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海GPS业务观测在海底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士杰 刘焱雄 +3 位作者 乔方利 张化疑 张尊良 秦学彬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8,共9页
以2011年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为例,对国家海洋局沿海GPS业务观测系统在海底地震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软件,基于静态和动态模式,先提取GPS站点的瞬时地表同震位移和震后形... 以2011年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为例,对国家海洋局沿海GPS业务观测系统在海底地震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软件,基于静态和动态模式,先提取GPS站点的瞬时地表同震位移和震后形变,再反演得到了震源方位、站点上空大气水汽的动态变化等信息。研究分析日本强震对沿海GPS站址的影响以及该系统对日本强震响应的灵敏性,揭示沿海GPS观测系统在海底地震监测及海啸预警中的作用,据此拓展了该系统的应用,为沿海GPS业务观测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业务拓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业务观测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海底地震监测 震后形变 同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干涉式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布放
2
作者 于淼 何禹潼 +4 位作者 杨悦 张崇富 吴崇坚 程立耀 孔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6-333,共8页
研制了基于光纤干涉技术的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并布放在海南省万宁市的国家海洋局乌场海洋环境监测站附近海域。研制的三分量光纤干涉地震计谐振频率大约250 Hz,灵敏度达到57 dB(0 dB代表1 rad/g),工作频率范围0.005~50 Hz,最小可探... 研制了基于光纤干涉技术的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并布放在海南省万宁市的国家海洋局乌场海洋环境监测站附近海域。研制的三分量光纤干涉地震计谐振频率大约250 Hz,灵敏度达到57 dB(0 dB代表1 rad/g),工作频率范围0.005~50 Hz,最小可探测振动加速度43.4 ng/√Hz;光纤干涉水位计测量精度达到±1 cm,测量范围0~110 m。系统自2017年10月完成布放,已经连续工作超过4年,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记录地震和实时水位数据。从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系统运行期间,东北亚地区发生里氏6.0级以上地震共计60余次,其中39次被系统成功监测,例如,给出了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附近海域发生的里氏6.8级以上地震的详细测量结果。文中报告了与这项工作相关的规划、设计、制造、实验室测试、海上安装、观测、数据采集和分析。介绍了系统布放过程,描述了地震计和水位计的工作原理,给出并分析了典型的地震记录和同期的水位监测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干涉仪 光纤干涉水位计 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 三分量光纤干涉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强地震动观测及其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胡进军 刁红旗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综述了美国和日本海底强震观测系统,介绍了美国南加州近海海域海底地震观测系统(SEMS)和日本相模湾近海海域的实时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ETMC)的发展历程和海底强震记录数据库,总结了海底地震动特性及其与陆地地震动特性的差异、近海地... 综述了美国和日本海底强震观测系统,介绍了美国南加州近海海域海底地震观测系统(SEMS)和日本相模湾近海海域的实时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ETMC)的发展历程和海底强震记录数据库,总结了海底地震动特性及其与陆地地震动特性的差异、近海地震动衰减关系、海水对地震动的影响和海底强震数据在海洋工程抗震问题上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我国海底地震动特性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最后对国、内外海底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强震仪 海底地震动特性 海底地震观测系统 实时海底地震海啸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海底观测网络的建设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伙带 张金鹏 朱本铎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1期64-70,共7页
海底观测网络是海底技术发展的新领域,它将各种观测仪器放到海底,可对海水层、海底和海底以下的岩石进行长期动态的观测,并实时将数据传回到陆地。简介了国内外主要的海底观测网络,重点跟踪了它们的最新建设进展。
关键词 海底观测网络 海水层 海底地震监测 海啸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