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6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味功能海带丝的加工制作和配方筛选
1
作者 路红波 陈晓媛 +3 位作者 李佳芮 孙金萍 李诗雨 郑玉艳 《上海蔬菜》 2025年第4期90-92,114,共4页
为筛选制作风味功能海带丝的最优配方,作者以海带为原料,以黄豆、芝麻等为辅料,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了不同配方组合对风味功能海带丝口感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制作风味功能海带丝的最佳配方为黄豆20%、芝麻3%、白糖10%、白醋... 为筛选制作风味功能海带丝的最优配方,作者以海带为原料,以黄豆、芝麻等为辅料,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了不同配方组合对风味功能海带丝口感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制作风味功能海带丝的最佳配方为黄豆20%、芝麻3%、白糖10%、白醋12%、辣椒油6%、食盐4%、酱油4%、味精1%。按照此配方制作的海带丝呈褐色,颜色鲜亮,口感软硬适中,香味浓郁,完美融合了海带、黄豆、芝麻特有的风味,且营养均衡。风味功能海带丝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其研发与制作为海带、黄豆的深加工开拓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功能海带 加工制作 配方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烫漂对海带苗食品原料学特性及主要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的影响
2
作者 陈梁 陈晓晨 +4 位作者 杜希萍 张舒雨 李美玲 刘涛 倪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57-262,共6页
本研究以福建省主要的非成体海带产品海带苗为对象,采用热水烫漂处理海带苗,分析热烫前后的色度、质构特性、营养成分及消化特性变化。结果表明,海带苗经热烫后L^(*)值显著增加,b^(*)值和a^(*)值显著降低,且脆度、咀嚼性及回复性显著增... 本研究以福建省主要的非成体海带产品海带苗为对象,采用热水烫漂处理海带苗,分析热烫前后的色度、质构特性、营养成分及消化特性变化。结果表明,海带苗经热烫后L^(*)值显著增加,b^(*)值和a^(*)值显著降低,且脆度、咀嚼性及回复性显著增加。相比于热烫前的海带苗原样,热水烫漂后海带苗总糖及岩藻黄素含量显著降低,而粗纤维、蛋白质的含量分别增加1.91 g/100 g及0.48 g/100 g。体外消化分析表明,热水烫漂后海带苗蛋白质在小肠中的消化率显著降低,但岩藻黄素及总糖消化率有所提升。综上,热水烫漂有助于海带苗色度、质构特性、粗纤维及蛋白质含量的提升,并促进海带苗中岩藻黄素和总糖的消化,本研究可为海带苗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热烫 色度 质构特性 成分 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光强对海带新品系“黄官2号”幼孢子体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宋桂漾 梁洲瑞 +2 位作者 鲁晓萍 袁艳敏 汪文俊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8,共13页
为探明“黄官2号”海带(Saccharinajaponica)幼孢子体(3~4cm)生长适宜的光、温条件及其生理生化机制,本研究开展“黄官2号”海带幼孢子体在不同光强和温度下相对生长速率(RGR)、叶绿素荧光参数、色素/蛋白含量、活性氧含量、抗氧化剂含... 为探明“黄官2号”海带(Saccharinajaponica)幼孢子体(3~4cm)生长适宜的光、温条件及其生理生化机制,本研究开展“黄官2号”海带幼孢子体在不同光强和温度下相对生长速率(RGR)、叶绿素荧光参数、色素/蛋白含量、活性氧含量、抗氧化剂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RGR受光强、温度及二者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温度、光强、二者交互作用。在10~13℃、60~90μmol photons/(m^(2)·s)条件下,“黄官2号”海带幼孢子体RGR较高,高温(16℃和19℃)组的RGR则在30μmol photons/(m^(2)·s)下较高。在同一温度下,随光强升高,海带幼孢子体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同一光强下,相对于10~13℃,高温组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活性和抗氧化物质(As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较高。高温和高光[120μmol photons/(m^(2)·s)]组的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均显著降低,表明藻体在高温高光胁迫下光能转换效率降低。而高光组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显著增大,且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显著降低,表明“黄官2号”幼孢子体的光保护系统对高光胁迫产生了积极响应,并通过降低光能利用效率降低了对光能的吸收,从而减少光损伤。高光、高温组的关键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均显著升高,表明“黄官2号”海带幼孢子体的抗氧化系统均对高光、高温逆境产生了积极响应以降低活性氧损害。低光[10μmol photons/(m^(2)·s)]组的Fv/Fm、α、光系统Ⅱ实际量子产量和叶绿素a含量均显著升高,表明“黄官2号”海带幼孢子体在弱光环境下的光能转换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均显著提升,从而增加对光能的吸收。上述对“黄官2号”海带幼孢子体在温度和光强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为其海上栽培技术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温度 光照强度 生长 生化组分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海带色泽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陈婷茹 王茵 +5 位作者 王晓玲 李颖 范霖澳 叶毅峰 陈继承 刘智禹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5,共9页
【目的】研究热烫、干燥和柠檬酸处理等加工工艺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色泽品质影响,分析海带在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规律,为海带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色泽保持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热烫时间和温度、干燥温度、柠檬酸质量分数... 【目的】研究热烫、干燥和柠檬酸处理等加工工艺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色泽品质影响,分析海带在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规律,为海带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色泽保持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热烫时间和温度、干燥温度、柠檬酸质量分数和处理时间的条件下,测定海带色差、色素质量分数和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海带经热烫后由黄褐色变为绿色,亮度增加,在30~300 s和65~100℃,随热烫时间和温度增加,色相角值(Hue)逐渐减小,红绿值(a*)逐渐增大,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绿色逐渐失去。热烫过程中海带的a*值变化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a*值和Hue值的损失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的降解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色素吸收峰形状和位置随热烫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光密度逐渐减小,当热烫时间延长至300 s时,432 nm处的吸收峰消失,而410 nm吸收峰出现,叶绿素a降解转化为脱镁叶绿素。海带的亮度、绿值、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随干燥温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70℃达到最大。色素吸收峰形状和位置随干燥温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光密度先升高后下降。海带在70℃热风干燥条件下能较好保留绿色和亮度,从而获得色泽较好的海带干制产品。海带经柠檬酸处理后由绿色变成黄褐色,亮度减小,432 nm处的吸收峰均消失,而410 nm吸收峰出现,且在红光区的吸收峰位置由665 nm移至668 nm,叶绿素a降解转化为脱镁叶绿素。在质量分数1%~5%,随柠檬酸质量分数增加,海带亮度逐渐减小,绿色逐渐失去;在10~60 min,柠檬酸处理时间对海带色泽无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加工工艺 色泽 色素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全粉对鲢鱼糜凝胶理化、流变特性及蛋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周凤超 江文婷 +9 位作者 田韩 罗维 张晓兰 王佳祯 梁杰 项雷文 汪少芸 蔡茜茜 吴其明 林鸿来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8,共9页
为改善鱼糜凝胶特性,在鲢鱼鱼糜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10%的海带全粉(Laminaria japonica powder,LJP)制备鱼糜凝胶。分析LJP添加量对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质构、持水性、流变特性、化学作用力、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二... 为改善鱼糜凝胶特性,在鲢鱼鱼糜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10%的海带全粉(Laminaria japonica powder,LJP)制备鱼糜凝胶。分析LJP添加量对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质构、持水性、流变特性、化学作用力、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二级结构、色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探究LJP改善鱼糜凝胶品质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LJP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及持水性(P<0.05),随LJP添加量的增加,这三项指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并在添加量8%时达到最大值,而添加量10%时三项指标则显著下降(P<0.05);LJP对鱼糜溶胶的粘度、稳定性和储能模量(G')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能够促进弹性凝胶的形成,但添加量过高(10%)则对弹性凝胶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LJP中所富含的多糖在鱼糜中可以与MP形成多糖-MP相互作用,使鱼糜凝胶中氢键和离子键作用力显著增加、MP二级结构向β-折叠转变,从而形成网络孔径小、结构更加致密的鱼糜凝胶。综上所述,适宜的LJP添加量(6%~8%)可以通过影响鱼糜凝胶特性、凝胶化学作用力及MP二级结构改善鱼糜凝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全粉 鱼糜 流变特性 分子作用力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气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海带中16种多环芳烃
6
作者 牟志国 王译旋 +3 位作者 郭炎琳 金香子 李东浩 赵锦花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0-958,共9页
基于超声辅助气液微萃取(UA-GLME)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了测定海带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方法,并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海带样品用二氯甲烷-正己烷(1∶1,v/v)混合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后,经过气液微萃取技... 基于超声辅助气液微萃取(UA-GLME)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了测定海带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方法,并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海带样品用二氯甲烷-正己烷(1∶1,v/v)混合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后,经过气液微萃取技术进一步萃取,采用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µm)分离,使用全扫描(SCAN)、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最优的条件下,PAHs在5.0~20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仪器检出限(LOD)和方法检出限(MDL)分别为0.001~0.01μg/mL和0.004~0.04 mg/kg。16种PAHs在高、中、低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62.32%~91.64%,RSD为2.94%~9.15%。本方法显著减少了脂溶性和共萃取物的干扰,其中长链烷烃、脂肪酸及甾醇类等主要共萃取物的去除率大幅提升。SIM模式下色谱图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UA-GLME方法显著优化了PAHs的峰形,有效提高了信噪比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同时展现出对海带基质中复杂干扰物的显著抗干扰能力。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东海、渤海、黄海及南海海带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16种PAH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该方法简化了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并适用于海带中PAHs的定性、定量分析,为海洋环境污染和风险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本方法可通过优化超声条件与溶剂体系,拓宽在其他复杂基质样品中的适用性,为环境监测与污染物溯源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 气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多环芳烃 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感官评价法优化海带酥加工工艺
7
作者 杨柳莺 杨金玉 +3 位作者 蒋乐 王则程 孙燕 盘赛昆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2,159,共7页
海带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具有丰富的营养,食用口味对边角料的利用和商业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合适的产品和制作工艺为海带边角料的口味提供了重要保障。文章以干海带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为原料,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分析白... 海带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具有丰富的营养,食用口味对边角料的利用和商业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合适的产品和制作工艺为海带边角料的口味提供了重要保障。文章以干海带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为原料,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分析白糖添加量、味精添加量、盐添加量、料酒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同时设计多因素正交试验对海带酥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海带酥的最佳配方为白糖添加量4%、味精添加量1.5%、盐添加量2.5%、料酒添加量1%。此工艺下制作的海带酥品质和风味最佳,不仅脆而不腻而且带有浓郁的海洋风味,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为小吃还是佐餐,都是一种既健康又美味的选择。该研究满足海带酥产品加工工艺需求,同时对所研发的海带酥进行了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感官评价 正交试验 海带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诱导海带绿烂病的条件致病菌——新喀里多尼亚弧菌MS-3的分离与鉴定
8
作者 高欣 蔡玲 +3 位作者 张吉美 庄英瑞 马铭宇 王高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0,共10页
为了解决海藻病害中条件致病菌难以有效分离与鉴定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建立了细菌-海带侵染实验体系,并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技术,从健康的海带成熟孢子体上分离出一株条件致病菌MS-3。侵染实验及显微观察显... 为了解决海藻病害中条件致病菌难以有效分离与鉴定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建立了细菌-海带侵染实验体系,并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技术,从健康的海带成熟孢子体上分离出一株条件致病菌MS-3。侵染实验及显微观察显示,实验室条件下,菌株MS-3侵染6 h时,可引起海带绿烂的病症。MS-3菌落为圆形,呈亮黄色,菌体呈棒状,具有单根极生鞭毛。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菌株MS-3与新喀里多尼亚弧菌NC470(Vibrio neocaledonicus NC470)的相似度为99.7%。结合菌株MS-3的生理生化特征,将该菌株鉴定为新喀里多尼亚弧菌MS-3(Vibrio neocaledonicus MS-3)。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海带条件致病菌的菌种资源,也为后续探索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机制及开发海带病害诊断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绿烂病 条件致病菌 分离鉴定 新喀里多尼亚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地区紫菜和海带苗轮种技术
9
作者 陈洁 刘彬 +2 位作者 陈梅芳 卢艳娜 吴文广 《科学养鱼》 2025年第3期67-69,共3页
海带孢子体生长至30~60厘米时(以下简称海带苗),予以收割,供食用。由于其口感较成藻更加脆嫩、爽滑,逐渐走俏,市场需求激增,故海带苗养殖产业在福建省霞浦县应运而生。2021年7月4日,中国藻业协会、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霞浦县人民... 海带孢子体生长至30~60厘米时(以下简称海带苗),予以收割,供食用。由于其口感较成藻更加脆嫩、爽滑,逐渐走俏,市场需求激增,故海带苗养殖产业在福建省霞浦县应运而生。2021年7月4日,中国藻业协会、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霞浦县人民政府主办了海带新产业发展论坛,将霞浦县创新发掘的这一新产业正式命名为“海带苗”新产业。海带苗养殖模式有3种:海带苗种-海带苗接力模式、两茬海带苗复种模式、紫菜-海带苗轮种模式。本文就紫菜-海带苗轮种模式的技术予以总结、阐述,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旨在加快推进海带苗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技术推广 产业发展论坛 海带 紫菜 养殖模式 需求激增 养殖产业 霞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与融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海带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
10
作者 王斌 《古今农业》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中国并非海带的天然产区,解放前只能依靠进口海带。20世纪50年代,位于青岛的山东水产养殖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成功探索出一套海带全人工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海带筏式人工养殖法、海带夏苗自然光培... 中国并非海带的天然产区,解放前只能依靠进口海带。20世纪50年代,位于青岛的山东水产养殖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成功探索出一套海带全人工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海带筏式人工养殖法、海带夏苗自然光培育法和海带施肥法等,实现了商品海带的生产,并通过南移养殖扩展到中国南部沿海。大跃进运动中,海带养殖发展成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生产运动,海带养殖技术得到广泛深入的推广,由此也带动了中国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海带全人工养殖技术的成功,实现了海带在自然分布区之外的生长,也改变了中国依靠进口海带的历史,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养殖 大跃进 海带筏式养殖法 海带夏苗自然光培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中国南、北方海带品种杂交后代生长和光合效率的杂种优势评价
11
作者 宋桂文 黄翔 +5 位作者 张娣 颜雨 金海平 徐园园 戴宏亮 刘福利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将南方海域的海带连杂1号、海嘉1号,北方海域的901、玉带1号、东方7号的雌、雄配子体在红光1600lx(16L∶8D)、10℃的灭菌海水中添加终质量浓度为4mg/L和0.4mg/L的N、P营养液,振荡培养,进行配子体克隆扩繁杂交和各品种自交。通过比较杂... 将南方海域的海带连杂1号、海嘉1号,北方海域的901、玉带1号、东方7号的雌、雄配子体在红光1600lx(16L∶8D)、10℃的灭菌海水中添加终质量浓度为4mg/L和0.4mg/L的N、P营养液,振荡培养,进行配子体克隆扩繁杂交和各品种自交。通过比较杂交子代的生长速率和抗高光能力,揭示不同亲本组合杂交的杂种优势特征,从光合生理的角度揭示海带高光耐受性杂种优势形成的机制,为耐高光品种培养奠定基础。结果显示,仅少数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出显著的超亲优势,大部分杂交子代在正常条件下生长速率呈现杂种中亲优势,表明杂交并不一定产生生长和抗逆性状的杂种优势。5~10cm海带幼苗的极限生长光照度为13600lx。正、反交明显影响杂交子代的生长速率和抗高光能力,子代的生长速率和抗高光能力与其雌性亲本自交组更为接近。试验结果为海带杂交培育耐高光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杂种优势 高光抗性 杂交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苗生物力学特性试验与仿真研究
12
作者 袁翔 钱宇星 +5 位作者 吴树桥 薛清松 刘子博 张国琛 母刚 张寒冰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针对机械化海带夹苗设备研发中,海带苗落苗与夹苗过程产生的落苗口堵苗、伤苗等问题,通过对适夹期的海带苗(Saccharina japonica)生物力学特性参数测量,获取海带苗柄、叶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参数和形变规律。介绍了海带苗的结构组成... 针对机械化海带夹苗设备研发中,海带苗落苗与夹苗过程产生的落苗口堵苗、伤苗等问题,通过对适夹期的海带苗(Saccharina japonica)生物力学特性参数测量,获取海带苗柄、叶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参数和形变规律。介绍了海带苗的结构组成并对其生物特性进行了测量;使用质构仪和摩擦系数仪对海带苗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并利用EDEM对海带苗的压缩特性进行了离散元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海带苗柄的抗拉强度为0.67~0.79 MPa,抗剪强度为1.95~2.23 MPa,压缩恢复性为0.43~0.46;海带苗叶的抗拉强度为0.52~0.71 MPa,抗剪强度为1.12~1.74 MPa,压缩恢复性为0.03~0.06,海带苗柄、叶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压缩恢复性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海带苗与不锈钢、橡胶、硅胶3种接触材料之间,当正压力与加载速度一定时,海带苗叶与硅胶之间的摩擦系数最大。基于EDEM的海带苗叶的径向压缩仿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为8.2%。研究结果可为海带夹苗设备设计优化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夹苗 力学特性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SjHO1基因的鉴定、表达与功能分析
13
作者 唐柳青 许梦雪 +3 位作者 李乐 吕芳 詹冬梅 吴海一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是生物体内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大型经济海藻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为材料,利用基因组数据库,以分子生物学手段和生物信息学工具鉴定获得一个HO1同...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是生物体内催化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大型经济海藻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为材料,利用基因组数据库,以分子生物学手段和生物信息学工具鉴定获得一个HO1同源基因(SjHO1)。SjHO1基因由核基因组编码,开放阅读框为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预测编码的蛋白SjHO1分子量为36.75 kDa,等电点为8.71,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具有HemeO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定位在叶绿体。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SjHO1蛋白与同属于褐藻的两种水云以及鼠尾藻的HO1蛋白序列相似性较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海带SjHO1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发现高光和低盐条件下会促进SjHO1的表达,而高温、干燥和黑暗条件下SjHO1的表达量则没有显著变化。为进一步鉴定其功能,将SjHO1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获得SjHO1编码基因的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发现成功表达目的蛋白。进而测定HO活性,发现其具有结合血红素降解的特征峰,但未检测到反应产物BV的相应吸收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SjHO1基因功能及海带抗逆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血红素加氧酶 SjHO1基因 表达分析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中的影响
14
作者 田萍萍 刘延岭 +3 位作者 陈书秀 王伟伟 李晓捷 李言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为探究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诱导体系中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及对诱导体系的影响,以海带幼孢子体为外植体,在2%PESI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1.00、2.00、2.50、3.00、3.50 mg/L和4.00 mg/L的二氧化锗,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诱导... 为探究硅藻抑制剂二氧化锗在诱导体系中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及对诱导体系的影响,以海带幼孢子体为外植体,在2%PESI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1.00、2.00、2.50、3.00、3.50 mg/L和4.00 mg/L的二氧化锗,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诱导体系中海带透明细丝发生率及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二氧化锗对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的影响极显著(P<0.01);体系诱导至第60天时,随二氧化锗质量浓度的提高,透明细丝的细胞组成数及分支逐渐减少,3.50 mg/L及以上组几乎不出现透明细丝;透明细丝发生率在低质量浓度组(0~2.50 mg/L)差异不显著,均超过80%,显著高于高质量浓度组(P<0.05);第80天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在1.00、2.00 mg/L低质量浓度组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3.33%、73.61%,显著高于高质量浓度组(P<0.05);应用1.00 mg/L的二氧化锗对已污染硅藻的诱导体系进行初步治疗,抑制硅藻污染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在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中加入二氧化锗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mg/L,在不影响海带体细胞诱导体系的前提下,可有效抑制硅藻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体细胞诱导 外植体 硅藻 二氧化锗 愈伤组织 透明细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对海带粉脂质、岩藻黄素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5
作者 李悦 薛敬林 +2 位作者 张健 徐英江 王共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考察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对海带粉脱出脂溶性化合物的影响。[方法]以脱脂率为指标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分离海带粉工艺条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萃取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脂肪酸组... [目的]考察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对海带粉脱出脂溶性化合物的影响。[方法]以脱脂率为指标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分离海带粉工艺条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萃取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脂肪酸组成和岩藻黄素的变化。[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海带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时间3 h,该条件下海带粉脱脂率为36.23%;萃取前后海带粉中共检测定性到7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萃取后海带粉中呈腥味或刺激性气味物质的相对含量比原料中的明显降低,整体风味得到很大改善;脂肪酸组成检测结果发现,萃取物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明显较高,达到(28.87±0.23)%,而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萃取后的海带粉中占比更高,达到(37.72±2.36)%;海带粉、萃取后海带粉和萃取物中岩藻黄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0.039,4.766 mg/g。[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能够有效去除海带粉中具有腥味等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分离出海带粉中脂类物质和岩藻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超临界CO_(2)萃取 挥发性风味 脂肪酸 岩藻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质保存时长对海带配子体发育影响试验
16
作者 李霞 孙娟 +3 位作者 陈书秀 王伟伟 史良 赵楠 《水产养殖》 2025年第4期38-40,43,共4页
目前,海带种质最主要的保存方式是配子体低温弱光液体保存[1]。在低温弱光照条件下,海带配子体大部分具有正常的生理活性,恢复正常光照后,仍能正常发育并产生孢子体[2-3]。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配子体会出现较大的形态差异,且存活率随着... 目前,海带种质最主要的保存方式是配子体低温弱光液体保存[1]。在低温弱光照条件下,海带配子体大部分具有正常的生理活性,恢复正常光照后,仍能正常发育并产生孢子体[2-3]。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配子体会出现较大的形态差异,且存活率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一部分配子体出现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如细胞解体、漂白),另一部分保持不变,还有一部分配子体在恢复最佳条件(光照和营养等)后,甚至失去了再生能力[5-6]。王翔宇等[7]采用显微和透射电镜观察的方法,发现长期低温弱光保存的部分海带配子体,会出现细胞质壁分离、色素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形状变得不规则、甚至完全溶解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配子体 存活率 再生能力 形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鉴定海带孢子体倍性的研究
17
作者 田萍萍 李言 +3 位作者 刘延岭 李晓捷 王伟伟 陈书秀 《水产养殖》 2025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满足海带倍性育种中对多倍体海带倍性的鉴定需要,以海上栽培3~5个月的海带孢子体为材料,制备并收集原生质体。结果表明,海带孢子体生长部组织酶解后,得到2种直径大小不同的原生质体,满足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检测倍性所需的原生质体... 为满足海带倍性育种中对多倍体海带倍性的鉴定需要,以海上栽培3~5个月的海带孢子体为材料,制备并收集原生质体。结果表明,海带孢子体生长部组织酶解后,得到2种直径大小不同的原生质体,满足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检测倍性所需的原生质体数量要求。海带孢子体原生质体经细胞核解离液解离,于流式细胞仪检测后,获得了可用于估测海带DNA含量鉴定海带孢子体倍性的流式直方图。表明流式细胞术鉴定海带孢子体倍性的方法,适用于海带孢子体倍性的初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海带 孢子体 倍性鉴定 原生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干海带丝的加工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冠男 杨志 范宏嘉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6期78-80,共3页
海带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不仅可以作为工业上提取碘、胶、醇的原料,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目前我国海带加工产品仍以传统的粗加工产品为主,如海带结、海带丝和盐渍海带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带产业的发展。本研究设置了脱腥... 海带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不仅可以作为工业上提取碘、胶、醇的原料,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目前我国海带加工产品仍以传统的粗加工产品为主,如海带结、海带丝和盐渍海带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带产业的发展。本研究设置了脱腥试剂的选择、蒸煮时间、切丝宽度、干燥时间四个单因素变量。每一组的因素设置了五个不同水平,并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感官评价分析,找出最佳的加工工艺与条件。最终确定选择柠檬酸作为脱腥试剂,蒸煮时间为10min,切丝宽度为9mm,热封干燥时间为6h。这样制成的海带制品无腥味而且色泽鲜明,口感适宜,爽脆且韧劲可口。该研究为海带的加工制作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产品 海带加工 调味 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病害诊断防治专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启宇 刘峰 +3 位作者 贺强 陈英义 王承国 唐君玮 《农业工程》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海带病害诊断和防治是保障海带健康养殖的关键。为了提高海带养殖用户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水平,对海带病害诊断专家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知识获取,以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献为主,同时辅以专家调研,收集整理31种海带病害;选择产生式规则描述知... 海带病害诊断和防治是保障海带健康养殖的关键。为了提高海带养殖用户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水平,对海带病害诊断专家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知识获取,以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献为主,同时辅以专家调研,收集整理31种海带病害;选择产生式规则描述知识,并构造了规则库;采用正向推理进行病害诊断。该系统采用JSP+Sevlet+JavaBean实现,可以满足海带养殖用户对病害诊断防治的需求,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病害 诊断 专家系统 水产品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乔秀红 《农牧产品开发》 2001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海带 食品加工 应用 五香海带 海带 糖醋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