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4年冬季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级结构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文静
孙晓霞
+2 位作者
陈芸燕
李俊磊
杜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9-747,共9页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区Y3海山及其邻近大洋海域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现场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营养盐数据,分析了Y3海山区总叶绿素a浓度分布情况,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区Y3海山及其邻近大洋海域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现场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营养盐数据,分析了Y3海山区总叶绿素a浓度分布情况,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与热带西太平洋大洋区(DY断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Y3海山A、B断面与DY断面水体平均叶绿素a浓度相差不大,分别为0.057、0.054和0.051mg/m3,A、B和DY三个断面各水层(0、30、75、100、150和200m)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9—0.205、0.005—0.236和0.007—0.229mg/m3。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占总叶绿素a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微微型浮游植物、微型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植物,三者在各断面的比例分别为A断面:59.97%,25.39%,14.64%;B断面:50.87%,30.70%,18.43%;DY断面:55.87%,29.87%,14.26%。微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调查区域为优势类群,在A、B和DY三个断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25、0.026和0.029mg/m3。各站位均有次表层叶绿素a浓度最高值现象,其中Y3海山区西南部和东南部为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洋流、温度和营养盐均对叶绿素a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海山经典假说不适用于2014年冬季的Y3海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海山
浮游植物叶绿素a
粒级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6年春季西太平洋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代晟
孙晓霞
+2 位作者
梁俊华
田梓杨
刘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6-1464,共9页
2016年3月对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区域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分粒级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浓度,研究了M2海山的总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规律,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初级生产...
2016年3月对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区域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分粒级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浓度,研究了M2海山的总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规律,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初级生产力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2海山各水层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4—0.304mg/m^3,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0.094mg/m3。微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调查区域内为最优势类群,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达到了85%,微型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植物的贡献率均较低,分别为10%和5%。M2海山的叶绿素a浓度最大层均在100m深度附近的次表层,其中西南部和东南部为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M2海山的平均初级生产力为71.31mg C/(m^2×d),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为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其中微型浮游植物贡献率达到了72%,微微型浮游植物贡献率为28%。M2海山的海山效应不明显,浅海山(<200m)可能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存在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海山
浮游植物叶绿素a
粒级结构
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磨刀门河口枯季叶绿素a环境因子驱动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罗珮珍
牛丽霞
+2 位作者
罗向欣
蔡华阳
杨清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3-93,共11页
【目的】分析珠江磨刀门河口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其驱动因子的潮周期变化,并揭示叶绿素a的环境影响机制。【方法】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2017年枯季(1月13-20日)水文水质多要素同步观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确定浮游...
【目的】分析珠江磨刀门河口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其驱动因子的潮周期变化,并揭示叶绿素a的环境影响机制。【方法】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2017年枯季(1月13-20日)水文水质多要素同步观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确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与多个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量化各因子的驱动作用。【结果】磨刀门水道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0.77~10.92μg/L,口门处变化为0.70~9.01μg/L,磨刀门河口动力驱动下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潮周期差异显著。盐度、含沙量和氮磷营养盐亦随潮汐涨落差异显著,而水温无明显潮周期变化。【结论】外海水团对氮营养盐的稀释混合作用强于磷营养盐,而悬浮泥沙对磷营养盐的吸附作用强于氮营养盐。与氮营养盐相比,溶解态磷相对不足,限制磨刀门河口浮游植物的生长。径流(营养盐、悬沙等为代表)、潮流(盐度为代表)对河口浮游植物的影响机制不同,其中氮磷营养盐和水温起着直接作用,而悬沙和盐度间接影响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叶绿素a
河口动力
氮磷营养盐
磨刀门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4年冬季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级结构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文静
孙晓霞
陈芸燕
李俊磊
杜娟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9-747,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科技专项(A类)
XDA11030204号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
2014CB441504号
文摘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区Y3海山及其邻近大洋海域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现场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营养盐数据,分析了Y3海山区总叶绿素a浓度分布情况,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与热带西太平洋大洋区(DY断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Y3海山A、B断面与DY断面水体平均叶绿素a浓度相差不大,分别为0.057、0.054和0.051mg/m3,A、B和DY三个断面各水层(0、30、75、100、150和200m)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9—0.205、0.005—0.236和0.007—0.229mg/m3。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占总叶绿素a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微微型浮游植物、微型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植物,三者在各断面的比例分别为A断面:59.97%,25.39%,14.64%;B断面:50.87%,30.70%,18.43%;DY断面:55.87%,29.87%,14.26%。微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调查区域为优势类群,在A、B和DY三个断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25、0.026和0.029mg/m3。各站位均有次表层叶绿素a浓度最高值现象,其中Y3海山区西南部和东南部为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洋流、温度和营养盐均对叶绿素a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海山经典假说不适用于2014年冬季的Y3海山区。
关键词
西太平洋海山
浮游植物叶绿素a
粒级结构
环境因子
Keywords
Western Pacific seamount
phytoplankton Chl a
size structure
ambient factor
分类号
P717.0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6年春季西太平洋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代晟
孙晓霞
梁俊华
田梓杨
刘涛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6-1464,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
XDA11030204号
+2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海洋中尺度动力过程及其生态效应"项目资助
"973"课题"陆坡浮游生物群落分布及功能"
2014CB441504号
文摘
2016年3月对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区域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分粒级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浓度,研究了M2海山的总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规律,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初级生产力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2海山各水层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4—0.304mg/m^3,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0.094mg/m3。微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调查区域内为最优势类群,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达到了85%,微型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植物的贡献率均较低,分别为10%和5%。M2海山的叶绿素a浓度最大层均在100m深度附近的次表层,其中西南部和东南部为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M2海山的平均初级生产力为71.31mg C/(m^2×d),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为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其中微型浮游植物贡献率达到了72%,微微型浮游植物贡献率为28%。M2海山的海山效应不明显,浅海山(<200m)可能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存在促进作用。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海山
浮游植物叶绿素a
粒级结构
初级生产力
Keywords
the Western Pacific
Seamount
phytoplankton chl a
size classes
primary productivity
分类号
P71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磨刀门河口枯季叶绿素a环境因子驱动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罗珮珍
牛丽霞
罗向欣
蔡华阳
杨清书
机构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广东省海岸与岛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3-93,共11页
基金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6-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709289)
文摘
【目的】分析珠江磨刀门河口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其驱动因子的潮周期变化,并揭示叶绿素a的环境影响机制。【方法】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2017年枯季(1月13-20日)水文水质多要素同步观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确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与多个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量化各因子的驱动作用。【结果】磨刀门水道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0.77~10.92μg/L,口门处变化为0.70~9.01μg/L,磨刀门河口动力驱动下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潮周期差异显著。盐度、含沙量和氮磷营养盐亦随潮汐涨落差异显著,而水温无明显潮周期变化。【结论】外海水团对氮营养盐的稀释混合作用强于磷营养盐,而悬浮泥沙对磷营养盐的吸附作用强于氮营养盐。与氮营养盐相比,溶解态磷相对不足,限制磨刀门河口浮游植物的生长。径流(营养盐、悬沙等为代表)、潮流(盐度为代表)对河口浮游植物的影响机制不同,其中氮磷营养盐和水温起着直接作用,而悬沙和盐度间接影响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变化。
关键词
浮游植物叶绿素a
河口动力
氮磷营养盐
磨刀门河口
Keywords
phytoplankton chlorophyll a
estuarine dynamics
dissolved nutrients
Modaomen outlet
分类号
Q948.8 [生物学—植物学]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4年冬季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级结构
张文静
孙晓霞
陈芸燕
李俊磊
杜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16年春季西太平洋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代晟
孙晓霞
梁俊华
田梓杨
刘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珠江磨刀门河口枯季叶绿素a环境因子驱动分析
罗珮珍
牛丽霞
罗向欣
蔡华阳
杨清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