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维小波分析在浮游植物吸收光谱有害赤潮藻类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亭禄 杜祥之 +1 位作者 徐青娜 邱国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43-2747,共5页
研究了利用小波分析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中提取赤潮藻类特征光谱信息的技术。其中应用了13组单种培养的赤潮藻类的吸收光谱,这些吸收光谱对应的藻类属于4个门,6个属和7个种。首先,对13组吸收光谱数据进行了5级一维小波分析。低频的第5级... 研究了利用小波分析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中提取赤潮藻类特征光谱信息的技术。其中应用了13组单种培养的赤潮藻类的吸收光谱,这些吸收光谱对应的藻类属于4个门,6个属和7个种。首先,对13组吸收光谱数据进行了5级一维小波分析。低频的第5级分量对应于对藻类检测无用且量值较大的背景信息,高频分量的第1-2级为随机噪声,其他高频分量(第3级到第5级)则是对藻类检测有用的信息(或称为特征光谱)。另外,为了检验小波分析在提取特征光谱中的性能,文章利用聚类统计分析方法对提取的13组特征信息进行了聚类。聚类结果显示,13组吸收光谱被正确地进行了分类,这验证了小波分析在提取藻类特征光谱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浮游植物吸收光谱 藻类检测 有害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提取粒径参数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少君 曹文熙 +3 位作者 王桂芬 周雯 赵俊 孙兆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4,共6页
在南海北部、大亚湾及珠江口3个不同水体生物-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提取的浮游植物粒径参数(S<f>)的混合光谱模型。南海海区不同的水体环境下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有着很... 在南海北部、大亚湾及珠江口3个不同水体生物-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提取的浮游植物粒径参数(S<f>)的混合光谱模型。南海海区不同的水体环境下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河口和沿岸水体小型浮游植物占优势,在外海水体微微型浮游植物占优势。浮游植物粒径参数随小型浮游植物增多而减少,随微微型浮游植物增多而增大。叶绿素a浓度从外海到沿岸逐渐增大,浮游植物粒径参数随叶绿素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它们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利用混合光谱模型得到的浮游植物粒径参数与南海海区不同水体的生物-光学特征(粒级结构Rpico和Rmicro、粒级指数SI、叶绿素a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具体的相关性表示为:S<f>与粒级结构(Rpico和Rmicro)存在一定的关系,与小型浮游植物和微微型浮游植物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55和0.65;S<f>与浮游植物粒级指数(SI)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是0.57;S<f>与叶绿素a浓度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是0.64。这个混合光谱模型为从光学参数反演浮游植物种群的生态学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又可用于分析浮游植物优势粒径结构对光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吸收光谱 混合光谱模型 粒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