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技术与感性——在麦克卢汉、海森伯和庄子之间的互文性阐释 |
金惠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2
|
《对玻恩及其学派的系列研究》连载⑾——玻恩与海森伯关系研究 |
厚宇德
邢鸿飞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3
|
海森伯矩阵力学 |
黄永义
邵国运
张淳民
|
《大学物理》
|
2020 |
1
|
|
4
|
1932年——海森伯 |
|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
2006 |
0 |
|
5
|
海森伯和量子力学的早期──回忆五十年前在“完全无用”的物理学领域中少数学生听到德布罗意、海森伯和薜定谔发现一种异常的新力学的日子 |
F.布洛赫
陈幼敏
|
《大学物理》
|
1984 |
0 |
|
6
|
海森伯XXZ模型中量子相干性的研究 |
李博鑫
李姗鸿
秦猛
王黎
|
《大学物理》
|
2018 |
0 |
|
7
|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不确定性原理 |
于海燕
郑神州
|
《大学物理》
|
2024 |
0 |
|
8
|
氢原子圆轨道对三维径向位置和径向动量不确定度的探究 |
孙华洋
陈理想
|
《大学物理》
|
2024 |
0 |
|
9
|
IEO方法在求解哈密顿量能谱中的应用 |
孙云
唐绪兵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0
|
量子力学80寿诞 |
彭桓武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1
|
创立量子力学的睿智才思(续1)——纪念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诞生80~81周年 |
赵凯华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2
|
关于动力学产生相干态的两种解法的异同 |
蔡维理
李良时
范洪义
|
《大学物理》
|
1997 |
2
|
|
13
|
《对玻恩及其学派的系列研究》连载(14)——哪位物理学家首先提出了可观察性原则? |
厚宇德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4
|
测不准关系的意义(上) |
关洪
|
《大学物理》
|
1983 |
10
|
|
15
|
广义Heisenberg方程的无穷守恒律 |
郭柏灵
陈登远
|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6
|
利用IEO方法求解多原子分子的振动能谱 |
孙云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量子力学的三种绘景 |
王怀玉
|
《大学物理》
|
2018 |
0 |
|
18
|
两粒子自旋系统中的热纠缠研究 |
赵中伦
秦猛
李延标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9
|
大自然的并协性 |
K.C.Cole
俞祖和
|
《科学与社会》
|
1985 |
1
|
|
20
|
尼尔斯·玻尔的教诲 |
S.T.Belyaev
周美和
|
《科学与社会》
|
198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