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环境因子与养殖面积的关系分析——以宁德三沙湾为例
1
作者 石志洲 张峰 +1 位作者 赵彬如 谷祥辉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海水养殖会影响周边水质状况,构建养殖面积与水质指标的关系,有助于识别水产养殖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福建省典型养殖海湾——三沙湾为关注海域,基于2016—2020年水质调查结果,将水质参数作为响应变量,以站点为圆心0.5 km半径内的养... 海水养殖会影响周边水质状况,构建养殖面积与水质指标的关系,有助于识别水产养殖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福建省典型养殖海湾——三沙湾为关注海域,基于2016—2020年水质调查结果,将水质参数作为响应变量,以站点为圆心0.5 km半径内的养殖面积和盐度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三沙湾海水养殖对水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交溪至白马港、霍童溪及其河口区域的水质特征与三都澳、盐田港、官井洋和东吾洋的水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016—2020年,前者范围的COD、NO^(-)_(3)-N、NH^(+)_(4)-N和DIN平均浓度均高于后者。海水养殖活动对水质影响程度不同,COD、NO^(-)_(3)-N、DIN浓度与养殖面积都无显著关系,与盐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DO与浮筏养殖面积呈正相关(p<0.05);NO^(-)_(2)-N、SRP与网箱养殖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01),水质站点0.5 km半径内的网箱养殖面积每增加0.01 km^(2),其浓度分别提高0.32μg/L和0.29μg/L。研究结果可作为评估养殖影响与优化调整养殖模式的参考指标,有助于为三沙湾内养殖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因子 海水养殖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三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70钢在模拟北部湾海水环境中腐蚀行为教学实验设计
2
作者 李岩 刘芯月 +1 位作者 何家明 韦荣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基于本校“海洋性”与“地方性”办学特色,突出地方高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海洋性”,设计了“多因素耦合极端条件下X70钢在模拟北部湾海水环境中腐蚀行为”教学实验。采用正交浸泡失重法、电化学测试、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物相表征等技术... 基于本校“海洋性”与“地方性”办学特色,突出地方高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海洋性”,设计了“多因素耦合极端条件下X70钢在模拟北部湾海水环境中腐蚀行为”教学实验。采用正交浸泡失重法、电化学测试、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物相表征等技术,研究了多因素耦合极端条件下X70钢在北部湾海水模拟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Cl^(-)质量浓度、流速和pH值3个影响因素中,流速对X70钢在模拟液中腐蚀的影响最显著;在极端条件下,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X70钢在模拟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再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阳极发生了铁的溶解,阴极发生了吸氧腐蚀,浸泡时间不影响腐蚀产物膜的物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钢 北部湾海水环境 多因素耦合 电化学腐蚀 教学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下船用高强钢腐蚀疲劳损伤行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若楠 韦朋余 +3 位作者 王珂 曾庆波 王连 宋培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8-183,共6页
腐蚀疲劳损伤严重影响海洋装备的安全服役,为研究装备在海水环境下的裂纹扩展规律及腐蚀疲劳损伤机理,本工作针对典型船用高强钢10CrNi3MoV,开展了空气与海水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对比分析了海水环境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与疲劳寿命... 腐蚀疲劳损伤严重影响海洋装备的安全服役,为研究装备在海水环境下的裂纹扩展规律及腐蚀疲劳损伤机理,本工作针对典型船用高强钢10CrNi3MoV,开展了空气与海水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对比分析了海水环境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与疲劳寿命的影响作用,获得了船用高强钢腐蚀疲劳行为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腐蚀疲劳断口形貌观测与腐蚀产物分析,探察了典型船用高强钢腐蚀疲劳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船用高强钢10CrNi3MoV的疲劳损伤起始于基材表面不均匀电化学反应导致的金属表面点蚀坑,并在腐蚀与疲劳联合作用下逐渐演化成微裂纹,海水环境会显著加速疲劳裂纹扩展,缩短疲劳寿命,海水环境下的疲劳寿命约为空气环境下的46.15%。随着裂纹扩展速率增加,相较于海水腐蚀,机械疲劳损伤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有解理特征的阳极溶解是船用高强钢腐蚀疲劳损伤的主要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 船用高强钢 腐蚀疲劳 裂纹扩展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Tx改性环氧树脂涂层的制备及其在人工海水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方媛 闫嘉琪 +5 位作者 孙景齐 韩鹏辉 赵顺强 曾立军 杨杰 朱建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3,共9页
以氢氟酸作为MAX相(Ti_(3)AlC_(2))粉体的刻蚀剂,制备出了具有“手风琴”形貌的Ti_(3)C_(2)T_(x)MXene,以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以及Ti_(3)C_(2)T_(x)为原料制备了Ti_(3)C_(2)T_(x)环氧树脂涂层.通过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光... 以氢氟酸作为MAX相(Ti_(3)AlC_(2))粉体的刻蚀剂,制备出了具有“手风琴”形貌的Ti_(3)C_(2)T_(x)MXene,以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以及Ti_(3)C_(2)T_(x)为原料制备了Ti_(3)C_(2)T_(x)环氧树脂涂层.通过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光学数码显微镜测试涂层在人工海水环境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磨痕表面形貌、物相,进而探讨磨损机理;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探究人工海水环境下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与去离子水环境相对比,人工海水环境下Ti_(3)C_(2)T_(x)环氧树脂涂层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同时Ti_(3)C_(2)T_(x)的加入显著提升了环氧树脂涂层的耐腐蚀性能.Ti_(3)C_(2)T_(x)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环氧树脂涂层在人工海水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随着Ti_(3)C_(2)T_(x)含量的增大,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Ti_(3)C_(2)T_(x)的含量为1.0 wt%时,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最低,分别为0.13和4.99×10-5mm3/Nm,与纯环氧树脂涂层相比,分别降低了65.8%和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 海水环境 摩擦磨损性能 环氧树脂涂层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电弧切割工艺研究
5
作者 赫明泽 李辰龙 顾琳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38,共6页
根据高速电弧放电加工原理及海水电解质的特点,进行了海水环境下的高速电弧切割工艺研究。该方法利用脉冲放电形成电弧,使用高能量电弧等离子体将工件材料蚀除,并利用极间高速流体将切割过程中的蚀除产物排出间隙,从而实现高效、低成本... 根据高速电弧放电加工原理及海水电解质的特点,进行了海水环境下的高速电弧切割工艺研究。该方法利用脉冲放电形成电弧,使用高能量电弧等离子体将工件材料蚀除,并利用极间高速流体将切割过程中的蚀除产物排出间隙,从而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海水中切割。该方法获得的切缝整齐,残渣少且无搭桥现象。在工艺实验中,使用钨电极对10 mm厚的不锈钢板进行切割验证,并分析了脉宽、脉间及冲液压强对切割时进给速度、切缝下口宽度和电极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能实现海洋环境下的高效切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 高速电弧放电加工 电弧切割 全因子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物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磨蚀性能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而耕 杨虎 +3 位作者 梁丹丹 陈强 周琼 黄彪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综述了应用于海水环境中不同结构氮化物涂层的磨蚀性能,探讨了基体材料、制备工艺参数、掺杂元素等对氮化物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磨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氮化物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的磨蚀机理,并对氮化物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磨蚀性能的研究方向提... 综述了应用于海水环境中不同结构氮化物涂层的磨蚀性能,探讨了基体材料、制备工艺参数、掺杂元素等对氮化物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磨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氮化物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的磨蚀机理,并对氮化物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磨蚀性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 氮化物涂层 磨蚀性能 磨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Co14Ni12Cr3Mo超高强钢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6
7
作者 于美 董宇 +3 位作者 王瑞阳 祁晋豫 刘建华 李松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50,共9页
采用模拟海水干湿交替气氛的周期浸润腐蚀、模拟海水大气环境的中性盐雾腐蚀及模拟海水全浸区的全浸腐蚀三种加速腐蚀实验方法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技术进行了23Co14Ni12Cr3Mo超高强钢在海水模拟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 采用模拟海水干湿交替气氛的周期浸润腐蚀、模拟海水大气环境的中性盐雾腐蚀及模拟海水全浸区的全浸腐蚀三种加速腐蚀实验方法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技术进行了23Co14Ni12Cr3Mo超高强钢在海水模拟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环境加速腐蚀实验中,23Co14Ni12Cr3Mo超高强钢腐蚀产物可分为外层锈层γ-FeOOH和内层锈层α-FeOOH,通过模拟三种海水环境的腐蚀速率得出干湿交替环境中的耐腐蚀性最差,腐蚀均是从点蚀开始,慢慢扩大,由局部腐蚀逐渐发展成均匀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钢 模拟海水环境 加速腐蚀实验 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海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柯丽娜 王权明 +3 位作者 孙新国 孙才志 周惠成 王方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89-1899,共11页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视为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与具有不确定性的评价因子及其含量变化相结合的分析过程,各评价指标含量具有中介过渡性,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集合理论的海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简称"VFEM"),并...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视为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与具有不确定性的评价因子及其含量变化相结合的分析过程,各评价指标含量具有中介过渡性,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集合理论的海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简称"VFEM"),并以莱州湾海水水质为研究对象,应用提出的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该区域海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通过可变模型参数变化(a,p),以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将最后稳定结果作为海洋水质环境的最后评价结果,从而确定水质评价等级,评价结果更为可信,同时该模型通过级别特征值精确区分各水质采样点的水质优劣,对各水质采样点的水质级别有更准确的定位,为海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合理而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 海水环境质量 模型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下水泥土强度衰减过程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闫楠 杨俊杰 +1 位作者 刘强 董猛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124,共10页
针对滨海相软土场地形成的水泥土的强度衰减问题,采用天然海水作为腐蚀介质对水泥土进行一维浸泡试验,通过微型贯入试验、扫描电镜(SEM)试验、能谱(EDS)分析、X射线衍射(XRD)试验、离子含量及p H值测试等多种试验手段研究水泥土强度的... 针对滨海相软土场地形成的水泥土的强度衰减问题,采用天然海水作为腐蚀介质对水泥土进行一维浸泡试验,通过微型贯入试验、扫描电镜(SEM)试验、能谱(EDS)分析、X射线衍射(XRD)试验、离子含量及p H值测试等多种试验手段研究水泥土强度的分布规律和衰减过程。根据贯入阻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将水泥土分为劣化层和未劣化层。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时间的增长和水泥掺入比的减小,水泥土的劣化深度不断增大,至360 d时最大劣化深度达到8.7mm;与未劣化层相比,劣化层的孔径增大,孔隙增多,水泥水化产物减少;水泥土的p H值和Ca^(2+)含量随着试样深度的增大而增大,Mg^(2+)、SO_4^(2-)、Cl^-含量随试样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经海水养护后,水泥土中Ca^(2+)含量沿试样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与强度变化规律相似。在本试验条件下,水泥土的强度衰减是海水中侵蚀性离子抑制水泥土强度增长过程和促使水泥土强度降低过程的共同结果,在此过程中Ca以离子形式溶出,最终导致水泥土的劣化深度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相软土 水泥土 劣化过程 微型贯入试验 海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中B10合金与高强钢的电偶腐蚀行为与电绝缘防护技术 被引量:16
10
作者 雷冰 胡胜楠 +3 位作者 卢云飞 傅鑫 郭倩 石鹏飞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7-501,518,共6页
B10合金与某高强钢是舰船海水系统的两种典型舰船结构材料,通过电化学测试考察了两种材料的电偶腐蚀倾向,通过模拟腐蚀试验研究了其在静态和动态海水中的电偶特性,通过串联不同阻值电阻的模拟电绝缘仿真计算,评估了两材料偶合的电绝缘... B10合金与某高强钢是舰船海水系统的两种典型舰船结构材料,通过电化学测试考察了两种材料的电偶腐蚀倾向,通过模拟腐蚀试验研究了其在静态和动态海水中的电偶特性,通过串联不同阻值电阻的模拟电绝缘仿真计算,评估了两材料偶合的电绝缘判据。结果表明:B10合金与某高强钢在海水中有较强的的电偶腐蚀倾向,偶接后高强钢作为阳极,腐蚀加速;动态海水环境中电偶的腐蚀加速作用更加明显;仿真结果显示,B10合金与高强钢电偶对之间的绝缘电阻高于4kΩ时,可有效控制电偶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0合金 高强钢 海水环境 电偶腐蚀 电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涠洲岛原油污染物的海水环境质量基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继伟 王伟莉 +5 位作者 蔡靳 郑欣 王晓南 武江越 闫振广 刘征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0-1315,共6页
选择9种我国本土海洋生物对北部湾涠洲岛原油污染物的急性生物毒性进行测试,并基于测试获得的毒性数据,利用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推算方法,对该原油污染物的海水环境基准阈值进行推导,结果表明:原油样品对卤虫、褶皱臂尾轮虫、太平洋纺锤水... 选择9种我国本土海洋生物对北部湾涠洲岛原油污染物的急性生物毒性进行测试,并基于测试获得的毒性数据,利用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推算方法,对该原油污染物的海水环境基准阈值进行推导,结果表明:原油样品对卤虫、褶皱臂尾轮虫、太平洋纺锤水蚤、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彩虹明樱蛤、牙鲆、半滑舌鳎、青岛大扁藻的LC50(或EC50)分别为10.28,2.37,4.88,0.31,0.81,65.88,19.02,9.10,0.23mg/L;涠洲岛原油污染物的急性和慢性海水质量基准阈值分别为0.06,0.012mg/L.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上溢油事故损害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原油 生物毒性 海水环境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下巴氏芽孢杆菌驯化及钙质砂固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肖瑶 邓华锋 +2 位作者 李建林 程雷 朱文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5-404,共10页
为了提升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在海洋环境下对钙质砂的加固效果,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人工海水环境下巴氏芽孢杆菌多梯度人工驯化培养试验,并结合MICP固化钙质砂柱的力学试验和微细观结构分析,对巴氏芽孢杆菌的驯化... 为了提升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在海洋环境下对钙质砂的加固效果,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人工海水环境下巴氏芽孢杆菌多梯度人工驯化培养试验,并结合MICP固化钙质砂柱的力学试验和微细观结构分析,对巴氏芽孢杆菌的驯化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海水环境下五梯度驯化后细菌的菌液浓度可达到淡水环境的97%以上,其与胶结液作用后碳酸盐的生成量较淡水环境下有一定幅度提高;(2)驯化后的巴氏芽孢杆菌具有很好的温度适应能力,在10~30℃温度下均有较好的MICP性能;(3)海水环境下加固的钙质砂柱无论是碳酸盐生成量还是无侧限抗压强度均较未驯化前高,尤其是五梯度驯化后的细菌,驯化后的细菌菌体变小,在海水环境生成的碳酸盐(碳酸钙和碳酸镁)晶体更小,更加致密,能更好地填充钙质砂颗粒的孔隙并胶结相邻的钙质砂颗粒,具有更优异的MICP性能。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MICP技术在海洋环境钙质砂地基加固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 梯度驯化 钙质砂 巴氏芽孢杆菌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界面CrN/CrAlN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文生 孙绪伟 +4 位作者 王永欣 李金龙 王春婷 隋永枫 蓝吉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8,共10页
目的通过多界面结构CrN/CrAlN涂层来提高316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耐腐蚀磨损性能。方法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316不锈钢基底表面制备CrAlN单层和CrN/CrAlN多层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 目的通过多界面结构CrN/CrAlN涂层来提高316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耐腐蚀磨损性能。方法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316不锈钢基底表面制备CrAlN单层和CrN/CrAlN多层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表征涂层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借助纳米压痕仪及划痕仪分别测试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及电化学工作站,实时记录涂层在人工海水环境下摩擦系数和电化学信号的连续变化,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评价CrAlN单层和CrN/CrAlN多层涂层在人工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磨损特性。结果CrN/CrAlN多层涂层结构致密,层间界面清晰,厚度大约在4.12μm,力学性能优异,其硬度高达37.65 GPa。在海水环境中,摩擦系数随外加电位增加而降低,且当外加电位为0.2 V时,最低摩擦系数在0.29左右。而多层涂层损失量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当外加电位为–0.6 V时,其具有最低损失量,大约为0.00086 mm^(3)。相比CrAlN单层涂层,CrN/CrAlN多层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损失量显著减小。结论CrN/CrAlN多层涂层具有致密的多界面结构,在海水环境中的耐腐蚀磨损性能更为优异。主要失效机制为磨粒磨损、塑性变形和腐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CrN/CrAlN多层涂层 腐蚀磨损性能 海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下混凝土的断裂能及其应变软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鹏 孙志伟 +1 位作者 赵铁军 Wittmann F H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7,共6页
通过带切口梁的三点弯曲试验和楔形劈拉试验,对完全干燥、半干燥、水浸泡、海水浸泡和5%、23.4%NaCl溶液浸泡的6种不同含水状态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测试,根据荷载-位移曲线和逆向分析,计算得到混凝土的断裂能及其应变软化曲线。结果表明... 通过带切口梁的三点弯曲试验和楔形劈拉试验,对完全干燥、半干燥、水浸泡、海水浸泡和5%、23.4%NaCl溶液浸泡的6种不同含水状态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测试,根据荷载-位移曲线和逆向分析,计算得到混凝土的断裂能及其应变软化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中水、海水和高浓度盐溶液的侵入,孔隙溶液中液体的表面张力不断增大,造成表面能下降,承载力随之降低,水浸泡后混凝土的最大承载力较干燥时降低19.6%(三点弯曲)和14.5%(楔形劈拉),海水浸泡后下降28.9%和21.7%,高浓度盐溶液浸泡后降幅更大;海水和盐溶液浸泡时后,混凝土断裂能损失24%以上,软化阶段的开裂韧性也明显降低,裂缝更易形成和扩展。从表面能、断裂能和应变软化的角度研究了海水侵入对混凝土材料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 三点弯曲 楔形劈拉 表面能 断裂能 应变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和海水环境下GFRP筋的抗拉性能加速老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薛伟辰 刘亚男 +1 位作者 付凯 王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8-42,共5页
基于ACI 440.3R—04及ASTM D665—06规定的试验方法,分别开展了碱环境及海水环境下共70根玻璃纤维塑料(GFRP)筋抗拉性能的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侵蚀183 d和365 d后,碱环境下GFRP筋的抗拉强度分别下降了48.81%和55.00%;而海水环境下其... 基于ACI 440.3R—04及ASTM D665—06规定的试验方法,分别开展了碱环境及海水环境下共70根玻璃纤维塑料(GFRP)筋抗拉性能的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侵蚀183 d和365 d后,碱环境下GFRP筋的抗拉强度分别下降了48.81%和55.00%;而海水环境下其抗拉强度则分别下降了24.99%和30.55%;侵蚀环境及侵蚀时间对GFRP筋弹性模量影响不明显.结合加速老化试验结果及电子扫描电镜对腐蚀前后GFRP筋微观形貌的观测结果,对2种环境下GFRP筋的劣化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GFRP筋劣化机理类似,劣化程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OH-离子来源不同,浓度存在差异:碱环境中OH-离子是原有溶液中的,而海水环境中的OH-离子须通过树脂水解反应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筋 环境 海水环境 抗拉性能 劣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建模的海水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识别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柯丽娜 张一民 +3 位作者 韩旭 王辉 王权明 王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1-1258,共8页
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引入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构建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海洋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评价模型,首先分析可变模糊评价方法的原理和方法,然后结合GIS栅格数据在表达空间信息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引入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构建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海洋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评价模型,首先分析可变模糊评价方法的原理和方法,然后结合GIS栅格数据在表达空间信息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以栅格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叠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建模等计算,建立基于多源栅格数据的海水环境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莱州湾2004~2010年海水环境空间分布图。实践证明,该模型应用于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为海洋环境领域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与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在人工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曾群锋 许雅婷 林乃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4-202,212,共10页
目的阐述304不锈钢在人工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磨损行为及其力-电化学耦合作用下的损伤机理,为海水服役环境中海洋装备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腐蚀磨损试验仪研究了304不锈钢在人工海水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及其交互... 目的阐述304不锈钢在人工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磨损行为及其力-电化学耦合作用下的损伤机理,为海水服役环境中海洋装备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腐蚀磨损试验仪研究了304不锈钢在人工海水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及其交互作用下的腐蚀磨损行为,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对磨痕表面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在载荷作用下,304不锈钢的腐蚀电位从静态腐蚀的-0.310 V变为-0.368 V,腐蚀电流密度也增加了约1个数量级。阳极恒电位下,304不锈钢和Al2O3陶瓷球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比阴极保护下的小。载荷为5 N时,304不锈钢的腐蚀磨损率为0.195 mm^3/d,其中,腐蚀加速磨损速率占68.7%;载荷为15 N时,总磨损速率明显增加,其中,纯磨损率所占比例最大,为60.1%,此时腐蚀加速磨损速率占比为39.1%。结论304不锈钢的腐蚀磨损行为是“机械去钝化-化学再钝化”的动态过程。腐蚀和磨损过程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在磨损过程中,304不锈钢表面发生马氏体相变,通过电偶腐蚀进一步加强腐蚀作用;同时,腐蚀过程的反应产物使304不锈钢的耐磨性能下降。随着载荷的增加,对总腐蚀磨损速率贡献最大的由腐蚀加速磨损速率逐渐变为纯磨损率,载荷对304不锈钢的机械磨损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腐蚀磨损 力-电化学耦合作用 损伤机理 人工海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海水环境下GFRP筋抗拉性能加速老化试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付凯 薛伟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1,共7页
根据ASTM D665规定的试验方法,开展了40,60,80℃人工海水环境中玻璃纤维塑料(GFRP)筋抗拉性能的加速老化试验.GFRP筋试件数量共90根,直径为16 mm,侵蚀时间分别为3.65,18.00,36.50,92.00,183.00 d.结果表明:在40,60,80℃人工海水环境中侵... 根据ASTM D665规定的试验方法,开展了40,60,80℃人工海水环境中玻璃纤维塑料(GFRP)筋抗拉性能的加速老化试验.GFRP筋试件数量共90根,直径为16 mm,侵蚀时间分别为3.65,18.00,36.50,92.00,183.00 d.结果表明:在40,60,80℃人工海水环境中侵蚀183.00 d后,GFRP筋的抗拉强度分别下降了17.71%,24.89%和28.65%,而弹性模量仅分别下降了6.57%,4.40%和-3.77%.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腐蚀前后GFRP筋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发现在GFRP筋的腐蚀劣化区域,环境温度为60℃的GFRP筋其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界面变得松散(与环境温度为40℃筋相比),而环境温度为80℃的GFRP筋内部则出现了孔洞.GFRP筋吸湿试验结果表明:在侵蚀初期,GFRP筋的吸湿曲线近似为线性;随着侵蚀时间的增加,吸湿曲线变缓并趋于水平;GFRP筋在人工海水溶液中的吸湿过程符合Fick定律.最后,在分析了环境温度、侵蚀时间等参数对GFRP筋抗拉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基于Fick定律提出了人工海水环境下GFRP筋抗拉强度的退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海水环境 温度 玻璃纤维塑料筋 抗拉性能 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海藻中无机阴离子的组成及与海水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全材 宋金明 +2 位作者 张全斌 孙萱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81,共7页
采用色谱法分析获得了10种常见海藻中的F–、Cl–、SO24、3PO4、NO3、I–等无机阴离子的组成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阴离子组成与海水环境的初步关系。结果表明,主要无机阴离子总含量褐藻高于绿藻和红藻,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褐藻和绿藻门的... 采用色谱法分析获得了10种常见海藻中的F–、Cl–、SO24、3PO4、NO3、I–等无机阴离子的组成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阴离子组成与海水环境的初步关系。结果表明,主要无机阴离子总含量褐藻高于绿藻和红藻,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褐藻和绿藻门的羽藻容易富集碘,是良好的生物碘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显示Cl–与I–相关程度最密切(r=0.681),其次是3PO4与I–以及3PO4与Cl–;主成分1主要是F–、SO24和NO3贡献比较大,主成分2主要是3PO4、Cl–及I–贡献比较大。海藻中阴离子的浓缩因子与海水中该元素逗留时间的对数相关统计表明,孔石莼、浒苔和鼠尾藻的相关系数大于0.9,说明某些海藻与海水中的非金属无机元素的分布迁移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近岸区域海藻中无机非金属元素的组成可为揭示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重要讯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阴离子 海藻 海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质量模糊-灰色关联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静 孙省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8-72,共5页
根据灰色理论,提出对原始数据的初值化采用以水质评价标准为约束的极值化方法,构建了基于线性隶属函数初值化方法的模糊-灰色关联模型,采用水化学和生产力双重指标及可变权重,对深圳湾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模... 根据灰色理论,提出对原始数据的初值化采用以水质评价标准为约束的极值化方法,构建了基于线性隶属函数初值化方法的模糊-灰色关联模型,采用水化学和生产力双重指标及可变权重,对深圳湾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水环境质量属于Ⅳ类水质标准,超出了深圳湾水质管理Ⅲ类水质标准的目标,深圳湾海水已受到严重污染。污染的总体趋势是湾内大于湾口;深圳一侧大于香港一侧;河口、码头处污染最严重,表明陆源活动是深圳湾海水环境质量受损的主要原因。此评价结果不仅与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结果一致,而且还能进一步对评价对象的优劣进行排序,评价结果直观可靠,适用于海洋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灰色关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