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清云 甘居利 +4 位作者 陈海刚 马胜伟 张喆 蔡文贵 贾晓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于2006年~2012年在海南岛东寨港、马袅港、八所港和榆林港4个典型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滴滴涕(DDTs)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DDTs残留范围为未检出~4.51 ng.g-1(湿质量),平均为1.45 ng.g-1,... 于2006年~2012年在海南岛东寨港、马袅港、八所港和榆林港4个典型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滴滴涕(DDTs)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DDTs残留范围为未检出~4.51 ng.g-1(湿质量),平均为1.45 ng.g-1,4个采样点w(DDTs)的区域差异不显著(P>0.05)。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海南岛沿岸贝类体内DDTs残留水平较低。在2006年~2012年间,DDTs于2007年出现了一个相对高值,之后5年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此研究结果与1985年海南岛近海贝类体内的DDTs残留量均处于100ng.g-1水平级范围。通过对牡蛎样品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目前检测到的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推断2006年~2007年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也未超出中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其食品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DDTS 时空变化 风险评价 海南岛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六六六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清云 甘居利 +4 位作者 陈海刚 马胜伟 张喆 蔡文贵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08-1615,共8页
于2006—2011年间每年的3月份,在海南岛沿岸选取的4个重要港湾(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成体30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六六六(HCHs,包括α-、β-、γ-、δ-HCH)含量。结果显示,2006—2... 于2006—2011年间每年的3月份,在海南岛沿岸选取的4个重要港湾(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成体30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六六六(HCHs,包括α-、β-、γ-、δ-HCH)含量。结果显示,2006—2011年近江牡蛎体中HCHs含量范围是未检出~1.16 ng.g-1,平均含量是0.15 ng·g-1,与1985年海南岛贝类体内的HCHs残留量相比,20多年间浓度降低至原来的1/45。在这6年中HCHs含量于2006—2008年先略微下降,之后小范围上下波动,但总体上呈平稳的趋势;样品中HCHs区域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袅港>东寨港>八所港>榆林港。通过对HCH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海南岛采样海域周围近年没有新的HCHs污染源输入。与世界其他海域贝类体内HCHs含量比较,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HCHs残留量较低,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通过计算安全消费量,认为海南岛沿岸海域牡蛎体内HCHs致癌风险和暴露风险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沿岸 牡蛎 六六六 时空变化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沿岸风暴潮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红心 陆惠祥 +1 位作者 余晓军 梁海燕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4-42,共9页
本文在统计分析1949~1994年间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特征的基础上,对海南岛沿岸的风暴潮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海南岛沿岸的风暴潮灾害作了概述。
关键词 海南岛沿岸 风暴潮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沿海牡蛎体中PAHs的时空分布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紫玲 林钦 +3 位作者 孙闰霞 谷阳光 柯常亮 石凤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70-1578,共9页
2009~2014年对海南岛沿岸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体中16种PAH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及趋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牡蛎体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范围为289~2426ng/g d.w.,平均值为856.7ng/g d.w..与国内外相比,... 2009~2014年对海南岛沿岸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体中16种PAH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及趋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牡蛎体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范围为289~2426ng/g d.w.,平均值为856.7ng/g d.w..与国内外相比,海南岛牡蛎体PAHs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海南岛牡蛎体PAHs含量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八所港〉榆林港〉马袅港〉东寨港.Mann-Kendall检验结果显示,八所港牡蛎体中PAHs含量有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其余的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牡蛎主要以2~3环的低分子量PAHs为主(62.3%~92.5%).来源分析表明牡蛎体PAHs主要为石油源和油类燃烧源.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八所港牡蛎的PAHs致癌风险超过最大可接受致癌风险(10-5),但尚未达到严重的致癌风险(10-4),而其他站点牡蛎均处于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本研究建议居民对八所港牡蛎和海南其它牡蛎的日均消费量分别不超过56g和67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沿岸 近江牡蛎 多环芳烃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章 开发利用的初步设想
5
《海洋学研究》 1991年第4期47-50,共4页
进入80年代以来,对海南岛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各类资源地域分异特性,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潜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优势。此外,还出版了一些专著,对海南岛的农业制图、土地利用类型等进行航片判读,对海南... 进入80年代以来,对海南岛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各类资源地域分异特性,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潜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优势。此外,还出版了一些专著,对海南岛的农业制图、土地利用类型等进行航片判读,对海南岛热带农业自然资源进行总结和区划规划,对我国少有的富铁矿之一——石碌铁矿的地质与地球化学进行研究等。自1988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后,发表了关于研究和探讨海南岛的政治、历史、发展战略、部门经济、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沿岸 初步设想 海滩岩 红树林 珊瑚礁 海岸带 火山碎屑锥 开发利用 火山地貌 火山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