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琼州海峡海底真空管道线路方案探讨
1
作者
张耀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24,共9页
中国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都需要通过跨海通道予以连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规模、难度小于渤海海峡和台湾海峡,优先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更具合理性。真空管道断面小、结构轻、集成度好,适合在海底敷设或高架,建设成本较...
中国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都需要通过跨海通道予以连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规模、难度小于渤海海峡和台湾海峡,优先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更具合理性。真空管道断面小、结构轻、集成度好,适合在海底敷设或高架,建设成本较低,对环境影响小,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较高。基于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得出4条线路备选方案:1)徐闻角尾乡—澄迈桥头镇(西线/W线),海面距离26.5 km,最大水深47 m,海底地形较平缓;2)海安南山村—海口新海(中线M1a线),海面距离19 km,最大水深84 m;3)海安青安村—海口海甸(中线M2b线),海面距离20 km,最大水深80 m;4)龙塘下塘村—海口铺前镇(东线E线),海面距离30 km,最大水深47 m,海底地形较平缓。对中线M1b线和M2a线作为比较线进行分析,推荐南山村—新海M1a线为优先方案,初步分析各线路经由路径海水深度、纵断面、纵坡及海底管道线形。估测各线路端点大地坐标,经纬度极坐标值取0.50″能够满足线路方案分析和初步可行性论证的端点定位精度要求。当管道直径较大(≈5 m)、管道内车辆运行速度较低时,可不抽真空,则为普通海底管道,也是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跨海通
道
海底真空管道
线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烟台—大连海底真空管道高铁线路方案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耀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9-305,共7页
为早日建成跨越渤海海峡的快速通道,首先,介绍科学的比选方案,并提出海底真空管道高铁概念,分析其优缺点;然后,根据渤海海峡海况与地形地质特征,建立通道范围内烟台—大连间A、B、C、D 4条可能路径的平面线路走向和纵断面模型;最后,通...
为早日建成跨越渤海海峡的快速通道,首先,介绍科学的比选方案,并提出海底真空管道高铁概念,分析其优缺点;然后,根据渤海海峡海况与地形地质特征,建立通道范围内烟台—大连间A、B、C、D 4条可能路径的平面线路走向和纵断面模型;最后,通过线路方案比选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海底高架、沉管铺设或海底浅埋是较为经济、理想的方式,优于海底隧道;2)A线全长约110km,经由海域最深处88 m,50%以上线路需要按海底隧道真空管道方式建设;3)B线全长约106 km,海底平缓,最深处67 m;4)C线全长约134 km,最深处66 m,自然纵坡小;5)D线全长约173 km,最深处51 m。建议将B线、C线作为海底真空管道高铁线路重点方案予以论证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
道
海底真空管道
高铁线路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湾海峡海底真空管道交通线路方案探讨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耀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6-1114,共9页
真空管道交通断面小、结构轻、集成度好,适合以高架方式建设在海床上,成本低于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沉管隧道和悬浮隧道,宜作为台湾海峡通道的备选方案。为早日启动建设工作,为方案比选与论证提供参考,对台湾海峡海底真空管道线路走向...
真空管道交通断面小、结构轻、集成度好,适合以高架方式建设在海床上,成本低于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沉管隧道和悬浮隧道,宜作为台湾海峡通道的备选方案。为早日启动建设工作,为方案比选与论证提供参考,对台湾海峡海底真空管道线路走向、线路纵断面、入海点、上岸点的结构形式等进行分析。根据最短距离原则、两岸城市发展情况、既有交通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以及海岛分布、海底地形地貌,并结合真空管道结构特征,基于海底等深线图,给出不同条件下的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图,并予以比较分析。合理线路走向位于平潭—新竹通道范围,具体有平潭—桃园新屋区和平潭—新竹北区2条线路可供比选。跨海段线路长度约为128 km,最大深度为87 m,最大纵坡10‰。入海段宜取最大限坡以减少波浪冲击范围长度,或者入海点前采用隧道方案直达海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海底真空管道
线路方案
海底
地形
等深线
入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底真空管道合理支撑间距测算模型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耀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3,共12页
海底真空管道(SVT)是一种适合穿越海峡、海湾的新型交通方式,其特征是在海床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管墩,其上铺设管道,管道内抽成真空,供车辆高速行驶。由于海水对管道具有浮力作用,有效抵消管道重力荷载,减轻管道弯曲应力,使得管墩对管道...
海底真空管道(SVT)是一种适合穿越海峡、海湾的新型交通方式,其特征是在海床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管墩,其上铺设管道,管道内抽成真空,供车辆高速行驶。由于海水对管道具有浮力作用,有效抵消管道重力荷载,减轻管道弯曲应力,使得管墩对管道的支撑间距可以较大。根据海底真空管道断面结构,分析管道固有频率取值,建立基于刚度条件和基于强度条件的支撑间距测算模型,计算管道自身静荷载、海水浮力荷载,推导单位长度上车辆许允重量算法,进而建立基于车辆动荷载的最大支撑间距计算模型。依据各模型,按钢质管道管径2~3. 4 m,管壁厚度10~30 mm,计算管道最大支撑间距,并进行数值分析。海底真空管道管墩合理支撑间距大于100 m,最大可达500 m,必要时中间加设张力腿。主要制约因素不在管道强度方面,而在于管墩抗压、抗拔和抗横向作用力的能力。提出海底真空管道预浮力法和预重力法概念以及管道设计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真空管道
管墩
支撑间距
海底
隧
道
悬浮隧
道
沉管隧
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琼州海峡海底真空管道线路方案探讨
1
作者
张耀平
机构
仰恩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出处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24,共9页
基金
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H48)。
文摘
中国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都需要通过跨海通道予以连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规模、难度小于渤海海峡和台湾海峡,优先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更具合理性。真空管道断面小、结构轻、集成度好,适合在海底敷设或高架,建设成本较低,对环境影响小,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较高。基于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得出4条线路备选方案:1)徐闻角尾乡—澄迈桥头镇(西线/W线),海面距离26.5 km,最大水深47 m,海底地形较平缓;2)海安南山村—海口新海(中线M1a线),海面距离19 km,最大水深84 m;3)海安青安村—海口海甸(中线M2b线),海面距离20 km,最大水深80 m;4)龙塘下塘村—海口铺前镇(东线E线),海面距离30 km,最大水深47 m,海底地形较平缓。对中线M1b线和M2a线作为比较线进行分析,推荐南山村—新海M1a线为优先方案,初步分析各线路经由路径海水深度、纵断面、纵坡及海底管道线形。估测各线路端点大地坐标,经纬度极坐标值取0.50″能够满足线路方案分析和初步可行性论证的端点定位精度要求。当管道直径较大(≈5 m)、管道内车辆运行速度较低时,可不抽真空,则为普通海底管道,也是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
关键词
琼州海峡
跨海通
道
海底真空管道
线路方案
Keywords
Qiongzhou strait
sea-crossing channel
seabed vacuum tube transport
route scheme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烟台—大连海底真空管道高铁线路方案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张耀平
机构
西京学院真空管道交通研究所
出处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9-305,共7页
文摘
为早日建成跨越渤海海峡的快速通道,首先,介绍科学的比选方案,并提出海底真空管道高铁概念,分析其优缺点;然后,根据渤海海峡海况与地形地质特征,建立通道范围内烟台—大连间A、B、C、D 4条可能路径的平面线路走向和纵断面模型;最后,通过线路方案比选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海底高架、沉管铺设或海底浅埋是较为经济、理想的方式,优于海底隧道;2)A线全长约110km,经由海域最深处88 m,50%以上线路需要按海底隧道真空管道方式建设;3)B线全长约106 km,海底平缓,最深处67 m;4)C线全长约134 km,最深处66 m,自然纵坡小;5)D线全长约173 km,最深处51 m。建议将B线、C线作为海底真空管道高铁线路重点方案予以论证和考虑。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
道
海底真空管道
高铁线路
方案比选
Keywords
Bohai Strait
cross-sea channel
submarine vacuum tube
high-speed railway route
schem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湾海峡海底真空管道交通线路方案探讨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耀平
机构
西京学院真空管道交通研究所
出处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6-1114,共9页
文摘
真空管道交通断面小、结构轻、集成度好,适合以高架方式建设在海床上,成本低于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沉管隧道和悬浮隧道,宜作为台湾海峡通道的备选方案。为早日启动建设工作,为方案比选与论证提供参考,对台湾海峡海底真空管道线路走向、线路纵断面、入海点、上岸点的结构形式等进行分析。根据最短距离原则、两岸城市发展情况、既有交通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以及海岛分布、海底地形地貌,并结合真空管道结构特征,基于海底等深线图,给出不同条件下的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图,并予以比较分析。合理线路走向位于平潭—新竹通道范围,具体有平潭—桃园新屋区和平潭—新竹北区2条线路可供比选。跨海段线路长度约为128 km,最大深度为87 m,最大纵坡10‰。入海段宜取最大限坡以减少波浪冲击范围长度,或者入海点前采用隧道方案直达海底。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海底真空管道
线路方案
海底
地形
等深线
入海点
Keywords
Taiwan Strait
seabed vacuum tube
route scheme
submarine topography
isobath
into-sea point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底真空管道合理支撑间距测算模型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耀平
机构
西京学院真空管道交通研究所
出处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3,共12页
基金
2016西京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规划课题(JGGH201608)
文摘
海底真空管道(SVT)是一种适合穿越海峡、海湾的新型交通方式,其特征是在海床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管墩,其上铺设管道,管道内抽成真空,供车辆高速行驶。由于海水对管道具有浮力作用,有效抵消管道重力荷载,减轻管道弯曲应力,使得管墩对管道的支撑间距可以较大。根据海底真空管道断面结构,分析管道固有频率取值,建立基于刚度条件和基于强度条件的支撑间距测算模型,计算管道自身静荷载、海水浮力荷载,推导单位长度上车辆许允重量算法,进而建立基于车辆动荷载的最大支撑间距计算模型。依据各模型,按钢质管道管径2~3. 4 m,管壁厚度10~30 mm,计算管道最大支撑间距,并进行数值分析。海底真空管道管墩合理支撑间距大于100 m,最大可达500 m,必要时中间加设张力腿。主要制约因素不在管道强度方面,而在于管墩抗压、抗拔和抗横向作用力的能力。提出海底真空管道预浮力法和预重力法概念以及管道设计原理。
关键词
海底真空管道
管墩
支撑间距
海底
隧
道
悬浮隧
道
沉管隧
道
Keywords
Seabed Vacuum Tube (SVT)
Tube pier
Support span
Undersea tunnel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SFT)
Immersed tunnel
分类号
U212.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琼州海峡海底真空管道线路方案探讨
张耀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烟台—大连海底真空管道高铁线路方案研究
张耀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台湾海峡海底真空管道交通线路方案探讨
张耀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海底真空管道合理支撑间距测算模型与数值分析
张耀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