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上海市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识别与优化策略研究
1
作者 干靓 汪钊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在国土空间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评估海岸带现有生态环境,以降低因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景观生态风险、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是海岸带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向。聚焦如何通过探究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相关性,... 在国土空间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评估海岸带现有生态环境,以降低因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景观生态风险、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是海岸带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向。聚焦如何通过探究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相关性,为科学构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安全格局提供支撑,本文以上海市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基于150 m×150 m的评价单元,定量评价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二者的局部空间关联性,以此为基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景观生态风险区”具有资源禀赋优势,但受港口、码头建设活动和海洋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景观生态风险区”承载少量生产活动,受周边景观生态高风险地区影响,生态风险可能增加;“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景观生态风险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密集,对原有自然环境改造程度高,对区域生态风险影响程度大;“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景观生态风险区”旅游业发达,游客居民活动频繁,但周围已完成或正在开展生态修复项目,生态环境良好。基于以上结果,将上海市海岸带地区划分为生态脆弱保护区、生态涵养防控区、生态风险修复区、生态潜力发展区、生态过渡区5类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为超大城市海岸带生态修复精细化分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关联性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机遇、困难与挑战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晓霞 冷疏影 +4 位作者 张亮 庄志猛 沙忠利 魏皓 孙松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人类不居住在海洋中,所以不可能通过我们自身的感受和观察来了解海洋的状态,我们对海洋的深入了解只能来自对海洋的观测。开...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人类不居住在海洋中,所以不可能通过我们自身的感受和观察来了解海洋的状态,我们对海洋的深入了解只能来自对海洋的观测。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这一重大科学目标驱动下的海洋生态系统观测,是支撑健康海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对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如何建立支撑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评估的海洋综合观测方案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在综合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现状、存在问题与健康评估需求的基础上,建议基于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重大科学考察航次方案,选取中国近海重点区域和断面,基于历史观测资料整合研究,提出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关键指标,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技术体系和模式,确定明晰近海生态特征所需观测的空间范围、典型断面和时间频率,在中国近海选定的固定断面观测,精准获取相关资料并开展验证;评估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健康海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观测 健康评估 健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模拟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3
作者 周书轩 葛小平 唐子又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7期74-81,共8页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为把握江苏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缓解围垦活动等开发利用模式对该地区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基于江苏省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1990—2020年江苏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为把握江苏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缓解围垦活动等开发利用模式对该地区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基于江苏省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1990—2020年江苏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通过设置惯性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3种情景,使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江苏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大幅减少及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形式以耕地转建设用地、耕地转水域、耕地转湿地及水域转耕地为主;(2)研究区ESV在1990—2010年间持续增长,在2010—2020年间下降,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近岸线高、远岸线低的分布格局;(3)综合3种情景模拟结果,生态保护情景下江苏省海岸带2030年ESV下降最少,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维持江苏省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理想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海岸带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多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space模型的七连屿多元生境海洋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和功能分析
4
作者 王昊宇 张新艳 +4 位作者 陈炜霖 李元超 邱书婷 陈琳 杜建国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3-445,共13页
[目的]西沙群岛生态系统包括珊瑚礁、海草床和开放海域等生境,研究物质和能量在这些不同生境之间的分布特征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构建西沙群岛七连屿海域的Ecopath和Ecospace模型,分析该海域生态系统结构... [目的]西沙群岛生态系统包括珊瑚礁、海草床和开放海域等生境,研究物质和能量在这些不同生境之间的分布特征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构建西沙群岛七连屿海域的Ecopath和Ecospace模型,分析该海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总体特点,并研究功能群在该海域不同生境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七连屿生态系统各功能群营养级范围为1.00(浮游植物、海草、藻类)~3.76(软骨鱼类),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和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分别为2.47和13.91,系统连接指数和系统杂食指数分别为0.31和0.24,反映出当前七连屿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和稳定性较低.单位面积总生物量最高的生境为海草床(228.89 t/km^(2)),其次为珊瑚礁(213.32 t/km^(2)),最低的为开放海域(96.74 t/km^(2));而平均营养级则相反,最高的为开放海域(2.50),其次为珊瑚礁(2.43),最低的为海草床(2.18).珊瑚礁、海草床和开放海域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64,2.48和2.40,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0,2.35和2.30,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0,0.75和0.73.[结论]西沙群岛七连屿海域的珊瑚礁表现出最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海草床则在支持生态功能和生物量方面表现突出;开放海域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最低,但其较高的营养级表明该生境依然能支持顶级捕食者和复杂的营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礁 海草床 Ecospace模型 海洋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轨卫星海洋与海岸带光学遥感系统设计技术
5
作者 石志城 张守才 +3 位作者 迟冬南 丁静 何贤强 徐彭梅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5,共10页
高轨遥感卫星具有“站得高、看得广、盯得久”的特点,具备大幅宽成像、持续凝视成像以及高时效成像能力,可实现对各类紧急观测任务的快速响应。发展高轨海洋遥感卫星,研制面阵凝视型海洋与海岸带光学遥感系统,可填补中国高轨海洋环境动... 高轨遥感卫星具有“站得高、看得广、盯得久”的特点,具备大幅宽成像、持续凝视成像以及高时效成像能力,可实现对各类紧急观测任务的快速响应。发展高轨海洋遥感卫星,研制面阵凝视型海洋与海岸带光学遥感系统,可填补中国高轨海洋环境动态监测的空白,满足对中国周边海域、近岸与海岛观测以及应急监测的迫切需求。文章通过对高轨海洋与海岸带光学遥感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采用大口径低杂光/低偏振/多光谱光学系统、高信噪比提升、高精度星上定标等技术的系统设计方案。据此完成样机研制与系统测试,并结合外景试验,验证了核心指标的可行性,为高轨海洋与海岸带光学遥感系统工程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设计 静止轨道 海洋与海岸带 光学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结构现状与保护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德炉 张偲 +8 位作者 秦大河 杨志峰 吴丰昌 周成虎 白雁 郝增周 欧阳晓光 阳平坚 李登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5,共13页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是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最有潜力的生态学途径之一。虽然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但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模式和蓝碳资源价值转化实现等仍有待优化。本研究梳理并分析了我国红...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是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最有潜力的生态学途径之一。虽然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但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模式和蓝碳资源价值转化实现等仍有待优化。本研究梳理并分析了我国红树林、盐沼湿地和海草床等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结构及变化;从海岸带蓝碳资源、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蓝碳资源价值和碳汇交易市场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碳汇认知、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蓝碳资源管控体系和价值实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完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认知、强化绿色可持续的保护修复模式、发展蓝碳资源精细化管控体系和交易体系等建议,可为我国“双碳”目标下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蓝碳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时空演变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海涛 李加林 刘永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9,共13页
海岸带是自然、社会、经济相互作用频繁的地区,然而,过度开发胁迫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研究有利于实现精准有效的生态保护。本文综合多源数据从复合生态系统基底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禀赋的耦合协调关系... 海岸带是自然、社会、经济相互作用频繁的地区,然而,过度开发胁迫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研究有利于实现精准有效的生态保护。本文综合多源数据从复合生态系统基底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禀赋的耦合协调关系、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与强度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定量评估2001-2020年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分析韧性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呈波动下降趋势,韧性空间异质性显著,具有明显的海陆梯度地带性。(2)林地是维持区域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的主体。(3)反映人类活动分布与强度的因素对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为保护、恢复、促进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韧性 评价体系 东海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海岸带地区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防城港市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沈杨 汪晗 聂鑫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6-1076,共11页
以防城港市海岸带地区为例,计算其在不同时期内的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二者的空间关联性,基于分析结果划定海岸带地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2000—2020年防城港市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以防城港市海岸带地区为例,计算其在不同时期内的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二者的空间关联性,基于分析结果划定海岸带地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2000—2020年防城港市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约占研究区面积的50%,其次为海域(18%)、耕地(16%)和建设用地(6%),在研究期间海岸带地区林地、海域和建设用地的类型转换最为剧烈。研究区整体生态风险等级以较低生态风险为主,约占研究区面积的32%,其次为中生态风险(26%)、低生态风险(18%)和较高生态风险(16%),而高生态风险的面积较少,约占研究区面积的8%,研究期间较低生态风险和中生态风险的范围呈现缩减趋势,而低生态风险、较高生态风险和高生态风险的范围呈现扩张趋势。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年间累计减少5.43亿元。基于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集聚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优先修复区、生态重点修复区、生态综合提升区、生态预防治理区和生态保育涵养区,针对不同分区分别提出了滨海湿地修复、农地肥力培育、城市内河治理、提升生态用地完整度和促进林草自然更新等生态修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修复分区 海岸带 防城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分区方法与应用
9
作者 安太天 王涛 高金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165,共7页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分区是约束和引导海岸带开发保护的重要工具,对建设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宁波市为例,以海湾为基本单元设计分区模型,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分区是约束和引导海岸带开发保护的重要工具,对建设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宁波市为例,以海湾为基本单元设计分区模型,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两者协调性并划定管理区。结果表明:三门湾耦合协调度0.80,为巩固发展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象山湾耦合协调度0.72,为集中恢复区,以自然恢复生态系统为主;杭州湾耦合协调度0.58,为重点治理区,采用“人工+自然”方式整治修复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管理分区 生态系统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相关概念与修复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永祺 唐学玺 +1 位作者 张鑫鑫 童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退化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是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也是当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梳理海洋生态系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以及生态修复与退化海洋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深入... 退化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是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也是当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梳理海洋生态系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以及生态修复与退化海洋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三个关键科学问题:提升科学认知、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强适应性管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修复工程的实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适应性管理 海洋资源利用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红梅 刘辉 +2 位作者 王清 郗凤明 尹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209,共5页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以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评估为基础,是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货币化表达,也是衡量“两山”理念实践效果的关键指标。生态系统除产品供给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外,其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以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评估为基础,是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货币化表达,也是衡量“两山”理念实践效果的关键指标。生态系统除产品供给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外,其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构建了海洋生态系统GEP生态调节服务的核算体系和方法,并对福州市2018年度的海洋生态系统GEP生态调节服务价值进行核算。核算结果表明:2018年,福州市海洋生态系统GEP调节服务价值为43.08亿元,其中气候调节价值为24.32亿元,水质净化价值为2.91亿元,物种保育价值为15.85亿元。气候调节服务是福州市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服务类型,其价值占总GEP的56.45%,其次为物种保育价值,占总GEP的36.79%。在福州地区探索建立一套海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核算提供参考,有助于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地方政府科学保护和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价值核算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保护地社区多元化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淑娟 穆淑慧 +1 位作者 隋玉正 张朝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57-3171,共15页
海洋保护地在主要承担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重要自然资源自然遗迹和人文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兼具生态功能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区经济持续发展等多重任务,普遍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发展间的依赖⁃冲突关系,探究社区... 海洋保护地在主要承担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重要自然资源自然遗迹和人文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兼具生态功能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区经济持续发展等多重任务,普遍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发展间的依赖⁃冲突关系,探究社区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依赖关系,对实现海洋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东长岛海洋保护地的415户社区居民的调研数据,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模型,分析社区居民的生计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IDES)的特征,进一步结合多元回归模型探究生计资本对IDES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区居民生计资本得分呈现出由渔业主导型向务工主导型、旅游主导型、渔业兼业型递增的总趋势,且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生计资本结构具有较大差异;(2)渔业兼业型和旅游主导型社区居民从生态系统获取的收益显著高于其它居民,IDES总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渔业主导型、旅游主导型、渔业兼业型、务工主导型,且渔业主导型生计的供给服务依赖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文化服务依赖度最低;(3)生计资本对不同类型居民的供给、文化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海上养殖规模、渔业作业范围、接受政府技能培训次数、生态补偿政策、社会组织参与程度、旅游扶持政策惠及程度等指标是平衡居民生态系统服务依赖结构的关键。基于此,从不同类型居民以及当地政府多个角度提出提高长岛海洋保护地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水平,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依赖结构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海洋保护地与社区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地 社区 长岛 生计 生态系统服务 依赖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海岸带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海洋地理科学交叉、融合与创新”专刊征稿启事
13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06,共2页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和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社会持续繁荣的支撑和纽带。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时间维度看,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蓝色空间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了广阔应用场景,人海关系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和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社会持续繁荣的支撑和纽带。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时间维度看,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蓝色空间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了广阔应用场景,人海关系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海洋地理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涵盖了地理、海洋、极地、地质、环境、海岸工程和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自然、人文、经济和社会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海-陆间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在空间上呈现愈加明显的近远程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生态安全 高质量发展 海洋地理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与社区居民生计耦合协调分析--以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
14
作者 李淑娟 穆淑慧 +2 位作者 赖宇晗 隋玉正 张朝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736-9750,共15页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是海洋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至关重要。在国家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对资源的利用,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是海洋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至关重要。在国家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对资源的利用,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公园社区生计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成为国家公园建设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估长岛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居民生计资本水平,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分析了居民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居民生计资本得分差异较大,渔业兼业型生计资本值最高,旅游主导型居次,务工主导型位列第三,农渔业主导型处于最低水平;(2)研究区内各村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不同,渔业兼业型和农渔业主导型居民所在村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高于其余类型村落;(3)生计-供给服务耦合协调关系中,渔业兼业型达到协调发展水平,而农渔业主导型、务工主导型和旅游主导型普遍处于严重、中度失调水平;(4)生计-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关系中,农渔业主导型处于失调水平,渔业兼业型、旅游主导型、务工主导型均处于协调水平;(5)生计-调节服务的耦合协调度关系中,农渔业主导型、渔业兼业型、务工主导型处于失调水平,旅游主导型达到协调发展水平。基于研究结果,针对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不同生计类型居民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生计协调发展路径,以解决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发展矛盾,实现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社区居民生计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维 张晓迪 +5 位作者 高会 杨松岳 游俊杰 张银天 支利文 那广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25-3333,共9页
海洋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具有隐蔽、难以治理的特征,会对生态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但目前研究多数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海洋生态系统或海域,缺乏对中国海洋生态系统ARGs污染的整体概述和比较分析.本研究归纳了红树林、珊... 海洋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具有隐蔽、难以治理的特征,会对生态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但目前研究多数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海洋生态系统或海域,缺乏对中国海洋生态系统ARGs污染的整体概述和比较分析.本研究归纳了红树林、珊瑚礁、河口以及海湾生态系统中ARGs的赋存状况,分析了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所造成的生态风险及评估方法.结果显示,ARGs在我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且组成复杂,外源输入是其流行的主要驱动因素,环境变量的调节作用也不容忽视.ARGs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现有的生态风险定量评估体系尚不完善,以期为进一步全面评估和有效控制中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ARGs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江苏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4
16
作者 宁立新 马兰 +1 位作者 周云凯 白秀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4-543,共10页
以江苏省海岸带为例,基于PSR模型构建江苏省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依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近19年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县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在3-... 以江苏省海岸带为例,基于PSR模型构建江苏省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依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近19年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县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在3-6之间,处于一般等级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4%-66%,处于较差等级的区域占34%-45%,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研究区中部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而南北两侧相对较差;研究区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一般健康水平,但从健康指数构成来看,研究区压力、状态、响应因子值在研究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态健康指数在2002年以后略表现出下降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生态系统健康 时空变化 PSR模型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系统管理为工具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宝红 杨圣云 周秋麟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130,共9页
本文从海岸带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几大特征出发 (包括海岸带的中心地带———海 陆生态交错带、海岸带综合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危机、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管理对象———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方面 ),提出生态学应... 本文从海岸带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几大特征出发 (包括海岸带的中心地带———海 陆生态交错带、海岸带综合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危机、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管理对象———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等方面 ),提出生态学应成为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科学依据,海岸带综合管理应遵循并且充分运用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文章通过对生态系统管理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比较分析,指出生态系统管理正是生态学中有助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最佳工具,海岸带综合管理应以生态系统管理为基础,并进一步阐述了生态系统管理在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中的具体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海岸带 综合管理 生态系统 生态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金华 黄华梅 +5 位作者 贾后磊 郑淑娴 赵明利 陈绵润 张晓浩 庄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430-8439,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压力,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绿色湾区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分析大湾区海岸带基底、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压力,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绿色湾区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分析大湾区海岸带基底、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策略,从以下5个方面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体系:一是从陆海污染统筹治理来恢复海域生物生存环境;二是从自然岸线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与规范化建设、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来加强海岸带生态的保护;三是通过岸线生态修复、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修复、受损海岛生态修复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是从海堤生态化改造与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岸带综合防护工程建设来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五是打造智慧海岸带管理服务平台来保障海洋命运共同体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期望为大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策略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失衡——以莱州湾海岸带为例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晓炜 侯西勇 +1 位作者 邸向红 苏红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7-1204,共8页
以莱州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逐层剖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失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岸带供水与空气组分调节服务呈负值,2000~2014年,生... 以莱州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逐层剖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失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岸带供水与空气组分调节服务呈负值,2000~2014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丧失43%(147亿美元/a),生态系统服务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呈向海性,围填海造成162亿美元生态损失。土地利用变化方式是造成生态失衡的主因,主要包括:交通工矿、盐田、养殖及城镇扩张,滩涂、河口湿地、耕地被侵占。滩涂和河口湿地减少,导致废物处理、栖息地、基因多样性、干扰调节、侵蚀防护服务丧失严重,交通工矿和城镇扩张,引起供水服务负效应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失衡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覆盖变化对盐城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邢伟 王进欣 +3 位作者 王今殊 仲崇庆 张维康 毛霞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6,81,共7页
应用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考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依据当地市场价格,参考海岸带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已有文献确定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和遥感提取的盐城海岸带湿地两期土地覆被数据,分... 应用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考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依据当地市场价格,参考海岸带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已有文献确定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和遥感提取的盐城海岸带湿地两期土地覆被数据,分析盐城海岸带湿地土地覆盖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92-2008年研究区土地覆盖发生了显著变化。自然湿地大量转化为生产用地,水产养殖塘和弃耕地面积变化最明显;自然湿地中芦苇和盐地碱蓬滩面积减少了75.27%和72.83%,而互花米草滩面积增加了369.09%。1992-2008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25.349亿元,水产养殖塘的扩建是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中,大气组分调节、水分调节、污染物降解、科考旅游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均大幅减少。各种土地覆盖类型中,水产养殖塘及互花米草滩的生态服务价值显著增加,而芦苇和盐地碱蓬滩的生态服务价值则大幅减少。自然湿地大量转化为生产用地以及互花米草的大范围入侵是导致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变化 盐城海岸带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