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线路的纵联保护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树 杨林刚 +3 位作者 刘斌 王霄鹤 梅红明 高玉青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8,共8页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常采用伪双极接线。当发生单极接地故障时,电流纵联保护不能可靠地区分区内、外故障。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线路的行波方向纵联保护方案。分析了伪双极直流系统的单极接地故障特征...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常采用伪双极接线。当发生单极接地故障时,电流纵联保护不能可靠地区分区内、外故障。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线路的行波方向纵联保护方案。分析了伪双极直流系统的单极接地故障特征,提出了电流纵联保护在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线路的问题。基于行波原理,提出了不受暂态分布电容电流影响的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线路两端的行波方向保护分别进行故障方向判断,然后通过方向纵联判断区内、外故障。PSCAD仿真验证了该方案能快速、可靠地识别故障,且具有较强的抗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柔性直流 伪双极接线 单极接地 纵联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一体化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异 刘超 +6 位作者 马怡晴 魏来 张勇 王文怡 刘宣宣 周欣宇 朱璧君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133,共8页
针对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组成,整合了海上风电场、海上升压站、海上换流站、陆上换流站、交直流海缆的监控信息,提出了全面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一体化监控系统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总体架构、功能要求、通信方式以及安全分区... 针对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组成,整合了海上风电场、海上升压站、海上换流站、陆上换流站、交直流海缆的监控信息,提出了全面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一体化监控系统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总体架构、功能要求、通信方式以及安全分区,以实现海上场站无人值守、一体化监控系统和陆上换流站共建的运维管理模式。该方案有效地整合了柔性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升压站监控、风功率预测、风机监控、故障录波、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电能量计量、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视频及环境监控、海缆监测等多个子系统。对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内各主要电气设备提供了完备的监控功能,可实现实时监视与控制、辅助监控及预警、生产运行管理等三大方面应用。所提方案有效降低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运营成本,达到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性能可靠的智能化运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 一体化监控系统 海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5 kV/2 GW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海上换流站设备选型探讨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帅 任军辉 +1 位作者 娄彦涛 李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7,共7页
随着海上风电向大容量、远距离的不断发展,送出系统采用柔性直流将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方案。文中基于荷兰TenneT电网公司IJmuiden Ver±525 kV/2 GW海上风电柔直送出技术咨询项目,结合海上换流站的布局特点、环境条件和运维要求,介绍... 随着海上风电向大容量、远距离的不断发展,送出系统采用柔性直流将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方案。文中基于荷兰TenneT电网公司IJmuiden Ver±525 kV/2 GW海上风电柔直送出技术咨询项目,结合海上换流站的布局特点、环境条件和运维要求,介绍了海上换流站主要电气设备的结构及运行方式,并重点分析海上换流站内主要电气设备的选型方案,对同类型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送出 海上换流站 柔性直流 设备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C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宋延涛 范雪峰 +3 位作者 吴庆范 刘旭辉 曹森 王大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74,共12页
随着国内外大容量远距离海上风电的开发,采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送出方式具有更大的经济优势。文中在介绍MMC工作原理和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拓扑基础上,提出了陆上换流站有源控制、... 随着国内外大容量远距离海上风电的开发,采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送出方式具有更大的经济优势。文中在介绍MMC工作原理和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拓扑基础上,提出了陆上换流站有源控制、海上换流站无源控制、陆上换流站直流耗能装置协调控制、海上换流站双联接变协调控制及系统启动顺序控制等核心控制策略;通过搭建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RTDS)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控制保护系统仿真试验平台,分别进行了MMC充电、MMC解锁、海上换流站网侧交流电压升压、海上风电场并网、海上站单联接变故障退出、网侧交流故障穿越及MMC闭锁等项目的仿真试验,充分验证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核心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为未来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平换流器 海上 柔性直流 控制策略 实时数字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海缆过电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浩原 周国梁 +2 位作者 王刚 李文津 刘超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6-61,共6页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是目前远海风电常用的输送方式,在整个风电输送系统中,直流海底电缆作为柔性直流换流站的连接单元,其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对于整个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规划中的某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工程的直流海底电缆为...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是目前远海风电常用的输送方式,在整个风电输送系统中,直流海底电缆作为柔性直流换流站的连接单元,其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对于整个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规划中的某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工程的直流海底电缆为研究对象,在PSCAD/EMTDC中建立整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仿真模型,考虑了联接变网侧、联接变阀侧、桥臂电抗器阀侧和直流侧共17种故障类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出直流电压为±250 kV的海底电缆芯线对地的过电压最大值为506.4 kV和对应的故障工况为直流海缆起点接地故障。考虑30%的绝缘裕度,确定额定直流电压为±250 kV的直流海缆绝缘水平为660 kV。计算结果可为提高海缆运行安全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柔性直流 海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经DR-MMC串联直流送出系统启动策略
6
作者 杨明睿 向往 文劲宇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07-2818,I0011-I0013,共15页
海上风电经二极管整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diode rectifie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DR-MMC)串联直流送出系统在大规模远海风电并网场景下具有显著应用潜力。但DR具有单向导电性且海上/陆上MMC的额定直流电压存在差异,导致系... 海上风电经二极管整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diode rectifie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DR-MMC)串联直流送出系统在大规模远海风电并网场景下具有显著应用潜力。但DR具有单向导电性且海上/陆上MMC的额定直流电压存在差异,导致系统难以直接从陆上启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不控充电-半控充电-全控启动3阶段的启动策略。首先,介绍了并网拓扑与控制策略;然后,针对不控充电阶段,基于等效电路分析了子模块的充电特性,并给出了限流电阻的计算方法。对于部分子模块在不控充电中因能量不足而无法解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子模块能量均衡的半控充电策略。针对全控启动阶段,基于MMC的功率双向传输特性和交流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提出了一种交流风电场、海上MMC和陆上MMC 3者协同的启动控制策略;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所提启动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DR-MMC串联 直流送出 启动策略 压穿越 能量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外送系统主动支撑技术综述
7
作者 阳岳希 贺之渊 +3 位作者 彭程 张汉斌 高冲 胡泽春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20-2733,共14页
随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饱和,远海风电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VSC-HVDC)凭借其灵活可控、可孤岛运行及适应远距离输电等优势,成为规模化远... 随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饱和,远海风电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VSC-HVDC)凭借其灵活可控、可孤岛运行及适应远距离输电等优势,成为规模化远海风电输送的首选技术。然而,大容量的海上风电柔直工程大规模接入,将给电网带来弱系统、低惯量和电压支撑不足等稳定性挑战。因此,提升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为此,首先介绍了海上风电柔直外送系统拓扑结构和传统控制策略。接着,从有功和无功支撑2个层面,讨论了跟网型控制结构下通过附加控制策略实现主动支撑的方法及其局限性。然后,探讨了对构网型主动支撑技术的需求与相关标准,并梳理分析了构网型控制结构下不同的技术路线及其特点。最后,展望了技术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及工程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柔性直流 主动支撑 跟网型控制 构网型控制 虚拟惯量 频率支撑 压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桥臂并联混合型换流器的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
8
作者 肖晃庆 甘慧辰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94-3605,I0023-I0026,共16页
目前深、远海上风电经送出技术中,二极管整流器(dioderectifyunits)和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并联接入直流输电系统方案具有控制灵活、能实现黑启动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在DRU-MMC换流站级并... 目前深、远海上风电经送出技术中,二极管整流器(dioderectifyunits)和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并联接入直流输电系统方案具有控制灵活、能实现黑启动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在DRU-MMC换流站级并联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二极管不控桥臂和子模块级联桥臂并联的混合型换流器方案。其次,推导了桥臂混合型换流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桥臂二极管产生的谐波电流在子模块级联桥臂中的传递特性。再次,基于数学模型提出了有功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和谐波抑制策略,使得二极管不控桥臂传输全部有功功率,子模块级联桥臂提供系统的无功补偿和谐波补偿。最后,基于PSCAD/EMTDC搭建了1 000MW海上风电经桥臂混合型换流器送出模型,验证了所提换流器拓扑和控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DRU-MMC站级并联方案,所提桥臂混合型换流器方案能节省一台DRU换流站中的变压器,且变压器中不会流入大量谐波,所需子模块电容容值较小,有利于海上换流平台的低成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柔性直流 混合型换流器 模块化多平换流器 二极管整流器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电压补偿的海上风电多端柔直送出系统惯量协调控制
9
作者 朱介北 史美琦 +2 位作者 索之闻 俞露杰 李斌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2-532,I0038,I0039,共13页
为实现海上风电-多端柔直送出系统(offshore wind farms+voltage source converter-based multi-terminal DC,OWF+VSC-MTDC)对主网的频率支撑,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流电压补偿的惯量协调控制(DC voltage compensationbased inertia coor... 为实现海上风电-多端柔直送出系统(offshore wind farms+voltage source converter-based multi-terminal DC,OWF+VSC-MTDC)对主网的频率支撑,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流电压补偿的惯量协调控制(DC voltage compensationbased inertia coordinated control,VICC)方案,通过改变MTDC直流电压建立海上电网与主网的频率联系,使海上风电机组感应到主网频率动态后,通过其附加的超级电容充放电来模拟同步机的惯量响应。依据网侧换流站中建立的有功功率-直流电压-频率(P-udc-f)双下垂控制,分析了OWFs惯量功率影响下的MTDC直流电压-主网频率的非线性耦合特征。基于此提出了依据本地信息量测的直流电压补偿控制方案,以抵消OWFs惯量功率对频率传递的影响,使风电场精确模拟主网频率动态,为主网提供精准惯量支撑。此外,该文构建了OWF+VSC-MTDC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了包含OWF+VSC-MTDC的电力系统模型,在负荷投切和电网故障工况下对VICC方案进行了验证和评估。结果表明,VICC方案可以在无通信条件下精确耦合海上电网频率与主网频率,使OWFs通过VSC-MTDC为主网提供精准惯量支撑,显著提升主网的频率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通信 频率响应 惯量模拟 海上 多端柔性直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高频振荡分析及抑制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阮明 王晓晖 +7 位作者 李强 费斐 李灏恩 韩华春 华晟辉 黄鹏 罗永捷 姚骏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近年来,柔性直流输电已经是风电深远海开发的有效方案,随着大量用于远海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断投运,高频振荡现象在实际工程中频繁出现。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新能源交流并网系统或异步分区电网交互所产生的高频振荡现象,... 近年来,柔性直流输电已经是风电深远海开发的有效方案,随着大量用于远海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断投运,高频振荡现象在实际工程中频繁出现。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新能源交流并网系统或异步分区电网交互所产生的高频振荡现象,针对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高频振荡研究尚不充分。并且现有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高频段阻抗模型通常忽略换流器中、低频段特性,使得投入高频振荡抑制策略对中、低频阻抗特性的影响无法被准确揭示。为此,本文首先考虑系统链路延时的影响,基于谐波状态空间建立MMC全频段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高频振荡机理,并设计控制参数优化策略。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并验证本文所建阻抗模型的精确性以及高频振荡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柔性直流送出系统 高频振荡 高频阻抗模型 振荡机理分析 高频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系统交流故障穿越策略
11
作者 张芳 黄河 梁修功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4,66,共9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MMC-HVDC)输电技术是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并网送出的首选方案,为了解决风电经MMC-HVDC并网系统在受端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期间的穿越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直挂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拓扑结构。为了解...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MMC-HVDC)输电技术是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并网送出的首选方案,为了解决风电经MMC-HVDC并网系统在受端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期间的穿越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直挂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拓扑结构。为了解决实际超级电容参数不一致所导致的储能系统充放电能力削弱的问题,提出冗余子模块数量的计算方法。针对受端交流系统故障,提出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故障穿越策略,因储能系统建模存在不确定性,基于H∞鲁棒控制理论设计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流内环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所提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拓扑结构和故障穿越策略的正确性、有效性,结果表明各储能子模块的超级电容电压能够实现均衡,并有效抑制直流线路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柔性直流系统 超级容储能 故障穿越 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受端扰动自适应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静波 李文博 +2 位作者 朱鑫要 孙庆斌 郝全睿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针对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受端侧出现扰动的场景,提出了一种保证受端换流站自主运行在安全范围内并实现有功功率在多个送端换流站间合理分配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具体包括受端换流站运行限幅控制策略与送端换流站直流电压-频率自适应下... 针对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受端侧出现扰动的场景,提出了一种保证受端换流站自主运行在安全范围内并实现有功功率在多个送端换流站间合理分配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具体包括受端换流站运行限幅控制策略与送端换流站直流电压-频率自适应下垂控制。当受端电网出现扰动导致受端换流站内部电气量越限时,受端换流站运行限幅控制输出用于降低虚拟电势参考值的缩减系数,约束越限电气量回归至限值之内;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考虑送端有功功率裕度和直流电压偏差的约束,自适应调整下垂系数,进而在多个送端换流站间合理分配因受端扰动而使得风场调整的扰动功率,并减小直流电压偏差;送受端侧控制策略共同维持整个系统稳定运行。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3端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柔性直流 受端扰动 约束条件 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下垂控制 运行限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低频海上风电系统大信号稳定性分析及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系统稳定控制策略研究
13
作者 段子越 孟永庆 +3 位作者 闫书豪 张小亮 王秀丽 王锡凡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56-2368,I0039,共14页
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深远海”地区风电资源的高效汇集送出方式成为重要论题。柔性低频海上风电系统,通过降低输电频率提升输送能力,在大规模远距离海上风电输送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是柔性低频海上风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尤其... 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深远海”地区风电资源的高效汇集送出方式成为重要论题。柔性低频海上风电系统,通过降低输电频率提升输送能力,在大规模远距离海上风电输送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是柔性低频海上风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尤其是大信号稳定性问题仍是工程实践的难题。该文基于T-S模糊理论,结合系统的异频耦合特性,构建了柔性低频海上风电系统的Lyapunov方程,并通过大信号稳定吸引域分析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大信号扰动工况下的稳定性。针对系统可能出现的不稳定运行工况,采用法线边界交叉法和模糊隶属函数理论,求解了计及运行效率和稳定裕度的多目标系统稳定运行方式优化问题,设计了大信号扰动下系统稳定控制策略,实现了实时在线有效规避系统可能出现的大信号不稳定风险。最后,通过时域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对系统大信号稳定性分析结论和稳定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低频海上系统 T-S模糊理论 大信号稳定性 稳定吸引域 多目标优化 法线边界交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上风电柔直并网系统的三种直流耗能装置的仿真与对比研究
14
作者 张照辉 谢志远 +4 位作者 付慧 杨景刚 徐阳 郭俊 李洪涛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5,共8页
在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系统中,交流电网故障后产生的盈余功率会导致直流电缆出现过电压。为防止直流过电压的产生,一般在受端换流站侧配置直流耗能装置消耗盈余功率,以平衡系统送受端功率。本文介绍了开关阀段串联集中式耗能电阻、分... 在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系统中,交流电网故障后产生的盈余功率会导致直流电缆出现过电压。为防止直流过电压的产生,一般在受端换流站侧配置直流耗能装置消耗盈余功率,以平衡系统送受端功率。本文介绍了开关阀段串联集中式耗能电阻、分布式耗能电阻和子模块串联集中式耗能电阻三种直流耗能装置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基于如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实际参数,在PSCAD/EMTDC中搭建系统模型,对三种直流耗能方案进行仿真对比研究。分别实现上述三种直流耗能装置的工作过程,比较其工作特性与故障穿越效果,分析其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式耗能电阻方案控制效果最好但投入成本最高;开关阀段串联集中式耗能电阻控制效果最差且投入成本最低;子模块串联集中式耗能电阻方案各项指标介于两者之间。本研究可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系统中直流耗能装置的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柔性直流 盈余功率 直流耗能装置 故障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经不控整流直流并网系统小信号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15
作者 郑敏嘉 俞晨欣 +4 位作者 余浩 陈鸿琳 左郑敏 姚雨蔚 孙海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58-171,共14页
海上风电场经二极管不控整流(diode rectifier unit,DRU)直流送出系统整流侧DRU不具备控制功能,需要风电机组构网控制实现功率平衡和电压控制。首先建立了采用P-U/Q-θ的构网型直驱风电以及DRU-MMC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线性化状态空间模型... 海上风电场经二极管不控整流(diode rectifier unit,DRU)直流送出系统整流侧DRU不具备控制功能,需要风电机组构网控制实现功率平衡和电压控制。首先建立了采用P-U/Q-θ的构网型直驱风电以及DRU-MMC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线性化状态空间模型,利用阶跃小扰动时域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别推导了各自相应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以三风电场经DRU直流输电系统为例,采用离散状态空间建模分析方法构建了全系统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模式分析研究了海上风电经DRU直流并网系统的特征振荡模态及其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上风电经DRU直流并网系统具有分别由系统电气主回路参数主导、风电机侧控制主导、风电场网侧控制与DRU侧耦合作用以及受端MMC控制主导的宽频段特征模式,特别地,多风电场间存在次超同步和低频段控制相互作用模态,其稳定性受相关控制环节参数影响,存在振荡失稳场景。该研究可为认识海上风电场经DRU直流送出系统动态特性,指导海上风电接入电网规划和运行提供分析模型和方法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直流 二极管不控整流 特征值分析 小信号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制氢与水下柔性储氢联合系统研究
16
作者 杨倩鹏 仲理科 +4 位作者 王辉 姚尔人 孟祥飞 江建华 卢刚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0-111,113,共3页
为解决海上风电制氢后所面临的储氢容量小、存储能耗和成本偏高的问题,提出了海上风电制氢与水下柔性储氢联合系统,研究了系统的运行特性与关键设备能耗,并给出了关键设备的选型建议。结果表明:系统采用4 MW电解槽时可获得890 Nm^(3)/h... 为解决海上风电制氢后所面临的储氢容量小、存储能耗和成本偏高的问题,提出了海上风电制氢与水下柔性储氢联合系统,研究了系统的运行特性与关键设备能耗,并给出了关键设备的选型建议。结果表明:系统采用4 MW电解槽时可获得890 Nm^(3)/h的氢气产量,风电出力可以支撑制氢系统在一天内以额定功率运行19 h;水下储气包放置深度为1000 m时,系统运行19 h所需储气包容积约为170 m^(3);若储气包放置水深在400 m以内,氢气压缩比小于15,选择单级隔膜式压缩机即可满足储氢需求,若储气包放置水深度超过400 m,则需要两级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制氢 水下柔性储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直流汇集系统阻抗建模及振荡特性分析
17
作者 李彧野 王伟胜 何国庆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5-1304,I0001-I0008,共18页
海上风电直流汇集方式具有可避免交流电缆无功充电和过电压问题等优势,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与柔性直流(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C current,MMC-HVDC)不同,其通过直流变压器(DC transformer,DCT)低、高... 海上风电直流汇集方式具有可避免交流电缆无功充电和过电压问题等优势,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与柔性直流(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C current,MMC-HVDC)不同,其通过直流变压器(DC transformer,DCT)低、高压端口实现海上风电发电侧与岸上MMC送出侧互联,系统的宽频振荡风险尚不明确,亟须开展阻抗建模及振荡特性分析。首先分别建立了计及岸上MMC对汇集端口耦合与海上风电对送出端口耦合的海上风电汇集系统阻抗模型;然后定量刻画了汇集和送出端口的小信号耦合通路,揭示了端口负阻尼特性主导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振荡风险;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构建海上风电直流汇集系统电磁暂态仿真平台,仿真实验验证了汇集和送出端口振荡分析的准确性,发现耦合特性将影响海上风电直流汇集送出系统振荡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直流变压器 宽频振荡 阻抗建模 振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C海上风电送出系统的改进型孤岛运行与黑启动策略
18
作者 姚辰昊 熊小玲 +2 位作者 冯定腾 李晓博 赵成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53-165,共13页
电流源换流器(CSC)海上风电送出系统具有功率密度高和能够给无源网络供电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现有方案存在三大问题:需要大量通信、黑启动不经济和风电机组无功功率易过载。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孤岛运行与黑启动策略。... 电流源换流器(CSC)海上风电送出系统具有功率密度高和能够给无源网络供电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现有方案存在三大问题:需要大量通信、黑启动不经济和风电机组无功功率易过载。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孤岛运行与黑启动策略。首先,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出了无需通信的CSC与风电机组协同控制海上交流电压幅值和频率的方法;接着,提出利用LC滤波器作为无功负载,送端CSC与受端CSC协同建立海上交流电压的方法;之后,分析了系统启动时直流电压对风电机组无功功率过载的影响,提出了无功功率优化策略;然后,基于PSCAD对上述策略进行仿真验证;最后,从复杂度、可行性和成本3个方面对CSC方案和二极管整流单元方案展开讨论。分析结果表明了改进型孤岛运行与黑启动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直流 流源换流器 孤岛运行 黑启动 灵敏度 无功功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全直流汇集送出系统自适应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华春 李群 +1 位作者 荣泉森 胡鹏飞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78,共7页
海上风电全直流汇集送出系统中各DC/DC变换器以串并联形式组网,其控制之间相互耦合,极易诱发直流母线电压振荡。为抑制海上风电全直流汇集送出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振荡,提出一种基于直流镇定器的自适应振荡抑制策略。建立系统中各DC/DC... 海上风电全直流汇集送出系统中各DC/DC变换器以串并联形式组网,其控制之间相互耦合,极易诱发直流母线电压振荡。为抑制海上风电全直流汇集送出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振荡,提出一种基于直流镇定器的自适应振荡抑制策略。建立系统中各DC/DC变换器的阻抗模型。在风机机端升压端口处并联直流镇定器,通过提取直流电压的振荡频率,自适应地控制输出电流跟踪其参考值,实现输出电流与直流母线的振荡电压分量同频同相,重塑了风机机端升压端口对应谐振频率附近的阻抗。基于所提方法的振荡抑制机理,设计了期望输出导纳系数的取值界限并进行了直流镇定器的容量配置。通过阻抗稳定性分析和PLECS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抑制系统直流母线电压振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直流汇集送出系统 阻抗建模 自适应振荡抑制 直流镇定器 ISOP-D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阻尼控制技术抑制海上风电次同步振荡
20
作者 徐涛 刘泽楠 +2 位作者 鲁亚楠 王辰宇 郑坤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3,共9页
海上风电耦合制氢经柔直并网系统中的风电机组、柔直、制氢系统中均包含大量的控制器与电力电子设备,三者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使得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变得极为复杂。为降低系统的SSO风险,提出了一种... 海上风电耦合制氢经柔直并网系统中的风电机组、柔直、制氢系统中均包含大量的控制器与电力电子设备,三者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使得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变得极为复杂。为降低系统的SSO风险,提出了一种在风机与制氢系统侧安装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upplementary 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SSDC)的风-氢协同阻尼抑制SSO的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法得到了系统存在的振荡模态以及各状态变量的参与因子;基于风-氢耦合并网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设计了风-氢侧的附加阻尼控制器,并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电磁暂态仿真平台进行了算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在风机单侧安装SSDC,协同阻尼控制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阻尼,加速了振荡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海上制氢技术 柔性直流 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