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西北部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石藻通量和属种组成变化记录 被引量:1
1
作者 冉莉华 Luc Beaufort +5 位作者 李宏亮 陈建芳 Martin Wiesner 杨志 张静静 孙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8,共8页
本文利用沉积物捕获器回收的连续时间序列沉降颗粒物样品,研究了南海西北部海南岸外陆坡外缘海域颗石藻的通量和属种组成变化及其环境意义。研究发现,东亚夏季风引起的海南岸外上升流以及冬季风导致的混合层深度增加都会刺激该区域颗石... 本文利用沉积物捕获器回收的连续时间序列沉降颗粒物样品,研究了南海西北部海南岸外陆坡外缘海域颗石藻的通量和属种组成变化及其环境意义。研究发现,东亚夏季风引起的海南岸外上升流以及冬季风导致的混合层深度增加都会刺激该区域颗石藻的生长,其中夏季上升流的影响尤为显著。从颗石粒属种组成来看,Florisphaera profunda是南海西北部中深层(1 000m)水体中主要的颗石粒优势种,此外Emiliania huxleyi,Gephyrocapsa oceanica和Gephyrocaps ericsonii等属种含量也颇高。然而在将颗石粒折算成颗石球数量后,Emiliania huxleyi则成为主要优势种。沉积物捕获器中F.profunda的相对百分含量与颗石粒总通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F.profunda的相对含量与总的颗石藻生产力有着密切联系。本结果对于利用沉积物中的颗石藻记录,尤其是F.profunda相对含量变化,恢复和重建古海洋环境尤其是古海洋生产力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石藻 海南岸外上升流 沉积物捕获器 Florisphaera profun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