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冰消融背景下北极增温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被引量:
18
1
作者
武丰民
何金海
+1 位作者
祁莉
李文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7,共9页
运用哈德莱中心第一套海冰覆盖率(HadISST1)、欧洲中心(ERA_Interim)的温度以及NCEP第一套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资料,研究了1979—2011年33a来北极海冰消融的季节特点和空间特征,并从反照率——温度正反馈与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运用哈德莱中心第一套海冰覆盖率(HadISST1)、欧洲中心(ERA_Interim)的温度以及NCEP第一套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资料,研究了1979—2011年33a来北极海冰消融的季节特点和空间特征,并从反照率——温度正反馈与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方面分析了海冰减少对北极增温影响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在秋季和夏季的减少范围明显大于冬季和春季,而北极地表升温却在秋季和冬季最显著,夏季最为微弱,且夏季的增温趋势廓线也与秋冬季显著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夏季是融冰季,海冰融化将吸收潜热。且此时北极低空大气温度高于海表温度,海水相当于大气的冷源。随着海冰的消融,更多的热量由大气传入海洋用于融冰和加热上层海水,这使得夏季的低空大气不能显著升温。而在秋冬季,海冰凝结释放潜热,且此时低空大气温度远低于海水温度,海冰的减少使得海水将更多热量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低空大气显著增暖。海水对大气的这种延迟放热机制是北极低空在夏季增温不显著而在秋冬季增温显著的主要原因。此外,秋冬季的海冰减少与北极近地面升温具有非常一致的空间分布,北冰洋东南边缘和巴伦支海北部分别是秋季和冬季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冰消融
北极增温
季节差异
延迟放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极海冰消融背景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的解释和适用争议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
11
2
作者
郭培清
宋晗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8,共13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34条是关于北极航道的重要国际法规则。《公约》第234条基于当时条件下的环境保护目标,赋予了北冰洋沿海国管理北极水域航行的权力。该条款作为平衡沿海国海洋环境保护利益和国际航行一般利...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34条是关于北极航道的重要国际法规则。《公约》第234条基于当时条件下的环境保护目标,赋予了北冰洋沿海国管理北极水域航行的权力。该条款作为平衡沿海国海洋环境保护利益和国际航行一般利益的产物,其模糊的用语为沿海国随意扩大自身的管辖权创造了空间。海冰消融和北极航行的增加会改变沿海国海洋环境保护利益和国际航行一般利益的平衡,对《公约》第234条的法律解释和适用产生冲击,这一冲击也暴露了北极航道航行面临的根本障碍、利益博弈和主要矛盾,带给中国深入参与北极航道治理乃至更广泛的北极治理以启示。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是中国拓展在北极航道上影响力的基础,通过与航道沿岸国尤其是俄罗斯的合作推动北极航道可持续利用是中国参与北极航行事务的重要路径,推动建立北极航道合作组织是中国促进北极航道开放发展的可为之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消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
北极航道
俄罗斯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极加拿大海盆2003年和2008年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钟文理
赵进平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4,共11页
主要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次夏季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处理了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指200 m以浅)的热含量,定量分析了热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并比较分析了这两年在夏季海冰融化期间热含量的垂向差异变化,以及影响热含量变化的因素,给出了上...
主要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次夏季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处理了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指200 m以浅)的热含量,定量分析了热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并比较分析了这两年在夏季海冰融化期间热含量的垂向差异变化,以及影响热含量变化的因素,给出了上层海洋热含量在加拿大海盆的空间分布。2008年与2003年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在加拿大海盆开阔水域的增加,导致了太阳辐射能进入海洋中的能量增加,同时海冰的大量融化带来了大量淡水,这些变化改变了上层海洋的温盐性质。海冰大量融化主要产生两个效应:一是上层海洋的普遍增暖,二是太平洋入流水体的下移。文中还分析了近年来在加拿大海盆中变化显著的次表层暖水现象,由于次表层暖水蕴含着不小的热含量,其在上层海洋热量平衡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含量
淡水含量
次表层暖水
加拿大海盆
海冰消融
太平洋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冰消融背景下北极增温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被引量:
18
1
作者
武丰民
何金海
祁莉
李文铠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417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1221064)
+2 种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PCSIRT)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N0782002113)
文摘
运用哈德莱中心第一套海冰覆盖率(HadISST1)、欧洲中心(ERA_Interim)的温度以及NCEP第一套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资料,研究了1979—2011年33a来北极海冰消融的季节特点和空间特征,并从反照率——温度正反馈与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方面分析了海冰减少对北极增温影响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在秋季和夏季的减少范围明显大于冬季和春季,而北极地表升温却在秋季和冬季最显著,夏季最为微弱,且夏季的增温趋势廓线也与秋冬季显著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夏季是融冰季,海冰融化将吸收潜热。且此时北极低空大气温度高于海表温度,海水相当于大气的冷源。随着海冰的消融,更多的热量由大气传入海洋用于融冰和加热上层海水,这使得夏季的低空大气不能显著升温。而在秋冬季,海冰凝结释放潜热,且此时低空大气温度远低于海水温度,海冰的减少使得海水将更多热量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低空大气显著增暖。海水对大气的这种延迟放热机制是北极低空在夏季增温不显著而在秋冬季增温显著的主要原因。此外,秋冬季的海冰减少与北极近地面升温具有非常一致的空间分布,北冰洋东南边缘和巴伦支海北部分别是秋季和冬季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
关键词
北极
海冰消融
北极增温
季节差异
延迟放热
Keywords
Arctic's rapidly shrinking sea ice
Arctic warming
seasonal difference
delayed warming effect
分类号
P731.1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极海冰消融背景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的解释和适用争议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
11
2
作者
郭培清
宋晗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8,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际大变局下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研究(20VHQ011)”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极航道航行规则发展与我国参与北极航行战略研究”(202161052)结项成果。
文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34条是关于北极航道的重要国际法规则。《公约》第234条基于当时条件下的环境保护目标,赋予了北冰洋沿海国管理北极水域航行的权力。该条款作为平衡沿海国海洋环境保护利益和国际航行一般利益的产物,其模糊的用语为沿海国随意扩大自身的管辖权创造了空间。海冰消融和北极航行的增加会改变沿海国海洋环境保护利益和国际航行一般利益的平衡,对《公约》第234条的法律解释和适用产生冲击,这一冲击也暴露了北极航道航行面临的根本障碍、利益博弈和主要矛盾,带给中国深入参与北极航道治理乃至更广泛的北极治理以启示。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是中国拓展在北极航道上影响力的基础,通过与航道沿岸国尤其是俄罗斯的合作推动北极航道可持续利用是中国参与北极航行事务的重要路径,推动建立北极航道合作组织是中国促进北极航道开放发展的可为之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海冰消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
北极航道
俄罗斯
加拿大
Keywords
the melting sea ice
article 234 of the UNCLOS
arctic shipping route
Russia
Canada
分类号
D814.9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极加拿大海盆2003年和2008年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钟文理
赵进平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教育部物理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4,共11页
基金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CB951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极环极边界流的结构及其对气候变化贡献的研究"(40631006)资助
文摘
主要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次夏季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处理了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指200 m以浅)的热含量,定量分析了热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并比较分析了这两年在夏季海冰融化期间热含量的垂向差异变化,以及影响热含量变化的因素,给出了上层海洋热含量在加拿大海盆的空间分布。2008年与2003年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在加拿大海盆开阔水域的增加,导致了太阳辐射能进入海洋中的能量增加,同时海冰的大量融化带来了大量淡水,这些变化改变了上层海洋的温盐性质。海冰大量融化主要产生两个效应:一是上层海洋的普遍增暖,二是太平洋入流水体的下移。文中还分析了近年来在加拿大海盆中变化显著的次表层暖水现象,由于次表层暖水蕴含着不小的热含量,其在上层海洋热量平衡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
热含量
淡水含量
次表层暖水
加拿大海盆
海冰消融
太平洋入流
Keywords
heat content; freshwater content; NSTM; melting sea ice; Pacific inflow water;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冰消融背景下北极增温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武丰民
何金海
祁莉
李文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极海冰消融背景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的解释和适用争议及对中国的启示
郭培清
宋晗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北极加拿大海盆2003年和2008年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差异分析
钟文理
赵进平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