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海域地震区划及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李小军
李娜
陈苏
-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处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400)。
-
文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域地震区划关键技术研究》已实施3年,进入项目结题阶段,已形成海域地震区划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即将开展的中国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组分析和探讨了海域地震区划研究基础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关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介绍和分析了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包括海域断裂活动性探测和地震构造、中国海域与邻区地震目录及地震活动特征、海域地震动特性及衰减模型、海域场地条件及对地震动的影响、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方法与技术等;编制了一系列相关图件、数据库和计算软件,包括中国东部和南部海域活动构造框架图、3个典型海域(位于黄海、台湾海峡、南海内)地震构造图、中国海域及邻区统一地震目录、中国海域潜在震源区划分图与考虑不确定性的对比方案及考虑三维潜源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软件;建立了中国海域及邻区俯冲带地震构造模型、基于地震动观测记录和地震模拟数据的南海俯冲带板内地震动衰减关系、利用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结合宽频带速度记录的俯冲带板缘与板内地震的地震动长周期反应谱衰减关系,提出了以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及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指标的大陆架场地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场地地震动参数调整方案;最后形成了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原则、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体系,完成了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规程(初稿)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了3个典型海域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
-
关键词
海域地震区划
地震构造
俯冲带
地震活动性
潜在震源区
地震动衰减
场地分类
-
Keywords
Seismic zoning in sea areas
Seismic tectonics model
Subduction zone
Seismicity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e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Site classification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