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中国电影研究的东方主义话语方式——以海外谢晋电影研究的文献学分析为例
1
作者 杨俊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9,共9页
长期以来,海外学者围绕中国电影的研究存在着东方主义惯性思维。理解这个问题的前奏可以联系到海外电影关于中国(华人)形象塑造的认知理解偏差。作为例证,海外学者针对谢晋电影研究的部分文章著述在文献学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片段化引注... 长期以来,海外学者围绕中国电影的研究存在着东方主义惯性思维。理解这个问题的前奏可以联系到海外电影关于中国(华人)形象塑造的认知理解偏差。作为例证,海外学者针对谢晋电影研究的部分文章著述在文献学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片段化引注、遮蔽式文献转引与互文本选择的单向度等问题,其共性根源可以借助萨义德针对东方学的分析和批判理论加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电影研究 东方主义 片段化引注 遮蔽式转引 单向度选择互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新世纪海外中国电影研究的新视域
2
作者 沈宏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7,共4页
新世纪以来海外中国电影研究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视域:创伤视域。从这一视域出发的代表性文本将中国20世纪电影中的创伤呈现,主要看成是对历史真实性的一种想象性证明,而这种想象式电影话语,既有"向心"式的,也有"离心"... 新世纪以来海外中国电影研究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视域:创伤视域。从这一视域出发的代表性文本将中国20世纪电影中的创伤呈现,主要看成是对历史真实性的一种想象性证明,而这种想象式电影话语,既有"向心"式的,也有"离心"式的。其中,他们对解构的、异质的环节更为关注。想象、呈现、真实、历史、权力是他们理解中国电影的关键词。这些倾向可以说离不开意识形态和西方话语中心主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新世纪 海外中国电影研究 新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