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的黄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4 位作者 刘志国 左涛 程兆龙 李永涛 逄志伟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5,共13页
为系统评价黄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状况,2020年在该海域开展了3次浮游植物调查,共布设采样点31个,采集浮游植物4门73种,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占82.19%。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H´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通过判别能... 为系统评价黄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状况,2020年在该海域开展了3次浮游植物调查,共布设采样点31个,采集浮游植物4门73种,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占82.19%。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H´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通过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指标筛选,确定不同月份的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核心指标;以核心指标在全部采样点的95%或5%分位数为标准,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分值,从而获得各站点的P-IBI总分值,并根据相应标准确定各站点的生态状况等级,采用1、3、5分赋值法对各站点的生态状况赋分,获得黄河口近岸海域健康评价综合分值。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各调查站位生态状况等级不同且空间分布差异显著。5月,“优”状态站位较少(9.68%)且分散分布于黄河入海口周边区域;7月,“优”状态站位达35.48%,主要分布在黄河入海口口门及莱州湾水域;12月,“优”状态站位高达38.71%且主要分布在入海口以北水域。P-IBI与氨氮(NH_(4)-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酸盐(NO_(3)-N)、磷酸盐(PO_(4)-P)、溶解氧(DO)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表层水温(SST)呈显著正相关。健康评价综合分值表明,2020年黄河口近岸海域健康状况一般。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健康评价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釜溪河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
作者 廖瑞雪 鲍林林 +2 位作者 陈杰 佟洪金 史鸿乐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对釜溪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识别制约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2020年11月(秋季)、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8月(夏季)在沱江典型支流釜溪河流域主要水系上下游的7个代表性河段13个... 对釜溪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识别制约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2020年11月(秋季)、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8月(夏季)在沱江典型支流釜溪河流域主要水系上下游的7个代表性河段13个点位进行浮游植物群落和水质、栖息地质量监测,采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釜溪河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3种,包括绿藻门40种、硅藻门28种、蓝藻门16种、裸藻门12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金藻门2种。根据水质状况及栖息地质量划分参照点与受损点,对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度、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等18个浮游植物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硅藻总分类单元数、硅藻比例和硅藻GI指数3个核心生物参数构建釜溪河P-IBI,通过比值法计算PIBI分值并基于4分制法明确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由于从上游至下游人类活动影响增强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受损程度逐渐加剧,釜溪河生态系统整体为亚健康状态;其中,釜溪河支流上游河段为非常健康,中下游河段为亚健康-不健康,釜溪河下游干流为不健康-病态;河流健康程度秋季>春季>夏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IBI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与栖息地质量呈正相关(P>0.05),表明P-IBI对釜溪河水质污染和栖息地人为破坏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应进一步削减流域污染源、优化水动力条件和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以改善釜溪河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河流健康评价 栖息地质量 釜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金沙江下游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3
作者 郜星晨 张琪 +2 位作者 苏巍 朱佳志 姜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在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投产前开展生物完整性评价,为梯级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预警管理和生态修复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2017—2018年对金沙江下游干流30个采样点(参照点5个,观测点25个)进行4次野外调查,共鉴定出86种(属)浮游植物... 在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投产前开展生物完整性评价,为梯级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预警管理和生态修复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2017—2018年对金沙江下游干流30个采样点(参照点5个,观测点25个)进行4次野外调查,共鉴定出86种(属)浮游植物,具备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以硅藻-绿藻-蓝藻型为主,主要优势类群隶属硅藻门,保持着天然河流浮游植物组成特征。基于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对4类27个初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检测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总分类单元数、蓝藻门分类单元数、硅藻门分类单元占比、硅藻门细胞密度和绿藻门细胞密度占比等5个核心参数组成的金沙江下游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评估体系。以参照点参数25%分位数法确定评价标准:P-IBI>3.81,健康;3.04~3.81,亚健康;2.67~3.03,一般;2.28~2.66,较差;P-IBI<2.28,极差。评估结果显示金沙江下游河流生态整体处于较差水平,丰水季各样点健康状态优于枯水期,可较好地反映梯级电站投产前关键时期河流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健康评价 梯级水库 金沙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长江下游典型江段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评价
4
作者 周宇恒 赵旭 +3 位作者 王玉清 陈丽丽 章守宇 王凯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5-286,共12页
【目的】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评价长江下游典型江段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为评估长江大保护实施后的生态恢复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长江下游安庆(AQ)、芜湖(EH)、靖江(JJ)3个典型江段丰水期(2021年9月)和枯水期(2021年4月)采... 【目的】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评价长江下游典型江段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为评估长江大保护实施后的生态恢复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长江下游安庆(AQ)、芜湖(EH)、靖江(JJ)3个典型江段丰水期(2021年9月)和枯水期(2021年4月)采集eDNA样本。在3个典型江段选择参考点和受损点,通过筛选物种丰富度、群落物种丰度、群落结构组成和群落营养结构,选择5个候选指标,然后采用0~5评分法构建长江下游典型江段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体系。【结果】在安庆、芜湖、靖江3个典型江段共鉴定出8个门96个属浮游植物,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褐藻门、红藻门、定鞭藻门和舟形藻属、根管藻属、衣藻属、色球藻属、微囊藻属、团藻属和骨条藻属等。在丰水期,安庆、芜湖和靖江江段在属分类水平上浮游植物物种总数分别为4849、5746和7617种,枯水期分别下降至3933、4243和5683种。丰水期,安庆、芜湖江段的优势种为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靖江江段硅藻门占主导地位;枯水期,3个江段的浮游植物群落均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在丰水期,安庆、芜湖、靖江江段的得分分别为17、16和15,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等级分别为好、好和一般。在枯水期,安庆、芜湖、靖江江段的得分分别为13、16和17,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等级分别为一般、好和好。【结论】eDNA技术在物种分类数量上展现出高丰富性、高物种多样性和详细的群落组成,对浮游植物物种检测具有高效且准确的特点,在生物参数指标的选取中具有良好的筛选作用,对P-IBI评价体系构建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eDNA技术 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 水文期 长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福建省水库健康状态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雪 黄锦平 +3 位作者 苏玉萍 陈颖欣 钟启俊 郑洪萍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86,共8页
根据2021年夏季福建省24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生态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库营养状态,并采用浮游植物总密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3个生物参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沙溪口... 根据2021年夏季福建省24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生态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库营养状态,并采用浮游植物总密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3个生物参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沙溪口水库和东张水库的健康状态。结果表明:2021年福建省大部分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其中以蓝藻门为优势藻的水库占比为60.9%;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24.3~51.7,平均值为40.3,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但个别水库仍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沙溪口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79.7,处于健康状态,东张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59.0,处于亚健康状态;P-IBI评价结果与《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中的多指标评价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好,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总密度 蓝藻门密度百分比 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 生物完整性指数 水库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湖泊生态系统评价——以2012年冬季太湖为例 被引量:73
6
作者 蔡琨 秦春燕 +3 位作者 李继影 张咏 牛志春 李旭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31-1441,共11页
依据2012年12月对太湖29个样点和同一地理区划4个湖、库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变量的监测结果,应用生物完整性理论和方法,构建冬季太湖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冬季太湖水生态健康质量。采用干扰程度最小系统法定义筛选确定参照点,对51... 依据2012年12月对太湖29个样点和同一地理区划4个湖、库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变量的监测结果,应用生物完整性理论和方法,构建冬季太湖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冬季太湖水生态健康质量。采用干扰程度最小系统法定义筛选确定参照点,对51个候选参数进行分布范围筛选、判别能力分析、参数间相关性分析,获得了太湖枯水期P-IBI指数的6个构成参数:总分类单元数、硅藻门分类单元%、细胞Simpson指数、细胞密度、硅藻门细胞密度%和绿藻门个体密度%。采用比值法统一各参数的量纲,累加后得到枯水期太湖P-IBI分值,并划分健康评价标准。应用P-IBI对冬季太湖水生态进行评价,8个参照点中1个点位评价结果为健康其余7个为亚健康;25个受损点中,2个点位为亚健康,9个点位为一般,12个点位为差,2个点位为极差。太湖总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东太湖湖区水生态状况最好,评价结果多为亚健康或一般;竺山湖、贡湖、东部沿岸和西部沿岸次之;南部沿岸和湖心区最差,湖心区有2个点位评价结果为极差。与冬季太湖P-IBI指数显著相关的水化学因子是氨氮和总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太湖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长江上游河流健康 被引量:33
7
作者 谭巧 马芊芊 +3 位作者 李斌斌 吕红健 付梅 姚维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4,共8页
2013年11月-2014年6月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五个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8属95种。对13个备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了适合长江上游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指标体系... 2013年11月-2014年6月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五个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8属95种。对13个备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了适合长江上游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指标体系,即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密度、硅藻密度百分比等参数指标。采用3分制法、4分制法和比值法分别对生物指标计分,评价结果显示:高庄桥、羊石处于"健康"状态;白沙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江安、德感处于"亚健康"向"一般"过渡状态。综合来看,三种评价方法所反映各样点的健康状况基本一致,只是4分制法和比值法在划分评价等级上更细致,评价结果更精确。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pH与P-IBI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鸣翠湖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构建及水生态健康评价
8
作者 陈琪 马瑞兵 谭嘉伟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为探究鸣翠湖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鸣翠湖的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对候选生物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指数间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浮游植物优势种物种... 为探究鸣翠湖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鸣翠湖的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对候选生物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指数间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浮游植物优势种物种数、浮游植物Simpson指数、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蓝藻生物量百分比作为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的参数。构建P-IBI指标体系对鸣翠湖水生态健康的评价结果显示,鸣翠湖冬季水质为优,春、秋季处于差的状态,夏季处于很差的状态;状态良好的点位有2个,状态中的点位有1个,状态差的点位有2个,状态很差的点位有1个。鸣翠湖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较高,导致P-IBI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指数(p-ibi) 浮游植物 水生态健康评价 鸣翠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洱海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蒋为 李杰 谭志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4-230,共7页
文章应用浮游植物种属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洱海水生态健康质量。通过参照点设置、箱线图、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5个核心参数: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水华束丝藻细胞密度、挪氏微囊藻细胞密度、直链藻细... 文章应用浮游植物种属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洱海水生态健康质量。通过参照点设置、箱线图、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5个核心参数: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水华束丝藻细胞密度、挪氏微囊藻细胞密度、直链藻细胞密度和硅藻GDI指数,统一量纲并划分健康评价标准。洱海总体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为“较健康”;6个水华风险较高的湖湾中,才村为“较健康”;小普陀、马久邑、桃源、双廊和挖色为“中等”。评价结果表明,P-IBI指数构建的洱海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对水生态环境响应的敏感程度较高,特别是与水质类别高度吻合,能够准确评价洱海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水生态健康评价 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FG分类法的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凌 朱燕 +1 位作者 李博韬 陈翔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0,共8页
根据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对长江江苏段6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现状的逐季调查结果,基于浮游植物MBFG分类法进行参数筛选,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选取人类干扰较小的采样点作为参照点,对候选参数进行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的筛选,得到... 根据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对长江江苏段6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现状的逐季调查结果,基于浮游植物MBFG分类法进行参数筛选,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选取人类干扰较小的采样点作为参照点,对候选参数进行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的筛选,得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的9个核心参数,采用比值法统一参数量纲并确定分级评价标准,对长江江苏段进行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显示:P-IBI在空间上呈"N"形变化,镇江与南通断面得分较高,而江宁、栖霞和江阴断面得分较低;P-IBI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透明度和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Ⅲ类功能群的生长繁殖对P-IBI有重要影响,其大量繁殖会造成水生态系统状况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MBFG分类法 生物完整性指数 水生态健康评价 生物完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的太湖主要河口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5
11
作者 马廷婷 范亚民 +2 位作者 李宽意 胡忠军 吴召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1-508,共8页
于2018—2019年对太湖18条主要河口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季节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并基于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估各河口的生态健康状况。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19种,隶属于7门66属,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8.91×106 L^(-1)和... 于2018—2019年对太湖18条主要河口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季节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并基于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估各河口的生态健康状况。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19种,隶属于7门66属,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8.91×106 L^(-1)和1.46 mg·L^(-1)。季节上,密度和生物量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5×10^(7)L^(-1)和4.06 mg·L^(-1),在冬季取得最小值,分别为3.84×10^(5)L^(-1)和0.36 mg·L^(-1)。形态功能群方面,Ⅲ组和Ⅶ组生物量均在夏季最高,分别为0.18和0.04 mg·L^(-1)。以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Chl-a)和Menhinick指数构建P-IBI,结果表明主要河口整体呈较差状态,平均值为42.64;空间上较差是主要状态,占所有点位的55.56%,其次是一般状态,占33.33%,2个点位处于极差状态;季节方面,P-IBI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冬季和夏季,平均值分别为53.15和27.59;春夏秋冬水生态健康等级依次为较差、较差、一般和一般。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IBI值与水温、pH值和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态氮(NO 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IBI与表征有害藻类的Ⅲ和Ⅶ生物量也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太湖主要河口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对河流健康进行评价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博韬 刘凌 +1 位作者 朱燕 陈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8,共6页
2017年3-12月对江阴市4条河流的13个采样点进行调查研究,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了P-IBI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人为干扰程度划分出参照点与受损点,对18个候选参数进行指标筛选和Pearson相... 2017年3-12月对江阴市4条河流的13个采样点进行调查研究,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了P-IBI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人为干扰程度划分出参照点与受损点,对18个候选参数进行指标筛选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硅藻门分类单元数、绿藻门百分比、席藻百分比、香农多样性指数和浮游植物生物量5个参数,采用比值法计算得到各参数分值,各个参数分值相加得到江阴市4条河流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分值P。结果表明:调查河流浮游植物优势种为颤藻、鱼腥藻、裸藻等,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整体水质较差;P与河流流速、透明度、矿化度和电导率相关性较高,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是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4条河流P与水质数据基本吻合,水质状况越好,P越高,表明采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对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完整性指数 河流健康 江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的北部湾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黎明民 骆鑫 +1 位作者 付家想 蓝文陆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21,共9页
应用生物完整性理论和方法,研究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hytoplankton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P-IBI)在海湾生态评价中的方法构建,通过生境区域划分、评价因子选择、阈值确定等构建适合海湾的P-IBI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 应用生物完整性理论和方法,研究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hytoplankton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P-IBI)在海湾生态评价中的方法构建,通过生境区域划分、评价因子选择、阈值确定等构建适合海湾的P-IBI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部湾为例开展应用与验证。基于P-IBI的北部湾生态健康评价结果显示:3个水期中枯水期相对较好,丰水期次之,平水期最差,钦州市茅尾海海域内4个采样点在3个水期评价结果大部分为"差"和"较差",其余大部分采样点都在"一般"及以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IBI均与水质类别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P-IBI指数在北部湾生态健康评价应用与验证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应用P-IBI能够较好地开展海湾的生态健康评价,可因地制宜应用于近岸海域生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良水库网箱养殖水域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与水质理化因子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绪伟 程光平 +4 位作者 张曼 黄永颖 娄方瑞 崔亮 阎维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09-115,共7页
定期监测广西布良水库网箱养殖水域养鱼网箱"近点"和"远点"浮游生物和主要理化因子,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两监测点水域健康状况,分析其与水质主要理化因子的关联性,为建立基于养殖对象与养殖环境友好的... 定期监测广西布良水库网箱养殖水域养鱼网箱"近点"和"远点"浮游生物和主要理化因子,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两监测点水域健康状况,分析其与水质主要理化因子的关联性,为建立基于养殖对象与养殖环境友好的大水面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提供参考。P-IBI评价结果表明,养鱼网箱远点水质为"健康"和"亚健康",近点水质为"亚健康"和"良";P-IBI指数与水质因子关联度为:网箱近点pH>DO>WT>SD>COD_(Mn)>TP>NO_2-N>NH_3-N>BOD_5,网箱远点pH>SD>NH_3-N>TP>DO=NO_2-N>WT>COD_(Mn)>BOD_5。总体上水质健康状况远点优于近点,可通过适度调控与P-IBI指数关联度高的水质因子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 水质因子 水质健康状况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健康 被引量:10
15
作者 肖善势 郝雅宾 +5 位作者 刘金殿 张爱菊 王俊 罗伟 何海生 周志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0-749,共10页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一种评估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数。为查明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于2018年5月、7月、9月和12月,共4次对16个断面(3个参照断面、13个受损断面)进行浮游植物及水质数据的采集及分析。采用分布范围分析、Mann...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一种评估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数。为查明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于2018年5月、7月、9月和12月,共4次对16个断面(3个参照断面、13个受损断面)进行浮游植物及水质数据的采集及分析。采用分布范围分析、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从37个候选参数中筛选得到5个核心参数:甲藻和隐藻丰度、硅藻相对丰度、硅藻商、硅藻和绿藻相对丰度、桥弯藻属相对丰度。通过比值法计算各参数的得分,构建适于钱塘江流域—浙江段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结果显示,16个采样断面中有1个断面处于“健康”状态,3个断面处于“中等健康”状态,9个断面健康等级为“一般”,3个断面健康等级为“差”。由此可见,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受损程度轻,但受损面较大,应进一步提高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并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修复,避免其水体进一步恶化。该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体的健康状况,但由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受气候及地理区域影响较大,导致其适用水域类型范围较小。因此,针对生境差异较大的研究水域,应建立不同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钱塘江 生态系统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BI指数的修河中下游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延科 张萌 +4 位作者 冯兵 张成 夏威 刘足根 田翠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5,共12页
修河流域为鄱阳湖流域五大支流之一,为掌握该流域水生态健康现状,该研究以2021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14个样点的浮游植物类群和水体理化指标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体系,系统评价了修河中下游水... 修河流域为鄱阳湖流域五大支流之一,为掌握该流域水生态健康现状,该研究以2021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14个样点的浮游植物类群和水体理化指标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体系,系统评价了修河中下游水生态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修河中下游共记录到浮游植物6门44属66种,其中丰水期、枯水期分别发现优势种17和5种;经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以及矩阵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6个核心评价指标,即硅藻属百分比、硅藻门细胞密度百分比、绿藻门细胞密度百分比、Shannon-Wiener指数、绿藻门细胞生物量以及硅藻门细胞生物量百分比;通过比值法统一量纲赋分并划分出4个健康评价等级,结果显示修河中下游水域整体处于“亚健康”,其中处于“健康”、“亚健康”、“一般”和“差”的点位占比分别为28.57%、21.43%、21.43%和28.57%;冗余分析表明,修河中下游水生态健康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为透明度、水温和溶解氧。该研究可为鄱阳湖子流域水生态健康管理和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修河流域 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水生态健康评价 南方丰水型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的城市湖泊生态健康评价——以长江下游铜陵市西湖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芳 李永吉 +4 位作者 马廷婷 陈辉辉 王晓龙 李宽意 吴召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90-1900,共11页
为了解铜陵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进行6次调查.结果显示:(1)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88种,总密度变化范围为8.20×10^(5)~1.60×10^(8)cells/L,均值为2.19×10^(7)cells/L,生物量变化范围... 为了解铜陵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进行6次调查.结果显示:(1)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88种,总密度变化范围为8.20×10^(5)~1.60×10^(8)cells/L,均值为2.19×10^(7)cells/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34~27.76 mg/L,均值为9.45 mg/L,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浮游蓝丝藻(Planktothrix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sp.);(2)RD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受水温、悬浮物、总氮、亚硝态氮和总磷影响;(3)浮游植物隶属于22组功能群,基于功能群的Q指数表明,铜陵西湖水质整体处于“中等”状态,7月水生态状况最差,11月最佳;(4)依据候选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最终选定生物量、密度和Margalef指数来构建铜陵西湖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其评估结果与Q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但P-IBI评估结果(整体为“较差”状态)更为严格.本研究阐述铜陵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基于浮游植物Q指数和P-IBI评估其生态健康状况,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其水环境管理及城市湖泊生态健康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功能群 生物完整性指数 铜陵西湖 水生态状况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懿 解宜兴 +6 位作者 邓智勇 王丞 袁鸿 吴小丽 徐佳娈 牛艳东 肖亚琴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5-73,共9页
为了解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2021年6—7月在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21个采样点,将其中11个位于河流电站水库区的采样点设为受损点,位于河流流水区的9个采样点设为参照点;于各采样点采集浮游... 为了解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2021年6—7月在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21个采样点,将其中11个位于河流电站水库区的采样点设为受损点,位于河流流水区的9个采样点设为参照点;于各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后鉴定其所属种类,再通过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参照点浮游植物平均密度(1.9962×10^(4)ind·L^(-1))要远远小于受损点的(5.3395×10^(4)ind·L^(-1)),且受损点各采样点的P-IBI指数分值P相对偏高,评价为“健康”的采样点有3个;参照点各采样点的P-IBI指数分值P相对偏低,没有评价为“健康”的采样点,推测适当的水源存储建设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浮游植物P-IBI指数分值P为3.58,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评价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 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东伟 陈永进 +1 位作者 方弟安 周彦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评价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可判别水生态恢复成效,是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探究淮河荆涂峡鲤(Cyprinus carpio)、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20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结合... 评价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可判别水生态恢复成效,是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探究淮河荆涂峡鲤(Cyprinus carpio)、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20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结合形态功能群分类法,构建了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价体系。选择受干扰较小的采样点为参照点,对候选参数进行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最终的评价参数,采用比值法确定分级评价标准,对保护区水体进行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演变趋势为Ⅲ+Ⅳ+Ⅴ(春季)→Ⅲ+Ⅳ+Ⅴ+Ⅵ(夏季)→Ⅴ+Ⅵ(秋季)→Ⅳ+Ⅴ+Ⅵ(冬季),除核心区的优势功能群为Ⅲ+Ⅳ+Ⅴ+Ⅵ外,实验区、涡河和淮河干流优势功能群均为Ⅲ+Ⅳ+Ⅴ+Ⅵ。保护区68.06%的样点评价结果为“一般”及以上,总体水生态健康状况良好,具体表现为冬季优于秋季、夏季次之、春季最差的时间格局,以及淮河干流优于涡河、实验区优于核心区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区 浮游植物 水生态健康评价 生物完整性指数 MBFG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