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水深与海底介质条件下的OBC/OBN多分量地震数据波型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腾飞 刘学义 程玖兵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60,共16页
海底电缆或海底节点(OBC/OBN)多分量地震是开展海上复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地震波与自由表面及海底界面的互相作用,海底多分量地震记录中波型成分十分复杂。调查其中各类信号与噪声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可为后续数据处理与... 海底电缆或海底节点(OBC/OBN)多分量地震是开展海上复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地震波与自由表面及海底界面的互相作用,海底多分量地震记录中波型成分十分复杂。调查其中各类信号与噪声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可为后续数据处理与解释提供关键依据。针对海底多分量地震观测条件下潜在的波场信号,按照不同水深与典型海底沉积物性质构建代表性的弹性参数模型,利用谱元法合成OBC/OBN多分量地震记录,分析各类波型成分的表现特征,揭示水深和海底介质特性对波场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的影响。通过与东海浅水区和南海深水区海底地震仪(OBS)采集的实际地震数据的对比分析,确认了水深与海底介质条件对表面多次波与海底界面波的调控机理,为海底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技术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多分量地震 海底界面效应 P-S模式耦合 自由表面多次波 海底地震 OBC/ob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N地震数据成像处理基本逻辑与关键方法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华忠 项健 石聿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9,共18页
海洋油气勘探逐渐进入深水深层勘探领域,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横向变速剧烈)、目标油藏复杂(由以构造油气藏为主转向构造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并重),同时还可能伴随海底地形及附近岩性的复杂变化,所有因素促使海洋油气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变革。... 海洋油气勘探逐渐进入深水深层勘探领域,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横向变速剧烈)、目标油藏复杂(由以构造油气藏为主转向构造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并重),同时还可能伴随海底地形及附近岩性的复杂变化,所有因素促使海洋油气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变革。提高海洋油气勘探效益的首要问题是发展尽可能满足高精度地震波成像需求的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及对应的高精度地震波成像技术。当前,无论海上和陆上油气地震勘探,“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和全波形反演(FWI)/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_RTM)为代表的地震波成像技术是标志性的领先技术。海上油气地震勘探中,海底节点(OBN)地震数据采集是目前业界公认的、最有可能真正实现“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与拖缆数据采集相比,OBN数据采集具有宽方位照明、数据信噪比高、无检端鬼波、存在实测的(至少一阶自由表面相关)下行波场、四分量观测等优点。尤其是宽方位照明和存在至少一阶自由表面下行波场的特点,使得OBN数据具备了对中深层复杂构造和近海底介质进行高精度成像的能力。着重讨论了高精度地震波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要求,指出OBN数据采集在海洋油气勘探中的必要性;分析了OBN数据采集的地震波场的特点,据此提出OBN数据地震波成像处理的基本逻辑及相应的关键技术;认为海洋油气勘探中地震波成像处理的特殊问题主要由特征反射层引起,海水面、海底面和地下介质中若干强反射层构成了这些特征反射层,提出了模型驱动波动理论特征反射层相关多次波预测与压制的技术路线,并对比了几种代表性的多次波预测的基础理论;指出对应当前的线性化偏移成像算子叠前数据域与叠前成像域是等价的,据此以成像道集后处理为中心,给出期望成像道集的定义,将弱旁瓣、定量的反射系数作为保真高分辨地震波成像的目标,在两个域中尽可能完美实现地下同一反(绕/散)射点、不同炮检距反(绕/散)射子波的同相位叠加,尽可能好地实现保真高分辨带限反射系数的成像;提出最好把带限反射系数成像推进到宽带波阻抗成像的技术路线;结合OBN数据的特点,给出了OBN数据地震波成像处理的基本技术流程,指出各环节的关键方法技术。最后,针对OBN数据四分量观测的特点,指出是实际观测的多波地震波场中的波现象(主要是P_SV波)与地震波传播及模拟理论不匹配导致了当前多波成像结果达不到预期,建议重点研究实际观测的多波地震波场中的波现象与地震波传播及模拟理论不匹配的物理根源,而不是发展更高端的矢量波成像算法。期望本文的思想观点对OBN地震勘探在海洋油气勘探中的进一步应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节点(obn)地震数据采集及成像处理 特征反射层相关多次波 模型驱动波动理论特征反射层相关多次波预测与压制 海底节点(obn)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流程及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确定海底地震仪位置与等效海水速度的多维扫描法
3
作者 李华 刘佳仪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受海流影响,海底地震仪(OBS及OBN)着底点与投放点的位置存在偏差,水越深偏差越大。OBS及OBN的准确定位对后续地震数据的成像处理至关重要。传统处理方法假设海水速度、海底深度已知,或者采用分部策略依次反演海水速度、海底深度与水平坐... 受海流影响,海底地震仪(OBS及OBN)着底点与投放点的位置存在偏差,水越深偏差越大。OBS及OBN的准确定位对后续地震数据的成像处理至关重要。传统处理方法假设海水速度、海底深度已知,或者采用分部策略依次反演海水速度、海底深度与水平坐标,导致误差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OBS及OBN重定位多维扫描方法。利用共检波点道集中拾取的海水直达波震相到达时,经过在水平坐标(x维度和y维度)、海底深度和海水速度4个维度的扫描,确定OBS及OBN着底位置的同时获得海底深度和等效海水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搜索速度快、精度高、原理简单,而且可以同时获得等效海水速度与海底深度等优点。理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深水情况下用该方法获得的OBS及OBN水平位置误差在20 m以内,海底深度误差在10 m以内;即使拾取的直达波走时存在稍许误差,等效海水速度仍可以被准确地反演出来;以上参数反演精度受扫描密度制约。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基于重定位结果的直达波线性动校正后同相轴被有效拉平,说明重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此外,基于敏感核函数分析,给出了另外一种不同于前人的分步扫描策略,反演效率再提升2个数量级,但定位精度下降了1个数量级,进一步印证了多维扫描反演方法的优势。数值实验的反演精度是在接近水深3000 m的超深水情况下获得,在浅水情况下,考虑到数据误差与采集孔径更小,扫描密度更高,一定能获得更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OBS及obn重定位 海底深度 等效海水速度 海水直达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地震勘探检波点定位关键算法及软件研制
4
作者 杨保财 匡翠林 +2 位作者 张昊楠 段楚峰 桑凯巍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0-1110,共11页
检波点二次定位是海底地震勘探的关键步骤之一,其定位精度直接关系到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针对海底地震勘探作业需求,对声学定位、超短基线(USBL)定位以及初至波定位关键算法进行了详细设计,基于算法研制了海底地震勘探检波点定位软件,... 检波点二次定位是海底地震勘探的关键步骤之一,其定位精度直接关系到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针对海底地震勘探作业需求,对声学定位、超短基线(USBL)定位以及初至波定位关键算法进行了详细设计,基于算法研制了海底地震勘探检波点定位软件,包括整体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及具体开发实现,并利用实测数据对软件定位精度进行了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软件声学、USBL以及初至波在N、E方向上的定位结果与国外主流商业软件Gator结果相差均在1 m左右,能够满足海底地震勘探数据成像需求。同时,将3种定位算法对同一测线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三者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进一步验证了该软件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勘探 二次定位 海底电缆 海底节点 软件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V技术在海底地震节点布设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吉祥 杨源 +3 位作者 单瑞 栾振东 杜凯 余思远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2期72-77,共6页
海底地震勘探实施过程中,传统的缆绳式地震节点布设方式受洋流及海底地形影响较大,很难保证节点的数据采集质量和设备安全性。由于无人缆控潜水器(Remote Operated Vehicle,ROV)对海洋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强大的工程干预能力,为探索海底... 海底地震勘探实施过程中,传统的缆绳式地震节点布设方式受洋流及海底地形影响较大,很难保证节点的数据采集质量和设备安全性。由于无人缆控潜水器(Remote Operated Vehicle,ROV)对海洋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强大的工程干预能力,为探索海底地震节点布设提供了新方法。笔者综合介绍了ROV的技术特点,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讨论了基于ROV的海底地震节点布设的主要技术流程。通过分析对比采用ROV布放与传统甲板布放在布放回收效率、安全性及复杂地形适应性等方面的工作数据统计,探讨了ROV布放技术在海底地震节点放工作中的可行性、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其应用发展前沿。具有更高精度和安全性的ROV节点布放技术作为一种新手段,可作为传统布放方式的补充手段,未来将在深远海的海底地震节点布设及其相关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勘探 无人缆控潜水器 海底地震节点 节点布放 深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折射波的海底节点地震三分量检波器重定向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凯鑫 王芷琪 李庆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5-314,324,共11页
在海底节点(Ocean Bottom Nodes,OBN)地震中,因为水下检波器实际姿态的任意性,三分量检波器的重定向成为OBN勘探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根据折射波偏振特性进行OBN三分量检波器重定向的方法。首先,引入三个欧拉角描述坐标系的... 在海底节点(Ocean Bottom Nodes,OBN)地震中,因为水下检波器实际姿态的任意性,三分量检波器的重定向成为OBN勘探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根据折射波偏振特性进行OBN三分量检波器重定向的方法。首先,引入三个欧拉角描述坐标系的旋转,给出检波点两侧炮点产生折射波偏振矢量的三种特性,并根据该三种特性建立误差函数以描述检波器姿态与设计姿态的偏差;然后,利用不同欧拉角对原始地震记录进行旋转,每次旋转后求取检波点两侧炮点产生折射波的偏振矢量,并计算相应的误差函数,误差函数最小的欧拉角即为姿态校正角;最后,利用求取的校正角对原始地震记录进行校正,即可实现检波器重新定向,从而将实际采集信号校正到检波器沿设计方位放置时应有的地震记录。模型试验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实现且计算精度高,可用于未安装罗经姿态传感器的OBN地震数据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定向 海底节点(obn)地震 三分量检波器 偏振分析 折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三)——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技术取得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天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2,共1页
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是针对海上勘探广泛探索的一项技术,可实现深水特殊环境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勘探,在进行永久油藏监测、全方位地震数据采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机械工程技术的进步,海底节点仪器布设与回收效率不断提... 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是针对海上勘探广泛探索的一项技术,可实现深水特殊环境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勘探,在进行永久油藏监测、全方位地震数据采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机械工程技术的进步,海底节点仪器布设与回收效率不断提高,海底节点采集成本持续降低,推动其应用不断发展。该项技术取得的重大进展主要包括:①节点采集装备不断完善与进步,适用的最大水深由3000m发展到4000m,开发了用于4D地震勘探的节点系统,维护成本低、可靠性高、采集脚印小、可重复性好;②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技术方法取得重大突破,在墨西哥湾复杂海底环境与构造区域,Wolfspar海底节点超大偏移距低频采集试验成功,获得的大偏移距、低频地震数据有效用于全波形反演速度模型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技术 节点系统 海底 科技进展 地震数据采集 石油 机械工程技术 维护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1-1底辟区OBN采集技术与纵波成像突破
8
作者 袁全社 李芳 +3 位作者 欧阳敏 任婷 黎孝璋 李远芳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2-638,共17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1-1底辟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基于高分辨率拖缆地震资料已探明多个浅层气田,但中深层广泛发育地震模糊带,成像分辨率低,多轮地震数据重处理仍难以改善,严重制约中央凹陷带油气勘探进程。基于模糊带成因机理研究,提出了一... 莺歌海盆地东方1-1底辟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基于高分辨率拖缆地震资料已探明多个浅层气田,但中深层广泛发育地震模糊带,成像分辨率低,多轮地震数据重处理仍难以改善,严重制约中央凹陷带油气勘探进程。基于模糊带成因机理研究,提出了一套海底节点(oceanbottomnode,OBN)地震采集与纵波处理技术体系,包括创新设计“三高一低”(高信噪比、高覆盖次数、高品质、低成本)OBN变观采集方案,解决了浅层气屏蔽与底辟裂隙干扰的问题;组合应用小波域双检合并、黏弹介质全波形反演及柯西霍夫Q叠前深度偏移等关键技术,显著提升OBN纵波成像精度。应用结果表明,新采集的地震数据相比老数据信噪比显著提升,速度建模精度更高且更可靠,地震成像模糊区范围大幅缩小,首次实现了底辟核部清晰成像,为东方1-1底辟区中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高品质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底辟模糊带 海底节点 全波形反演 地震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地震数据积分法叠前时间域成像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狮虎 钱忠平 +3 位作者 王成祥 赵长海 寇芹 张建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1-557,485,共8页
海底地震(OBS)采集包括海底拖缆(OBC)和海底节点(OBN)两种观测方式。采集时激发点位于海面而接收点置于海底,建立在同一基准面假设前提下的传统地震成像方法不再适应OBS数据。本文首先推导了OBS上、下行波不同深度反射点轨迹的计算公式... 海底地震(OBS)采集包括海底拖缆(OBC)和海底节点(OBN)两种观测方式。采集时激发点位于海面而接收点置于海底,建立在同一基准面假设前提下的传统地震成像方法不再适应OBS数据。本文首先推导了OBS上、下行波不同深度反射点轨迹的计算公式,用图示法直观地展示了各自共接收点道集数据的覆盖范围;然后以镜像成像理论为指导,推导了下行波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旅行时计算公式,同时推导了相应的上行波旅行时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上、下行波成像时间校正和均方根速度的转换公式;最后描述了OBS叠前时间偏移加权函数的计算公式。二维模型和三维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用下行波代替上行波成像,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浅层成像效果,且成像结果的横向范围得到明显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 海底拖缆 节点 上行波 下行波 镜像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盾构隧道结构端部效应及抗减震措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凯 卢艺静 +2 位作者 王彦臻 李兆焱 陈国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3-42,共10页
海底盾构隧道-竖井连接部位的刚度突变会使隧道结构受到差异位移的作用,形成复杂的空间效应,即隧道结构的端部效应。考虑海床土体的动力非线性特性、盾构隧道管环间纵向螺栓连接以及盾构隧道-竖井柔性接头等因素,建立了苏埃海底隧道工... 海底盾构隧道-竖井连接部位的刚度突变会使隧道结构受到差异位移的作用,形成复杂的空间效应,即隧道结构的端部效应。考虑海床土体的动力非线性特性、盾构隧道管环间纵向螺栓连接以及盾构隧道-竖井柔性接头等因素,建立了苏埃海底隧道工程盾构隧道-竖井连接区段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海底盾构隧道结构端部效应及抗减震措施。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盾构隧道-竖井节点环缝张开量约为常规隧道段的2~5倍,端部效应影响范围约为1.5D(D为隧道直径),隧道结构端部效应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增大趋势,低频发育的Darfield波作用比中高频发育的Iwate波作用时引起更大的环缝张开量。盾构隧道端部效应影响范围与盾构隧道-竖井节点自身结构特性相关,受地震波类型及幅值影响较小。增加盾构隧道-竖井节点环缝连接螺栓数量可以有效降低盾构隧道端部环缝张开量,却加剧竖井端墙和盾构隧道结构的地震损伤。增设盾构隧道-竖井柔性连接可将地震波传播引起的结构变形诱导至预设的柔性接头上,减轻盾构隧道端部地震损伤的同时牺牲的是柔性接头处抗震安全性,柔性接头设计能满足预期的地震变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盾构隧道 隧道-竖井节点 端部效应 抗减震措施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惩罚加权的浅水OBN直达波与折射波初至联合二次定位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力 李庆春 马见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2,177,共9页
海底节点(OBN)法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表现出巨大优势。在实际作业中,由于受海浪、洋流和潮汐等因素影响,OBN实际沉放位置往往偏离预设位置,影响后期数据处理,因此需通过二次定位获取节点在海底的真实位置。在浅海地区,直达波初至数量少、... 海底节点(OBN)法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表现出巨大优势。在实际作业中,由于受海浪、洋流和潮汐等因素影响,OBN实际沉放位置往往偏离预设位置,影响后期数据处理,因此需通过二次定位获取节点在海底的真实位置。在浅海地区,直达波初至数量少、方位分布不均且受炮端干扰,初至难以准确拾取,导致无法利用直达波初至实现精确定位。为此,通过引入信息量更丰富的宽方位折射波初至,实现了一种直达波与折射波联合的OBN定位方法;同时,应用基于动态惩罚加权函数的目标函数,并采用模拟退火法迭代求解,获得更准确的二次定位结果,克服了利用单一直达波定位时因初至信息量不足带来的误差,提高了二次定位精度。利用理论模型数据对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并应用于M海域实际OBN资料,取得了良好的定位效果,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节点(obn) 动态惩罚加权 初至联合 二次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缆与OBN资料联合成像域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华臣 张建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99-4110,共12页
海洋拖缆地震资料的叠前深度逆时偏移是对海底地层进行地震成像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因拖缆长度有限,难以接收到深部高陡构造的反射波信号,导致成像效果较差.海底地震节点(OBN)资料虽然含有深部地层信号,但因OBN间... 海洋拖缆地震资料的叠前深度逆时偏移是对海底地层进行地震成像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因拖缆长度有限,难以接收到深部高陡构造的反射波信号,导致成像效果较差.海底地震节点(OBN)资料虽然含有深部地层信号,但因OBN间距较大,偏移噪声严重.为此,本文提出拖缆与OBN资料联合的成像域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有机地结合了拖缆与OBN资料的优势,同时利用拖缆和OBN资料进行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得到更高质量的反射率成像剖面.此外,通过在成像域计算点扩散函数来估计最小二乘反演方程的Hessian矩阵,避免了常规方法通过多次偏移和反偏移估计Hessian矩阵极其耗时的缺陷.用理论模型合成资料的测试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及其对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缆地震 海底地震节点(obn) 点扩散函数 HESSIAN矩阵 逆时偏移 最小二乘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波数域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
13
作者 高少武 于万辉 +3 位作者 张建磊 孙鹏远 马光凯 王克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5-762,共8页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OBC/OBN水陆检海底接收的应用日趋广泛,上、下行波场分离作为水陆检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决定了资料处理品质及应用效果。常规方法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场中包含上行波场,即不能实现上行...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OBC/OBN水陆检海底接收的应用日趋广泛,上、下行波场分离作为水陆检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决定了资料处理品质及应用效果。常规方法分离出来的上行波场中包含下行波场,下行波场中包含上行波场,即不能实现上行波场与下行波场的完全分离。为此,提出在频率—波数域利用包含直达波和切除直达波后的水陆检数据,直接计算水陆检数据标定滤波因子,实现水陆检数据标定和上、下行波场分离。分离后的上行波场数据中既消除了虚反射多次波干扰,又提高了地震数据信噪比和分辨率,为后续联合反褶积和偏移成像等处理提供了高保真的上行波场和下行波场数据。数据实例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节点(obn) 频率—波数域 标定滤波因子 海底电缆(OBC) 上、下行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光纤传感网络的热电发生器设计与研究
14
作者 唐浩冕 梁磊 +2 位作者 袁银权 宋力勰 杜尚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研制并测试了用于光纤海底地震传感网络节点的热电能量收集系统。基于碲化铋热电材料,制作了用于光纤传感器的热电发生器(TEG),建立了热电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提出了一种将TEG输出的能量收集并利用的能量管理电路。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 研制并测试了用于光纤海底地震传感网络节点的热电能量收集系统。基于碲化铋热电材料,制作了用于光纤传感器的热电发生器(TEG),建立了热电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提出了一种将TEG输出的能量收集并利用的能量管理电路。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电路原理图和模拟水下环境实验。实验数据表明:所制作的TEG能够以2.67%的效率将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设计的能量管理电路能够以23.09%的效率将电能收集并利用。该研究结果对延长光纤海底节点工作时间、增加系统可靠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热电材料 热电发生器 海底地震节点 能量管理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琼盆地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应用
15
作者 李芳 吴克强 +1 位作者 黎孝璋 刘兵 《石油物探》 2025年第5期875-889,共15页
莺琼盆地(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逐步从中浅层走向中深层、从简单构造走向复杂构造、从高温高压走向超高温高压领域。针对相关领域勘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及实践,形成了地震模糊区的OBN采集处理、崎岖海底区地震处... 莺琼盆地(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逐步从中浅层走向中深层、从简单构造走向复杂构造、从高温高压走向超高温高压领域。针对相关领域勘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及实践,形成了地震模糊区的OBN采集处理、崎岖海底区地震处理与储层预测、高温高压地质条件下的压力预测等新技术。全面总结并系统阐述了各项关键技术的应用场景及应用效果,以及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勘探突破。针对莺琼盆地地震勘探目前面临的深层地震资料品质低、岩石物理关系不明晰、常规储层预测与烃检技术不适用等难题,提出需要从地震采集方式、地震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攻关研究,以便为莺琼盆地新一轮勘探突破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地震模糊区 崎岖海底 高温高压 obn采集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