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海拔梯度对黄山松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雪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分析不同海拔梯度对黄山松林土壤磷(P)组分的影响。将亚热带黄松山林作为研究的分析对象,选取海拔1300m和海拔1600m黄山松林,对比不同海拔梯度黄山松林淋溶层和淀积层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壤磷组分情况。研究表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海... 分析不同海拔梯度对黄山松林土壤磷(P)组分的影响。将亚热带黄松山林作为研究的分析对象,选取海拔1300m和海拔1600m黄山松林,对比不同海拔梯度黄山松林淋溶层和淀积层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壤磷组分情况。研究表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海拔1300m黄山松林地淋溶层土壤温度、总氮(TN)、有机碳(SOC)、硝态氮(NO_(3)^(-))含量高于海拔1600m(P<0.05);海拔1300m黄山松林淀积层pH值、含水率(M)、铵态氮(NH_(4)^(+)-N)、TN、SOC、NO_(3)^(-)含量高于海拔1600m林地;土壤磷组分:除淋溶层土壤Resin-P外,海拔1300m林地淋溶层、淀积层易分解态磷(NaHCO_(3)-Pi、Na HCO_(3)-Po)、中等易分解态磷(NaOH-Pi、NaOH-Po)、难分解态磷(Residual-P)、总磷(TP)所占比例均高于海拔1600m林地(P<0.05)。亚热带地区黄山松林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土壤磷组分受海拔影响比较大,为黄山松林地土壤磷调控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组分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黄山松 海拔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森林不同功能型植物功能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梁中 唐努尔·叶尔肯 +1 位作者 孙雪娇 李吉玫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97-102,111,共7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联系植物个体特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群落结构的桥梁。为探讨不同海拔梯度下天山森林不同功能型植物功能性状的一系列改变,本文分析了43个固定样地内的草本层以及木本层(包含灌木和乔木)的植物功能性状特征。结果表明:不... 植物功能性状是联系植物个体特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群落结构的桥梁。为探讨不同海拔梯度下天山森林不同功能型植物功能性状的一系列改变,本文分析了43个固定样地内的草本层以及木本层(包含灌木和乔木)的植物功能性状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型物种叶片碳含量、植株高度、叶干物质含量、细根碳含量均表现为乔木最大、灌木次之、草本最小,叶片氮含量、叶片氮磷比、叶绿素含量、细根氮含量均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灌木和乔木叶片碳氮比、细根干物质含量2个性状差别较小,但均明显高于草本。叶片磷含量和比根长在各功能型物种间无明显差异。在海拔梯度上,由于土壤、气候及种间交互等因素的筛选过滤,不同功能型物种随着海拔变化呈现出的变化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且大多呈直线和多项式分布。本研究结果可为天山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海拔梯度 功能型植物 变化规律 森林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性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
3
作者 魏立志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2 位作者 唐努尔·叶尔肯 王强 徐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65-2474,共10页
【目的】研究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球果和针叶性状对海拔梯度的适应机制。【方法】选择天山山脉从东到西处于不同经度位置4个地点的天山云杉林,采集测定不同种群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性状,采用Tukey's HSD多... 【目的】研究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球果和针叶性状对海拔梯度的适应机制。【方法】选择天山山脉从东到西处于不同经度位置4个地点的天山云杉林,采集测定不同种群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性状,采用Tukey's HSD多重比较、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表型和功能性状的分布特征。【结果】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性状在不同海拔梯度间差异显著;表型可塑性指数在不同海拔梯度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性状可塑性指数随海拔的上升而变大;55对性状组合中,有34对组合呈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包括25对组合呈极显著正相关,9对组合呈极显著负相关;天山云杉表型性状整体上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呈显著减小趋势,功能性状整体上随海拔的升高呈曲线变化趋势。【结论】天山北坡海拔因子对天山云杉表型和功能性状的影响显著,天山云杉通过多个性状的相互协调和资源分配适应外部垂直海拔梯度变化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表型性状 功能性状 海拔梯度 可塑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梯度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草地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贺清智 叶茂 +2 位作者 潘晓婷 曹攀琦 殷锡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4-273,共10页
【目的】为探讨随海拔增加,草地群落的数量特征如何变化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受海拔的影响程度。【方法】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2500 m的区域运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Alatalo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两... 【目的】为探讨随海拔增加,草地群落的数量特征如何变化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受海拔的影响程度。【方法】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2500 m的区域运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Alatalo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共有草类植物123种,隶属于43科101属,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和草原老鹳草(Geranium pratense)是本区域的优势种。草地植物的数量结构随海拔梯度的增加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再升高趋势,海拔梯度与多样性各指数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Alatalo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结论】随海拔梯度升高,草地群落数量结构及特征呈波动趋势且海拔梯度变化对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大,其中菊科、茜草科、蔷薇科、紫草科草类植物宜作为生态恢复与草地重建的首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两河源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原始林地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军广 吴丹 +4 位作者 赵志忠 王鹏 吴雯 吴慧 董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7-266,共10页
【目的】研究热带海岛原始雨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土壤碳库合理评测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岛东南部典型热带原始雨林区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易氧化有机碳... 【目的】研究热带海岛原始雨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土壤碳库合理评测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岛东南部典型热带原始雨林区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土壤不同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海南岛东南部典型原始热带雨林区0~60cm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值为4.22g/kg,变化范围为2.31~8.11g/kg;研究区各海拔梯度森林土壤剖面中,研究区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0~20cm土层中占比最高,七仙岭为44.81%,五指山为42.97%,吊罗山为47.89%。在不同海拔梯度同一土层内,五指山和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七仙岭国家森林公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研究区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08,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66,而与土壤颗粒组成均未达到显著相关(P<0.01)。【结论】研究区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研究区不同样点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海拔和pH是影响研究区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 海拔梯度 Pearson相关分析 回归模型构建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花山白盆珠植被与土壤养分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德君 李海滨 +4 位作者 朱娘金 朱伟钦 黎桂星 吴林芳 黄晓晶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了解莲花山脉植被与土壤养分的海拔分布格局变化,以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200m~900m常绿阔叶混交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保护区内固定样地的植被多样性和测定土壤养分,探讨植物多样性、森林碳储量与土壤养分沿海... 为了解莲花山脉植被与土壤养分的海拔分布格局变化,以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200m~900m常绿阔叶混交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保护区内固定样地的植被多样性和测定土壤养分,探讨植物多样性、森林碳储量与土壤养分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整体上森林乔木株数、增长率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加;(2)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200m~400m逐渐升高,400m~700m保持在较高水平并缓慢降低,在700m以上明显降低;(3)乔木单位碳储量呈“低—高—低”趋势,在海拔500m左右达到峰值,达143t/hm2,比2017年有明显提升;(4)莲花山白盆珠土壤呈酸性,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随海拔升高波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 植物多样性 碳储量 土壤养分 海拔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时间动态
7
作者 陈梅兰 梁瑛 +3 位作者 覃尧芸 周若琳 林莉 胡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目的】研究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明山保护区”)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时间动态变化。【方法】根据大明山保护区内植被的垂直特征,在不同海拔的7个采样点设置马氏网,定期采集直翅目昆虫,通过查阅文献对... 【目的】研究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明山保护区”)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时间动态变化。【方法】根据大明山保护区内植被的垂直特征,在不同海拔的7个采样点设置马氏网,定期采集直翅目昆虫,通过查阅文献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大明山保护区共有直翅目昆虫19科155种,其中新纪录科5个,新纪录种21个。采集到的螽斯科(Tettigoniidae)昆虫最多,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属于优势类群。昆虫数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海拔1110 m处的昆虫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96和3.27。8月的昆虫数量达到高峰期,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36和4.80。【结论】大明山保护区直翅目昆虫的分布受海拔和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补充了部分新纪录科和种,为大明山保护区直翅目昆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直翅目 多样性 海拔梯度 时间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分布和生产力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4
8
作者 王长庭 龙瑞军 +3 位作者 王启基 景增春 尚占环 丁路明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高寒草甸6个不同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3840,3856,3927,3988,4232,4435m)梯度内的野外观测和土壤实测数据,分析了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速效氮、土... 以高寒草甸6个不同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3840,3856,3927,3988,4232,4435m)梯度内的野外观测和土壤实测数据,分析了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速效氮、土壤全磷含量均在第一梯度(3840m)和第六梯度(4435m)较高,中间梯度较低,但土壤速效磷变化有波动;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氮、磷作用强度依次为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土壤温度对土壤有机质、氮、磷作用强度依次为土壤速效氮、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速效磷;温度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地上生物量)的作用最大,是决定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其回归方程为:Ya=-92.982+13.832X3(F=13.355,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海拔梯度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氮 土壤磷 分布 生产力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47
9
作者 刘兴良 刘世荣 +2 位作者 宿以明 蔡小虎 马钦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18.21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干>枝>叶>皮,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28%、26.88%、19.82%和10.02%。海拔2720~2920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3∶2∶1;海拔3020~3120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2∶2∶1。4)随着海拔升高,川滇高山栎优势单株地径、高度及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海拔2720~2920m处,川滇高山栎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纺锤形分布,集中分布在株干高2.0~3.0m处,约占总量的60%~70%;在海拔3020~3120m处或低海拔的干旱生境,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随树干的升高而降低,集中分布在0~1.0m处,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0.0~2.0m处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4%~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地上生物量 模型 海拔梯度 卧龙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尖峰岭热带林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23
10
作者 吴裕鹏 许涵 +3 位作者 李意德 骆土寿 陈德祥 林明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3,共8页
沿海南尖峰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164块25m×25m样地,分析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森林采伐对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峰岭物种丰富,164块625m2样地共记录植株65144个,分属84科253属596种;原始林的物... 沿海南尖峰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164块25m×25m样地,分析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森林采伐对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峰岭物种丰富,164块625m2样地共记录植株65144个,分属84科253属596种;原始林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现双峰型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尖峰岭地区水热、光照、群落特性等因素控制;径级择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波动上升;皆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梯度剧烈波动;原始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而缓慢上升;径级择伐森林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首先随海拔增高而平缓上升,海拔800m处最高,之后缓慢下降;皆伐林中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先上升,海拔680m处达到一个峰值,然后下降,海拔850m处又开始继续上升;和原始林相比较,径级择伐森林总体而言沿海拔梯度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上升,而皆伐森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径级择伐 皆伐 尖峰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于光 宿秀江 +4 位作者 丛静 陈展 卢慧 刘敏超 李迪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1-166,共6页
生物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内容(Wang et al.,2010)。长期以来,对动物和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提出许... 生物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内容(Wang et al.,2010)。长期以来,对动物和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提出许多解释其分布格局和形成机制的假说和理论( Renaud et al.,2009)。目前,关于土壤微生物的海拔梯度分布规律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在海拔梯度分布格局上,土壤微生物是否与大型生物有着相似的分布规律仍没有得到较好的验证,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Fierer et al.,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土壤微生物群落 神农架 磷脂脂肪酸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木本植物叶片形态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8
12
作者 韩威 刘超 +4 位作者 樊艳文 赵娜 叶思阳 尹伟伦 王襄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3,共7页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如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和叶缘分裂程度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与植物的基本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沿长白山海拔梯度对阔叶木本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对叶片形态性状的影...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如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和叶缘分裂程度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与植物的基本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沿长白山海拔梯度对阔叶木本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对叶片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温度的下降,叶片长度、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减小,有利于叶片降低热量损失;而叶缘分裂程度(周长,面积比)和叶片长宽比增加,增大了叶片边界层阻力,不仅可以降低植物叶片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并适应低温环境,还可以提高叶片液流速度以加强叶片生理活动。此外,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和方差变异分离分析,探讨了气候条件和物种特性对叶片形态性状的相对解释力,结果表明:叶片形态性状的变异在很大程度上由物种遗传特性所决定,其独立解释力为47.08%~76.07%;环境因子对叶片形态性状也有显著影响,但仅独立解释了1.22%~3.82%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气候因子 叶形态性状 物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含量 被引量:15
13
作者 胡宗达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刘兴良 何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皮条河上游巴郎山3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的土壤颗粒组成、总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属中质地土壤;3个海拔梯度表层土(0~15cm)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亚... 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皮条河上游巴郎山3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的土壤颗粒组成、总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属中质地土壤;3个海拔梯度表层土(0~15cm)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亚层土(15~30cm);在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增加呈现由低到高,再变低的趋势,亚层土则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表层和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均随海拔降低而减少;巴郎山高山栎林土壤碳氮比值较小,平均为12.77;在2个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随海拔梯度递减由极显著正相关(P<0.01)到不相关;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海拔3549m处与粗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粘粒呈显著负相关(P<0.05),3091m处与粗粉粒含量正相关性显著(P<0.05),2551m处与细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只在海拔2551m处与细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海拔梯度 土壤颗粒 总有机碳 全氮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体色素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英姿 洪伟 +4 位作者 吴承祯 郑关关 范海兰 陈灿 李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3-51,共9页
对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体色素的差异以及优势种叶绿体色素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少数优势种在某海拔梯度以外,不同叶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一般在中高海拔梯度差异最大,... 对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体色素的差异以及优势种叶绿体色素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少数优势种在某海拔梯度以外,不同叶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一般在中高海拔梯度差异最大,且2年生叶片含量高于1年生叶片;而不同叶龄间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差异性表现复杂,表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不同优势种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在海拔梯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米槠林优势种中有7种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一般在A5(442m)或A6(531m)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而叶绿素a/b随海拔升高变化趋势比较多样化。类胡萝卜素作为功能色素由于其功能比较复杂,对海拔的响应规律也不尽相同。海拔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对于植物叶绿体色素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的优势种沿海拔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对策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群 叶绿体色素 海拔梯度 叶龄 米槠林 灵石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度天山云杉林分因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贵峰 臧润国 +3 位作者 张新平 郭仲军 成克武 巴哈尔古丽.阿尤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3,共5页
选择新疆天山山脉从西到东处于不同经度的昭苏、巩留、乌苏、乌鲁木齐和哈密的天山云杉林进行垂直样带调查:将各地点划分为低、中和高3个海拔范围,比较不同范围内主要林分因子的差异;分析主要林分因子随海拔梯度(50m间隔)的变化。结果表... 选择新疆天山山脉从西到东处于不同经度的昭苏、巩留、乌苏、乌鲁木齐和哈密的天山云杉林进行垂直样带调查:将各地点划分为低、中和高3个海拔范围,比较不同范围内主要林分因子的差异;分析主要林分因子随海拔梯度(50m间隔)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地点3个海拔范围内主要林分因子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天山云杉林分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平均树高、最大树高、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随海拔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单峰型的变化趋势;尽管不同经度位置天山云杉林分布的海拔上下限范围不同,但各个位置天山云杉林分的平均树高、最大树高、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都可以用二次曲线方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林分因子 经度 海拔梯度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21
16
作者 井学辉 臧润国 +4 位作者 丁易 张炜银 张新平 白志强 郭仲军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东沟山区总体上物种种类简单,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 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东沟山区总体上物种种类简单,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上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趋势,即中间高度膨胀,且多样性峰值均出现在海拔1600~1800m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升高,略微有所上升,变化不明显;乔、灌、草总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沿海拔上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趋势。针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使海拔1600~1700m处出现乔木层、灌木层及总的物种多样性峰值。随海拔升高,林分郁闭度减少,从而使得林下草本多样性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坡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小东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草地土壤氮特征 被引量:37
17
作者 傅华 裴世芳 张洪荣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50-56,共7页
以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中段(西坡)及山前地带不同海拔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下草地土壤全氮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典型草原中沿土壤垂直... 以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中段(西坡)及山前地带不同海拔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下草地土壤全氮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典型草原中沿土壤垂直剖面依次降低,在高寒草甸、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0~20与20~40 cm土层中差异不显著,但高于40~60 cm土层.在海拔1 360~1 380 m草原化荒漠的5个样地上,由于放牧利用程度和植被类型的不同,0~20 cm土层土壤氮的含量变幅在0.022 8%~0.034 7%.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与年降水量、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和<0.05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影响0~20 cm土层全氮(TN)含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植被盖度(C)和年降水量(AP),相关方程是TN%=0.002 040 C+0.000 585 AP-0.076 800;而影响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草地生产力(B),与土壤全氮回归方程为TN%=0.001 6 B+0.024 7.而各环境因素中影响土壤全氮含量最主要的因素,0~20 cm土层为土壤有机碳和年降水量,20~40 cm土层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海拔梯度 草地 土壤全氮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和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余昌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共6页
采用数量化群落分类法分析哈巴雪山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6个植被亚型;哈巴雪山的植物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格局受... 采用数量化群落分类法分析哈巴雪山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6个植被亚型;哈巴雪山的植物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格局受"中间地带效应"影响较为明显,而与Rapoport海拔法则不甚相符;物种丰富度总体上符合单峰格局,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α多样性指数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曲线符合单峰格局,β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也符合单峰分布,但中海拔地段起伏较大;哈巴雪山物种丰富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规律,反映出山地小环境多样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群落类型间沿海拔梯度的交错分布和相互替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等级聚类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 物种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哈巴雪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不同海拔梯度耕地自然质量等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余菊 郑宏刚 +2 位作者 文杰 彭云 李攀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4-228,共5页
针对农用地分等规程中未将海拔作为分等因素的情况,以云南省为例,探明耕地自然质量等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通过采用传统数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学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耕地自然质量与海拔梯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然质量等总体... 针对农用地分等规程中未将海拔作为分等因素的情况,以云南省为例,探明耕地自然质量等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通过采用传统数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学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耕地自然质量与海拔梯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然质量等总体上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但海拔梯度在1 500~2 000m和3 500m以上的区域内有轻微的回升。因此,海拔层面的垂直分布直接影响到区域耕地结构,准确反映不同海拔区域耕地资源配置状况,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耕地 自然质量等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紫贝母的繁殖器官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异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文年 肖小君 +4 位作者 陈发军 王辉 张志勇 齐泽民 黄作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5-163,共9页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高山坡面上,沿着海拔设置高、中、低3个海拔部位,并在高、低海拔之间进行暗紫贝母植株的对换移植实验,然后测定各部位的生态因子、暗紫贝母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的特征。结果表明,1)生态因子中积雪融化时间、气温及...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高山坡面上,沿着海拔设置高、中、低3个海拔部位,并在高、低海拔之间进行暗紫贝母植株的对换移植实验,然后测定各部位的生态因子、暗紫贝母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的特征。结果表明,1)生态因子中积雪融化时间、气温及土壤含水量在各海拔之间有明显的差异;2)花部特征中花被片的长度和宽度,雄蕊花药和花丝的长度,花柱和柱头裂片的长度都是高海拔部位最长,低海拔部位最短;3)对花生物量来说,高海拔部位比低海拔部位大39.4%;从花与地上部分二者生物量的比率来看,高海拔部位比低海拔部位大12.3%,两个指标都是高海拔部位排名第一;4)单粒果实重以低海拔部位最重,达到1282 mg,比高海拔部位大48.3%;5)单粒果实种子数以高海拔部位最少,比低海拔部位少了38.1%;6)高海拔部位的种子百粒重达到142.3 mg,而低海拔部位种子百粒重只有94.6 mg。移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的测定结果,这说明暗紫贝母繁殖器官确实要受海拔的影响,而且主要跟海拔梯度上的融雪时间、气温(尤其是零下低温)、紫外线强度、访花昆虫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紫贝母 花部特征 海拔梯度 移植实验 繁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