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晓文 王强 +3 位作者 伍世代 李婷婷 徐玲琳 罗玮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21,共6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福建省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面对外界各种流体的汇集和离散,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构建福建省区域城镇体系的等级、功能和空间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成功崛起乃是福建省在今后区域规划中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福建省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面对外界各种流体的汇集和离散,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构建福建省区域城镇体系的等级、功能和空间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成功崛起乃是福建省在今后区域规划中的重要任务。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现状,从节点、轴线、网络、域面四个维度分析其结构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福建省城镇经济发展目前已形成2个主中心(厦门市、福州市辖区)、1个次中心(泉州市辖区)、6个地方中心和一批较大生产规模城镇;②闽东南地区城镇整体水平高于闽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城镇沿线发展程度仅次于沿海地区城镇密集带;③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较为适中;④福建省城镇经济发展梯度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思考与若干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翁伯琦 张伟利 +2 位作者 刘碧云 林梅 吴越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一轮创业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定位,即以壮大品牌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以强化安...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一轮创业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定位,即以壮大品牌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以强化安全农业保障现代农业发展,以闽台农业合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并提出了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若干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现代农业 发展战略 特色农业 安全农业 闽台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洪彦 王列辉 +1 位作者 杨华玮 杨帆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41,共8页
城市化是影响现阶段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经济增长格局的重要因素。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海西城镇体系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构建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横截面数据模型,探索在空间效应的影响下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城市化是影响现阶段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经济增长格局的重要因素。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海西城镇体系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构建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横截面数据模型,探索在空间效应的影响下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初中期阶段,人口结构城市化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产业结构城市化未能很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现阶段城镇体系网络构建程度较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最后,提出未来海西城镇体系经济发展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海峡西岸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森林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阮俊杰 沙晨燕 +3 位作者 王卿 王敏 沈渭寿 赵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121,126,共6页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区)为研究区,运用GIS、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8年海西区森林格局及其变化特征,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考查了环境因子对森林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西区森林资源丰富,占区域总面积的61.40%...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区)为研究区,运用GIS、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8年海西区森林格局及其变化特征,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考查了环境因子对森林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西区森林资源丰富,占区域总面积的61.40%,但其地理分布极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区域和高程梯度差异;1992年以来海西区森林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8.93万km2降至2008年的8.83万km2,变化趋势在区域和高程梯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武夷山中西部森林的减少趋势较为明显;影响海西森林格局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气温、日照时数、人均GDP和降水量,蒸发量和人口密度对森林格局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森林格局 CCA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转变及其对资源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青海 张国钦 崔胜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55,共6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已进入国家战略决策层次,然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宏观层次的定性描述与规划对策等方面,并没有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城市化发展特征,尤其是产业结构转变对资源消耗的影响开展定量研究。文中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沿海8...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已进入国家战略决策层次,然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宏观层次的定性描述与规划对策等方面,并没有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城市化发展特征,尤其是产业结构转变对资源消耗的影响开展定量研究。文中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沿海8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城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产业结构转变与资源消耗对比研究,重点探讨了产业结构转变对当地城市化和资源消耗的影响,分析发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间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明显城际间差异性,各城市发展速度与产业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相关,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多样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也是多样化的,而产业结构多样变化又促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间经济交流与协作更加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资源 可持续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产业同构化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艳华 韦素琼 《热带地理》 2007年第1期54-59,共6页
产业同构化是目前国内各大经济区产业升级优化和彼此合作发展的瓶颈之一。选定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3个方面着手,应用相似系数这一指标,分别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着重分析... 产业同构化是目前国内各大经济区产业升级优化和彼此合作发展的瓶颈之一。选定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3个方面着手,应用相似系数这一指标,分别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着重分析海西区/珠三角区和海西区/长三角区的产业同构的现状与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方法,预测其产业同构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期望能够为海西区确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同构化 相似系数 R/S分析方法 海峡西岸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厦门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振明 李德国 陈文博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73,共7页
厦门市是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经过二三十年的建设,厦门特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同时也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先行的探索。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原有特区政策的普适化,特区发展面... 厦门市是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经过二三十年的建设,厦门特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同时也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先行的探索。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原有特区政策的普适化,特区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体制创新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争取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无疑是厦门乃至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未来发展的一次难得机会。因此,厦门必须把握自身优势,发挥特区发展的先行优势和特色,把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经济特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竞争力评价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1 位作者 郑泽爽 魏宗财 《热带地理》 2008年第5期467-472,共6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将闽、粤、浙城市发展置于一种新的发展框架之下。文中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要素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比较分...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将闽、粤、浙城市发展置于一种新的发展框架之下。文中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要素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了各城市的竞争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发展策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以及海峡两岸合作背景下如何实现快速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城市竞争力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炳辉 李晓青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1,共4页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区域重点扶持产业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区域产业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产业经济合作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向前 刘璇璇 刘林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8,共6页
闽台产业经济合作对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意义重大。目前闽台在贸易、投资、农业等产业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台商投资较少、产业合作较为单一等问题,未来可通过加快福建自身发展、扩大产业合作领域等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健康... 闽台产业经济合作对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意义重大。目前闽台在贸易、投资、农业等产业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台商投资较少、产业合作较为单一等问题,未来可通过加快福建自身发展、扩大产业合作领域等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台湾 产业合作 海峡西岸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地质问题分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境地质图编图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邢怀学 李亮 +2 位作者 葛伟亚 田福金 余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037,M0002,共8页
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区内1999年地质大调查以来的水工环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以环境地质问题分区作为普染色,运用GIS技术编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境地质图,该图件能够反映海峡西岸经济区地质环境特征、地质资源、主要环境地质... 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区内1999年地质大调查以来的水工环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以环境地质问题分区作为普染色,运用GIS技术编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境地质图,该图件能够反映海峡西岸经济区地质环境特征、地质资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等内容。本文从编图的基本原则、编图范围、主要内容、图面表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发现,以环境地质问题分区作为环境地质图主要内容的编图方法,比以往采用环境地质背景分区的方式更能直观地反映区内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更好地为国土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问题分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环境地质图 编图研究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明城 张向前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全面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保证,海西实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仍面临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仍较为严重、能源短缺等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应是21世纪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全面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保证,海西实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仍面临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仍较为严重、能源短缺等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应是21世纪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要可从控制人口数量、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人口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崛起过程中城市集群化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符小洪 林岭 张木生 《热带地理》 2007年第2期160-163,169,共5页
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崛起,运用综合分析模型定量地评估了区内51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参照城市职能分类方法和发展态势,将其分为强劲增长型、分化增长I型、分化增长Ⅱ型、次增长型、弱增长型等5类城市。结合地域邻近性与远景发展趋势相关... 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崛起,运用综合分析模型定量地评估了区内51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参照城市职能分类方法和发展态势,将其分为强劲增长型、分化增长I型、分化增长Ⅱ型、次增长型、弱增长型等5类城市。结合地域邻近性与远景发展趋势相关性及行政治理等因素划分了13个城市集群区,并从5个方面重点探讨城市集群化的策略。同时,指出了集群化战略的意义与政府在城市集群化过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集群化策略 城市集群区 城市发展水平 海峡西岸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如树 仇方道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2,共5页
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海西经济区20个地市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海西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城市竞争力的增强提出... 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海西经济区20个地市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海西经济区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城市竞争力的增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强化各类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提升海西经济区在中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而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熵值法 聚类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蝶 张向前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6-51,共6页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与之对应的人才支撑体系。通过分析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面临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资源整合的障碍,提出: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加大对于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所需人才的引进与开发,建立先进制造业复...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与之对应的人才支撑体系。通过分析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面临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资源整合的障碍,提出: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加大对于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所需人才的引进与开发,建立先进制造业复合型人才开发和培养机制,加强闽台相关人才开发与利用合作,共同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海西制造业人才资源资本化等措施,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先进制造业 人才支撑体系 人才资源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生态化水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艳华 韦素琼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1,17,共6页
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也是人类基于生态文明的觉醒而选择的理想居住模式。选取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这三大经济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环境和社... 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也是人类基于生态文明的觉醒而选择的理想居住模式。选取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这三大经济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域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定量地对这34个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并通过比较着重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化水平 比较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 长三角 珠三角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水红 沈利生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91,共8页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知识的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地市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各地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知识溢出及经济增长效应。建议...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知识的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地市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各地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知识溢出及经济增长效应。建议通过加大资本投入、并对较落后地区采取适当倾斜的政策来缓解资本存量的负向区际效应;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引导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吸引外资方面应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优惠政策和竞争政策,以减少区际之间的盲目竞争及重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知识溢出 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海峡西岸经济区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一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200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作者基于对中国宏观城市地理结构的研究,提出过一些类似的思想。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3个阶段的认识来解读海峡西岸经济区。早在1988年,作者在中国沿海6个都市连绵区的假设中... 200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作者基于对中国宏观城市地理结构的研究,提出过一些类似的思想。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3个阶段的认识来解读海峡西岸经济区。早在1988年,作者在中国沿海6个都市连绵区的假设中,已经认为闽东南具有形成都市连绵区的潜在条件。在全国一级城市经济区的研究中发现,福建既不是长三角的紧密腹地,也不是珠三角的紧密腹地,而是它们二者共同的竞争腹地。在全国二级城市经济区框架中,福建省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二级经济区。作者的研究和观点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支持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最后对福建省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区 都市连绵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型人才流动的测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春浩 牛雄鹰 张向前 《西北人口》 CSSCI 2016年第6期39-46,共8页
作为特殊性人口资源,知识型人才的流动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基于2006~2014年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其区域内20个市的知识型人才流动水平进行了测度。通过研究发现,厦门、莆田等八大城市较... 作为特殊性人口资源,知识型人才的流动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基于2006~2014年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其区域内20个市的知识型人才流动水平进行了测度。通过研究发现,厦门、莆田等八大城市较为合理,福州、泉州、温州等五大城市偏高,三明、南平、宁德、衢州等七大城市偏低,通过与人口净流动量等相比出入不大。这与区域制度、经济、文化、科技、自然五大环境密切相关。据此,文章从协调组织、产学研联合、产业转移、"海西"文化、教育体系、生态经济等多方面提出促进海西知识型人才合理流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知识型人才流动 灰色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发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爱东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3,共6页
城市群作为迄今为止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共同的空间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构... 城市群作为迄今为止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共同的空间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构筑海峡西岸城市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腾飞的关键。考察海西,我们既看到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优势,也正视其面临的挑战,扬长避短,致力于通过完善城镇体系,发挥提高城市功能竞争力;促进产业一体化,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加强与海峡东岸的经贸合作,提升整体合力;以及提升文化竞争力和根本创新体制来发展壮大海峡西岸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海峡西岸经济区 优势 挑战 核心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