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性格特征探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儒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性格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中心,但又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海丝特.白兰的性格特征不是单一抽象的,而是勇敢性、反抗性中包含着妥协性,并以妥协性为基础,携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关键词 《红字》 海丝特·白兰 勇敢性 反抗性 妥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双重性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温彬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X期35-36,共2页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其代表作《红字》更是备受万众瞩目。本文以《红字》中女主角海丝特·白兰为研究对象,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当时的宗教政治现状,来重点分析海丝特·白兰的双重人物性格特征...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其代表作《红字》更是备受万众瞩目。本文以《红字》中女主角海丝特·白兰为研究对象,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当时的宗教政治现状,来重点分析海丝特·白兰的双重人物性格特征:既勇敢反抗清教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又大胆追求真爱和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红字 海丝特·白兰 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丝特·白兰的力比多升华解读
3
作者 曹曦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1,共5页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所著的一部关于道德、文化、宗教的经典作品,也是一部关于精神分析的有先见之明的杰作。本文拟从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以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为依据,指出白兰力比多升华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教社会的束...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所著的一部关于道德、文化、宗教的经典作品,也是一部关于精神分析的有先见之明的杰作。本文拟从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以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为依据,指出白兰力比多升华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教社会的束缚及其健全人格所提供的保障;白兰力比多升华的途径则在于将早期力比多升华成为爱的信念、艺术美的追求及对人们的博爱;白兰力比多升华的结果是实现了自己本能冲动的适当满足,也避免了自己力比多与社会的冲突,为社会文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最终成为人们认可和尊重的真正女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 海丝特·白兰 力比多 升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丝特·白兰的回归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维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8-41,73,共5页
在霍桑的《红字》中作为叛逆者形象而永垂文学青史的海丝特·白兰,为什么在离开波士顿很多年以后又重返那曾使她受尽苦难与耻辱的地方,重新佩戴上红字,继续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本文不认为这是作者为宣扬其宗教观和道德观而添的... 在霍桑的《红字》中作为叛逆者形象而永垂文学青史的海丝特·白兰,为什么在离开波士顿很多年以后又重返那曾使她受尽苦难与耻辱的地方,重新佩戴上红字,继续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本文不认为这是作者为宣扬其宗教观和道德观而添的蛇足,通过对海丝特思想上的矛盾性和性格上的双重性所作的细致分析,本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正象当年海丝特留下是为了爱,七年后计划出走是为了爱,后来与珠儿出走是因为爱人的死亡一样,多年后的回归同样是由于爱,或者说是对“自我欲求”的完全彻底的肯定。这是无法超越时代的海丝特性格和思想内在地决定了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丝特·白兰 《红字》 丁梅斯代尔 新英格兰 超越时代 矛盾性 叛逆者 “罪” 双重性 忍辱含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抗中夹带妥协 妥协中凸显伟大——评电影《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
5
作者 张成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47-48,共2页
霍桑的巨著《红字》被搬上银幕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影片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美丽、坚强、勇敢、对爱情的执著、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影片对17世纪新英格兰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摧残的无情揭露,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对女... 霍桑的巨著《红字》被搬上银幕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影片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美丽、坚强、勇敢、对爱情的执著、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影片对17世纪新英格兰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摧残的无情揭露,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对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及其凄美悲壮的一生令人寄以深深的同情,但她坚定勇敢的反抗精神又令人赞叹。女主人公在反抗过程中也曾妥协过,但这妥协不但没有削减她的魅力,反而使得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更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海丝特·白兰 通奸 反抗 妥协 清教主义 凄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与人格二重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5-61,共7页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意识与无意识 人格面具 弗洛伊德 人格二重性 丁梅斯代尔 双向逆反 无意识心理 海丝特·白兰 车尔尼雪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魂罪恶的忧思——论霍桑创作的主要思想倾向 被引量:7
7
作者 黄铁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5-22,共8页
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他在世时就赢得了伟大作家的声誉。这种声誉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日趋低落,相反,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事实上,近三十年来,他的成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受人珍视”这不仅因... 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他在世时就赢得了伟大作家的声誉。这种声誉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日趋低落,相反,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事实上,近三十年来,他的成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受人珍视”这不仅因为“他无可争辩地是美国产生的第一位大作家”和艺术上的重大建树,更重要的是,许多西方文学评论家发现,霍桑在作品中对社会对人类的思考深邃而独特,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美国作家,包括一些现代派的作家并延泽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撒尼尔·霍桑 思想倾向 小说集 罪恶 灵魂 十九世纪 海丝特·白兰 红字 布朗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字》弘扬的是一种道德意识还是生命意识?——《红字》主题解说 被引量:4
8
作者 段怀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88-91,共4页
《红字》展示了一种矛盾,一种焦虑,一种困惑.霍桑从那最为令人心动的两性相悦这一古老题材入手,极力发掘人的灵魂深处潜藏的“恶”.然而,《红字》对“恶”的评价视角是含混的.这一方面表现出霍桑在尚未完全肯定人的主体价值时的犹豫不... 《红字》展示了一种矛盾,一种焦虑,一种困惑.霍桑从那最为令人心动的两性相悦这一古老题材入手,极力发掘人的灵魂深处潜藏的“恶”.然而,《红字》对“恶”的评价视角是含混的.这一方面表现出霍桑在尚未完全肯定人的主体价值时的犹豫不决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受旧的道德律熏染的霍桑对旧的道德观念的某种程度的认同和难以解脱的无奈.这就影响到《红字》主题的飘移不定:它弘扬的到底是一种道德意识还是生命意识?如果说《红字》弘扬的是一种道德意识,是对窒息人性的新教(加尔文教)的批判的话,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霍桑 海丝特·白兰 生命意识 道德意识 “恶” 人的灵魂 “破” 清教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霍桑《红字》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9
作者 陈冰冰 《远程教育杂志》 1999年第3期46-48,55,共4页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一生写了几十部短篇小说和四部长篇小说,他的创作主要以殖民地时期严酷的教权统治为背景,以道德题材为主,抽象地探索了现实世界的罪恶与...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一生写了几十部短篇小说和四部长篇小说,他的创作主要以殖民地时期严酷的教权统治为背景,以道德题材为主,抽象地探索了现实世界的罪恶与人们心中道德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丁梅斯代尔 海丝特·白兰 艺术表现手法 纳撒尼尔·霍桑 示众台 示众受辱 道德形象 浪漫主义小说 女主人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