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海因环氧树脂体系流变性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雷世裕 李玲 +2 位作者 曹伟 王艺轩 董夏瑞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107,共9页
化学流变学分析在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成型中具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化学流变模型对加工黏度的预测常使用Dual-Arrhenius流变模型,该方法在具有多场耦合效应的热固性树脂体系中预测精度受限。为突破这一瓶颈,引入了人工智能的方法... 化学流变学分析在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成型中具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化学流变模型对加工黏度的预测常使用Dual-Arrhenius流变模型,该方法在具有多场耦合效应的热固性树脂体系中预测精度受限。为突破这一瓶颈,引入了人工智能的方法。采用DSC法分析了海因环氧树脂/马来酸酐体系的反应性,在65~85℃等温固化模式下进行了黏度数据采集,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ANN模型)与Dual-Arrhenius流变模型(DA模型)对海因环氧树脂/马来酸酐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DA模型,BP-ANN模型的均方误差降幅达26.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锐减65.0%,均方根误差降低13.0%,同时决定系数提升0.25%。BP-ANN模型相较于DA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显著提升,这对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环氧树脂 Dual-Arrhenius流变模型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化学流变学 黏度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因环氧树脂反应性增容聚乳酸复合材料
2
作者 黄吟秋 闫成宇 +2 位作者 江德志 范家鑫 唐龙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8,共8页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固有脆性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需对其进行增韧改性。热塑性聚氨酯(TPU)是一种高韧性橡胶,可用于PLA的增韧改性,但两者之间相容性较差,增韧效果有限。文中采用反应性相容剂...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固有脆性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需对其进行增韧改性。热塑性聚氨酯(TPU)是一种高韧性橡胶,可用于PLA的增韧改性,但两者之间相容性较差,增韧效果有限。文中采用反应性相容剂海因环氧树脂(HY-EP),利用HY-EP的环氧基团在熔融共混过程中与PLA和TPU中的羟基或羧基结合,以环氧开环反应形成化学键合,通过强烈的界面作用改善PLA与TPU间的相容性,进而提升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动态力学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相容性明显提升。当HY-EP的添加量为3phr时,PL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15.08 kJ/m^(2),较纯PLA材料提升了近5倍;断裂伸长率最高达到337.56%,同时拉伸强度为50.42 MPa,获得了兼具较高强度与韧性的PLA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海因环氧树脂 增韧改性 反应性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因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与六氢苯酐的固化行为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玲 信雅全 +2 位作者 秦旭锋 田晋丽 陈剑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0-235,共6页
目的研究海因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为绿色环保水性涂层和表面粘接剂的开发与研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海因环氧树脂,以六氢苯酐(HHPA)为固化剂,制备了海因环氧/HHPA树脂体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其在不... 目的研究海因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为绿色环保水性涂层和表面粘接剂的开发与研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海因环氧树脂,以六氢苯酐(HHPA)为固化剂,制备了海因环氧/HHPA树脂体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固化行为,通过Melak等效转换公式及双参数(m,n)自催化模型,分别确定海因环氧/HHPA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函数和相关动力学参数,得到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所制备的新型海因环氧值为0.65当量,无机氯含量为0.000 673当量,有机氯含量为0.0274当量。通过Ozawa-Flynn-Wall法和Friedman-Reich-Levi法确定了海因环氧树脂/HHPA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2.2、83.7 k J/mol,通过malek方程计算得到树脂体系的反应级数n=1.531,m=0.68,指前因子A=1.75×10^(10)。所建立的固化动力学方程为βdα/dT=1.75×10^(10)α^(0.68)(1-α)^(1.531)expa(-Eα/RT)。结论海因环氧树脂/HHPA固化反应按照自催化反应机理进行,并建立了海因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所确立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曲线与实验得到的DSC曲线吻合较好,在该研究范围内能较好地描述海因环氧树脂/HHPA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环氧树脂 六氢苯酐 固化反应 动力学模型 固化机理函数 Malek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因环氧树脂复合黏土-尾矿砂固化体强度特性及微观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贺勇 蒋文强 +3 位作者 陈科平 吴练荣 张可能 甘雪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28-3540,共13页
采用海因环氧树脂复合黏土固化处理尾矿砂,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干湿循环和微观试验,研究海因环氧树脂和红黏土掺量以及干湿循环次数对固化体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化体强度随海因环氧树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红黏土掺量的增... 采用海因环氧树脂复合黏土固化处理尾矿砂,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干湿循环和微观试验,研究海因环氧树脂和红黏土掺量以及干湿循环次数对固化体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化体强度随海因环氧树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红黏土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两者存在最优掺入比,海因环氧树脂掺量为10%,红黏土掺量为5%时,固化体强度为8.25 MPa。固化体的抗压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7次干湿循环后,固化体强度降幅均超过了80%。红黏土掺量从0%增加至5%时,固化体中形成“粒状-镶嵌-胶结”结构,胶结程度显著增强;红黏土掺量从5%增加至30%时,固化体中的团聚体松散度增加,生成的胶结物分散不均,导致出现较多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环氧树脂 尾矿砂 黏土 强度特性 微观机制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因环氧树脂/HHPA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玲 田晋丽 陈剑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5,共4页
合成了海因环氧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以六氢苯酐(HHPA)为固化剂,制备了海因环氧树脂/HHPA体系,研究了海因环氧树脂/HHPA体系的固化反应性及其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体系在升温速率为10℃/min的条件下,在90~21... 合成了海因环氧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以六氢苯酐(HHPA)为固化剂,制备了海因环氧树脂/HHPA体系,研究了海因环氧树脂/HHPA体系的固化反应性及其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体系在升温速率为10℃/min的条件下,在90~210℃有一放热峰,峰值温度为152.5℃;100℃下的凝胶时间大于42min,在140℃下为8min;树脂浇铸体的氧指数为23,抗弯强度为122MPa,弯曲模量为2.7GPa,冲击强度为14.9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环氧树脂 氧指数 甲基六氢苯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工艺用海因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连旺 包建文 钟翔屿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6,共4页
本文以海因环氧树脂和胺类固化剂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高温固化环氧体系,通过流变仪分析了树脂的粘度特性,并对树脂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研究了该树脂的湿热环境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 本文以海因环氧树脂和胺类固化剂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高温固化环氧体系,通过流变仪分析了树脂的粘度特性,并对树脂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研究了该树脂的湿热环境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适合用作液态成型工艺,但该树脂及其复合材料也存在吸湿率高,耐湿热环境性能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吸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因环氧树脂/DDS体系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玲 田晋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1-163,167,共4页
合成了海因环氧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制备了海因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砜(DDS)体系,研究了海因环氧树脂/DDS体系的固化反应特性及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体系在100℃~296℃有一放热峰,峰值温度为197℃,140℃的... 合成了海因环氧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制备了海因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砜(DDS)体系,研究了海因环氧树脂/DDS体系的固化反应特性及固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体系在100℃~296℃有一放热峰,峰值温度为197℃,140℃的凝胶时间长于42 min,在180℃下仅8 min;树脂浇铸体的氧指数为26.6,弯曲强度为111MPa,弯曲模量为4.14 GPa,冲击强度为14.8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环氧树脂 合成 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因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功文 黄鑫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19-5025,5032,共8页
海因环氧树脂是由海因或其衍生物经缩水甘油化而得到的含有乙内酰脲杂环的新型特种环氧树脂,保持了环氧树脂的原有应用性能,同时乙内酰脲的杂环结构又赋予其优异的电绝缘性、耐热性、耐候性和耐磨性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1... 海因环氧树脂是由海因或其衍生物经缩水甘油化而得到的含有乙内酰脲杂环的新型特种环氧树脂,保持了环氧树脂的原有应用性能,同时乙内酰脲的杂环结构又赋予其优异的电绝缘性、耐热性、耐候性和耐磨性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1,3-二缩水甘油基海因、缩水甘油醚类海因环氧树脂和大分子海因环氧树脂3种类型海因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海因环氧树脂的基本性能研究,并对其在电子封装材料、覆铜板的基板材料、绝缘材料、材料抗菌剂及其它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探讨了海因环氧树脂在工业重防腐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 海因环氧树脂 缩水甘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改性海因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3-48,共6页
目的采用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对海因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方法通过热熔法将不同份数的CTBN添加到海因环氧树脂中,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固化剂制备了改性环氧树脂,通过固化动力学研究确定了其固化工艺,考察CTBN用量对改... 目的采用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对海因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方法通过热熔法将不同份数的CTBN添加到海因环氧树脂中,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固化剂制备了改性环氧树脂,通过固化动力学研究确定了其固化工艺,考察CTBN用量对改性树脂体系的反应活性、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断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随着CTBN的加入,改性树脂的固化放热峰向高温方向偏移。CTBN可显著提高树脂体系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其热性能基本保持不变。改性树脂的断面呈现两相“海岛”结构。结论CTBN对海因环氧树脂有明显的增韧作用,制备的改性树脂体系可用于金属防腐涂料和胶黏剂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海因环氧树脂 增韧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箱箱盖RTM树脂体系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立果 徐淑权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60-63,68,共5页
目的研究发射箱箱盖RTM树脂体系流变特性,建立等温化学流变模型,预测不同温度下低黏度平台所维持的时间,为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质量保证。方法采用旋转黏度计测试树脂体系动态黏度和静态黏度,运用双阿累尼乌斯方程研... 目的研究发射箱箱盖RTM树脂体系流变特性,建立等温化学流变模型,预测不同温度下低黏度平台所维持的时间,为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质量保证。方法采用旋转黏度计测试树脂体系动态黏度和静态黏度,运用双阿累尼乌斯方程研究树脂体系等温黏度特性,建立等温化学流变模型。结果黏度特性显示,树脂体系随时间的延长,黏度不断增加,且温度越高,黏度增长越快。建立了等温化学流变模型方程。结论等温化学流变模型理论模拟黏度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并预测出树脂体系在50-90℃之间呈现低黏度平台,符合RTM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环氧树脂 流变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注模成型氧化锆陶瓷盖板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奔可 陈茵芝 +4 位作者 李小兰 王晨扬 黄国基 谢睿 王小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28-3135,共8页
对基于低毒性海因环氧树脂体系的氧化锆凝胶注模成型技术进行改进和发展,研究固相体积分数对浆料流变性能、凝胶过程、生坯和烧结坯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研究高性能氧化锆陶瓷盖板制备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浆料黏度随固相体积分数增加... 对基于低毒性海因环氧树脂体系的氧化锆凝胶注模成型技术进行改进和发展,研究固相体积分数对浆料流变性能、凝胶过程、生坯和烧结坯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研究高性能氧化锆陶瓷盖板制备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浆料黏度随固相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大,但即使固相体积分数高达55.0%,浆料黏度也仅为0.606 Pa∙s,能够满足浇注成型的要求;当固相体积分数为52.5%时,烧结坯强度的Weibull模量达到最大值13.38,即微观结构均匀性最佳,采用该固相体积分数的浆料成功地制备了表面光滑、厚度仅为0.4 mm氧化锆陶瓷盖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注模成型 氧化锆 海因环氧树脂 流变性能 Weibul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粘性耐电晕聚酰亚胺漆包线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士伟 虞鑫海 夏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1,98,共5页
通过设计不同SiO_(2)含量的聚酰亚胺漆,得到SiO_(2)含量适宜的耐电晕聚酰亚胺漆。进一步制备耐电晕聚酰亚胺漆包线和自粘性耐电晕聚酰亚胺漆包线,随后对两种漆包线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自粘性耐电晕聚酰亚胺漆包线依然保持着耐电晕... 通过设计不同SiO_(2)含量的聚酰亚胺漆,得到SiO_(2)含量适宜的耐电晕聚酰亚胺漆。进一步制备耐电晕聚酰亚胺漆包线和自粘性耐电晕聚酰亚胺漆包线,随后对两种漆包线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自粘性耐电晕聚酰亚胺漆包线依然保持着耐电晕聚酰亚胺漆包线的优良性能,同时通过引入海因环氧自粘漆,可以大大简化线圈绕组的制造工艺,节约电能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环氧树脂自粘漆 聚酰亚胺漆 耐电晕 漆包线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1高导热浇注胶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孙息 祝晚华 +2 位作者 陈求索 王轶 周键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共5页
研制了由海因环氧树脂、高导热填料、固化剂及增韧剂等合成的船用电机端部1841高导热浇注胶,分析了其产品性能、使用特点和应用工艺,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1841高导热浇注胶能满足电机浇注材料的性能和工艺要求,可以... 研制了由海因环氧树脂、高导热填料、固化剂及增韧剂等合成的船用电机端部1841高导热浇注胶,分析了其产品性能、使用特点和应用工艺,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1841高导热浇注胶能满足电机浇注材料的性能和工艺要求,可以替代进口产品STYCAST2850高导热浇注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热 浇注胶 海因环氧树脂 工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