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卫星高度计、验潮站和GNSS数据的北欧海海平面变化分析
1
作者 徐刚 赵健 +2 位作者 刘仁强 张寒 孙伟富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7-457,共11页
海平面变化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基于中国首套全球海洋气候数据集(Climate Data Records,CDRs)中的海平面高度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数据、长期验潮站观测数据以及GNSS数据对北欧海的海平面变化进行了详细的... 海平面变化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基于中国首套全球海洋气候数据集(Climate Data Records,CDRs)中的海平面高度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数据、长期验潮站观测数据以及GNSS数据对北欧海的海平面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利用1993-2019年的SLA数据分析了北欧海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分布、主要周期;然后联合长期验潮站观测数据、GNSS数据分析了北欧海部分站点的绝对海平面变化,并与SLA数据获得的绝对海平面变化进行比对。结果表明:1993-2019年北欧海海平面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挪威海和格陵兰海北部海平面变化振幅最大,整体变化速率约为2.47±0.54 mm/a,每年春季(2-4月)为季节性低海平面期,秋季(9-11月)为季节性高海平面期;联合验潮站观测数据和GNSS数据可以很好地校正验潮站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其中NY-ALESUN和ANDENES站经GNSS数据校正后的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同期基于CDRs数据的绝对海平面变化差异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欧海 海平面异常 长期验潮站数据 GNSS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气候异常与海平面气压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劲松 陈发虎 +1 位作者 靳立亚 郭江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95,共12页
利用中东亚干旱区近100年(1901—2002年)降水、气温及北半球海平面气压的格点资料,分析了该干旱区冬季、夏季降水和气温与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的相关关系,同时对典型的降水和气温异常年份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冬... 利用中东亚干旱区近100年(1901—2002年)降水、气温及北半球海平面气压的格点资料,分析了该干旱区冬季、夏季降水和气温与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的相关关系,同时对典型的降水和气温异常年份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冬季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持续增强、阿拉伯海附近维持较高气压时,中东亚干旱区冬季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前期春季海平面气压的变化对中东亚干旱区夏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当春季阿留申低压和其南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时,中东亚干旱区夏季降水偏多;当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附近的海平面气压偏高时,中东亚干旱区夏季气温偏低;前期春季海平面气压的异常对中东亚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对气候预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另外,中东亚干旱区冬季异常多雨、高温年份,海平面气压在中高纬度地区为负距平,在低纬度地区则为正距平。而冬季异常少雨、低温年份,气压场分布的主要特征则相反。在夏季异常多雨年,中东亚干旱区主要位于正的气压距平区,夏季异常少雨年则反之。夏季异常气温偏高年,正距平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北部,中东亚干旱区西部处于负距平区、东部处于弱的正距平区中。分析结果同时说明了中东亚干旱区易出现冬季多雨/高温(少雨/低温)和夏季多雨/低温(少雨/高温)的气候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亚干旱区 气候异常 海平面气压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海冰异常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解思梅 邹斌 +1 位作者 王毅 包澄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7,共11页
通过分析1973~1994年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全球海平面代表站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发现南极海冰80年代明显比70年代的海冰面积偏小,海平面高度80年代平均值也明显比70年代偏高.联系两者之间的变化并分析其物理机制,指出80年代海冰变化... 通过分析1973~1994年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全球海平面代表站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发现南极海冰80年代明显比70年代的海冰面积偏小,海平面高度80年代平均值也明显比70年代偏高.联系两者之间的变化并分析其物理机制,指出80年代海冰变化累积距平值比70年代显著减少,标志着全球气候增暖;海水温度和大气温度都明显偏高,从而导致海冰长期累积的大量减少;水温高而引起水体膨胀,并且越是在暖年从南极大陆上的冰盖向海洋中输入的冰山就越多.由于上述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海平面明显的上升,因此引起80年代海平面平均高度比70年代明显上升,10a平均值偏高22mm,并且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太平洋尤为明显.东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各有一大范围的海平面上升区,在白令海峡附近也有一上升区,西北和西南太平洋各有一下降区.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与南极海冰持续性减少有关,这说明南大洋水温偏高,南大洋环流在南美大陆向北分支的秘鲁寒流水温也相对偏暧,这容易发生El Nino事件.El Nino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上盛行的东风减弱西风增强.原太平洋海平面西高东低的状况,因受重力和风动力的作用,使大量的海水从西向东输送,造成80年代太平洋东部上升西部下降的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 异常变化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区域浅层海温与海平面气压场年代际异常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丽平 王盘兴 +1 位作者 李泓 叶萌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66,共10页
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研究了北太平洋区域1、7月浅层海温(ST)异常与同期海平面气压(SLP)异常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统计显著的主要是第一模态,且1月的0~80 m层、7月的20~120 m的上层ST′与SLP′第一模态层际差异很小;(2)年代际变化... 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研究了北太平洋区域1、7月浅层海温(ST)异常与同期海平面气压(SLP)异常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统计显著的主要是第一模态,且1月的0~80 m层、7月的20~120 m的上层ST′与SLP′第一模态层际差异很小;(2)年代际变化是该区域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时域特征,'突变'发生在1970年代后半期,1月的年代际变化早于7月的1~2年;(3)合成分析表明,年代际变化的环流实质是北太平洋中部前期(1970年代中叶以前)ST持续偏高,相应1(7)月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高)偏弱、位置偏西(变化不明显),而东亚冬(夏)季风偏弱,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区域 浅层海温异常 海平面气压异常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0年南海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丘福文 方文东 +1 位作者 朱大勇 查晶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8,共8页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高度计观测海平面异常(SLA)数据, 结合潮位站观测资料, 研究2005-2010 年南海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南海海平面显著上升, 平均速率为17mm·a^–1, 上升速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速率最大...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高度计观测海平面异常(SLA)数据, 结合潮位站观测资料, 研究2005-2010 年南海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南海海平面显著上升, 平均速率为17mm·a^–1, 上升速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速率最大的海域出现在南海中西部, 大于30mm·a^–1, 而南海南部海域上升速率则相对较小, 大约为12mm·a^–1, 潮位站的观测结果与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一致.1993-2004 年期间南海海平面线性变化主要与海面经向风场变化导致的海面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2005-2010 年3 次强La Nina 事件导致南海呈显著的正SLA; 此外, 受南方涛动、北太平洋的年代际振荡(PDO)等的低频变化影响, 南海中部海盆呈显著的东风异常, 由此在南海中西部海域产生负的风应力旋度, 是该海区海平面显著上升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异常 线性变化趋势 低频振荡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潮延伸体区海平面异常和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潘丰 张有广 林明森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8,共10页
利用1993—2010年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用EOF方法及小波分析研究了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平面异常和中尺度涡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平面EOF第一模态是季节模态,与该海域风应力旋度第一模态类似,相关系数达0.65。EOF第二模态主要... 利用1993—2010年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用EOF方法及小波分析研究了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平面异常和中尺度涡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平面EOF第一模态是季节模态,与该海域风应力旋度第一模态类似,相关系数达0.65。EOF第二模态主要反映了黑潮南部次级环流的变化情况,显著性周期是8—10年。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黑潮延伸体南部次级环流的年代际变化与PDO有关,同时它又与风应力旋度第二模态有关;该海域的海面高度受到北太平洋东部SSH信号西传的影响,信号的传播需要大约3—4年时间。EOF第三模态是黑潮弯曲模态。日本南部的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可以表征黑潮弯曲的形成,而且弯曲强度和涡的持续时间、强度和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延伸体 海平面异常 中尺度涡 风应力旋度 次级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的年代际异常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丽平 袁爱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1-378,共8页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GODAS逐月海平面高度资料、NCEP/NCAR 850 h Pa逐月风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年代际异常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夏季热带太平洋SSH...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GODAS逐月海平面高度资料、NCEP/NCAR 850 h Pa逐月风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年代际异常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夏季热带太平洋SSH、850 h Pa风场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从秋到冬,热带太平洋SSH年代际异常主要空间形态向类"ENSO"型异常发展,从春到夏,类"ENSO"型异常逐渐减弱直到消失。1996前后热带太平洋SSH发生一次显著年代际转折,转折之后热带太平洋SSH呈东低西高特征,不同季节有所差异。2)1990年前后夏季热带太平洋SSH发生的一次弱波动,持续影响夏季大气环流,使得1992年前后东亚夏季风出现减弱趋势,造成中国东部黄河以南地区,特别是华南夏季降水显著异常偏多,四川盆地和东北大部降水异常偏少;1996年SSH的实质性转折加剧了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异常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海平面高度 东亚夏季风 夏季降水 年代际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年E1 Nino发生前后珠江口季风强度与海平面异常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钱光明 陈特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2,共6页
根据珠江口气象站风速与潮汐站潮位资料,对1955~1998年12次El Nino过程的珠江口季风强度与海平面变化特点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El Nino发生前一年冬季,珠江口冬季平均风速较常年值大0.4 m/s,El Nino发生当年,月平均风速也普遍... 根据珠江口气象站风速与潮汐站潮位资料,对1955~1998年12次El Nino过程的珠江口季风强度与海平面变化特点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El Nino发生前一年冬季,珠江口冬季平均风速较常年值大0.4 m/s,El Nino发生当年,月平均风速也普遍大于常年,而月平均海平面则普遍较常年偏低,其中10与11月份负距平为6 cm左右。东亚地区的季风异常对珠江口海平面异常有着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强度 海平面异常 厄尔尼诺 季风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异常序列预报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文 王庆宾 +2 位作者 周睿 朱志大 杜伟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49,共4页
总结和分析多种海平面异常的预报方法,并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得到的海平面异常序列,对各种方法的实际预报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海平面异常的预报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方法。
关键词 海平面异常 预报方法 预报精度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与ARMA组合模型的海平面异常预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文 王庆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4,共4页
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对海平面异常信号中的周期项及线性趋势项进行拟合预报,残差部分则采用ARMA模型预报。对北太平洋试验区域的预报结果表明,1年的预报精度为0.29 cm,两年的预报精度为0.63 cm,说明该模型能够以亚厘米级精度有效进行短期SL... 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对海平面异常信号中的周期项及线性趋势项进行拟合预报,残差部分则采用ARMA模型预报。对北太平洋试验区域的预报结果表明,1年的预报精度为0.29 cm,两年的预报精度为0.63 cm,说明该模型能够以亚厘米级精度有效进行短期SLA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 ARMA 组合模型 海平面异常 预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域低频海平面异常信号研究
11
作者 郭琳 刘玉光 +2 位作者 刘雪源 吕学珠 李轶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9,共6页
基于1992年11月—2007年5月的高度计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域年际变化的海平面异常,发现:1)周期为24~42个月的海平面异常携带着较完整的ENSO信息;2)SLA_2442的循环不仅存在于强厄尔尼诺时期,也存在于弱厄尔尼诺时期,甚至会发生在非... 基于1992年11月—2007年5月的高度计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域年际变化的海平面异常,发现:1)周期为24~42个月的海平面异常携带着较完整的ENSO信息;2)SLA_2442的循环不仅存在于强厄尔尼诺时期,也存在于弱厄尔尼诺时期,甚至会发生在非厄尔尼诺时期;3)在各循环中,南北半球都存在SLA_2442信号的循环回路,呈皆扁"O"形,但关于赤道不对称,其纬向通道分别位于赤道、9.86°N和8°S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异常 年际变化 循环回路 ENSO信号 厄尔尼诺/拉尼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夏秋连续干旱事件及前期海平面气压异常信号
12
作者 王秀英 肖子牛 孙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5-285,共11页
近十多年来云南地区多次发生极端的季节性连续干旱,尤其是夏季、秋季的连续干旱会加重传统冬、春季节干旱的危害,给当地经济和社会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70~2019年云南省气象局120站降水数据及NCEP海平面气压场数据,从降水... 近十多年来云南地区多次发生极端的季节性连续干旱,尤其是夏季、秋季的连续干旱会加重传统冬、春季节干旱的危害,给当地经济和社会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70~2019年云南省气象局120站降水数据及NCEP海平面气压场数据,从降水持续性异常指数出发,分析了云南夏、秋季节连续干旱事件发生的演变特征,进而探究了该区域夏秋连续干旱事件与前期4月海平面气压的可能联系,以期能够在极端干旱的预报中提供帮助。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夏秋降水持续性异常的主要特征为全省一致的偏多或偏少;(2)云南夏秋连续干旱事件发生前期表现为3个区域海平面气压异常的组合,分别为北大西洋、北印度洋和中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异常;(3)由前期4月上述关键信号构建的组合信号指数,能够较好地表征云南夏季、秋季的降水连续异常,是具有意义的潜在前期预报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干旱 前期预测信号 海平面气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建 沙文钰 +1 位作者 卢军治 陈希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36,共8页
本文利用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计算了中国近海渤海、两巴海峡①、黄海、东海中部和南海北部等五个典型区域海平面高度异常特征指数,分析了各海区特征指数的振幅变化规律及周期,并用这些指数与海平面风场及温度场分别进行了相关分... 本文利用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计算了中国近海渤海、两巴海峡①、黄海、东海中部和南海北部等五个典型区域海平面高度异常特征指数,分析了各海区特征指数的振幅变化规律及周期,并用这些指数与海平面风场及温度场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除黄海外各海区都具有显著周期变化。异常指数与风速正相关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中低纬海域,负相关区域主要位于中亚至我国大陆西部和中太平洋近赤道海域,与温度场正相关区分别位于非洲大陆南部、澳洲大陆南部和南美大陆中南部,负值相关区主要位于北印度洋和东太平洋海域。与温度相关场分布表明中国近海海平面高度异常与ENSO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国海 海平面高度异常 相关分析 风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的偶极型结构及其与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巧莲 李崇银 谭言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1-564,共14页
利用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以及海表温度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Morlet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亚洲—太平洋地区(20°N^70°N,40°E^120°W)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的空间结构与时间... 利用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以及海表温度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Morlet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亚洲—太平洋地区(20°N^70°N,40°E^120°W)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的空间结构与时间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与全球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异常既存在近乎纬向的偶极型(反位相)分布,也存在明显的经向的偶极型(反位相)分布。冬季海平面气压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主要有4个,分别位于亚洲东北部地区(60°N^70°N,110°E^150°E)、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25°N^35°N,150°E^170°W)、我国西北部地区(35°N^45°N,85°E^110°E)及阿留申群岛一带(50°N^60°N,170°E^165°W)。亚洲东北部地区与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之间,以及我国西北部地区与阿留申群岛地区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存在一个经向的偶极子振荡和一个纬向的偶极子振荡。两个偶极子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变化特征都具有显著的3~4年周期;而纬向偶极子指数还有16年左右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偶极子指数与海温异常(SSTA)的相关系数分析,以及对应强正(负)偶极子指数所作的合成SSTA分析一致表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SSTA对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的异常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海温异常型将导致不同型的海平面气压场偶极子振荡模的出现。冬季北太平洋的SSTA从赤道东太平洋到堪察加半岛南有"-、+、-、+"式("+、-、+、-"式)波列状分布特征,以及在西北太平洋近岸海区均为负(正)海温异常,将有利于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出现经向型振荡的正(负)位相模。冬季北太平洋40°N附近(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的明显SSTA负(正)异常,以及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联合模的正(负)特征,有利于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出现纬向型振荡的正(负)位相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气压 偶极子 REOF展开 小波分析 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SSA与LSTM的海平面变化预测研究
15
作者 张寒 赵健 刘仁强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3,共5页
海平面变化具有非平稳性、非线性以及多时间尺度等特性,对未来海平面变化进行准确预测较为困难,为此提出一种集成SSA与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利用AVISO提供的1993—2020年的格网化海平面高度异常SLA数据,对全球海平面变化进行了短期预测... 海平面变化具有非平稳性、非线性以及多时间尺度等特性,对未来海平面变化进行准确预测较为困难,为此提出一种集成SSA与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利用AVISO提供的1993—2020年的格网化海平面高度异常SLA数据,对全球海平面变化进行了短期预测分析。首先利用SSA分解提取原始SLA序列的长期趋势、周期项和残差等子序列,降低原始序列的复杂度,然后对各子序列分别构建LSTM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将子序列预测值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经与LSTM直接预测、SSA-ARIMA组合模型等方法对比,SSA-LSTM组合模型预测效果更为理想。基于SSA-LSTM组合模型对2021—2025年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时间段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约为3.96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高度异常 奇异谱分析 长短期记忆网络 时间序列 短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海平面异常的年际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学珠 刘玉光 +1 位作者 李轶斐 马文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6-1082,共7页
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分析了1993年1月至2009年12月孟加拉湾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孟加拉湾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为1.9mm/a。孟加拉湾SLA(海平面异常)明显地受ENSO(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循环的调制,前者对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Nino3... 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分析了1993年1月至2009年12月孟加拉湾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孟加拉湾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为1.9mm/a。孟加拉湾SLA(海平面异常)明显地受ENSO(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循环的调制,前者对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Nino3指数呈现显著的反位相相关。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如1997年),孟加拉湾平均SLA呈现负值;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如1998年),孟加拉湾平均SLA呈现正值。ENSO循环通过孟加拉湾海域风场异常和赤道处的西风异常来影响孟加拉湾SLA。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前,首先在西太/东印度洋出现赤道西风异常,之后孟加拉湾上空出现反气旋式风场异常,通过Ekman抽吸使得海湾四周的海平面异常下降,海湾中心的海平面异常上升;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则正好相反。比容海平面异常对孟加拉湾平均海平面异常的年际变化也有贡献。经小波相干分析发现,在3.5—5.0年周期的范围,孟加拉湾的比容海平面异常和Nino3指数存在位相相反的相干;由于孟加拉湾是西太-东印度洋暖池的一部分,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暖池温度下降,孟加拉湾海水温度也下降,故热胀冷缩引起比容海平面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异常 比容海平面异常 ENSO EOF 奇异值分解 小波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大气异常反气旋对海平面高度和海洋表层环流的影响
17
作者 施燕萍 杜岩 陈泽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7,共8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风场数据和SODA2.2.4版本的再分析流场和海平面高度数据,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71—2010年伴随印度洋海盆增暖(India ocean basin mode,IOBM)而...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风场数据和SODA2.2.4版本的再分析流场和海平面高度数据,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71—2010年伴随印度洋海盆增暖(India ocean basin mode,IOBM)而发生的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Northwest Pacific anomalous anticyclone,NWPAC),以及由其引起的海洋表层环流和海平面高度异常的变化。伴随IOBM所形成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在夏季时强度最大,并对西北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和海平面高度异常有显著影响。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会引起海洋反气旋环流异常,对应着海面辐合、海平面高度升高。南海上层海洋对西北太平洋大气异常反气旋的响应准同步,而菲律宾以东上层海洋的响应约滞后一个季节,海洋反气旋环流异常在秋季时达到最强,这种延迟可能和该纬度上西传Rossby波对海洋的调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盆增暖 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 海洋环流 海平面高度 合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测高重力数据的南海海平面变化研究
18
作者 谢友鸽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为明确南海海平面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分析海水质量与海平面变化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测高卫星数据(1993年1月—2015年12月)联合时变重力数据(2004年1月—2015年12月)利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和Morlet小波分析南海海平面变化的方法。研究结果表... 为明确南海海平面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分析海水质量与海平面变化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测高卫星数据(1993年1月—2015年12月)联合时变重力数据(2004年1月—2015年12月)利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和Morlet小波分析南海海平面变化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近23年南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5.81 mm/a,海水质量增加贡献了22.4%的海平面上升,南海近岸区域海平面异常大于中部区域,平均海平面异常谷值和峰值分别为-4.31 cm和5.68 cm,海平面和海水质量上升速率总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形态,海平面异常和海水质量变化量的周期性都以1a尺度最为明显。南海海平面上升显著,中南部海域海平面异常相对稳定,边缘区域受接壤季风影响波动相对较大,海水质量和海平面时空变化特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高卫星 南海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异常 海水质量变化 GRACE重力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和南海海平面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被引量:28
19
作者 荣增瑞 刘玉光 +3 位作者 陈满春 宗海波 修鹏 文凡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全球和南海的海平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3—2004年期间,全球和南海海平面的平均上升率分别为(2.5±0.2)mm/a和(4.8±1.2)mm/a。研究发现,全球和南海海平面的低频变化都与El... 利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全球和南海的海平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3—2004年期间,全球和南海海平面的平均上升率分别为(2.5±0.2)mm/a和(4.8±1.2)mm/a。研究发现,全球和南海海平面的低频变化都与El Nio密切相关,但二者对El Ni?o的响应位相相反。1997—1998年El Nio初期,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呈现正异常;El Nio后期,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并由正异常变为负异常。南海平均海平面在El Nio期间呈现负异常,在La Nia期间呈现正异常,其低频变化与南方涛动指数的低频分量位相变化几乎完全一致。ENSO可以通过南海季风和北太平洋环流(黑潮)的变化来影响南海海平面。El Nio发生前后的北风异常,以及同期黑潮流量的变化都对ENSO影响南海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异常 南海 全球变暖 E1 Nino 黑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黄海海平面的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雪源 刘玉光 +3 位作者 郭琳 顾艳镇 刘亚豪 马玉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42,共9页
利用1992年12月至2007年5月的高度计资料,研究了渤黄海海平面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表明,近14a间渤海及北黄海、中央黄海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高度分别为45.9mm和34.7mm,各海域的海平面上升速度不完全相同。研究发现,南方涛动指数(SOI)、纬... 利用1992年12月至2007年5月的高度计资料,研究了渤黄海海平面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表明,近14a间渤海及北黄海、中央黄海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高度分别为45.9mm和34.7mm,各海域的海平面上升速度不完全相同。研究发现,南方涛动指数(SOI)、纬向风应力距平都与渤海及北黄海、中央黄海的SLA呈负相关性,渤黄海海平面显著受SOI、纬向风应力调制,并且,SOI与渤黄海海域的风场之间有良好相关。将坐标系进行旋转后,获得与当地海平面异常相关最大的风应力方向。对SLA与新坐标系下风应力距平u的低频分量分析发现,渤海及北黄海海区、中央黄海对海平面影响最大的风应力距平u方向分别为东偏南20°方向、东偏南8°方向,风应力距平u分量与SLA、SOI的低频分量呈现更好的相关性。ENSO通过大气环流过程对渤黄海海域的风场产生影响,当地风场通过纬向风应力对渤黄海海平面的年际变化产生调制作用。因此,ENSO可以通过风应力对渤黄海海平面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异常 风应力 ENSO 渤海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