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纪灵 王荣纯 +4 位作者 刘昌文 王刚 姜军成 马根之 张晓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3-59,共7页
对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表明,倾倒区水质良好,但从 1986、1991、2001 年 3 次监测情况看,污染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倾倒区底质良好,从 2 次监测情况看,污染减轻;倾倒区生物种群受到一定影响,生物体重金属含量较低。... 对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表明,倾倒区水质良好,但从 1986、1991、2001 年 3 次监测情况看,污染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倾倒区底质良好,从 2 次监测情况看,污染减轻;倾倒区生物种群受到一定影响,生物体重金属含量较低。水深测量及地形图显示,倾倒区水深不断变浅,西南角0.25 km2 水深变浅为 16.1m,预计 3 a 后将约变浅为 15.6 m。烟台海洋倾倒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废弃物在某一固定范围集中倾倒,导致该区域水深变浅,地形改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暂停原部分海洋倾倒区的使用,为弥补倾倒面积减少可能造成的影响,建议就近选划一个限期、限量的临时海洋倾倒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市 海洋倾倒 环境监测 对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海洋倾倒区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旭 刘艳 +3 位作者 赵瑞亮 纪灵 宁璇璇 伯云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6-401,共6页
利用烟台海洋倾倒区2008年的监测结果和相关历史资料,分别对倾倒区的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倾倒区内目前有浮游植物18种,浮游动物23种,底栖生物17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的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W.Smith)... 利用烟台海洋倾倒区2008年的监测结果和相关历史资料,分别对倾倒区的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倾倒区内目前有浮游植物18种,浮游动物23种,底栖生物17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的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W.Smith)占有绝对优势,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 Tokioka),底栖生物的组成以环节动物最多,优势种不明显。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倾倒区海域的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然而,多年的疏浚物倾倒使该区的生物群落发生了变化。与倾倒初期相比,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在2006年的调查中出现最低值,群落结构趋向单调,至2008年这一趋势有所缓和;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较倾倒初期也有明显的下降,多样性指数的降低和优势度的增大也预示群落结构稳定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 海洋倾倒 生物群落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倾倒前疏浚底泥的去污染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晓辉 孙洪光 +1 位作者 黄根华 窦金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疏浚底泥是陆源性入海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场所,也是海洋污染的潜在污染源。在疏浚和海洋倾倒过程中,这些疏浚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重新释放出来进入水体,危害海洋环境,因此对疏浚底泥进行无害或者减害化处理,对于实施疏浚底泥海洋倾倒的科学... 疏浚底泥是陆源性入海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场所,也是海洋污染的潜在污染源。在疏浚和海洋倾倒过程中,这些疏浚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重新释放出来进入水体,危害海洋环境,因此对疏浚底泥进行无害或者减害化处理,对于实施疏浚底泥海洋倾倒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6种主要的疏浚底泥处理方法,介绍和评述了各方法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优缺点,并展望了物化和生物等方法联合在去除疏浚底泥污染应用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底泥 海洋倾倒 P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源湾海洋倾倒区抛泥过程含沙量增量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玉臣 王庆业 +3 位作者 张敏 陈建军 宋微 高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罗源湾及周边海域港口、航道开发利用工程产生大量的疏浚物,为准确掌握罗源湾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抛泥过程中泥沙运动规律和含沙量增量分布,预测并有效控制倾倒泥沙对倾倒区周边海域环境影响,基于FVCOM数值模式和有限差分理论,建立倾倒区... 罗源湾及周边海域港口、航道开发利用工程产生大量的疏浚物,为准确掌握罗源湾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抛泥过程中泥沙运动规律和含沙量增量分布,预测并有效控制倾倒泥沙对倾倒区周边海域环境影响,基于FVCOM数值模式和有限差分理论,建立倾倒区二维潮流动力和悬浮泥沙输移扩散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海域潮流动力特征和悬浮泥沙输移扩散情况.经过监测数据率定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潮位、潮流过程曲线吻合较好,含沙量曲线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利用建立的模型预测倾倒区疏浚泥倾倒过程中含沙量增量及影响范围,倾倒区含沙量本底值为22~58 mg/dm3,单次抛泥7 300 m3时,含沙量增量10 mg/dm3(超一、二类水质标准),扩散距离小于3.5 km,抛泥1 h后含沙量增量基本降至10 mg/dm3以下,6 h后含沙量增量降至1 mg/dm3以下;连续120 d随机点抛放时,含沙量增量100 mg/dm3(超三类水质标准)的包络面积为1.40 km2,主要分布在倾倒区附近0.74 km范围内,含沙量增量10 mg/dm3的包络面积为9.27 km2,最大扩散距离为3.25 km.最后,结合模型预测结果和海域功能区划要求,建议倾倒施工单位选择落潮时段进行倾倒作业,保证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均匀倾倒,尽量避免或减少对附近的三都澳大黄鱼繁育保护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 泥沙 数值模拟 海洋倾倒 罗源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胡益峰 蒋红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8-53,共6页
根据2011年7月浙江舟山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Hg、A... 根据2011年7月浙江舟山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Hg、As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Zn、Cr、Pb、Cu、As、Cd、Hg,其中Cu、Pb、Cd、Hg和As 5种重金属元素为低污染水平,Zn和Cr 2种重金属元素为中等污染程度水平;7种重金属元素单个和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为低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Cr、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倾倒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西蟹峙 浙江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角海洋倾倒区环境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明海 黄英凯 +2 位作者 曾昭文 杨顺良 陈华胄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49-261,共13页
本文根据1993年进行的水文、化学、地质、生物等专业20多个项目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塔角海洋倾倒区启用两年后的环境现状,以及倾倒活动对海区环境、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来,塔角海洋倾倒区及其附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 本文根据1993年进行的水文、化学、地质、生物等专业20多个项目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塔角海洋倾倒区启用两年后的环境现状,以及倾倒活动对海区环境、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来,塔角海洋倾倒区及其附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但未影响厦门港主航道;由于海区水动力条件好,倾倒区一带水质基本正常,与邻近海区比较,相差不大;因疏浚泥富含有机物,与倾倒前比较,倾倒区底质硫化物增加115.6×10-6(m/m),表明底质已受到有机污染的影响;倾倒活动对底栖生物的影响较大,倾倒区内生物种类明显减少,棘皮动物的反应最为敏感,仅分布于倾倒区外。本文还提出了该倾倒区今后使用及管理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倾倒 环境调查 废物 海区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型海洋倾倒区容量估算方法初探——以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东海 龙绍桥 +3 位作者 辛士河 江志法 沈继平 郭清荣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4-301,共8页
以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探讨扩散型海洋倾倒区容量.通过生态敏感目标水质保护要求来确定倾倒活动最大倾倒强度;以最大倾倒强度及倾倒区本身和周边海域港航功能正常发挥为前提,确定水深可淤积厚度,以此为基础,分析系列倾倒量... 以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探讨扩散型海洋倾倒区容量.通过生态敏感目标水质保护要求来确定倾倒活动最大倾倒强度;以最大倾倒强度及倾倒区本身和周边海域港航功能正常发挥为前提,确定水深可淤积厚度,以此为基础,分析系列倾倒量下的区域淤积影响程度,最终确定可接受情况下的倾倒量,从而估算倾倒容量.倾倒活动产生的悬浮物影响对生态敏感目标影响分析,倾倒活动瞬时最大可接受倾倒强度至少为36 000 m^3(基于实际工况);在7个月倾倒期内,设定1 500×10^4、4 000×10^4、6 000×10^4m^3系列倾倒量,分析倾倒区本身及周边水深敏感目标的淤积程度,最终确定在1 500×10^4m^3倾倒量下,淤积程度可接受,初步估算该倾倒区的容量为1 500×10^4-2 000×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倾倒 扩散型 容量 悬浮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角海洋倾倒区底栖生物生态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明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9-39,共11页
根据1995年的调查,并与1993年比较,探讨了疏浚泥倾倒对塔角海洋倾倒区底栖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倾倒活动对底栖生物的影响较大。倾倒区内底栖生物种类明显减少,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变化显著.
关键词 塔角海洋倾倒 底栖生物 生态比较 厦门 倾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倾倒排污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作者 刘明 郑淑英 《技术经济》 2003年第7期14-16,共3页
一、我国海洋倾废排污标准的现状 我国对海洋倾倒实行的是"排污收费,超标罚款".在198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对海洋倾倒作了详细的规定.1992年国家物... 一、我国海洋倾废排污标准的现状 我国对海洋倾倒实行的是"排污收费,超标罚款".在198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对海洋倾倒作了详细的规定.1992年国家物价局和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征收海洋废弃物倾倒费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超标排污费的通知》,通知中对我国海洋倾倒费收费标准作了具体的规定.该通知自1992年9月1日起执行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保护事业 排污收费 海洋倾倒管理制度 收费标准 中国 资源环境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物海洋倾倒区封闭条件探讨
10
作者 张士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海洋倾倒区封闭是海洋倾废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疏浚物倾倒活动是一项比较频繁的海上倾倒活动。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封闭,需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和判断方法,本文提出用外溢作为一种判断方法,且将倾倒区外溢分为无外溢、少量... 海洋倾倒区封闭是海洋倾废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疏浚物倾倒活动是一项比较频繁的海上倾倒活动。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封闭,需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和判断方法,本文提出用外溢作为一种判断方法,且将倾倒区外溢分为无外溢、少量外溢、显著外溢、严重外溢和最严重外溢五类,认为当倾倒区出现显著外溢时,应考虑限制使用;当倾倒区出现严重外溢时,应考虑封闭;当出现危害性外溢时,应立即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倾倒 疏浚物 外溢 封闭 海洋倾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站差分在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树运 杨正先 +2 位作者 张云 程浩 韩建波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3,共5页
针对目前传统抛投验潮仪及常规GNSS方法在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星站差分技术的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的思路,对OmniSTAR系统进行收敛时间及高程精度测试,并在营口、锦州倾倒区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OmniSTAR系统经... 针对目前传统抛投验潮仪及常规GNSS方法在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星站差分技术的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的思路,对OmniSTAR系统进行收敛时间及高程精度测试,并在营口、锦州倾倒区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OmniSTAR系统经过25 min收敛,高程定位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OmniSTAR水位测量结果与验潮仪水位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锚定状态下的水位测量结果优于在航水位,在2级海况下,精度能够达到一般精度指标要求,验证了星站差分系统在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的可行性,达到3级海况时,在航水位存在误差较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测量 水位测量 高程定位 星站差分 水位测量精度 海洋倾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海洋疏浚物倾倒区及附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健康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敬怀 李小敏 +1 位作者 方宏达 白洁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9-124,共6页
2006年3月和7月分别对珠江口疏浚物倾倒区附近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倾倒区内外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种类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倾倒可能使倾倒区内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度、生物量和... 2006年3月和7月分别对珠江口疏浚物倾倒区附近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倾倒区内外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种类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倾倒可能使倾倒区内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度、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降低,但对海区优势种的影响较小。AMBI和BENTIX指数评价结果认为倾倒区内底栖生物受到轻微干扰,倾倒区附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在3月受干扰程度较7月大。丰度生物量比较(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简称ABC)曲线分析结果认为倾倒区内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海洋倾倒活动轻微或中等程度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 海洋倾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琳 刘艳 +2 位作者 袁媛 周春莹 曲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2-348,共7页
根据2012年渤海6个海洋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采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Hg、Cd、Cu、Pb、Zn、As共6种重金属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倾倒区沉积物中As、Zn、Hg、Pb富集度相对较高,Cu... 根据2012年渤海6个海洋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采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Hg、Cd、Cu、Pb、Zn、As共6种重金属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倾倒区沉积物中As、Zn、Hg、Pb富集度相对较高,Cu和Cd富集度较低。其中,黄骅倾倒区(C1区)和天津港倾倒区(C区)As富集显著,为较高和中等污染程度;葫芦岛港倾倒区Hg、Zn、锦州港倾倒区Zn富集达到中等污染程度。渤海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为As>Cd>Hg>Pb>Cu>Zn。其中具有较高潜在生态风险的重金属为Hg、Cd和As,分布区域在葫芦岛港、锦州港和黄骅港倾倒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海洋倾倒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实验结果对倾倒泥沙扩散数值模型参数率定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玉臣 石志洲 +4 位作者 王庆业 夏永健 高炜 宋微 吴毓儒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7,共8页
倾倒区倾倒过程泥沙输运扩散数值模型理论较为成熟,但模型的一些相关参数给定范围较大,且一般由实验室静水或河口淡水实验获取,用于海洋倾倒区的泥沙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模型预测结果波动范围也很大,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模型参数亟... 倾倒区倾倒过程泥沙输运扩散数值模型理论较为成熟,但模型的一些相关参数给定范围较大,且一般由实验室静水或河口淡水实验获取,用于海洋倾倒区的泥沙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模型预测结果波动范围也很大,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模型参数亟需物理实验数据的率定和验证。2011-2014年在沙埕港临时性海洋倾倒区开展了3次倾倒物海洋倾倒实验,对现场实验结果数据分析论证后,建立倾倒过程二维泥沙输运扩散数值模型,用实验数据对模型中一些主要参数进行计算和率定。计算率定结果表明:沙埕港倾倒区倾倒过程初期疏浚泥絮团沉降速度可达3.0 cm/s,细沙颗粒充分混合后沉降速度减小,一般小于0.5 mm/s;悬沙紊动扩散系数Dx、Dy取45 m^2/s时计算悬浮物浓度增量曲线与实测结果吻合效果最佳,建议调试值域为30~50 m^2/s。模型参数率定后计算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可为海洋倾倒区选划泥沙扩散模型参数的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倾倒 倾倒实验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多、面广的油污染
15
作者 廖先贵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77年第1期66-69,共4页
海洋中的污染物质,种类之多,不胜枚举。石油污染在海洋污染中首屈一指,是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种污染。据日本保安厅发表的资料,1972年日本海域所发生的污染事件计有2283起,其中石油污染就为1983起,占污染事件总数的86.9%。美国沿岸... 海洋中的污染物质,种类之多,不胜枚举。石油污染在海洋污染中首屈一指,是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种污染。据日本保安厅发表的资料,1972年日本海域所发生的污染事件计有2283起,其中石油污染就为1983起,占污染事件总数的86.9%。美国沿岸海域每年发生的污染事件中也有近四分之三是油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污染 事件总数 溢油事故 重金属污染严重 海洋倾倒 生物降解 水文气象 洗舱水 溢漏 海洋自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