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
1
作者 李鲁丹 周智伟 +5 位作者 刘晗 贡丹丹 乔强龙 杜琦 李航 赵伟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68,100,共7页
为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水利部2018年以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的部分河段作为河湖地下水生态补水试点,启动生态补水工作。为评估生态补水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探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选取... 为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水利部2018年以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的部分河段作为河湖地下水生态补水试点,启动生态补水工作。为评估生态补水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探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选取连续5 a(2018—2022年)进行生态补水的滹沱河和南拒马河开展连续监测(2019—2022年),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因子变化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水使得受水水体的水质由劣Ⅴ类逐渐向Ⅱ类转变,至补水第3 a基本达到最佳水质状态;受水环境因子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蓝藻门种类数、密度百分比及优势种优势度均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硅藻门种类数和密度百分比、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总体呈升高趋势;浮游植物优势种逐渐由蓝藻门种类向硅藻门、绿藻门种类转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氮和pH值是影响补水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样性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化湾三倍体牡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燕婷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1期77-78,共2页
浮游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充当着重要的生产者角色,易受环境变化影响,通过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指标分析,可以衡量海洋的生态环境情况。本研究对福建莆田市兴化湾筶杯岛附近的三倍体牡蛎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2022—202... 浮游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充当着重要的生产者角色,易受环境变化影响,通过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指标分析,可以衡量海洋的生态环境情况。本研究对福建莆田市兴化湾筶杯岛附近的三倍体牡蛎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2022—2023年中选择4个季节),旨在为该海域生态系统与三倍体牡蛎生长相关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牡蛎养殖 水体生态系统 兴化湾 三倍体 生态环境 基础数据 指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7
3
作者 廖秀丽 陈丕茂 +1 位作者 马胜伟 陈海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9,共11页
根据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域进行的3个春季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投礁前后杨梅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杨梅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1种,以硅藻种类最多;... 根据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域进行的3个春季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投礁前后杨梅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杨梅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1种,以硅藻种类最多;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但优势种的年际更替明显;丰度呈上升趋势。K优势度曲线的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2008年5月>2007年4月>2009年5月,前后3次调查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聚类(cluster)及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显示,3次调查中杨梅坑海域东部、中部、西部的站位倾向于分别聚类在一起,研究的区域可能受海流影响较大;礁区与对照区的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水温和水深、盐度、总悬浮物是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及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军旺 谢骏 +5 位作者 李志斐 张晓可 王广军 张凯 刘阳 肖国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3,共9页
为研究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水域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白洋淀选取了4个盖度水平区域,分别为25%、50%、75%和90%(C-25、C-50、C-75、C-90),对照区域(C-0)结合水体理化参数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出... 为研究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水域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白洋淀选取了4个盖度水平区域,分别为25%、50%、75%和90%(C-25、C-50、C-75、C-90),对照区域(C-0)结合水体理化参数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出沉水植物的最佳盖度。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组均可有效降低水体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固体总量(TDS)和电导率(SPC),而C-50组的TN和TP浓度最低。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1)沉水植物组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对照组,各组绿藻门比例最高且均在50%以上;2)C-50组蓝藻门优势种最少且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随沉水植物盖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占比最大的分别是蓝藻门和绿藻门;4)Margalef指数随盖度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盖度的增加而增大;5)RDA表明,C-90、C-75和C-0组的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TDS、SPC、pH、叶绿素a、高锰酸钾指数和透明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C-50和C-25组浮游植物群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说明水生态系统较稳定且受环境的影响小。鉴于盖度为50%时,TDS、SPC、TN和TP浓度最低;蓝藻门比例和优势种较低,Margalef指数最高,在水生态保护或修复时,建议沉水植物盖度以5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度 沉水植物 白洋淀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龙燕 闵文武 +3 位作者 王金乐 陈飞雄 周其椿 吴俣学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4期26-36,共11页
为了解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排放尾水的污染状况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有效管理水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在系统集装箱养殖区的出水口(A)和进水口(B)进行水质监测和浮游植物采样分析,运用差异性分析比较两点的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 为了解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排放尾水的污染状况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有效管理水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在系统集装箱养殖区的出水口(A)和进水口(B)进行水质监测和浮游植物采样分析,运用差异性分析比较两点的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运用冗余分析(RDA)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识别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素。结果显示:系统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SS)和总氮(TN),A点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B点,5月的总污染指数最高,系统净化区域对尾水中的氨氮(NH_(4)^(+)-N)和SS的去除率高于其他污染物。系统中检出浮游植物7门58属98种,A点76种,B点81种,均以绿藻门种类为主,A、B两点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2.25×10^(6)cell/L和11.67×10^(6)cell/L,26.69 mg/L和34.23 mg/L,1.87和1.93,0.63和0.64。SS是显著影响A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NH_(4)^(+)-N、TN、总磷(TP)和SS是显著影响B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运用物理过滤和生态净化等方法能有效降低集装箱养殖尾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和提高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循环水养殖 异位处理 生态池塘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美舍河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曾桦 朱为菊 《热带林业》 2021年第4期67-71,共5页
为了解热带城区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对海南省海口市美舍河及其上游沙坡水库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种类数共有89种,种类组成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上游以细小平裂藻为主要优势种,中游以梅尼小环藻、尖尾... 为了解热带城区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对海南省海口市美舍河及其上游沙坡水库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种类数共有89种,种类组成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上游以细小平裂藻为主要优势种,中游以梅尼小环藻、尖尾蓝隐藻、小球藻为主,下游以细鞘丝藻和谷皮菱形藻为主。NMDS排序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现一定的空间特征。采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对美舍河水质评价,显示调查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能反映水体的生境现状。该研究为热带城区河流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美舍河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NMDS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澳门十字门水道隧道工程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国 汪义杰 +5 位作者 崔树彬 唐红亮 马金龙 刘壮添 李召旭 唐兆斌 《人民珠江》 2014年第5期60-64,共5页
根据珠江口十字门水道的2个断面10个采样站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十字门水道海底专用隧道工程建设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生态影响。多维尺度分析(MDS)表明,在整个监测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异质性显著,表明断面内各采样点的相似性提高,而... 根据珠江口十字门水道的2个断面10个采样站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十字门水道海底专用隧道工程建设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生态影响。多维尺度分析(MDS)表明,在整个监测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异质性显著,表明断面内各采样点的相似性提高,而断面间的相异性增加,过海隧道及其围堰工程建设对十字门水道的阻隔效应已经凸显。分析认为,调查水域的水体已处于富营养水平,且呈现恶化的趋势。建议结合十字门水道水文特征,以"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采取适宜的生态恢复策略及生态恢复、重建措施,以促进调查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海隧道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多维尺度分析 生态恢复策略 十字门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围隔实验研究虾夷扇贝与龙须菜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肖雪艳 刘毅 +4 位作者 牛鹏丽 陈欣 冯志华 王晓敏 江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6,共11页
2015年秋季在桑沟湾开展围隔实验,研究了60 h内高容量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养殖对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浮游植物群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养殖的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在60 h内能显... 2015年秋季在桑沟湾开展围隔实验,研究了60 h内高容量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养殖对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浮游植物群落)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养殖的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在60 h内能显著改变水体中的溶解氧(DO)和溶解态无机氮(DIN)的浓度,同时,能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种群丰度和组成特征。从各实验组来看,12 h后,虾夷扇贝和龙须菜实验组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空白实验组。虾夷扇贝对水体中4种硅藻优势种[包括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双菱藻(Surirell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p.)、针杆藻(Synedra spp.)]的滤除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即对柔弱拟菱形藻和双菱藻有较大的滤除效应,但对菱形藻和针杆藻却影响不大。基于水体中的光合色素变化特征也揭示了虾夷扇贝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性摄食效应,即虾夷扇贝能显著滤除水体中的岩藻黄素(fucoxanthin,硅藻特征色素)、别藻黄素(alloxanthin,隐藻特征色素)。与此相反,青绿藻素(prasinoxanthin,微微型藻类的特征色素)在48 h后,虾夷扇贝实验组显著高于空白实验组和大型藻实验组,说明龙须菜养殖对微微型青绿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龙须菜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围隔实验 桑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林区大九湖浮游植物调查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汪炎炎 潘华 周先华 《中国水利》 2017年第18期17-19,13,共4页
2015年5月、9月、11月和2016年5月,湖北省十堰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在大九湖关键断面选取9个监测点,对浮游植物样品进行采集,同时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大九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48属,其中绿藻门17属,占35... 2015年5月、9月、11月和2016年5月,湖北省十堰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在大九湖关键断面选取9个监测点,对浮游植物样品进行采集,同时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大九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48属,其中绿藻门17属,占35.4%,硅藻门14属,占29.2%,说明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依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细胞分布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判断大九湖水体总体为轻度污染;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水中氮磷营养盐越高,浮游植物数量越多,因此控制营养盐成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发生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九湖 水质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细胞分布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滨电厂温排水对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珍 柯盛 +1 位作者 赵子科 陈春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4期135-139,共5页
本文基于2019年10月对湛江湾海滨电厂温排水受纳海域的采样调查,对比分析了温排水排放口附近站位(S9)和其他站位温度、溶解氧、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排放口附近站位S9的表层温度受到了温排水的影响... 本文基于2019年10月对湛江湾海滨电厂温排水受纳海域的采样调查,对比分析了温排水排放口附近站位(S9)和其他站位温度、溶解氧、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排放口附近站位S9的表层温度受到了温排水的影响,其他站位几乎没有影响,温排水对于温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排放口附近的表层水体;排放口附近站位S9的溶解氧含量略高于其他站位,说明温排水的排放能提高排水口附近溶解氧含量;调查海域营养盐的分布主要受到湾内养殖区和湾外干净海水的共同影响,温排水仅对排放口附近(S9)营养盐含量造成局部影响;浮游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电厂附近站位S9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湾内其他站位群落结构差别不大,温排水对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很小。综上所述,湛江滨海电厂温排水对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电厂 温排水 海域 生态环境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学杂志》2012年总目次
11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I0001-I0009,共9页
关键词 生态学杂志 LAKE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JUN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