...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密度下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的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均对卤虫有致死作用,且前者毒性大于后者.对数生长初期的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的毒性作用最强,卤虫暴露在3.0×104cells/mL藻液48h后,死亡率达到83%;对数生长后期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也具有较强的毒性,48 h卤虫死亡率为73%;衰亡期含藻培养液毒性最弱,48 h卤虫死亡率为33%.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对数生长期,10 d)的浓度对数与卤虫的死亡机率单位呈线性关系,含藻培养液对卤虫24 h半致死浓度(LD50)为1.92×104cells/mL,而除藻过滤液对卤虫的24 h LD50为3.34×104cells/mL.卤虫在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中的暴露时间(48 h内)与死亡率呈线性相关关系,在藻密度为3.75×104cells/mL时,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对卤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为17.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盾藻 卤虫 急性毒性试验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去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闫新亚 杨维东 +3 位作者 谭绍早 李宏业 余德仁 刘洁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8,共4页
为筛选用于赤潮应急治理的高效、低毒除藻剂,研究了不同链长的季鳞盐改性黏土以及相同链长不同取代基团的季铵(鳞)盐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作用,同时以斑马鱼和蒙古裸腹溞为对象,评价了筛选的改性黏土的毒性。结果表明,链长为十四... 为筛选用于赤潮应急治理的高效、低毒除藻剂,研究了不同链长的季鳞盐改性黏土以及相同链长不同取代基团的季铵(鳞)盐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作用,同时以斑马鱼和蒙古裸腹溞为对象,评价了筛选的改性黏土的毒性。结果表明,链长为十四烷基的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最好,其次为十二烷基和十烷基,而十六烷基较差;季铵(鳞)盐取代基团对改性黏土除藻效果的影响不大。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和双十四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最好,对海洋卡盾藻的120 h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6.11 mg/L和6.13 mg/L。毒性试验表明,这2种改性黏土对斑马鱼的毒性均较低,质量浓度为10~100 mg/L时,96 h后斑马鱼的存活率均为100%。改性黏土对蒙古裸腹溞有一定毒性,其中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24 h的LC_(50)远超过100 mg/L,双十四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改性黏上的LC_(50)为9.37 mg/L。因此,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的毒性更低,可作为赤潮治理的潜在除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赤潮 海洋盾藻 改性黏土 季鳞盐 季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插层蒙脱土及其去除海洋卡盾藻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婷 闫新亚 +2 位作者 蔡祥 谭绍早 杨维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99-1403,共5页
利用插层法制备了5种季铵盐改性的蒙脱土,通过FTIR、XRD和DTG等表征表明5种季铵盐已成功插入蒙脱土中;随后以中国典型赤潮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5种季铵盐改性蒙脱土的除藻效果。发现以双溴化十四烷基二甲... 利用插层法制备了5种季铵盐改性的蒙脱土,通过FTIR、XRD和DTG等表征表明5种季铵盐已成功插入蒙脱土中;随后以中国典型赤潮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5种季铵盐改性蒙脱土的除藻效果。发现以双溴化十四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改性的蒙脱土在用量为8mg·L-1时,24h内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率最高,可达100%,而未改性蒙脱土在相同条件下除藻率仅为5.64%;除藻效果与除藻剂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官能团相同时,链长数为14的脂肪族季铵盐除藻率最高,24h可达67.03%;在链长数相同时,含吡啶官能团的季铵盐比脂肪族季铵盐除藻率高,24h为33.62%,且随时间延长明显提高。渗溢性评估实验显示,改性蒙脱土经72h浸泡后表观插层率从71.9%降低到69.6%,表明除藻剂在水体中基本不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改性蒙脱土 季铵盐 插层反应 海洋盾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卡盾藻的致毒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利娟 杨维东 +1 位作者 刘洁生 李宏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5,共7页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引起的赤潮近年来在中国频繁爆发,对水产养殖业及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海洋卡盾藻产生的神经毒素、溶血毒素、游离脂肪酸和活性氧等次生代谢物可能是造成鱼类大范围死亡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综述...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引起的赤潮近年来在中国频繁爆发,对水产养殖业及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海洋卡盾藻产生的神经毒素、溶血毒素、游离脂肪酸和活性氧等次生代谢物可能是造成鱼类大范围死亡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阐明海洋卡盾藻赤潮的致毒机制与危害方式提供参考,为正确认识和评价卡盾藻赤潮的危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盾藻 神经毒素 溶血毒素 游离脂肪酸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微藻海洋卡盾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安鑫龙 么强 李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281-18281,18283,共2页
论述了海洋卡盾藻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及我国海洋卡盾藻赤潮概况。
关键词 海洋盾藻 生物学特性 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和分离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文 江天久 王锐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457-462,共6页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是我国南方沿海主要的鱼毒性赤潮生物,近年来由该藻形成的赤成已造成多起近岸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事件。为了弄清该藻毒素的基本成分特征,本文研究了室内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方法...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是我国南方沿海主要的鱼毒性赤潮生物,近年来由该藻形成的赤成已造成多起近岸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事件。为了弄清该藻毒素的基本成分特征,本文研究了室内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方法,观察了溶血毒素对红细胞的溶血过程,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溶血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藻细胞的超声波破碎最适条件为功率400W,4℃下处理15min;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提取的毒素对血红细胞膜具破坏作用;海洋卡盾藻合成的溶血毒素至少含有4种组分,其中1种可能为为脂类,3种为糖脂类。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鱼毒性赤潮生物毒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盾藻 溶血毒素 毒素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源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庞勇 李斌 吕颂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146-914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磷源对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生长和藻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影响。[方法]磷源分别为无机磷(NaH2PO4.2H2O)及有机磷源葡萄糖-6-磷酸(G-6-P)、甘油磷酸钠(G-P)、三磷酸腺苷(ATP)和卵磷脂(LEC)。[结果]海洋卡... [目的]研究不同磷源对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生长和藻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影响。[方法]磷源分别为无机磷(NaH2PO4.2H2O)及有机磷源葡萄糖-6-磷酸(G-6-P)、甘油磷酸钠(G-P)、三磷酸腺苷(ATP)和卵磷脂(LEC)。[结果]海洋卡盾藻可以有效利用NaH2PO4.2H2O,对G-6-P、G-P、ATP也有一定的利用能力,但不能有效利用LEC。以NaH2PO4.2H2O、G-6-P、G-P和ATP为磷源培养的海洋卡盾藻的APA分别从起始的5.86 pmol/(cell.h)下降至第6天的1.25、1.12、1.58和1.72 pmol/(cell.h),而后分别迅速上升至7.35、4.14、3.55和6.25 pmol/(cell.h)。[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海洋卡盾的藻营养生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盾藻 磷源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卡盾藻日本株过氧化氢产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涛 陈文静 +1 位作者 吴霓 江天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64-1869,共6页
对海洋卡盾藻日本株(Chattonella marina Japan,CMJP)在不同盐度、营养盐条件及不同生长期的过氧化氢产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O2浓度峰值出现在CMJP对数生长期(4—8d),以第6d达到最大,为0.97×10^-4 nmol/cell.... 对海洋卡盾藻日本株(Chattonella marina Japan,CMJP)在不同盐度、营养盐条件及不同生长期的过氧化氢产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O2浓度峰值出现在CMJP对数生长期(4—8d),以第6d达到最大,为0.97×10^-4 nmol/cell.在N:P为8:1和16:1的情况下,CMJP生长较快,藻细胞在对数生长末期之前一直保持较高密度.CMJP产生的H2O2量与藻类生长呈现出一定的相反趋势,在藻细胞适宜生长的N:P下,产生的H2O2浓度较小.在N:P为16:1时单个藻细胞的H2O2量最低(0.40×10^-4 nmol/cell),仅是N:P为32:1时(1.17×10^-4 nmol/cell)1/3,N:P为8:1时,单个藻细胞的H2O2浓度为0.63×10^-4gnmol/cell.CMJP在盐度为20,25psu时生长较好且藻细胞达到较高密度,在盐度为10,15,30psu时藻密度较低,表明低盐和高盐条件均不利于CMJP的生长.盐度对CMJP过氧化氢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高盐度下单个藻细胞的H2O2产量增加,盐度为30psu时,H2O2浓度最高(1.1×10^-4nmol/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盾藻 过氧化氢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生植物对海洋卡盾藻生长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么强 宫春光 安鑫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974-975,共2页
[目的]研究凤眼莲根(Eichnornia crassipes)、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和N-苯基-2-萘胺对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凤眼莲根粉末浓度分别设为0、0.1、0.5、1.0、1.5 g/L,龙须菜新鲜组织浓度分别设... [目的]研究凤眼莲根(Eichnornia crassipes)、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和N-苯基-2-萘胺对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凤眼莲根粉末浓度分别设为0、0.1、0.5、1.0、1.5 g/L,龙须菜新鲜组织浓度分别设为0、0.1、0.5、1.0、2.0 g(FW)/L,N-苯基-2-萘胺浓度分别设为0、0.5、1.0、5.0、10.0 mg/L。[结果]1.0、1.5 g/L凤眼莲根粉末,1.0、5.0和10.0 mg/L N-苯基-2-萘胺及2.0 g(FW)/L龙须菜新鲜组织对起始密度为1.6×106个/L的海洋卡盾藻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凤眼莲和龙须菜对海洋卡盾藻生长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龙须菜 N-苯基-2-萘胺 海洋盾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卡盾藻赤潮生态学研究
14
作者 么强 李雪梅 安鑫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2,共2页
综述了中国海洋卡盾藻赤潮的类型、成因及其调控对策。
关键词 海洋盾藻 赤潮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盐对海洋卡盾藻生长与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望鹏 黄娟 +3 位作者 杨维东 李宏业 崔伟民 刘洁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94-401,共8页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有害赤潮原因种,其产生的溶血毒素、活性氧等可能是造成鱼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氮、磷和铁等营养盐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以期为阐明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生成...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有害赤潮原因种,其产生的溶血毒素、活性氧等可能是造成鱼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氮、磷和铁等营养盐对海洋卡盾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以期为阐明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生成机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发现:在铁、氮、磷盐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条件下,铁盐和氮盐是影响海洋卡盾藻生长的显著因子;氮盐和磷盐是影响海洋卡盾藻产毒的显著因子;铁盐浓度0.492mg·L-1、氮盐浓度375mg·L-1、磷盐浓度5mg·L-1时海洋卡盾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大;铁盐浓度0mg·L-1、氮盐浓度375mg·L-1、磷盐浓度0.5mg·L-1时海洋卡盾藻的产毒能力最强,即高氮、低磷条件下有利于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盾藻 溶血毒素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抑食金球藻、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卡盾藻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承志 左丽明 +5 位作者 马旺 朱琴 王火火 吕颂辉 陈亨 黄凯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4-131,共8页
本文选取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三种藻在20℃和25℃下进行单种、两种或三种藻间的培养实验,探究在不同温度下藻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优势。单种... 本文选取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三种藻在20℃和25℃下进行单种、两种或三种藻间的培养实验,探究在不同温度下藻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优势。单种培养结果显示抑食金球藻和中肋骨条藻对温度25℃敏感,其环境容量(K)被显著降低;而海洋卡盾藻的内禀增长率(r)在25℃下显著升高,但K保持不变。在共培养中,海洋卡盾藻在20℃下因抑食金球藻添加致死,但在25℃处理下其K值上升120%。虽然中肋骨条藻的r在两个温度下均受海洋卡盾藻添加的促进,但其K值从20℃下的上升43%转变为25℃下的降低48%。温度变化对于抑食金球藻和中肋骨条藻共培养的结果无明显影响,中肋骨条藻的K均上升40%,而抑食金球藻的K值均下降60%~70%。结果说明,种间竞争除了共培养藻固有的相互作用关系因素外,也受到微藻间温度适应性差异的影响。在20℃条件下三种藻混合,抑食金球藻K的抑制率达到最高为79%,而中肋骨条藻K的促进率达到最高为108%,这可能表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中肋骨条藻 海洋盾藻 藻华 种间竞争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的化感作用及其对UV-B辐射的响应
17
作者 唐弘硕 袁梦琪 +1 位作者 杨雷 王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0-738,共9页
本研究以海洋微藻——赤潮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与饵料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培养和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二者间的竞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 本研究以海洋微藻——赤潮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与饵料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培养和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二者间的竞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裂解液对青岛大扁藻的化感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两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结果显示:共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在2个高浓度下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P<0.05);海洋卡盾藻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裂解液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藻细胞裂解液的抑制作用更强,说明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产生化感作用,且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的化感物质多于通过介质传递的。不同密度比例的2种藻共培养组用UV-B辐射(2.16J/m2)处理后,海洋卡盾藻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化感作用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UV-B辐射 海洋盾藻 青岛大扁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四十里湾一次海洋卡盾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文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5期66-72,共7页
[目的]研究2014年四十里湾一次海洋卡盾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方法]根据2014年8月7日至9月28日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一次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生消期间的水文、生物、化学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赤潮面... [目的]研究2014年四十里湾一次海洋卡盾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方法]根据2014年8月7日至9月28日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一次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生消期间的水文、生物、化学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赤潮面积约30 km^2,赤潮生物最高密度达2 910 000个/L。该海域充足的氮营养盐,尤其是NH_4-N浓度的突然升高、相对较低的PO_4-P浓度、适宜的盐度和水温等理化环境及低光照、低气压的气象条件是此次赤潮发生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赤潮暴发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盾藻 四十里湾 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春季卡盾藻种群动态及其赤潮成因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朝晖 齐雨藻 +1 位作者 陈菊芳 徐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研究了2000年春季大亚湾古老卡盾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antique/marina)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卡盾藻是一种沿岸分布的有害赤潮针孢藻,2000年春在大亚湾海域高密度高频率出现,最高细胞密度为129cells/mL。大亚湾合适的水... 研究了2000年春季大亚湾古老卡盾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antique/marina)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卡盾藻是一种沿岸分布的有害赤潮针孢藻,2000年春在大亚湾海域高密度高频率出现,最高细胞密度为129cells/mL。大亚湾合适的水温、盐度及丰富的营养盐含量为卡盾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较低的Si∶N及持续的阴雨天气抑制了小型硅藻的生长,使卡盾藻在浮游植物种群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孢囊萌发被认为是水体中卡盾藻营养细胞及其赤潮发生的种源,但孢囊需经过4个月以上、11℃以下低温处理后方可成熟和萌发,大亚湾冬季水温,不能满足卡盾藻孢囊休眠成熟的需要。作者推测,2000年春大亚湾高密度卡盾藻营养细胞的种源可能来源于由船舶压舱水所带来的成熟孢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盾藻 海洋盾藻 大亚湾 南海 水华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和镁离子对卵圆卡盾藻生长、光合色素和溶血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苟偲钰 叶志林 江天久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5-402,共8页
本研究探索了不同浓度的铜和镁离子对卵圆卡盾藻(Chattonella ovata)光合色素含量及其溶血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溶血活性与光合色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铜和镁离子浓度分别为7.84μg/dm^(3)和18.79 g/dm^(3)时,卵圆卡盾藻达到最佳生长... 本研究探索了不同浓度的铜和镁离子对卵圆卡盾藻(Chattonella ovata)光合色素含量及其溶血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溶血活性与光合色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铜和镁离子浓度分别为7.84μg/dm^(3)和18.79 g/dm^(3)时,卵圆卡盾藻达到最佳生长状态。不同浓度的铜离子(3.92、5.88、7.84、9.80μg/dm^(3))处理下,高浓度组(9.80μg/dm^(3))抑制了卵圆卡盾藻岩藻黄质和硅甲藻黄素的积累。随着镁离子浓度(7.52、11.27、15.03、18.79 g/dm^(3))的增加,叶绿素c2和硅甲藻黄素的平均含量增加,而紫黄质、岩藻黄质平均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卵圆卡盾藻的溶血活性均随金属离子浓度升高而增强,与叶绿素c2的变化趋势一致。对溶血活性与光合色素进行因子分析,提示溶血毒素与叶绿素c2密切相关,这种毒素可能是叶绿素c2或其类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卵圆盾藻 溶血活性 光合色素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