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鲟源海分枝杆菌基因组结构及致病性
1
作者 龚可立 杨硕 +4 位作者 胡思美 罗凯 张书环 许巧情 李宁求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基因组结构、毒力基因,探讨海分枝杆菌对鲟的致病性,为中华鲟海分枝杆菌病的预防和物种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Illumina+PacBio测序对鲟源海分枝杆菌AS2... 【目的】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基因组结构、毒力基因,探讨海分枝杆菌对鲟的致病性,为中华鲟海分枝杆菌病的预防和物种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Illumina+PacBio测序对鲟源海分枝杆菌AS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毒力分析,并利用该菌株感染西杂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分析西杂鲟被感染组织和菌体对鱼的致病性。【结果】鲟源菌株AS2基因组大小为6577193 bp,包含5809个预测的编码序列,其中1000 bp以上的基因含量最高,G+C比例为65.74%,同时该基因组含有2个质粒DNA和3个rRNA操纵子。毒力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菌株AS2的EspK、EspJ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标准株H37Rv同源性均仅50%左右。毒力基因mlsB、SecA2在海分枝杆菌AS2中出现缺失现象。回归感染结果显示,西杂鲟在感染海分枝杆菌28 d时才出现死亡,90 d后死亡率为50%,到120 d时西杂鲟的生长状况趋于稳定,无较多死亡;解剖发现鱼体内存在大量腹水。PCR检测显示,海分枝杆菌组织感染组织为脑,另外也见于脊髓、鳔积液、腹水和体表黏液等部位。【结论】鲟源海分枝杆菌AS2毒力相对稍弱。AS2基因组缺少毒力基因mlsB、SecA2,同时毒力蛋白EspK、EspJ结构发生了改变。但该菌与结核分枝杆菌ESX-1分泌系统的主要基因ESAT-6、CFP-10相似度高,可引发西杂鲟体内的炎症反应,并具有传染性,对人类和水生动物存在一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海分枝杆菌 基因组结构 毒力基因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分枝杆菌全菌体蛋白抗原的免疫性能研究
2
作者 段弘扬 王瑞欢 +2 位作者 李马超 刘海灿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初步评价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MM)全菌体蛋白抗原免疫性能,为研制新型候选结核疫苗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常规培养MM 95014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H37Rv,收集菌体,灭活后,以低温超声破碎方... 目的初步评价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MM)全菌体蛋白抗原免疫性能,为研制新型候选结核疫苗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常规培养MM 95014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H37Rv,收集菌体,灭活后,以低温超声破碎方法提取全菌体蛋白抗原,与DDA/Poly:IC佐剂混合后,皮下多点方式免疫BALB/c小鼠3次,每次50μg/只·次,间隔10 d。每次免疫前均收集血样,末次免疫10 d后采取血样和脾脏,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和细胞因子水平;采用体外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抑制试验(MGIA)检测MM全菌体蛋白免疫组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体外抑制MTB生长的能力;应用MTB全菌体蛋白质组芯片分析MM全菌体蛋白免疫小鼠体内血清和MTB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与佐剂对照组相比,MM全菌体蛋白抗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Th1细胞因子(IL-2、IFN-γ、IL-12、TNF-α),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免疫组诱导的IgG抗体滴度达到1∶608874,IgM抗体滴度达到1∶304437;MGIA结果显示,MM免疫组具有明显体外抑制MTB生长的能力(均P<0.05);MTB蛋白质组芯片结果显示,IgG抗体中有226个蛋白交叉反应,IgM抗体中有324个MTB交叉蛋白。结论MM和MTB存在交叉共同抗原,MM全菌体蛋白抗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表现较强的体外抑制MTB生长的能力,其具有作为结核新型候选疫苗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海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交叉抗原 结核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腕海分枝杆菌感染
3
作者 李永慧 赵飞 +1 位作者 朱晓芳 孔庆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报告1例手腕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女,58岁,因左手腕伸侧溃疡伴疼痛8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左手腕伸侧约5 cm×4 cm溃疡,溃疡边缘红斑肿胀隆起,边界清楚,表面疣状肉芽组织增生,伴有小脓疱形成、渗出。皮损组织病理结果符合感染性肉... 报告1例手腕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女,58岁,因左手腕伸侧溃疡伴疼痛8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左手腕伸侧约5 cm×4 cm溃疡,溃疡边缘红斑肿胀隆起,边界清楚,表面疣状肉芽组织增生,伴有小脓疱形成、渗出。皮损组织病理结果符合感染性肉芽肿。予利福平、异烟肼及克拉霉素联合治疗4个月后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手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环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海分枝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4
作者 姚秋楠 任虹 胡文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650,共4页
目的:分析海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多西环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海分枝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海分枝杆菌感染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多西... 目的:分析海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多西环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海分枝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海分枝杆菌感染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多西环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确诊后口服克拉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平均治疗时间4.2个月。16例Ⅰ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与15例Ⅱ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5,P=0.839)。Ⅰ型患者中皮损直径<2 cm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比皮损>2 cm的平均治疗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1,P=0.015)。结论:多西环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海分枝杆菌感染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多西环素 克拉霉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游泳池肉芽肿中海分枝杆菌 被引量:7
5
作者 蔡林 陈雪 +2 位作者 赵亭 丁北川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快速检测游泳池肉芽肿组织中海分枝杆菌。方法:对疑诊为游泳池肉芽肿患者5份皮损组织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用BstEⅡ和Hae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FL... 目的:探讨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快速检测游泳池肉芽肿组织中海分枝杆菌。方法:对疑诊为游泳池肉芽肿患者5份皮损组织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用BstEⅡ和Hae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FLP分析,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份标本中均检测出海分枝杆菌,与培养结果一致。经过3~7个月治疗,4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好转。结论:用PCR-RFLP可以快速鉴定海分枝杆菌,有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感染 皮肤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海分枝杆菌感染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芳 刘春 +2 位作者 姜兰 冯永永 李凯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6,共7页
【目的】了解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对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构建感染模型。【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及与感染鱼共居的感染方式,研究海分枝杆菌对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组织切... 【目的】了解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对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构建感染模型。【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及与感染鱼共居的感染方式,研究海分枝杆菌对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感染特性;组织切片和压片观察细菌在四带无须鲃体内不同组织的分布及其引起的特征病理变化。【结果】2种注射方式均在感染部位周围观察到病变,并导致鱼体死亡;共居感染鱼病程发展较为缓慢,并出现消瘦、体色苍白等症状。感染鱼均可分离到病原菌,主要器官观察到典型肉芽肿结构,且抗酸染色能将其中细菌特异染色;各器官有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形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论】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对海分枝杆菌敏感,症状便于观测,病理变化典型,可作为感染模型系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带无须鲃 透明品系 海分枝杆菌 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分枝杆菌感染 被引量:4
7
作者 于瑞星 李诚让 +1 位作者 郑冰洁 尹跃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5-226,共2页
报告海分枝杆菌感染1例。患者男,43岁,海员。右手手背暗红色斑块1年就诊。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的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抗酸染色阴性。对患者组织进行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扩增测序示海分枝杆菌。结合患者职业、病史、皮损特点和实验室... 报告海分枝杆菌感染1例。患者男,43岁,海员。右手手背暗红色斑块1年就诊。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的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抗酸染色阴性。对患者组织进行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扩增测序示海分枝杆菌。结合患者职业、病史、皮损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顾安康 张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8-1052,共5页
海分枝杆菌属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主要引起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近年来,国内已报道了许多海分枝杆菌感染病例,以及局部感染暴发事件。但目前对海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基因组一般特征,菌株的致病性及毒力,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表现、诊断... 海分枝杆菌属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主要引起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近年来,国内已报道了许多海分枝杆菌感染病例,以及局部感染暴发事件。但目前对海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基因组一般特征,菌株的致病性及毒力,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仍有不足,其感染后引起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对海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分枝杆菌感染误诊为坏疽性脓皮病报告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廖钟敏 马春光 +1 位作者 韩建德 叶艳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81-1383,共3页
68岁男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腕背处多发无痛性黄豆大小红斑、丘疹,蔓延至上臂1年余,于外院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等,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3个月前,右上肢红斑及疼痛加剧,伴破溃,某院皮肤损伤组织病理检测提示符合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宏基因... 68岁男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腕背处多发无痛性黄豆大小红斑、丘疹,蔓延至上臂1年余,于外院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等,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3个月前,右上肢红斑及疼痛加剧,伴破溃,某院皮肤损伤组织病理检测提示符合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出海分枝杆菌,故确诊为海分枝杆菌感染。本文就该例海分枝杆菌感染病例进行报告,旨在提高临床对海分枝杆菌感染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坏疽性脓皮病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海分枝杆菌菌落形态变化筛选与毒力相关基因的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玮祥 于佳 高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600,604,共6页
目的通过菌落表型的变化筛选并鉴定与毒力相关基因。方法利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技术建立海分枝杆菌随机插入突变库;通过菌落形态变化表型筛选细菌表面结构发生变化的突变菌株;运用抗性标记挽救法鉴定突变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 目的通过菌落表型的变化筛选并鉴定与毒力相关基因。方法利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技术建立海分枝杆菌随机插入突变库;通过菌落形态变化表型筛选细菌表面结构发生变化的突变菌株;运用抗性标记挽救法鉴定突变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基因的功能。结果通过菌落形态改变筛选出66个突变菌株,并成功鉴定其中的53个突变菌株的转座子插入位点,涉及48个基因;其中已有研究报道的、直接跟毒力相关的基因15个(占筛选基因的31.25%)。结论本研究从海分枝杆菌菌落表型变化筛选与毒力可能相关的基因,为海分枝杆菌致病基因的筛选提供了新策略;同时为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MycoMar T7 转座子 菌落形态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分枝杆菌-斑马鱼模型的抗结核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红旭 何树梅 张舒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1-265,共5页
斑马鱼(Danio rerio,Zebrafish)模型是研究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有力平台。因为其光学透明特性,斑马鱼幼虫感染模型有利于探索在活脊椎动物体内实时观察海洋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M. marinum)感染的早期阶段的发病机制。此... 斑马鱼(Danio rerio,Zebrafish)模型是研究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有力平台。因为其光学透明特性,斑马鱼幼虫感染模型有利于探索在活脊椎动物体内实时观察海洋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M. marinum)感染的早期阶段的发病机制。此外,斑马鱼幼虫免疫系统提供了探索海洋分枝杆菌与宿主免疫作用机制的条件。还因斑马鱼发育周期短、繁殖产量高、饲养条件低而备受欢迎,而海分枝杆菌因其实验环境要求低,基因相似性与结核分枝杆菌高而作为研究结核的备选细菌。因此,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感染模型的使用成为揭示结核病发病机制并研发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斑马鱼 抗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分枝杆菌致游泳池肉芽肿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磊 李莉 +2 位作者 曹蕾 张瑶 杨永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94,共3页
报告1例海分枝杆菌致游泳池肉芽肿。患者女,66岁。右手背及手腕结节1个月,有右拇指鱼刺刺伤史。皮肤科检查:右手背一淡紫红色结节,直径约4 cm,高出皮面,其上干燥、脱屑,中央破溃伴黄色脓液,质韧,边界不清;右手腕一淡红色结节,稍高出皮面... 报告1例海分枝杆菌致游泳池肉芽肿。患者女,66岁。右手背及手腕结节1个月,有右拇指鱼刺刺伤史。皮肤科检查:右手背一淡紫红色结节,直径约4 cm,高出皮面,其上干燥、脱屑,中央破溃伴黄色脓液,质韧,边界不清;右手腕一淡红色结节,稍高出皮面,直径约8 mm,界不清,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性脓疡形成,外围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偶见多核巨细胞。抗酸染色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均阳性,微生物培养及16 S测序示海分枝杆菌。诊断:游泳池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池肉芽肿 海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1对海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宿主炎症反应及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13
作者 丁才荣 韩珊珊 +5 位作者 张丁 闻馨 宋璟瑞 杜德兵 李丹(指导) 王德成(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讨Tet1分子在海分枝杆菌(Mm)感染小鼠过程中对宿主炎症反应及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SPF级Tet1野生型(Tet1^(+/+))和Tet1基因敲除小鼠(Tet1^(-/-))尾静脉接种相同数量的Mm,建立小鼠尾静脉感染模型。观察记录小鼠尾部大体病变... 目的:探讨Tet1分子在海分枝杆菌(Mm)感染小鼠过程中对宿主炎症反应及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SPF级Tet1野生型(Tet1^(+/+))和Tet1基因敲除小鼠(Tet1^(-/-))尾静脉接种相同数量的Mm,建立小鼠尾静脉感染模型。观察记录小鼠尾部大体病变,取鼠尾组织匀浆铺板培养比较菌载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抗酸染色检测细菌分布;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尾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差异;免疫组化检测肥大细胞活化标志物类胰蛋白酶和5羟色胺(5-HT)的表达及分布差异。结果:尾静脉接种Mm后,Tet1^(+/+)小鼠尾组织出现渐进性脓肿和明显溃烂,而Tet1^(-/-)组小鼠尾巴仅发生散在性小面积肿胀;菌落计数发现Tet1^(+/+)小鼠细菌负荷逐渐增加,而Tet1^(-/-)小鼠菌载量显著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Tet1^(+/+)小鼠尾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表皮及真皮层胶原纤维断裂,且形成肉芽肿样病变,而Tet1^(-/-)小鼠镜下观察仅有炎症细胞散在分布;抗酸染色可见红色杆菌分布;甲苯胺蓝染色观察Tet1^(-/-)小鼠大多数肥大细胞结构完整,而Tet1^(+/+)小鼠尾组织中大量肥大细胞不完整且有颗粒物质释放;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类胰蛋白酶和5-HT的表达在Tet1^(+/+)小鼠中明显增加,而在Tet1^(-/-)小鼠尾组织中阳性信号很弱。结论:Tet1缺失可降低肥大细胞的活化与脱颗粒,并缓解Mm感染介导的炎症反应及组织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Tet1 肥大细胞 活化 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在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模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建伟 何树梅 +1 位作者 樊红艳 刘红旭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8-582,共5页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对于结核病的发生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模型是结核研究中应用的越来越多的模型,该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探讨TNF与巨噬细胞、肉芽肿、分枝杆菌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影响TNF生...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对于结核病的发生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模型是结核研究中应用的越来越多的模型,该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探讨TNF与巨噬细胞、肉芽肿、分枝杆菌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影响TNF生成的相关因素和其在结核病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肿瘤坏死因子 斑马鱼 海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细胞成像技术实时追踪荧光蛋白标记的分枝杆菌的胞内增殖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可 王晴岚 +1 位作者 李紫煜 牛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388,共5页
目的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和活细胞显微成像的方法,实时追踪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过程。方法 用经GFP标记的野生型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Mm)分别侵染未激活和γ-干扰素激活的巨... 目的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和活细胞显微成像的方法,实时追踪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过程。方法 用经GFP标记的野生型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Mm)分别侵染未激活和γ-干扰素激活的巨噬细胞,使用活细胞显微成像系统连续记录胞内分枝杆菌的增殖动态,同时优化不同细胞接种浓度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对胞内菌增殖动态的追踪效果。结果 使用GFP标记和活细胞成像的方法可以实时追踪胞内分枝杆菌的增殖过程和形态学变化。γ干扰素对Mm在巨噬细胞中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当接种巨噬细胞浓度为1×105/孔,MOI为1时,可直观清晰地分析实时追踪图像中胞内菌的增殖过程。结论 通过活细胞成像技术分析荧光蛋白标记的分枝杆菌,可实时追踪巨噬细胞内分枝杆菌增殖过程和形态学变化,是一种体外分析胞内分枝杆菌增殖的理想方法,可应用于其他相关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Mm) 巨噬细胞 活细胞成像 细菌增殖 感染复数(M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gals3在分枝杆菌感染与肉芽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宋璟瑞 王磊 +9 位作者 张丁 张啸尘 丁才荣 闻馨 周静 陈紫涵 杜德兵 李丹 金柱 王德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2-519,共8页
目的:研究宿主Lgals3分子在分枝杆菌感染与肉芽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Lgals3在H37Rv气溶胶感染的小鼠、家兔肺组织及临床结核病(TB)患者样本中的表达与分布;运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gals3基因全身敲除(lgals3^(−/−))小鼠... 目的:研究宿主Lgals3分子在分枝杆菌感染与肉芽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Lgals3在H37Rv气溶胶感染的小鼠、家兔肺组织及临床结核病(TB)患者样本中的表达与分布;运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gals3基因全身敲除(lgals3^(−/−))小鼠,并建立lgals3^(−/−)小鼠海分枝杆菌(Mm)尾静脉感染模型,观察小鼠尾组织损伤与脓肿形成,比较尾部大体病变;HE染色观察小鼠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肉芽肿形成差异;抗酸染色观察细菌分布;小鼠尾组织匀浆铺板接种于7H10-OADC培养基后比较菌载量;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比较小鼠尾组织中Lgals3和TGF-β、MMP-9的表达与分布。结果:H37Rv气溶胶感染的小鼠、兔子肺组织及临床结核患者肉芽肿区域中Lgals3呈强阳性表达。应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lgals3^(−/−)小鼠;Mm感染后,lgals3^(+/+)小鼠尾组织出现明显的渐进性脓肿及溃疡,而lgals3^(−/−)小鼠仅出现散在的小面积脓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观察发现lgals3^(+/+)小鼠感染Mm后伴随明显炎症细胞浸润,且形成典型肉芽肿样病变,而lgals3^(−/−)小鼠仅有少量炎症细胞分布。组织匀浆铺板计数发现,相较于lgals3^(+/+)小鼠,lgals3^(−/−)小鼠菌载量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发现,lgals3^(+/+)小鼠感染Mm后Lgals3在肉芽肿区域内呈弥散分布,TGF-β和MMP-9表达上调并呈强阳性表达;lgals3^(−/−)小鼠仅检测到少量TGF-β和MMP-9。结论:Mm感染可诱导宿主Lgals3的表达,并在TGF-β和MMP-9协同作用下促进肉芽肿形成,帮助细菌逃避早期宿主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海分枝杆菌 炎症因子 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泳池肉芽肿2例报告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建中 赵亭 +4 位作者 金江 邵勇 贾军 朱铁君 丁北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36,共3页
报告2例游泳池肉芽肿,均为鱼类饲养者。表现类似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病理呈感染性肉芽肿及结核样结节改变,皮损处组织经低温培养分离出海分枝杆菌,利福平与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有效,疗程需3~6个月。作者提出本病有三种皮肤损害类型。
关键词 游泳池肉芽肿 海分枝杆菌 病理 诊断 治疗 少见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泳池肉芽肿1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学东 宗文凯 +2 位作者 王洪生 陈浩 靳培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5-616,共2页
游泳池肉芽肿是由海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临床较少见,一般预后较好。我们接诊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游泳池肉芽肿 海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泳池肉芽肿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思 温炬 郑荣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2-234,共3页
报告1例游泳池肉芽肿,患者有螃蟹钳伤史。右手背部、前臂出现暗红色丘疹、结节和斑块成线状排列。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抗酸染色(+),PCR检测分枝杆菌65 kU hsp基因阳性,按照游泳池肉芽肿治疗有效。该病近年... 报告1例游泳池肉芽肿,患者有螃蟹钳伤史。右手背部、前臂出现暗红色丘疹、结节和斑块成线状排列。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抗酸染色(+),PCR检测分枝杆菌65 kU hsp基因阳性,按照游泳池肉芽肿治疗有效。该病近年来呈现增多趋势,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者,多有鱼类接触史。临床上推荐运用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PCR检测分枝杆菌基因等方法相结合考虑诊断游泳池肉芽肿。国内外曾有将该病误诊为孢子丝菌病、利什曼原虫病的相关报道。该病呈慢性经过,磺胺类药物以及利福平、乙胺丁醇都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克拉霉素和乙胺丁醇对危重患者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池肉芽肿 海分枝杆菌 罕见皮肤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脾肾结节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杰 刘耀宽 +3 位作者 白露 陈四清 阎永伟 莫照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5-199,共5页
2017年夏季,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养殖场大菱鲆出现大规模死亡,发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脾脏、肾脏出现白色散在结节,从发病鱼的内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SM-Myco001。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SM-Myco001可以引起大菱鲆内脏结节症状并造... 2017年夏季,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养殖场大菱鲆出现大规模死亡,发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脾脏、肾脏出现白色散在结节,从发病鱼的内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SM-Myco001。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SM-Myco001可以引起大菱鲆内脏结节症状并造成鱼类死亡,且在高养殖水温(22℃)条件下发病更为剧烈。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SM-Myco001属于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养殖大菱鲆感染海分枝杆菌的病例,可为大菱鲆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海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 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