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增强现实显示设备的表面浮雕光栅元件的设计
1
作者 谢蕙阳 牟达 +2 位作者 张悦 李堂玥 夏鹏宇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857,共9页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系统是一种将虚拟影像叠加到现实环境的显示系统,光波导是AR显示系统的核心元件,可以实现系统的微型化与轻量化。光波导耦合元件衍射效率的高低极大地影响AR显示系统的成像质量,为提高AR显示系统中耦合...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系统是一种将虚拟影像叠加到现实环境的显示系统,光波导是AR显示系统的核心元件,可以实现系统的微型化与轻量化。光波导耦合元件衍射效率的高低极大地影响AR显示系统的成像质量,为提高AR显示系统中耦合元件的衍射效率,该文提出了一种多层光栅叠加的波导结构,基于矢量衍射理论,采用严格耦合波分析法对光栅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单层倾斜光栅的平均衍射效率在50°视场角范围内达到60%,3层光栅叠加的波导结构平均衍射效率达到85%以上,较单层光栅衍射效率提高了25%。分析结果表明,多层光栅叠加的波导结构可以实现更大的视场角与衍射效率,使AR显示系统具有更清晰的视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雕光栅 衍射效率 严格耦合波分析 增强现实 衍射光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匀幅光束在浮雕光栅中的传输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朴 张丽娟 李建龙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利用角谱表示和"逆规则"傅里叶模式理论,研究了非匀幅光束的典型代表TE线偏振高斯光束在亚波长三角形面型浮雕光栅体内的传输.数值分析表明浮雕层内不同透射深度处的光强分布随着透射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最后讨论了入射角、周... 利用角谱表示和"逆规则"傅里叶模式理论,研究了非匀幅光束的典型代表TE线偏振高斯光束在亚波长三角形面型浮雕光栅体内的传输.数值分析表明浮雕层内不同透射深度处的光强分布随着透射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最后讨论了入射角、周期等光学参数对出射光强分布的影响.这些结论对高衍射效率亚波长光栅的制作和高功率激光光学元件设计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光束 三角形浮雕光栅 “逆规则” 傅里叶模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偏振超高斯光束通过矩形浮雕光栅的传输
3
作者 张丽娟 李建龙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55,共3页
利用严格的"逆规则"傅里叶模式理论,研究了超高斯光束在特征尺寸可与波长相比拟的矩形浮雕介质光栅中的传输,分析了光束中心入射角、入射点位置、光束束宽对栅体内光强空间分布及其对称性的影响。最后,数值比较了它们的相对... 利用严格的"逆规则"傅里叶模式理论,研究了超高斯光束在特征尺寸可与波长相比拟的矩形浮雕介质光栅中的传输,分析了光束中心入射角、入射点位置、光束束宽对栅体内光强空间分布及其对称性的影响。最后,数值比较了它们的相对误差为1%时,对光强空间分布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点的纵坐标z0的误差可容度最小,束宽w0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斯光束 矩形浮雕光栅 “逆规则”傅里叶模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镜面镭射光栅图案玻璃
4
作者 杨德宁 《黄金科学技术》 2004年第5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装饰材料 平板玻璃 光栅浮雕 树脂层 金属镜面层 粘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苯聚合物的光学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艺军 汪小伟 +2 位作者 李平 牛永平 张永振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90-93,共4页
综述了偶氮苯聚合物光学性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偶氮苯小分子及偶氮苯聚合物的顺反异构特性,讨论了偶氮苯聚合物的光诱导双折射及双色现象形成机理及实验方法,分析了聚合物形态、聚合物分子结构对上述现象的影响。介绍了偶氮苯聚... 综述了偶氮苯聚合物光学性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偶氮苯小分子及偶氮苯聚合物的顺反异构特性,讨论了偶氮苯聚合物的光诱导双折射及双色现象形成机理及实验方法,分析了聚合物形态、聚合物分子结构对上述现象的影响。介绍了偶氮苯聚合物光诱导表面浮雕光栅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表面浮雕光栅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全息图像存贮方面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聚合物 顺反异构 光诱导双折射 表面浮雕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排无阻塞全混洗光网络光学实现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俊波 苏显渝 徐平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3-108,共6页
针对全混洗互连网络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利用二元光学方法制作的深浮雕微闪耀光栅列阵构建全混洗(Perfect Shuffle,PS)光互连网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逆混洗(Inverse Perfect Shuffle,IPS)和左混洗(Left Perfect Shuff... 针对全混洗互连网络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利用二元光学方法制作的深浮雕微闪耀光栅列阵构建全混洗(Perfect Shuffle,PS)光互连网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逆混洗(Inverse Perfect Shuffle,IPS)和左混洗(Left Perfect Shuffle,LPS)的串联,构成多级的可重排、无阻塞的Omega网络,采用二分图法(Bipartition Graph)依次确定各级节点开关的状态(直通或交叉),最后通过偏振分光棱镜(Polarizing Beam Splitter,PBS)、半波片(λ/2 wave plate)和PSPlate的组合,得到可重排、无阻塞的Omega网络交换模块。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块可以实现N=8输入信号按任意序列输出,不会发生路径冲突。该方法实现的全光交换和排序具有自由空间交换、交换透明、串扰小、带宽高的特点,在光通信以及信号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光学 浮雕微闪耀光栅 全混洗 二分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