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电缆地震勘探中近正四面体法二次定位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正华 张慧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70,332+155,共8页
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中,检波器的二次定位技术十分重要。本文详细阐述了三个炮点集中分布、两个炮点集中分布、三个炮点近于一条直线分布及三个炮点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并与检波点构成正四面体等四种炮点分布类型的初至距离、炮点坐标误差... 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中,检波器的二次定位技术十分重要。本文详细阐述了三个炮点集中分布、两个炮点集中分布、三个炮点近于一条直线分布及三个炮点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并与检波点构成正四面体等四种炮点分布类型的初至距离、炮点坐标误差对检波点定位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前三种炮点分布类型在炮点坐标和初至距离存在微小误差时,对检波点定位精度的影响很大,其中初至距离误差的影响远大于炮点坐标误差;对于最后一种炮点分布类型,不论初至距离误差还是炮点坐标误差,对检波点定位精度的影响都很小。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文中提出了近正四面体定位技术,并建立了计算方法、选点原则和评价标准。近正四面体定位技术的核心思想是:按一定方法从众多的炮、检组合中优选出最接近正四面体组合进行计算,舍去偏离正四面体程度大的组合,将优选值再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波点定位精度。文中方法的实现简单,计算量小,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模型分析和海上三维地震勘探二次定位实例均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勘探 二次定位 炮点分布类型 近正四面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方案优化及关键处理技术——以北部湾盆地WS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袁全社 李列 +3 位作者 张兴岩 柴继堂 李林 王大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0,共7页
北部湾盆地WS区中深层流沙港组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但利用现有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非常困难,无法满足勘探和开发研究的要求。海底电缆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在改善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方面优势明显,适用于复杂浅水区采集环... 北部湾盆地WS区中深层流沙港组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但利用现有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非常困难,无法满足勘探和开发研究的要求。海底电缆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在改善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方面优势明显,适用于复杂浅水区采集环境。针对WS区中深层勘探面临的复杂构造成像问题,提出了高密度宽方位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思路,重新确定面元尺寸并优化观测系统,重点开展Z分量高保真噪声衰减、P-Z分量双检合并和宽方位控制射线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等3项关键处理技术研究。应用效果表明,WS区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地震解释研究的可靠性,促进了该区后续勘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技术 面元尺寸 观测系统 Z分量高保真噪音衰减 P-Z分量双检合并 宽方位控制射线束偏移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地震勘探检波点定位关键算法及软件研制
3
作者 杨保财 匡翠林 +2 位作者 张昊楠 段楚峰 桑凯巍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0-1110,共11页
检波点二次定位是海底地震勘探的关键步骤之一,其定位精度直接关系到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针对海底地震勘探作业需求,对声学定位、超短基线(USBL)定位以及初至波定位关键算法进行了详细设计,基于算法研制了海底地震勘探检波点定位软件,... 检波点二次定位是海底地震勘探的关键步骤之一,其定位精度直接关系到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针对海底地震勘探作业需求,对声学定位、超短基线(USBL)定位以及初至波定位关键算法进行了详细设计,基于算法研制了海底地震勘探检波点定位软件,包括整体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及具体开发实现,并利用实测数据对软件定位精度进行了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软件声学、USBL以及初至波在N、E方向上的定位结果与国外主流商业软件Gator结果相差均在1 m左右,能够满足海底地震勘探数据成像需求。同时,将3种定位算法对同一测线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三者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进一步验证了该软件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勘探 二次定位 海底电缆 海底节点 软件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地震技术优势及在中国近海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0
4
作者 王守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2,35,共5页
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方式存在地震检波点位置不准、检波点鬼波对高频的陷波作用及三维地震是窄方位数据采集等问题,导致地震数据精度下降。而中国近海油气富集区往往是断层复杂、构造破碎、储层变化大、圈闭类型多的区域,其油气勘探开发需... 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方式存在地震检波点位置不准、检波点鬼波对高频的陷波作用及三维地震是窄方位数据采集等问题,导致地震数据精度下降。而中国近海油气富集区往往是断层复杂、构造破碎、储层变化大、圈闭类型多的区域,其油气勘探开发需要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必须发挥海底电缆地震技术具有的观测点定位准确,可以消除电缆鬼波影响,方便地实施宽方位、多方位、全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等优势。应用效果表明,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底电缆地震数据的有效处理,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地震数据,从而满足油气富集区油气勘探开发的资料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地震 技术优势 应用效果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三)——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技术取得新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天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2,共1页
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是针对海上勘探广泛探索的一项技术,可实现深水特殊环境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勘探,在进行永久油藏监测、全方位地震数据采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机械工程技术的进步,海底节点仪器布设与回收效率不断提... 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是针对海上勘探广泛探索的一项技术,可实现深水特殊环境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勘探,在进行永久油藏监测、全方位地震数据采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机械工程技术的进步,海底节点仪器布设与回收效率不断提高,海底节点采集成本持续降低,推动其应用不断发展。该项技术取得的重大进展主要包括:①节点采集装备不断完善与进步,适用的最大水深由3000m发展到4000m,开发了用于4D地震勘探的节点系统,维护成本低、可靠性高、采集脚印小、可重复性好;②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技术方法取得重大突破,在墨西哥湾复杂海底环境与构造区域,Wolfspar海底节点超大偏移距低频采集试验成功,获得的大偏移距、低频地震数据有效用于全波形反演速度模型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技术 节点系统 海底 科技进展 地震数据采集 石油 机械工程技术 维护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海底电缆地震采集作业二次定位系统 被引量:33
6
作者 曾湘轶 杨文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当前,海底电缆地震技术在浅海和极浅海海域地震采集中显示出极大优越性。由于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的特殊性,因此在采集作业中得到精确的检波点位置特别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的质量。为得到精确的检波点位置,需对检波点进行二次定... 当前,海底电缆地震技术在浅海和极浅海海域地震采集中显示出极大优越性。由于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的特殊性,因此在采集作业中得到精确的检波点位置特别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的质量。为得到精确的检波点位置,需对检波点进行二次定位。当前二次定位系统有声波定位系统和初至波定位系统。本文对这两种系统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并结合实例给监理和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在海底电缆地震采集过程中使用这两种二次定位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地震采集 二次定位系统 初至波定位 声波定位 海上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地震中二次定位法的探讨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正华 常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330-333,共4页
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时,拖放的电缆往往不能下沉在设计位置。随着海底地震勘探的应用与发展,对资料精度的要求有所提高,必须对检波器电缆进行准确的定位。为此,利用地震采集到的直达波初至信息进行事后二次定位的问题,从方法上做了一些... 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时,拖放的电缆往往不能下沉在设计位置。随着海底地震勘探的应用与发展,对资料精度的要求有所提高,必须对检波器电缆进行准确的定位。为此,利用地震采集到的直达波初至信息进行事后二次定位的问题,从方法上做了一些探讨。分析了空间三线交汇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提出了近正四面体的选择原则和评价标准。模型实验证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地震 二次定位法 海底地震勘探 近正四面体 模型实验 直达波初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L4S176T观测系统在渤海CF区块海底电缆地震采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龚旭东 张建峰 +2 位作者 王志亮 杨志国 钮依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1,共5页
为在渤海CF区块复杂过渡带获得高品质的地震采集资料,采用了8L4S176T观测系统,并在采集设备、震源选型、电缆铺设、二次定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分析了采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施工效率低、潮流影响大、过往船只多等作业难点,提出了沿测... 为在渤海CF区块复杂过渡带获得高品质的地震采集资料,采用了8L4S176T观测系统,并在采集设备、震源选型、电缆铺设、二次定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分析了采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施工效率低、潮流影响大、过往船只多等作业难点,提出了沿测线放炮、提前多铺设2根电缆、分时放炮、增加电缆配重、"圈地法"护缆等相应的技术措施,实施后取得了更丰富的波场信息,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改善了该区块中深层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L4S176T观测系统渤海CF区块过渡带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 作业难点 技术措施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双检接收技术压制水柱混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全海燕 韩立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2,共6页
海底电缆双检接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勘探新技术,主要用于压制在海底和海面之间存在的"水柱混响"干扰,能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此法的关键在于将海底电缆沉放到海底或水下一定深度,然后在同一观测点上同时利... 海底电缆双检接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勘探新技术,主要用于压制在海底和海面之间存在的"水柱混响"干扰,能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此法的关键在于将海底电缆沉放到海底或水下一定深度,然后在同一观测点上同时利用压电检波器和垂直速度检波器接收地震记录,由于这两种检波器对水柱混响具有相反的响应,据此即可对两类检波器接收的地震记录分别处理,再将两者相加,即可达到有效信号增强、水柱混响去除的效果,该技术已经成为海底电缆勘探的标准。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该项技术,但由于受到处理技术的限制,一直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在深入研究该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资料的特点,提出一整套数据处理思路,着重强调做好双检记录的频率匹配,以便获得最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地震记录 压电检波器 地震资料 勘探 有效信号 年代 水柱 探新 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初至波二次定位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1
10
作者 韩立强 常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4期501-504,512,共5页
浅海勘探中压电检波器需要放置在海底 ,目前大多数的作业是采用抛掷的方式。海底电缆也是采用机械放缆的方式将电缆和检波器铺设到海底 ,同时记录下检波器离开放缆船的位置。检波器在到达海底的过程中 ,会受到海流、潮汐、船速的影响而... 浅海勘探中压电检波器需要放置在海底 ,目前大多数的作业是采用抛掷的方式。海底电缆也是采用机械放缆的方式将电缆和检波器铺设到海底 ,同时记录下检波器离开放缆船的位置。检波器在到达海底的过程中 ,会受到海流、潮汐、船速的影响而偏离设计位置 ,因此有必要进行二次定位来确定其在海底的准确位置。初至波二次定位方法 ,能够利用准确的速度模型和大量的数据进行冗余计算 ,从而提供准确的检波器位置 ,为后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增加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勘探 海底电缆 二次定位技术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系统的施工方法及优势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安有利 姜瑞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2-99,共8页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技术是近几年才引入我国的最新物探采集技术,它采纳了多项当前最新科技成果,其施工方法也与施缆及遥测仪采集技术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些不同点,本文从二维和三维采集方法、双检波器及声波二次定位系统的应用出发,...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技术是近几年才引入我国的最新物探采集技术,它采纳了多项当前最新科技成果,其施工方法也与施缆及遥测仪采集技术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些不同点,本文从二维和三维采集方法、双检波器及声波二次定位系统的应用出发,全面地论述了海底电缆地震采集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地震采集系统 施工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双正交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金淼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5,共10页
针对近海中深层复杂地质目标勘探面临的构造成像差、储层横向变化大等难题,在对渤海某靶区地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宽方位地震采集参数论证与优选,偏移距、方位角、叠加响应及DMO覆盖次数等观测系统属性的均匀性分析表... 针对近海中深层复杂地质目标勘探面临的构造成像差、储层横向变化大等难题,在对渤海某靶区地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宽方位地震采集参数论证与优选,偏移距、方位角、叠加响应及DMO覆盖次数等观测系统属性的均匀性分析表明双正交宽方位采集优于常规海底电缆采集;同时,设计了点震源气枪阵列,使不同频率下各个方向的能量分布更加均匀。实际资料采集和初步处理效果表明,双正交宽方位采集达到了高覆盖次数和富角度照明的效果,因此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能大幅提高中深层勘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双正交宽方位 地震勘探技术 高覆盖次数 富角度照明 中深层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滩海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海 臧锋 +1 位作者 谢占安 何新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1期39-43,共5页
南堡滩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原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需要。自2002年后,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成藏规律和该区的整体地质评价,对其进行了整体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部署。新一轮采集在科学设计和严格施工的基础... 南堡滩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原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需要。自2002年后,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成藏规律和该区的整体地质评价,对其进行了整体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部署。新一轮采集在科学设计和严格施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采集技术并发挥现有设备条件,如细分面元观测系统、PATCH块束状观测系统、OBC海底电缆等,较好地解决了滩海地区三维地震采集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并获得了高质量的地震资料,为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勘探取得重大发现提供了必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 地震地质条件 观测系统 OBC海底电缆 整体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区多波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处理系统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玉贵 李庆春 朱光明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1-54,共4页
 介绍了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具备了在浅海区进行二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能力,经过转换波的激发与接收、高精...  介绍了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具备了在浅海区进行二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能力,经过转换波的激发与接收、高精度静校正等针对性资料采集、处理方法研究,这套系统也能在作为水陆过渡带的滩浅海地区的多波地震勘探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地震勘探 海底电缆 多分量 资料处理系统 转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海地区海底结构调查技术及应用
15
作者 杨怀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32,F002,共3页
环渤海湾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胜利油区勘探开发的主要场所。由于极浅海及浅海地区海底结构复杂,该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常规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受到限制,无法详细了解海底结构。根据桩海地区实际情况,首次在地震勘... 环渤海湾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胜利油区勘探开发的主要场所。由于极浅海及浅海地区海底结构复杂,该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常规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受到限制,无法详细了解海底结构。根据桩海地区实际情况,首次在地震勘探领域应用海底结构调查技术,查清了极浅海和浅海海底沉积结构;根据海底沉积地层与海水速度,建立了相应的极浅海和浅海近地表地质结构速度模型和吸收衰减模型,有助于获得陆、滩、极浅海和浅海的整体表层结构,为滩浅海高精度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及处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了地震勘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 地震勘探资料 浅海 沉积地层 速度模型 近地表 地质结构 地区 结构调查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动态
16
作者 陈伟 任鹏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3期227-228,共2页
数据重建技术压制三维地表多次波及其实际应用,应用复数道分析压制地震数据的随机噪声和改善时间分辨率,永久布设的稀疏海底电缆地震油藏监测系统,用正交各向异性是否能够描述多裂隙组的地震特征?
关键词 技术动态 正交各向异性 地震数据 时间分辨率 复数道分析 重建技术 随机噪声 监测系统 海底电缆 地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