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渔民称东海、北海的来历辨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阎根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4,186,共6页
海南渔民《更路簿》中对南海诸岛的地名命名系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地名系统。多数都有两篇最主要的篇章,即赴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更路篇,分别命名为《立东海更路》和《立北海更路》。为何称西沙为"东海"、称南沙为&qu... 海南渔民《更路簿》中对南海诸岛的地名命名系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地名系统。多数都有两篇最主要的篇章,即赴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更路篇,分别命名为《立东海更路》和《立北海更路》。为何称西沙为"东海"、称南沙为"北海",却众说纷纭。经考证应是海南渔民乘每年的"东北"信风前往西沙、南沙海域故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东海 北海 更路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其仪式活动
2
作者 周俊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07-1117,共11页
以海南渔民海神信仰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海诸岛考古发现和海南岛方志等文献,及笔者2012―2020年在海南持续做的田野调研资料,从谱系理论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仪式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渔民... 以海南渔民海神信仰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海诸岛考古发现和海南岛方志等文献,及笔者2012―2020年在海南持续做的田野调研资料,从谱系理论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仪式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包括海洋水体本位神、航海保护神、渔商专业(行业)神、镇海神与引航神等海神家族谱系,岸上―岛屿―船上―东南亚移民社会等空间谱系,出海前―归航时―捕鱼前―海难―日常等时间谱系;海神信仰仪式活动主要有做海仪式、南海诸岛仪式以及日常实践中的仪式。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海南渔民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展演与活动等互动,触发自身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与秩序:1)树立了船长的绝对权威;2)形成先登岛拜庙者享有优先捕捞权的传统;3)众神合祀突出,其中拜“108兄弟公”出海仪式是最隆重和最受渔民重视的;4)海南渔民的地方性海神信仰是海南籍华侨的身份象征和地域认同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海神信仰 谱系 仪式活动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权与海权——海南岛沿海渔民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以海南渔民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在海南岛沿海港口的实地田野调查,从多个维度聚焦"海南渔民"这一特殊群体。阐明作为世代在南中国海生产生活的群体,海南渔民是中国最早开发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历史见证人,也是现实... 以海南渔民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在海南岛沿海港口的实地田野调查,从多个维度聚焦"海南渔民"这一特殊群体。阐明作为世代在南中国海生产生活的群体,海南渔民是中国最早开发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历史见证人,也是现实环境中身体力行保卫南海的践行者,他们的历史和现实命运,与国家的海权问题紧紧维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渔权 海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源流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南威 张争胜 《热带地理》 2015年第2期162-169,共8页
中国海南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和航海实践过程中,以海南方言命名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内的岛礁,这些土地名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记载于《更路簿》及相关图籍中。文章分析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产生的文化背景,阐述土地... 中国海南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和航海实践过程中,以海南方言命名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内的岛礁,这些土地名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记载于《更路簿》及相关图籍中。文章分析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产生的文化背景,阐述土地名是海南渔民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岛礁的称谓,厘清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具体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等141处土地名的来源,从土地名与古地名的历史渊源论证了土地名起源于明朝初期。详细阐明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具有历史悠久、全面系统、乡土气息浓郁、分类科学和方便实用等特点。最后指出,土地名是由海南渔民创造的,保存了大量历代海南渔民耕耘和管理西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文化信息,是西沙、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属于中国的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土地名 历史文化价值 海南渔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至民国时期南海《更路簿》兴盛原因探微 被引量:5
5
作者 阎根齐 吴昊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在明代形成之后,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便进入兴盛阶段,突出表现在《更路簿》的本子增多、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航海海域覆盖面广、南海诸岛航线和地名命名的增加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对当时的渔民来说出海捕鱼成了唯...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在明代形成之后,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便进入兴盛阶段,突出表现在《更路簿》的本子增多、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航海海域覆盖面广、南海诸岛航线和地名命名的增加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对当时的渔民来说出海捕鱼成了唯一的生存出路,新加坡马蹄螺的巨额利润激发了渔民们使用《更路簿》出海的需求,在当时他们还拥有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及敢于冒险、不怕死的精神。海南渔民和他们手中的《更路簿》对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乃至南海文明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兴盛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维权的民间证据——《更路簿》内涵与面世抄本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朔人 张若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5,共10页
文章从历史地理学、版本学等学科为依托,挖掘"更""路""簿"等要素学术内涵,为《更路簿》进行科学定义;甄别面世抄本,剔除与《更路簿》定义不符的抄本,使研究走向严谨的学术轨道,为我国南海维权提供民间证... 文章从历史地理学、版本学等学科为依托,挖掘"更""路""簿"等要素学术内涵,为《更路簿》进行科学定义;甄别面世抄本,剔除与《更路簿》定义不符的抄本,使研究走向严谨的学术轨道,为我国南海维权提供民间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南渔民 《更路簿》内涵 面世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路簿时代西、南沙岛礁移民问题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朔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共11页
晚明以来,海南渔民在西、南沙岛礁长时段的渔业实践中,产生了以《更路簿》为指引的航海指南。移民数量决定着南海岛礁开发程度,晚明至清代早期,西沙东部海域渔民约100人;清中期,西沙海域并向南沙推进,约500人规模;民国之后南沙深度开发... 晚明以来,海南渔民在西、南沙岛礁长时段的渔业实践中,产生了以《更路簿》为指引的航海指南。移民数量决定着南海岛礁开发程度,晚明至清代早期,西沙东部海域渔民约100人;清中期,西沙海域并向南沙推进,约500人规模;民国之后南沙深度开发,数量在700~1000人。系统梳理渔民岛礁生活实况及其在抗击外国侵略者行为等,对完善南海维权的民间证据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西、南沙岛礁 海南渔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