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关键词的阐释边界辨析——以黎紫书短篇小说创作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彭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5,共6页
通过对黎紫书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我们意识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使用已久的关键词"女性书写"、"族裔身份"及"离散经验",随着时代语境及华人写作者创作心态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阐释空间和可能性。这提醒我们在思考和接受宏观理... 通过对黎紫书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我们意识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使用已久的关键词"女性书写"、"族裔身份"及"离散经验",随着时代语境及华人写作者创作心态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阐释空间和可能性。这提醒我们在思考和接受宏观理论的同时,必须明确自己所面对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勇于建构能够有效地阐释这一研究对象的新鲜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关键词 阐释边界 辨析 黎紫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海外华文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的若干思考:个体与学科的双重自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列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共11页
从史料学的意识觉醒,到史料学的倡导、建设与发展,中间似乎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个体的自觉,到学科的自觉;从理论的探讨,到全面的建设。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发展,也大致如此。建立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是学科建设与完善的重要标志... 从史料学的意识觉醒,到史料学的倡导、建设与发展,中间似乎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个体的自觉,到学科的自觉;从理论的探讨,到全面的建设。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发展,也大致如此。建立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是学科建设与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发展的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史料整理与研究 学科发展 个体自觉 学科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被引量:2
3
作者 臧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专栏与译著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不少研究仍停留在词典编纂式的研究阶段,从知识论的角度来梳理特定词源的语义源流和古今演绎,尚无法呈现词语背后生活与思想的复杂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研究 西方文论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化与社会 雷蒙·威廉斯 关键词研究 词典编纂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叙述的兼容性问题——以严歌苓、张翎、陈河研究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7,共9页
拙著《严歌苓论》,作为“中国当代作家论”第一辑的一本(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版)面世,看了我转发朋友圈的书的扉页上有“中国当代作家论”的字样,南京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俊教授留言:“严歌苓,列入‘中国当代作家论’中... 拙著《严歌苓论》,作为“中国当代作家论”第一辑的一本(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版)面世,看了我转发朋友圈的书的扉页上有“中国当代作家论”的字样,南京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俊教授留言:“严歌苓,列入‘中国当代作家论’中,有意思![愉快]”我回复刘俊教授:“她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86年加入的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 严歌苓 文学叙述 性问题 兼容 张翎 中国作家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进路——试谈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的崛起及其研究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钱超英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1期42-47,共6页
钱超英,1958年9月生,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编者按: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暨南大学饶子教授及其领衔的“文艺学”博士点师生一直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以... 钱超英,1958年9月生,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编者按: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暨南大学饶子教授及其领衔的“文艺学”博士点师生一直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以比较的方法对“海外华文文学”进行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新华人文学 澳大利亚 华文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 现代性 华人移民 命名意义 文化身份 身份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与21世纪文学史编撰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剑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102,共8页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在文学史写作、论文集出版、综论式研究、文化研究、专题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如下特点:作家作品论构成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基本内容;海内外交流互动推进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海外华文...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在文学史写作、论文集出版、综论式研究、文化研究、专题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如下特点:作家作品论构成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基本内容;海内外交流互动推进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史写作逐渐成为自觉研究意识。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缺憾:作家作品研讨与研究中说长多道短少;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方法单调、整体性弱;海外华文文学史写作梳理多而研究少。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写作具有如下意义和价值:搜集与整理海外华文文学资料的意义,梳理与总结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价值,加强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的意义,推进世界华文文学创作与发展的价值。在21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文学日趋繁荣发展的现实中,在海外华文文学与大陆文坛交往日益密切的进程中,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研究与撰写时不我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研究 21世纪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兼论现代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视角的有效性
7
作者 罗晓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100,共5页
对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研究,域外文化文学的传入与译介是关注重心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偏重于考察中国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对欧美文学的译介和出版问题,忽略了海外中国留学生的文学创作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如留日学生在日... 对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研究,域外文化文学的传入与译介是关注重心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偏重于考察中国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对欧美文学的译介和出版问题,忽略了海外中国留学生的文学创作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如留日学生在日本成立创造社并创办刊物、发表作品,欧美留学生的文学创作与国内文坛的互动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解析的现象。对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之关系的探究,必将有助于拓宽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视野,并对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做出新的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转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前沿性问题探讨——“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笔谈
8
作者 饶芃子 吴奕锜 +2 位作者 杨匡汉 王列耀 刘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79,共6页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前沿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相关话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福贵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2,共6页
如果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量化构成角度来说,我认为现在是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前所未有的最好时代。这固然是学界同仁20年来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努力的结果,从而使华文文学研究日渐兴盛,几乎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到了一个谁也不能忽视... 如果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量化构成角度来说,我认为现在是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前所未有的最好时代。这固然是学界同仁20年来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努力的结果,从而使华文文学研究日渐兴盛,几乎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到了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世界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学界同仁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构成角度 筚路蓝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薄到厚的两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著作
10
作者 陶原珂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由薄到厚的两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著作陶原珂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80年代勃兴以来,经过十余年的较大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颇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形态。在出现了若干地区(如香港,台湾)和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史的... 由薄到厚的两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著作陶原珂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80年代勃兴以来,经过十余年的较大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颇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形态。在出现了若干地区(如香港,台湾)和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史的同时,到90年代,学界还步入了对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 整体研究 国别华文文学 研究著作 文学 华文作家 新马华文文学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识鉴奥 启发后学——饶■子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介
11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深识鉴奥启发后学———饶子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介傅莹著名文艺理论家饶子教授,也是华文文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她以坚实的学术背景、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新锐的比较文学方法,切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十... 深识鉴奥启发后学———饶子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介傅莹著名文艺理论家饶子教授,也是华文文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她以坚实的学术背景、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新锐的比较文学方法,切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十年代初她发表了《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深识鉴奥 研究评介 世界华文文学 文化认同 文化融合 学科建设 华文 暨南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会文友 五月孕丰收——苏皖两省“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座谈会综述
12
作者 尉天骄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Z1期87-88,86,共3页
苏皖两省首次“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力座谈会于5月21日至23日在南京师大召开。这次会议由安徽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和江苏省社科联联合发起。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思明同志,江苏省社科联学术顾问王淮冰同志,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谈凤梁。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苏皖两省 江苏省 海外华文文学 台港文学 座谈会 安徽大学 台湾文学 大陆文学 社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举办“沙龙”活动
13
作者 石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4-84,共1页
以开创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新学风为主旨的“上海海外华文文学沙龙”目前开展了首次活动。复旦大学贾植芳教授以及上海地区的海外华文文学学者、研究人员20多人应邀参加了该沙龙活动。副校长周箴在发言中表示,希望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成为我... 以开创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新学风为主旨的“上海海外华文文学沙龙”目前开展了首次活动。复旦大学贾植芳教授以及上海地区的海外华文文学学者、研究人员20多人应邀参加了该沙龙活动。副校长周箴在发言中表示,希望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成为我校文科建设的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研究 上海地区 新学风 文科建设 群体效应 文学信息 研究人员 法学院 学术阵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楔入:可能与限定——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论世华文学研究的新进路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崇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共3页
有鉴于20世纪中以来海外华文文学/文化的蓬勃发展,汉语或中文一词已经不能涵盖这一时期文学生产的驳杂现象。尤其在全球化和后殖民观念的激荡下,我们对国家/区域与文学间的对话关系,必须作出更灵活的思考。"中国至上论"的学... 有鉴于20世纪中以来海外华文文学/文化的蓬勃发展,汉语或中文一词已经不能涵盖这一时期文学生产的驳杂现象。尤其在全球化和后殖民观念的激荡下,我们对国家/区域与文学间的对话关系,必须作出更灵活的思考。"中国至上论"的学者有必要对这块领域展现企图心,如此才能体现"大"中国主义的包容性;而以"离散"观点出发的学者必须跳脱顾影自怜的"孤儿"/"孽子"情结,或自我膨胀的阿Q精神。在今天,文化、知识讯息急剧流转,空间的位移、记忆的重组、族群的迁徙以及网络世界的游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经验的重要面向。为此,如下这组文章分别围绕中心议题,从华语语系文学概念(王德威)、新加坡后殖民典范书写中的鱼尾狮个案(王润华)、本土性的可能与限制(朱崇科)等角度重新立论,力图给华语文学的研究带来新的进路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主体性 台港文学 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与方法论向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饶芃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学科建设 方法论 文化研究 女作家 “他者” 民族文化 文化身份 世界华文文学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饶芃子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6期7-10,共4页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 “他者” 非主流文化 海外华文作家 文学作品 两种文化 民族文化 文学研究 女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传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万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56,共7页
二战后,面对左翼文学的强势扩张,中国大陆文学曾出现立足于"人本位或生命本位"、"文学本位或艺术本位"的"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的思潮,而这一流脉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始终强劲地保存、发展着... 二战后,面对左翼文学的强势扩张,中国大陆文学曾出现立足于"人本位或生命本位"、"文学本位或艺术本位"的"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的思潮,而这一流脉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始终强劲地保存、发展着。华人身处各种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国度中,其生存的根本性处境往往是多重的边缘,"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互为支撑,成为海外华文文学抗衡种种压力,包括"理性过度"的压力,保存发展自身的根本性力量。百年海外华文文学以数千万华人在世界各国的"边缘"经历、体验,在看重人的价值和心灵自由上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并以"人的自觉"不断推动着"文的自觉","文的自觉"又在捍卫文学性中深化了"人的自觉",其"边缘性"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整体研究 人的文学 自由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海外华文文学诗学批评体系——评《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的诗学考辩》
18
作者 龙扬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5-160,164,共6页
海外华文文学在改革开放之初进入中国大陆文学研究视野,虽然理论向度与生存主体同当代文学具有根本区别,由于它分享了中国文学的意义向度和阐释方式,早期相关文学批评亦通常被当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分支看待。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 海外华文文学在改革开放之初进入中国大陆文学研究视野,虽然理论向度与生存主体同当代文学具有根本区别,由于它分享了中国文学的意义向度和阐释方式,早期相关文学批评亦通常被当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分支看待。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已经延续三十多年,与相对成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比较,海外华文文学面临的若干问题仍没有得到完全有效的回应,以关涉合法性基础的学科归属为例,足以说明它在处理“自身问题”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知识谱系 批评体系 当代文学研究 诗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考辩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良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122-124,共3页
1991年7月10日至13日,第五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翠享村举行.这次大会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山市文联主办,中山电视艺术中心协办,会议得到了中山市委、市人民政府... 1991年7月10日至13日,第五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翠享村举行.这次大会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山市文联主办,中山电视艺术中心协办,会议得到了中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市人大的大力支持.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山市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著名作家秦牧、杜埃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海外代表分别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区与国家,近40人,为历届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国内代表有100多人,除北京和上海、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市外,中南、西北、东北地区均有代表参加,说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华文 中山市 多元文学中心 作家 华文 文学研究 香港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行有思,境界乃大——“陈思和与世界华文文学”之访谈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思和 颜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7,共7页
一、学科之反思:世界华文文学可以成为独立的学科,但不要成为孤立的学科。颜敏:陈老师好,今天想请陈老师全面介绍一下您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心得体会,通过访谈这一方式,我们这些后进可以学到那些无法在著作论述中直... 一、学科之反思:世界华文文学可以成为独立的学科,但不要成为孤立的学科。颜敏:陈老师好,今天想请陈老师全面介绍一下您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心得体会,通过访谈这一方式,我们这些后进可以学到那些无法在著作论述中直接获取的“史料与思想”。陈思和:我没有专门去研究过台港文学,因为我从来没有认为台港文学应该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独立出来。作为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专家,他的学术视野里必然包含台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是后来的概念,但要充分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流变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那么海外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也应该在他的视野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陈思和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访谈录 台港文学 当代文学研究 心得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