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南海浮游植物藻华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正 毛志华 李晓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4-1390,共7页
浮游植物藻华对气候变化敏感且响应迅速,是生物海洋学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海洋碳循环的关键。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简述了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重点综述了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研究的主要内容,归... 浮游植物藻华对气候变化敏感且响应迅速,是生物海洋学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海洋碳循环的关键。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简述了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重点综述了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了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研究的主要手段,并总结提出了目前南海浮游植物藻华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浮游植物藻华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模式分析北极典型海区浮游植物藻华模拟误差
2
作者 杨美晴 冯志轩 宋洪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55,共16页
在海冰覆盖的极地海区,浮游植物季节性藻华变化呈现典型的单峰特征。由于藻华过程受控于海冰、光照、混合层深度和营养盐供给等多个因素,其发生时间和强度在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结果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选取11种CMIP6地球系统模... 在海冰覆盖的极地海区,浮游植物季节性藻华变化呈现典型的单峰特征。由于藻华过程受控于海冰、光照、混合层深度和营养盐供给等多个因素,其发生时间和强度在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结果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选取11种CMIP6地球系统模式结果,以多种类型的观测资料和产品作为判断参考值,评估各模式结果能否准确模拟北极典型海区(巴伦支海、楚科奇海及白令海)浮游植物藻华动态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能表征光照和营养盐限制的多个指标,分析表层叶绿素a浓度模拟结果的误差来源。结果表明,依据冰下光照时长、混合层变化速率、表层硝酸盐指标将11种模式分为3组,与参考值指标差异较小组别中的模式在藻华模拟方面明显占优,而其余模式在表层硝酸盐或混合层变化的模拟上存在较大误差,导致表层叶绿素a浓度峰值的发生时间延后且峰值浓度误差大。总体而言,地球系统模式配置中除要考虑光照和营养盐这两种基础限制条件外,也需关注由温盐控制的上混合层深度,从而准确模拟出表层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上述研究为地球系统模式中相关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海冰 浮游植物藻华 上混合层 地球系统模式 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吕宋岛西北海域叶绿素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慧 赵辉 +1 位作者 沈春燕 陈法锦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5,共11页
冬季吕宋岛西北海域频繁出现藻华现象,本文使用吕宋岛西北部海域1999年11月至2015年2月共16 a冬季多卫星融合水色遥感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对长时间序列的Chl-a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讨论,并结合海表温度(SST)、风速... 冬季吕宋岛西北海域频繁出现藻华现象,本文使用吕宋岛西北部海域1999年11月至2015年2月共16 a冬季多卫星融合水色遥感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对长时间序列的Chl-a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讨论,并结合海表温度(SST)、风速(WS)、海面高度异常(SLA)等数据以及上述数据计算获得的相关物理环境参数,分析其与海表Chl-a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吕宋岛西北海域海表Chl-a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Chl-a质量浓度与周边环境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常冬季吕宋岛西北海域海表均会出现大约以(19°N,119°E)为中心的高Chl-a质量浓度现象,平行海岸的风应力以及风应力涡旋引起冬季上升流,增加了营养盐的输入,很可能是该区域藻华形成的主要机制。同时背景流场的平流效应很可能诱发上升流区域与叶绿素藻华区中心不一致,可能引起了藻华中心的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宋岛 冬季浮游植物藻华 上升流 EOF分析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