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冰间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作者 江宁 张召儒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85,共20页
南极冰间湖在气候变化中和生态系统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回顾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松岛和默茨等4个冰间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物理环境参数和气候模态对冰间湖中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水华开始及... 南极冰间湖在气候变化中和生态系统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回顾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松岛和默茨等4个冰间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物理环境参数和气候模态对冰间湖中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水华开始及持续时间的影响,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罗斯海冰间湖是南极近海生物生产力最高的区域,占南大洋总生产力的28%;阿蒙森海和松岛冰间湖在37个南极冰间湖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的生产力最高;默茨冰间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年际变化明显。(2)海冰密集度、风速和云量等物理参数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密切相关,其相关关系的季节性和地域特征明显。海冰密集度主要通过改变冰间湖开放水域的面积来影响可到达海表的光合有效辐射;风速通过影响水体的垂直混合强度来改变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的垂向输运;云量对冰间湖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可见光强度及紫外线辐射量之间平衡的结果。(3)在部分冰间湖,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年际变化同调控南半球高纬度气候的主要模态,如南半球环状模和半年振荡等存在显著相关性。未来工作可结合长期卫星遥感观测、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进一步开展气候模态对冰间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年际变化的物理-生态耦合机制、冰间湖生态系统生产力各个尺度变异规律和机制等的深入探究,从而更好地认知极地关键海区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气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间湖 浮游植物生物量 时空特征 环境变量 气候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变化初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魏皓 赵亮 +3 位作者 于志刚 孙军 刘哲 冯士莋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本文根据 4 0年间收集的综合观测资料、部分成果以及 1998/ 1999年本课题执行的 2个航次的调查和岸边监测 ,分析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年循环规律、水平分布的年际变化及长期变化。结合渤海水温、盐度、黄河径流量及营养盐浓度的变化 ... 本文根据 4 0年间收集的综合观测资料、部分成果以及 1998/ 1999年本课题执行的 2个航次的调查和岸边监测 ,分析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年循环规律、水平分布的年际变化及长期变化。结合渤海水温、盐度、黄河径流量及营养盐浓度的变化 ,初步分析了原因。渤海为高生产力陆架海 ,每年有 2次生物量的高峰期 ,水华时间有 1个月的前后移动 ;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的年际变化大于 10年际变化。渤海温盐有增加趋势 ,无机氮浓度增加、磷酸盐浓度降低 ,河流输入变化只影响局部海域子系统 ,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使得营养盐更多地消耗在近岸 ,而中央海区依然保持良好水质。物理系统的变化是该时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生物量 时空变化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初级生产力变化的三维模拟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皓 赵亮 冯士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66-72,共7页
建立了一个与水动力模型耦合的、以浮游植物生物量、无机氯浓度、磷酸盐浓度、底碎屑含碳量为变量的三维生态模型,模拟出了与观测基本相符的渤海浮游植物量和初级生产年变化规律、水平及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渤海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 建立了一个与水动力模型耦合的、以浮游植物生物量、无机氯浓度、磷酸盐浓度、底碎屑含碳量为变量的三维生态模型,模拟出了与观测基本相符的渤海浮游植物量和初级生产年变化规律、水平及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渤海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均呈双峰结构,夏季为高生产季节.垂直湍流混合与生物量密切相关,水体越稳定越有利于生物量的增加.模型对于磷与碳之比及无机氮半饱和常数比较敏感,需加强对敏感参数的实验测定.该模型可以用于浮游植物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生物量 初级生产 年变化 三维模型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形态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营养盐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喜茂 赵虎虎 张海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45,51,共6页
以封闭性水体上海崇明岛赢东村南湖为对象,从2010年8月到2011年9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观测,分析了2种不同形态水体(线型水体和面型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探讨了水体形态对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型水体的紊动较弱... 以封闭性水体上海崇明岛赢东村南湖为对象,从2010年8月到2011年9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观测,分析了2种不同形态水体(线型水体和面型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探讨了水体形态对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型水体的紊动较弱,在水温适宜时更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而面型水体的紊动相对较强,浮游植物生长受到一定限制;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封闭性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消过程可能是引起水体营养盐含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封闭性水体的水体形态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及营养盐浓度存在较大影响。鉴于此,在进行景观水体规划、设计及城市河道改造时,应该在水体形态的选择上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形态 封闭性水体 线型水体 面型水体 营养盐 浮游植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澳头增养殖区赤潮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Ⅰ.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京洪 杨秀环 +2 位作者 唐宝英 李锦蓉 张展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根据大亚湾澳头海域增养殖区 1997- 1999年的赤潮监测数据 ,采用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研究了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理化、气象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水温、盐度、磷酸盐、无机氮、铁、锰、硒、钴、风速、风向等因子影响较... 根据大亚湾澳头海域增养殖区 1997- 1999年的赤潮监测数据 ,采用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研究了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理化、气象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水温、盐度、磷酸盐、无机氮、铁、锰、硒、钴、风速、风向等因子影响较大 ,为准确预测赤潮 ,选取合理的预报指标提供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生物量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粒度分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4
6
作者 曾祥茜 乐凤凤 +2 位作者 周文礼 蔡昱明 郝锵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8,共12页
2009年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现场观测粒度分级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初级生产力(PP)的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柱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1~8.37 mg/m3,平均为(1.28±2.23)mg/m3,高值区出现在珠江口及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的... 2009年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现场观测粒度分级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初级生产力(PP)的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柱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1~8.37 mg/m3,平均为(1.28±2.23)mg/m3,高值区出现在珠江口及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的范围为344.8~1 222.5 mg C/(m2·d),平均为(784.2±351.4)mg C/(m2·d),高值区位于近岸及陆架海域。浮游植物粒度分级测定结果表明,在生物量较高的近岸海域,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以小型浮游植物占优势,其贡献率为40.9%,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分别为34.6%和24.5%;而在生物量较低的陆坡和开阔海域,各粒级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微微型浮游植物(78.9%),微型浮游植物(17.2%)和小型浮游植物(3.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分级叶绿素a的区域化分布特征与洋流运动下营养盐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叶绿素a又高度影响着此区域PP的分布。此外,我们将调查海域实测所得浮游植物最佳光合作用速率与采用垂向归一化初级生产力模型估算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后者明显低于前者,这说明通过水温估算最佳光合作用速率的算法在冬季南海北部可能存在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南海北部 浮游植物生物量 初级生产力 粒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令海夏季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剑锋 陈波 +2 位作者 曾胤新 KANGS-H 王桂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7-134,共8页
1999年7月21日至8月1日在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了白令海中部的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分析了其丰度、分布、生物量及其生态作用,结果显示,浮游细菌表层生物量为1.5~20.2μg/dm3,平均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30%,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 1999年7月21日至8月1日在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了白令海中部的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分析了其丰度、分布、生物量及其生态作用,结果显示,浮游细菌表层生物量为1.5~20.2μg/dm3,平均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30%,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720~3123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67%,因而是白令海夏季与浮游植物处同等量级的优势类群;原生动物表层生物量为1.2~27.4μg/dm3,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为189~1698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21%,其中粒径小于5,5~20μm和大于20μm的原生动物分别占其柱总生物量的13%,47%和40%;作为主要类群的异养腰鞭毛虫占原生动物柱总生物量的39%.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的总体分布趋势从西部向东北和东部递减、从表层向深层衰减,20~25m水层温跃层和表层海流的存在对这一分布特性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原生动物受潜在的大、中型浮游动物捕食压力的制约,维持了一个相对较低的生物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食物环(microbial foodloop)在该海域夏季生态系统营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浮游细菌 白令海 分布特征 夏季 浮游植物生物量 北极科学考察 1999年 生态作用 优势类群 总体分布 腰鞭毛虫 分布特性 表层海流 浮游动物 微食物环 food 生态系统 平均 温跃层 水柱 丰度 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对滩塘养殖水体及浮游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祝云龙 李辉信 +2 位作者 韩士群 严少华 张振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2-95,共4页
20 0 3年 4~ 10月在江苏大丰明天滩涂科技有限公司布置氮磷对滩塘养殖水体理化及浮游植物性状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 :在放养结构和数量一样及同等少量投饵的条件下 ,水体NO3 N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10月份以后开始上升 ;NH+ 4 N含... 20 0 3年 4~ 10月在江苏大丰明天滩涂科技有限公司布置氮磷对滩塘养殖水体理化及浮游植物性状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 :在放养结构和数量一样及同等少量投饵的条件下 ,水体NO3 N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10月份以后开始上升 ;NH+ 4 N含量呈波浪形变化 ,变化比较复杂 ;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 ,9月份以后开始上升 ;总氮和总磷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 ,其变化比较复杂 ;同时N、P营养盐的添加使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处理 3中白鲢的增重量显著大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说明以处理 3的施肥量和氮磷比培养的浮游植物较适合白鲢的滤食、消化和吸收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塘养殖 浮游植物生物量 浮游植物种类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冬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原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俊磊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41,468,共12页
目前关于中国近海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海洋浮游藻类冬季光合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本实验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测量了胶州湾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快速光曲线、光化学淬灭以及非光化学淬灭,通... 目前关于中国近海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海洋浮游藻类冬季光合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本实验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测量了胶州湾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快速光曲线、光化学淬灭以及非光化学淬灭,通过显微镜镜检获得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丰度结果,结合相应的环境因子,对胶州湾冬季浮游植物进行了原位光合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胶州湾浮游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与潜力,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保持在0.69左右,光能利用效率大部分处于0.2—0.3之间,快速光曲线十分典型,当光强超过1000μmol/(s·m2)后依然能保持较好的光合活性,光化学淬灭值较高;当光强超过1500μmol/(s·m2)后,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开始下降,实际光量子收益达到最低,非光化学淬灭升高,此时海洋浮游植物将光合机构吸收的过量光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掉,有效地保护了胶州湾浮游植物的光合器官不因高光强的照射而受到损伤。冬季大部分时期胶州湾浮游植物丰度极低,但是湾内浮游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活性,加上相对稳定的水文、生物等环境以及较丰富的营养盐和相对有利的营养盐结构,是推动冬季浮游植物高峰期出现的关键生理生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生物量 胶州湾 光化学量子产量 光合作用特征 光合活性 电子传递速率 非光化学淬灭 营养盐结构 光能利用效率 浮游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福宁湾浮游植物的生态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国斌 戴红 李伏庆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9-480,共12页
本文于2002~2003年对福宁湾海域浮游植物进行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5个门54属共156种,其中硅藻门为主要门类.季度平均生物量为8.92×103μg/d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为2.55×104μg/dm3.主要优势种于夏秋和春冬之间演替明显.没赤... 本文于2002~2003年对福宁湾海域浮游植物进行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5个门54属共156种,其中硅藻门为主要门类.季度平均生物量为8.92×103μg/d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为2.55×104μg/dm3.主要优势种于夏秋和春冬之间演替明显.没赤潮时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尖刺菱形藻(Nitzschiapungen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赤潮时主要优势种为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夜光藻(Noctilucascientillans)、米金裸甲藻(Gymnodini ummikimotoi).在常规监测中,活性磷酸盐、硝酸氮、总氮为福宁湾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营养盐限制因子.赤潮时,活性磷酸盐是福宁湾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生物的生物量主要营养盐限制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物量 夏秋 活性磷酸盐 角毛藻 夏季 演替 赤潮生物 硝酸氮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子琳 张海彦 +1 位作者 赵亮 徐帆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0,共11页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气候及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ROMS-CoSiNE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气候及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ROMS-CoSiNE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渤海表层叶绿素浓度和甲硅藻比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叶绿素浓度呈条带状分布,甲硅藻比呈斑块状分布。冬季、春季和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均以硅藻占绝对优势,夏季以硅藻和甲藻共同占优。不同因素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具有时空差异性。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渤海中部,各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分别受磷酸盐、氮磷比、硅氮比、溶解无机氮的影响最大。在冬季、夏季和秋季,各个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均受溶解无机氮的影响最大,在春季则受硅氮比的影响最大。总体上,营养盐浓度及结构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ROMS-CoSiNE模型 浮游植物生物量 群落结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盐湖浮游生物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20
12
作者 霍元子 赵文 +4 位作者 张永生 郑绵平 贾沁贤 王海雷 吕光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50,共8页
2001年9月和2002年8、9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几个小型盐湖的浮游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9种(属),优势种类为:线形粘杆藻、针晶蓝纤维藻、小席藻、微小平裂藻、舟形藻、绿裸藻、普通小球藻、盐生杜氏藻和衣藻等;浮... 2001年9月和2002年8、9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几个小型盐湖的浮游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9种(属),优势种类为:线形粘杆藻、针晶蓝纤维藻、小席藻、微小平裂藻、舟形藻、绿裸藻、普通小球藻、盐生杜氏藻和衣藻等;浮游动物34种(属),优势种类为:膜袋虫、裸口虫、四膜虫、纤毛虫、褶皱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蒙古裸腹溞、卤虫、咸水北镖水蚤和新月北镖水蚤等.浮游植物生物量以达格尔淖最高,平均为166.56mg/L;其次是扎格斯台淖为106.77mg/L;再次是夏日淖和桑根达莱淖,分别为6.39mg/L和2.83mg/L,变动幅度较小.浮游动物生物量以桑根达莱淖最高,平均为24654mg/L,变动幅度较大;其次是扎格斯台淖为27.24mg/L,再次为夏日淖和达格尔淖,分别为12.01mg/L和2.76mg/L.文中讨论了内陆盐水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生物量和盐度耐性与盐度、营养盐、碱度、pH及离子组成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盐湖 群落特征 分布 锡林郭勒盟 内蒙古 浮游植物生物量 浮游动物生物量 褶皱臂尾轮虫 萼花臂尾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夏季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初级生产力估算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然 魏永杰 +3 位作者 沈继平 江再昌 唐德富 郭清荣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于2012年8月对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浓度进行现场调查,并估算初级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夏季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为0.4×10^3~1225.0×10^3个/m3,平均68.9×10^3个/m3,尖刺菱形藻... 于2012年8月对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浓度进行现场调查,并估算初级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夏季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为0.4×10^3~1225.0×10^3个/m3,平均68.9×10^3个/m3,尖刺菱形藻为第一优势种;叶绿素a含量为2.2~9.0mg/m^3,平均5.8mg/m3,初级生产力含量变化范围在170.94~1083.10mg/m^3·d之间,平均629.46mg/m^3·d,初级生产力分布特征与叶绿素a基本保持一致,由于真光层深度的差异造成两者峰值出现的站位相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透明度、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呈现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夏季携带高营养盐的长江冲淡水南下与近岸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与浙江沿岸流、海区上升流以及台湾暖流三种水系在该海域的交汇形成海洋锋区是高初级生产力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光照条件和营养盐含量是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山列岛 浮游植物生物量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库——控制水库富营养化的生态学途径综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永春 《水资源保护》 CAS 1989年第2期52-58,28,共8页
最近20年,淡水和海水中人为造成的富营养化,日益成为全球严重的水质恶化问题之一。从字面上讲,富营养化意为“营养物过份丰富的过程”。当今这词是指水体中肥料过多,引起水生植物如藻类猛长,出现味道和颜色,水中溶解氧下降、渔业减产、... 最近20年,淡水和海水中人为造成的富营养化,日益成为全球严重的水质恶化问题之一。从字面上讲,富营养化意为“营养物过份丰富的过程”。当今这词是指水体中肥料过多,引起水生植物如藻类猛长,出现味道和颜色,水中溶解氧下降、渔业减产、水道堵塞,导致水质恶化。在一些情况下,由于蒸发而失去过多的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富营养化 正磷酸盐 水中溶解氧 磷负荷 历时曲线 浮游植物生物量 磷浓度 点源污染 内部控制方法 年平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水库匙吻鲟网箱套养鳜鱼模式初探
15
作者 刘庄鹏 胡毅 +3 位作者 毛盼 张俊智 梁旭方 袁勇超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40,共2页
近年来鳜鱼的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人工单养鳜鱼养殖技术要求高、配套设施多、病害泛滥、对水体污染大等问题成为许多养殖户发展的瓶颈。按照“生物操纵”的原理套养鳜鱼,能调整湖泊的营养结构,促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达到改善... 近年来鳜鱼的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人工单养鳜鱼养殖技术要求高、配套设施多、病害泛滥、对水体污染大等问题成为许多养殖户发展的瓶颈。按照“生物操纵”的原理套养鳜鱼,能调整湖泊的营养结构,促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达到改善水质,增加透明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山区水库 套养 匙吻鲟 浮游植物生物量 网箱 养殖规模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层次分析法的沙颍河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烨 张翔 +2 位作者 邓梁堃 付湘 胡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52,共5页
维持河道内生态流量是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河流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现有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大多受限于生态数据不足、生态建模困难。为此,建立了基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贝叶斯层次模型,研究探讨了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以沙颍河为例,... 维持河道内生态流量是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河流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现有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大多受限于生态数据不足、生态建模困难。为此,建立了基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贝叶斯层次模型,研究探讨了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以沙颍河为例,分析计算了汛前、汛期、汛后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流量、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贝叶斯层次模型可识别水文—生态的复杂响应关系,分层分析产生的优势借用提高了短系列数据的可用性;生物量—流量关系参数β汛前大于0的概率为0.683,汛期小于0的概率为0.577,汛前河道内流量的保证及汛期泄流的控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正向影响;在符合设计要求的生态流量条件下,预测生物量最大和最小改善分别发生在河段7(汛前+32.05%,汛期+871.80%,汛后+81.79%)和河段3(汛前+3.91%,汛期+1.16%,汛后+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层次模型 水文—生态响应关系 生态流量 浮游植物生物量 沙颍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池塘养鱼如何进行养水
17
作者 田洁莉 《黑龙江水产》 2017年第5期22-24,共3页
常言道: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这句话里所说的养水,主要是指培养池塘里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水体中鱼、虾类等最基本的食物源泉,又和水中溶氧状况紧密联系,因此用浮游生物量作为划分养鱼水质的标准是合理的.但是不同类型的水体应有... 常言道: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这句话里所说的养水,主要是指培养池塘里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水体中鱼、虾类等最基本的食物源泉,又和水中溶氧状况紧密联系,因此用浮游生物量作为划分养鱼水质的标准是合理的.但是不同类型的水体应有所侧重,如鱼苗池水质以浮游动物生物量为基础进行判断,而养成鱼池塘水则以浮游植物生物量为依据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鱼 养水 浮游生物量 浮游动物生物量 浮游植物生物量 水中溶氧 食物源 鱼苗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河岸带积水池塘自然鱼产力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希 李静 +5 位作者 李文香 王博涵 李晓春 袁永锋 白海锋 高宏伟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2期5-6,共2页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个省区。渭河陕西段地处渭河中下游,流经宝鸡、咸阳、西安、渭南四个大中型城市。渭河干流陕西段地理坐标在104°00'—110°20'E,33°50'—37°18'N之间,该地区地...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个省区。渭河陕西段地处渭河中下游,流经宝鸡、咸阳、西安、渭南四个大中型城市。渭河干流陕西段地理坐标在104°00'—110°20'E,33°50'—37°18'N之间,该地区地势平坦,河道宽阔,水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渭河水利工程建设和流域生态保护中,河岸带形成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积水池塘,目前池塘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已形成了稳定的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鱼产力 池塘养殖 渔业生产 水利工程建设 流域生态 底栖动物 浮游植物生物量 浮游生物 休闲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渔业生态环境
19
《南方水产科学》 CAS 1996年第4期46-49,共4页
960738 孔雀石绿的急性毒性及其对鲇鱼血液参数的影响=Acute toxicity of malachitegreen and its effects on certain blood param-eters of catfish,Heteropneustes fossilis[刊,英]/Srivastava S J//Aquae.Absts..—1995,12(4).—246... 960738 孔雀石绿的急性毒性及其对鲇鱼血液参数的影响=Acute toxicity of malachitegreen and its effects on certain blood param-eters of catfish,Heteropneustes fossilis[刊,英]/Srivastava S J//Aquae.Absts..—1995,12(4).—2469孔雀石绿在养鱼中广泛用于抗真菌、细菌和鱼类寄生虫的药物,文中对其药用毒性进行了测定。发现孔雀石绿浓度为0.20毫克每升,浸浴鲇鱼96小时显著降低了其血清中的钙和蛋白含量。孔雀石绿浓度为0.10和0.05毫克每升,放鱼10~20天时亦显著降低了鲇鱼血清中的钙和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渔业生态环境 蛋白质含量 急性毒性 血液参数 鱼类寄生虫 死亡率 浮游植物生物量 抗真菌 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生态环境
20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41-47,共7页
关键词 湖泊 浮游植物生物量 呼吸作用 浮游动物 环境因子 溶解有机碳 大型无脊椎动物 食物网 营养物 渔业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