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硫化矿物自然电位信号特征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鹏飞 崔益安 李浩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1027,共11页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自然电场法对其有独特的响应,可以快速圈定矿床范围.认识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产生自然电场异常的机制机理,掌握相应的自然电位信号特征,可以为深海金属矿产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本文...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自然电场法对其有独特的响应,可以快速圈定矿床范围.认识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产生自然电场异常的机制机理,掌握相应的自然电位信号特征,可以为深海金属矿产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基于镜像法对层状模型中的等效电偶极子自然电场进行正演数值计算.开展了实验室物理模拟实验,对不同组成、不同埋藏方式的矿物产生的自然电位信号进行分析,对潜在的地电池模型进行了模拟.数值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表明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矿床在层状模型中产生的自然电位信号特征与矿产极化角度、信号观测方式等因素紧密相关.同时发现不同组成成分的矿体会因不同金属的氧化还原能力形成不同的地电池模型,产生不同特征的自然电位信号,组成成分类似的矿物也会因赋存形式的不同引起自然电位信号的差异.这些研究工作可以为更好地理解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物自然电场机制机理,为自然电场数据分析与解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电位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热液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弘 朱本铎 崔兆国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4,共6页
海底热液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其产出构造背景包括洋中脊、弧后扩张中心及板内热点处。处于不同构造环境的热液矿床具有不同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系统总结了海底热液矿床产出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主要包括热液矿床产... 海底热液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其产出构造背景包括洋中脊、弧后扩张中心及板内热点处。处于不同构造环境的热液矿床具有不同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系统总结了海底热液矿床产出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主要包括热液矿床产出的构造背景、围岩类型、矿区的矿物及矿物组合特点以及不同热液区矿床的元素组成、稀土和硫同位素特点等,对各构造环境中热液矿床的特点进行了对比,指出不同热液区热液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所处构造环境的不同和扩张速率的差异。文章最后提出了今后应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矿床 构造背景 大洋中脊 弧后扩张中心 扩张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底热水矿床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爱国 赵冬梅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3,共7页
简要回顾了海底热水矿床的研究简史,根据我国的国情,将海底热水矿床从研究到开采划分为5个阶段。根据全球同类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形势,结合我国的特点,建议尽早将工作重点从勘探期转移到圈矿阶段,寻找资源量大,开采成本低,回报率高的海底... 简要回顾了海底热水矿床的研究简史,根据我国的国情,将海底热水矿床从研究到开采划分为5个阶段。根据全球同类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形势,结合我国的特点,建议尽早将工作重点从勘探期转移到圈矿阶段,寻找资源量大,开采成本低,回报率高的海底热水矿床,并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报,同时建议积极研发海底热水矿床的圈矿与开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水活动 海底热水矿床 勘探 圈矿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被引量:8
4
作者 别风雷 李胜荣 +1 位作者 侯增谦 孙岱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35-342,共8页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热液活动的产物 ,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海隆、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带、西南太平洋以及大西洋中脊 ,其产出构造背景为洋中脊、弧后扩张中心及地幔热点处。该文系统地总结了现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特点 ...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热液活动的产物 ,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海隆、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带、西南太平洋以及大西洋中脊 ,其产出构造背景为洋中脊、弧后扩张中心及地幔热点处。该文系统地总结了现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特点 ,对各地质环境中矿化的规律进行了对比 ,并对其形成机制等热点问题作了概述 ,详细介绍了矿床成因方面的新进展 ,着重阐述了海底多金属矿床的双扩散对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海底热液活动 大洋中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的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军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6期23-30,共8页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及其资源效应是近30年来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调查研究表明,有200多个现代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分布于现代海底的各种构造环境中,其中以洋中脊和弧后环境居多,这些矿床中有40多个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储量,其中...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及其资源效应是近30年来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调查研究表明,有200多个现代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分布于现代海底的各种构造环境中,其中以洋中脊和弧后环境居多,这些矿床中有40多个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储量,其中的10个在目前阶段是可以进行勘探和开采利用的。由于巨大的资源潜力,一些国际著名的矿业公司开始关注并投资于现代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商业性勘探与开发,并希望在5年内获得商业性效益。而在我国,对于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调查与研究才刚刚起步。在收集和整理世界各国调查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产出特征、矿物和元素组成等,分析了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资源潜力,并对我国的调查与勘探工作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 热液成矿作用 矿床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海底热液矿床调查计划
6
作者 张维德(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7年第6期15-16,共2页
日本通产省能源资源厅从确保非铁金属资源的稳定供应出发,认为有必要进行海底热液矿床的正式勘探活动,于1984年正式向金属矿业事业团下达制定勘探计划的任务,于1985年2月,"海底热液矿床基本勘探计划"问世,该计划从1985年开始... 日本通产省能源资源厅从确保非铁金属资源的稳定供应出发,认为有必要进行海底热液矿床的正式勘探活动,于1984年正式向金属矿业事业团下达制定勘探计划的任务,于1985年2月,"海底热液矿床基本勘探计划"问世,该计划从1985年开始实施,为期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铁金属资源 日本 勘探计划 海底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硫化物矿床——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材料
7
作者 朱佛宏(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5期16-17,共2页
在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许多小组的讨论都涉及这一问题。现根据会议提供的文献资料,对这个问题的现状作一简介。1978年,法国"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海隆北纬21°的海底首次发现了由锌、铜及其它许多有用金属含量极高的硫化... 在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许多小组的讨论都涉及这一问题。现根据会议提供的文献资料,对这个问题的现状作一简介。1978年,法国"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海隆北纬21°的海底首次发现了由锌、铜及其它许多有用金属含量极高的硫化物组成的热液喷出物。以后在东太平洋海隆扩张带,相继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热液喷口以及伴生的块状硫化物堆积。这些发现证实了有关洋中脊扩张带是地壳岩石的高渗透带的认识,这个发现是近年来海底研究领域内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硫化物矿床 热液喷出物 国际地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热液矿床的铜、锌矿化作用
8
作者 方孝悌(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10期11-14,共4页
近年来,沿着海底扩张轴分布的热液硫化物矿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迄今为止,已探知的这种矿床(包括矿化点)已有50多处。作为这种矿床化学特征之一的铜锌含量比,因地而异。其原因何在,无论从学术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意义来进行研究,都是... 近年来,沿着海底扩张轴分布的热液硫化物矿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迄今为止,已探知的这种矿床(包括矿化点)已有50多处。作为这种矿床化学特征之一的铜锌含量比,因地而异。其原因何在,无论从学术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意义来进行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现以东太平洋海隆的热液硫化物资源为例,试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扩张轴 铜锌矿化作用 海底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主要国家探测海底热液矿床的动向
9
作者 袁晓茂 《海洋地质动态》 1987年第11期13-14,共2页
迄今为止,人们所了解到的海底热液矿床的赋存位置,绝大部分是在大洋中脊区。大洋中脊的总长度达5万多公里,比地球的赤道还长1万多公里,如此广阔的范围,为世界各国探测海底热液矿床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积极进行探测活动的国家,有美国、法... 迄今为止,人们所了解到的海底热液矿床的赋存位置,绝大部分是在大洋中脊区。大洋中脊的总长度达5万多公里,比地球的赤道还长1万多公里,如此广阔的范围,为世界各国探测海底热液矿床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积极进行探测活动的国家,有美国、法国、西德、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苏联等。早在1974年,美国即与法国联合对大西洋中脊进行探测,发现了热液活动的征兆——铁锰沉淀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矿床 东太平洋海隆 主要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铁山片岩型铅锌矿床稀土元素成因标志 被引量:4
10
作者 坚润堂 李峰 赵向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0-246,共7页
锡铁山(碳质)片岩型矿床具典型的“双层结构”,笔者对层状矿体中硫化物、硅质岩及其围岩火山岩稀土元素分析表明,硫化物∑REE较低,在4.78×10^-6~7.24×10^-6之间,具明显负Eu异常,Ce异常总体不明显;硅质岩∑REE较高... 锡铁山(碳质)片岩型矿床具典型的“双层结构”,笔者对层状矿体中硫化物、硅质岩及其围岩火山岩稀土元素分析表明,硫化物∑REE较低,在4.78×10^-6~7.24×10^-6之间,具明显负Eu异常,Ce异常总体不明显;硅质岩∑REE较高,在102.64×10^-6~168.82×10^-6之间,负Eu异常明显,Ce异常不明显;矿下中酸性火山岩的稀土元素总量普遍较高,负Eu异常明显,Ce异常不明显,矿上火山岩稀土元素组成变化较大,δEu值0.70~1.03(平均0.90),无明显Eu异常。分析认为,锡铁山(碳质)片岩型矿床是热水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伏火山岩及地壳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片岩型矿床 海底喷流沉积矿床 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纹岩化对洋中脊超基性岩热液硫化物成矿的影响:来自青藏高原德尔尼铜矿床的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华添 李江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洋中脊超基性岩热液成矿系统通常与洋底核杂岩构造有关,多发育大型矿床,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然而,受大洋调查取样手段的限制,超基性岩蛇纹岩化对成矿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德尔尼铜矿床是地质历史上该类矿床的典型案例,对于理解其成... 洋中脊超基性岩热液成矿系统通常与洋底核杂岩构造有关,多发育大型矿床,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然而,受大洋调查取样手段的限制,超基性岩蛇纹岩化对成矿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德尔尼铜矿床是地质历史上该类矿床的典型案例,对于理解其成矿模式,以及大洋硫化物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选取德尔尼铜矿床块状硫化物样品进行黄铁矿的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δ^(34)S值主要分布在-0.4‰~+6.3‰。结合前人研究发现,形成于深部网脉状、条带状矿石中的δ^(34)S值为负值,而经历表层喷流和破碎作用的块状和角砾状矿石中的δ^(34)S值为正值,二者呈对称分布,这主要是由于还原条件下岩浆排气产生的SO_2和H_2S动态平衡并逐渐沉淀S^(2-),表明蛇纹岩化提供的还原环境对热液系统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磁黄铁矿和矿床Ni的分布指示成矿物质中超基性岩的贡献较小,主要物质来源是洋中脊深部的基性岩浆,通过热液循环将物质运移至海底并喷流成矿。对比现今超基性岩赋矿的高温热液硫化物矿床,德尔尼铜矿床形成温度更低,代表了超基性岩赋矿热液硫化物中的中温端元,表明在距离拆离面一定距离(约2~4km)的位置也可能形成大型的热液硫化物矿床,这对于现今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尼铜矿床 硫同位素 超基性岩赋矿矿床 洋底核杂岩 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铜-铀-铂族金属-硒矿床——硒-贵金属矿床形成的一种新环境
12
作者 刘家军 郑明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74-75,共2页
迄今所了解的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的矿床中,贵金属(如金、铂族金属)矿床产出的实例极为少见,而有分散元素——硒于其中富集者则更为罕见。本文所述的矿床,即为有海底喷流作用参加的一种新环境下所形成的新矿床类型。矿床位于西秦岭南亚... 迄今所了解的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的矿床中,贵金属(如金、铂族金属)矿床产出的实例极为少见,而有分散元素——硒于其中富集者则更为罕见。本文所述的矿床,即为有海底喷流作用参加的一种新环境下所形成的新矿床类型。矿床位于西秦岭南亚带川、甘交界。又分为东、中、西三个矿段:牙相矿段、邛莫矿段和拉尔玛矿段。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受地层控制。太阳顶群由硅岩、泥质硅岩和硅板岩组成,厚度达近千米。其中硅岩占63.5%。已圈定出近百个以金为主的似层状、透镜状矿体,80%以上产于硅岩层中。此外,Cu、U、V、Ni、Mo、Zn、Sb、Tl等的含量在部分矿体或硅岩层的局部地段达到了很高的富集程度,甚至达到工业品位。铂族金属在一些地段也有较高的富集,Pt0.007~0.113ppm,Pd0.001~0.1(?)6ppm,Os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喷流矿床 贵金属矿床 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新疆海相火山热水沉积矿床的分带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永新 田培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1,共6页
新疆海相火山热水沉积矿床,一般在时间上没有明显的集中生长期,空间上依附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带,它在区域上和矿床本身具有矿种转化、类型转换、配套与分带特征。以块状氧化物、块状碳酸盐和块状硫化物转换序次来研究该类矿床。利... 新疆海相火山热水沉积矿床,一般在时间上没有明显的集中生长期,空间上依附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带,它在区域上和矿床本身具有矿种转化、类型转换、配套与分带特征。以块状氧化物、块状碳酸盐和块状硫化物转换序次来研究该类矿床。利用铁木尔特铅锌矿上部铅锌下部铜金,预须开普台铁矿上铁下铜;莫托沙拉铁锰矿上锰下铁中间铅锌重晶石等矿种转化规律和由块状氧化物和块状碳酸盐向块状硫化物成生过渡特点,预测诸如蒙库铁矿、赤龙峰火山盆地中铁矿和喀喇昆仑山各铁矿床(点)外围与深部转换、发展成为铜金矿的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海相火山热水沉积矿床 矿床分带 矿种转化 类型配套 负向构造单元 亚类 海底喷气沉积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矿产研究》新书出版
1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海洋地质动态》 1987年第4期25-25,共1页
由海洋地质研究所许东禹、陈宗团翻译、整理的西德矿床学家哈尔巴赫(P.Halbach)教授来华讲学汇编《海底矿产研究》一书,已于4月中旬出版了。全书分五章,近10万字、图版34幅。作者在多年从事大洋矿产资源调查所获得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由海洋地质研究所许东禹、陈宗团翻译、整理的西德矿床学家哈尔巴赫(P.Halbach)教授来华讲学汇编《海底矿产研究》一书,已于4月中旬出版了。全书分五章,近10万字、图版34幅。作者在多年从事大洋矿产资源调查所获得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海底四大矿产资源(海底硫化物矿床、海底热液多金属软泥、深海锰结核、富钴锰结壳)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矿产研究 海底硫化物矿床 大洋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海底采矿的未来远景
15
作者 陈颐亨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10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深海海底采矿 海底热液矿床 会聚板块边缘 硫化物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对稀土元素含量的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萨日娜 孙晓明 +1 位作者 潘晴晴 徐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79-780,共2页
我国稀土元素(REE)矿床主要产自于碳酸岩型和风化壳离子吸附性矿床,储量居世界首位。而深海沉积物中的REE矿床作为一种新型海底矿床,由于巨大的开发潜力及易于淋滤提取的优点,已成为全球海洋地质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根据大量的深海泥分析... 我国稀土元素(REE)矿床主要产自于碳酸岩型和风化壳离子吸附性矿床,储量居世界首位。而深海沉积物中的REE矿床作为一种新型海底矿床,由于巨大的开发潜力及易于淋滤提取的优点,已成为全球海洋地质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根据大量的深海泥分析,Kato等(2011)发现东南太平洋和中北太平洋富集区内1 km2深海泥中蕴含的ΣREY(REE+Y)就能够满足全球消费总量的1/15。目前对热液活动区沉积物中的REE组成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Cocheri,1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海底矿床 稀土元素含量 海泥 热液活动区 东南太平洋 地质工作者 风化壳 粒度特征 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速扩张洋中脊热液成矿的典型实例——青藏高原北部德尔尼铜矿地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华添 李江海 +1 位作者 李洪林 王洪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51,共12页
青海德尔尼铜矿是发育在青藏高原北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其赋矿围岩为阿尼玛卿蛇绿岩套中的超基性岩,代表了古特提斯洋的残骸。通过对德尔尼铜矿的详细地质解剖,认为其保留了大量海底热液喷流的地质记录,包括:矿体上部普遍发育的薄... 青海德尔尼铜矿是发育在青藏高原北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其赋矿围岩为阿尼玛卿蛇绿岩套中的超基性岩,代表了古特提斯洋的残骸。通过对德尔尼铜矿的详细地质解剖,认为其保留了大量海底热液喷流的地质记录,包括:矿体上部普遍发育的薄层喷流岩;多孔状硫化物中保留下来的胶状结构、草莓结构和角砾结构;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与黄铁矿碎屑同期形成的方解石、长英质胶结物;与大西洋Rainbow、TAG热液硫化物矿床相似的矿体分带性。根据洋脊玄武岩中TiO2全岩含量估算德尔尼蛇绿岩所代表的这一段古特提斯洋洋中脊为慢速一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半扩张速率为1.1~2.5cm/a。类比现今洋中脊热液硫化物成矿过程,认为德尔尼铜矿经历了海底喷流、冷却保存和俯冲侵位等3个阶段,其中海底喷流阶段可能与洋底核杂岩具有成因联系,俯冲侵位过程中的矿体和超基性岩、玄武岩受逆冲断层控制。与世界上其他陆地上保存的类似矿床相比,德尔尼铜矿时代年轻(石炭纪),矿床结构和构造及其围岩蚀变特征保存完整,是慢速一超慢速洋脊超基性围岩热液成矿作用的典型实例,可以称之为德尔尼型成矿作用,研究其成矿过程,对研究和理解现今洋中脊超基性岩系统热液成矿作用(尤其是深部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尼铜矿 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 慢速一超慢速扩张脊 超基性岩围岩 洋底核杂岩 质对比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藏宝图”
18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4期307-307,共1页
汪品先用电子课件,为与会代表展开一幅海洋“藏宝图”:4万千米长的大洋中脊首尾衔接,无数金属硫化物“黑烟囱”堆积成海底矿床,广袤的海底盆地分布着大量金属结壳,那里是人类资源宝库。“深海油气及海底各种结核矿物储量,足以满... 汪品先用电子课件,为与会代表展开一幅海洋“藏宝图”:4万千米长的大洋中脊首尾衔接,无数金属硫化物“黑烟囱”堆积成海底矿床,广袤的海底盆地分布着大量金属结壳,那里是人类资源宝库。“深海油气及海底各种结核矿物储量,足以满足人类数百年需求。”汪品先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化物 蓝色 海底矿床 电子课件 大洋中脊 黑烟囱 海洋 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豆—小笠原弧北部黑矿可能正在形成中
19
作者 袁晓茂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11期23-23,共1页
综观日本列岛周边海底地貌,缺乏海岭系及其相关的海底矿床,仅仅存在与岛弧一海沟系走向平行的弧后海域。对于陆地矿产资源不足的日本来说,寻求海底矿产资源是当务之急,因此,伊豆-小笠原弧有热液活动的迹象,引起了日本科学界及有关方面... 综观日本列岛周边海底地貌,缺乏海岭系及其相关的海底矿床,仅仅存在与岛弧一海沟系走向平行的弧后海域。对于陆地矿产资源不足的日本来说,寻求海底矿产资源是当务之急,因此,伊豆-小笠原弧有热液活动的迹象,引起了日本科学界及有关方面的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笠原弧 弧后海域 海底矿床 黑矿 热液活动 伊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印度洋Edmond热液区黄铁矿中银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来自矿物学的证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柯安 张慧超 +4 位作者 方浩原 陶春辉 梁锦 杨伟芳 廖时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2,共9页
随着对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贵金属金(Au)和银(Ag)的赋存形式和沉淀机制被科学家广泛关注。相比于Au,前人对大洋中脊热液区中Ag的产出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中印度洋Edmond热液区Ag平均含量为47×10^(-... 随着对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贵金属金(Au)和银(Ag)的赋存形式和沉淀机制被科学家广泛关注。相比于Au,前人对大洋中脊热液区中Ag的产出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中印度洋Edmond热液区Ag平均含量为47×10^(-6),明显高于洋中脊环境产出的多金属硫化物中的平均Ag含量(2.78×10^(-6))。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Edmond热液区硫化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确定了该热液区矿物组合、分期以及自然银的赋存形式,并初步探讨了自然银的沉淀机制。Edmond热液区硫化物主要为闪锌矿,其次是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铁矿,此外还观察到针钠铁矾、重晶石、硬石膏以及自然银等矿物。根据矿物结构和共生组合,Edmond热液区硫化物成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的主要矿物组合为一期黄铁矿(Py1)、重晶石、硬石膏等;阶段Ⅱ主要矿物为白铁矿;阶段Ⅲ则有二期黄铁矿(Py2)、黄铜矿、粗粒闪锌矿、等轴古巴矿等矿物结晶。自然银主要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存在于Py1的边缘或者内部包体之中。Ag在Edmond热液区的主要迁移形式为AgCl_(2)^(-),高温热液与海水混合作用导致的温度和Cl^(-)浓度降低以及pH值的升高是导致自然银沉淀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硫化物矿床 银的赋存形式 沉淀机制 Edmond热液区 中印度洋中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