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海洋再分析数据集中印度洋季节内信号的评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蒙泽
周磊
秦箭煌
付红丽
王关锁
-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卫星遥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与数值模拟研究室
-
出处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资助(416901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415309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41621064)。
-
文摘
季节内变化是热带气候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北半球夏、冬两季为例,对比了海洋再分析数据集(ECCO2、SODA3和CORA)与卫星观测海表面温度(SST)以及海表面高度(SSH)在印度洋区域季节内信号的差异;还以冬季MJO(Madden Julian Oscillation)事件和夏季季风事件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强迫过程中再分析数据与观测数据的差异与原因。结果表明,再分析产品在近岸海域具有与观测数据相当的季节内波动,但是在大洋内部,除CORA在赤道中印度洋略强于观测数据,其他再分析数据季节内波动明显弱于观测数据20%以上,SODA3甚至达到60%以上。具体来说,在东传MJO和北传CIO(Central Indian Ocean mode)事件期间,再分析数据中热力强迫下的季节内SST变化呈现较好,仅ECCO2和CORA在相位上滞后观测数据5~10 d。在夏季CIO的SST异常西传期间,再分析数据中动力强迫下的季节内变化呈现较差,ECCO2和CORA仅在85°E^95°E呈现出微弱的西传信号,SODA3的SST异常并未西传;而且强度上,90°E^100°E附近所有再分析SST异常均弱于观测数据50%以上。通过对比东印度洋上混合层季节内流速发现,CIO事件期间再分析流速振幅弱于观测数据51.42%,且CIO波峰期间与观测数据的相对偏差达到65.16%。再分析数据中动力强迫的信号呈现较弱,可能是导致季节内变化在大洋中部明显弱于观测数据的原因。因此,要提升再分析产品中季节内信号,不仅需要关注热力与动力强迫的修正,更需要扩大海洋观测以增加数据同化,尤其是在赤道印度洋海域需要加强对海流的观测。
-
关键词
印度洋
季节内振荡
MJO
CIO
海洋再分析数据集
-
Keywords
Indian Ocean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Central Indian Ocean mode
ocean reanalysis datasets
-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孟加拉湾与赤道东印度洋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宣莉莉
邱云
许金电
李自强
-
机构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
-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4,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034、41030854、41176003、41106005、41376015)
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531-8)
-
文摘
文章利用海洋再分析产品及卫星遥感资料等分析了赤道东印度洋与孟加拉湾经向盐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 估算了孟加拉湾湾口6°N 断面的年均淡水输运量.盐通量计算结果表明孟加拉湾与赤道东印度洋的盐交换过程主要由海流控制, 湾口东西两侧过程基本相反.西南季风期(东北季风期)西侧为向北(南)的盐通量, 东侧为向南(北)的盐通量.湾口经向淡水输运量的分析表明, 断面上层在4~10 月湾内向湾外输运淡水; 在11 月-次年3 月则相反.年均经向淡水输运量的分析表明, 在整个深度层次上由孟加拉湾向赤道东印度洋输运淡水, 断面年均淡水输运量为1.0×10^5m3·s^-1.
-
关键词
赤道东印度洋
孟加拉湾
水交换
海洋再分析数据集
-
Keywords
Equatorial eastern Indian Ocean
Bay of Bengal
water exchange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
分类号
P731.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