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行效应及下行效应对小北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1
作者 张幼 马成学 +2 位作者 王思宇 常畅然 张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7,共7页
为研究上行效应-浮游动物、下行效应-水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影响,于2023年春季、夏季、秋季对小北湖15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小北湖可划分为22个浮游植物功能群(H1、P、X2、L、E、C、D、F、G、J、L0、M、MP、N、S1、TB... 为研究上行效应-浮游动物、下行效应-水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影响,于2023年春季、夏季、秋季对小北湖15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小北湖可划分为22个浮游植物功能群(H1、P、X2、L、E、C、D、F、G、J、L0、M、MP、N、S1、TB、W1、W2、X1、X3、Y、Ws)和8个浮游动物功能群(LCF、MCC、MCF、PF、RC、RF、SCF、PC),两者分别呈由P、HI功能群向HI、X2功能群再向P、X2、HI功能群及RC、SCF、PF功能群向RF、RC、PF功能群再向RC功能群的季节演变趋势。其中,生物量为47.84%的P功能群、66.01%的HI功能群、77.98%的RC功能群分别在春季、夏季、秋季占绝对优势。通过RDA多元统计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轮虫滤食者(RF)、原生动物滤食者(PF)、轮虫捕食者(RC)、水温(WT)、pH、透明度(SD)、化学耗氧量(CODMn)、生化需氧量(BOD_(5))、总磷(TP)、总氮(TN)均为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影响因子。H1、X2功能群与RF、PF、BOD_(5)、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SCF、LCF、SD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环境因子(上行效应)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更大,明显超过浮游动物功能群(下行效应)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影响。高质量浓度的总磷及总氮会促使蓝藻爆发。在高水平营养盐的湖泊中,小型浮游动物RF、PF功能群更利于蓝藻生长,大型浮游动物功能群则对蓝藻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群 小北湖 上行效应 下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水调蓄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瑾 刘丰 穆祥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69,共7页
本文调查分析了清林径水库水质及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并应用冗余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目前清林径水库处于贫营养至中营养状态,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氮,且以有机氮污染为主。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 本文调查分析了清林径水库水质及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并应用冗余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目前清林径水库处于贫营养至中营养状态,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氮,且以有机氮污染为主。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110种,可划分为25个功能群,包含A、J、Y、W2、Lo、MP、S17个优势功能群。其中功能群A占据绝对优势,表征清洁、深水、贫营养的生境特征,与水环境调查结果相一致。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清林径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分布明显受水环境因子影响,其中溶解氧、铁、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氮、氨氮和透深比是影响优势功能群丰度的主要因素,水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风险。针对外来水水质相对较差的供水调蓄水库,从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两方面提出水环境保障措施建议,可为供水调蓄水库水质保障和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林径水库 浮游植物功能群 环境因子 水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水型城市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生态健康评价——以济南大明湖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申恒伦 徐贺 +4 位作者 张鑫儒 陈静 朱天顺 蒋万祥 付瑶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6-1045,I0006,共11页
浮游植物功能群被广泛应用于解析地表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特征和水环境评价,而该方法能否应用于泉水型湖泊仍不明确。为了解我国北方城市泉水型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20年5-11月,对济南大明湖不同季节进行采... 浮游植物功能群被广泛应用于解析地表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特征和水环境评价,而该方法能否应用于泉水型湖泊仍不明确。为了解我国北方城市泉水型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20年5-11月,对济南大明湖不同季节进行采样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大明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94种,种类组成以绿藻门(40.4%)、硅藻门(34.0%)和蓝藻门(16.0%)为主,其中微囊藻(Microcystis sp.)、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和尖针杆藻(Synedra acus)为全年优势种。大明湖浮游植物群落可划分为21个功能群,其中优势功能群有6组(D、J、Lo、MP、P和W1),以尖针杆藻为代表的D功能群为绝对优势功能群。优势功能群季节演替序列为:D/J/P→D/Lo/MP/P/J/W1→P/D/J,季节性特征明显。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Σ))为40.92~62.55,生态健康状态指数(Q)为1.91~2.36,表明大明湖处于中等健康状态,评价结果与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相一致。RDA分析结果显示,温度、pH、盐度、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是影响大明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优势功能群D主要受温度和盐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明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有明显的季节演替,利用基于功能群的生态健康状态指数能准确有效地评价水体健康及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湖 浮游植物功能群 生态健康状态指数(Q)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丘陵区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14
4
作者 陶敏 岳兴建 +4 位作者 罗家林 郭涛 王永明 刘果 李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6-837,共12页
为了解四川丘陵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和影响因素,于2016—2017年分4个季节对该区域10个中小型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与水环境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期间10个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104属188种,分属于24个功能群;在全... 为了解四川丘陵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和影响因素,于2016—2017年分4个季节对该区域10个中小型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与水环境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期间10个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104属188种,分属于24个功能群;在全年或各季节占优势的功能群,多为喜高营养或喜静水,耐低光、不耐冲刷和高光的类群,包括低光静水类群S1、S2、S_(N)和Y,高营养静水类群T_(C)、X1和X2,高营养低光类群J和C,及具有广适性的L_(O)。其中,全年优势度指数Y>0.02的功能群有6个,高低依次为S1>T_(C)>S_(N)>S2>L_(O)>J。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季节优势功能群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夏季为S1+T_(C)+S_(N)+L_(O)+S2,秋季为S1+S2+J+S_(N)+X1+L_(O)+X2,冬季为S1+X2+C+X1+J+Y,春季为S1+S_(N)+H1+J+X1+X2。丝状蓝藻的种类组成(包括S1、S2、S_(N)、T_(C)和H1)在四季间有所更替,但其优势度并未改变;季节间水库分层的形成与打破,及水体光照强度、牧食强度和营养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导致了该地区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之间的此消彼长。RDA分析显示,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主要受水温(WT)、营养水平(包括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硝态氮NO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透明度(SD)等环境因子的驱动。研究发现,优势功能群现存量均表现出随营养水平和水温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因此为防止丝状蓝藻在高营养水平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双重促进下发生暴发性增殖,需要对该地区水库水质进行有效管理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中小型水库 浮游植物功能群 演替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及关键驱动因子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俊芳 胡晓红 +2 位作者 马沛明 陈威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2,共8页
为探究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在汤浦水库流域布设6个采样点,于2012年每月中旬对浮游植物和环境指标进行一次采样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FG)方法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数... 为探究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在汤浦水库流域布设6个采样点,于2012年每月中旬对浮游植物和环境指标进行一次采样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FG)方法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汤浦水库共鉴定到浮游植物7门、117种,细胞密度月均值为9.37×10^(6)个/L,其中5月最高,极易暴发以硅藻和丝状蓝藻为主的藻类水华。按照功能群分类,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共划分出24个功能组类群,其中全年优势功能组类群9组,分别是C、D、F、J、LO、MP、P、S2、X2;每月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组类群共15组,其季节演替趋势为C+P→C+D+S2→C+P+S1→LO+P→F+J+S1→P+S2→D→MP+S2→C+MP+X2→C+P。RDA排序结果表明,空间异质性规律不明显,时间异质性呈现出一定的季节规律;其中,水温(WT)、水力滞留时间(HRT)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最显著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浦水库 浮游植物功能群 季节演替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子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晓江 杨劼 +1 位作者 杜桂森 刘波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22-127,共6页
以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北京海子水库为研究对象,以浮游植物功能群调查为基础,于2010年春、夏、秋三季对海子水库进行了生态调查;根据水库水环境特征,在北湖、南湖两个不同生境区域设置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水样采集,将3个季节中的浮游植... 以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北京海子水库为研究对象,以浮游植物功能群调查为基础,于2010年春、夏、秋三季对海子水库进行了生态调查;根据水库水环境特征,在北湖、南湖两个不同生境区域设置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水样采集,将3个季节中的浮游植物划分为16个功能群,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同步取得的电导率、TN、TP、水温等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功能群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海子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4种(包括变种),分属于6门37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为:绿藻门20属45种,占种类总数的60.82%;蓝藻门7属11种,占14.86%;硅藻门5属8种,占10.81%;裸藻门2属7种,占9.46%;甲藻门2属2种,占2.70%;隐藻门1属1种,占1.35%。浮游植物丰度春季(801.67×104个/L)<秋季(3 589.17×104个/L)<夏季(13 806.53×104个/L),三季均值为6065.78×104个/L。代表性功能群的季节演替为:春季(J/Xph/P/C)→夏季(Tc/S2/P/C)→秋季(X1/C)。TP、水温、电导率是海子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群 落结构 生态保护 季节演替 驱动因子 海子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厅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晓江 杨劼 +1 位作者 杜桂森 刘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81,共8页
官厅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关注。以浮游植物功能群调查为基础,于2010年春夏秋三季对官厅水库进行生态调查,根据水库水环境特征,在永1000、妫1018+1、河口3个不同生境区域设置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水样... 官厅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关注。以浮游植物功能群调查为基础,于2010年春夏秋三季对官厅水库进行生态调查,根据水库水环境特征,在永1000、妫1018+1、河口3个不同生境区域设置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水样采集。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2种(包括变种),分属于6门52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绿藻门23属49种,占种类总数的43.75%;硅藻门12属34种,占30.36%;蓝藻门10属19种,占16.96%;裸藻门4属7种,占6.25%;甲藻门2属2种,占1.79%;隐藻门1属1种,占0.89%。浮游植物丰度秋季(8 889.97×10~4个/L)〉夏季(7 157.39×10~4个/L)〉春季(868.97×10~4个/L),三季均值为5 638.78×10~4个/L。3个季节里浮游植物划分为18个功能群,代表性功能群的季节演替为春季(F/MP/H1/C/D/G/W1)→夏季(Tc/M/Wo/C/N/X3/LM)→秋季(Tc/H1/C/D/W1/P)。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同步取得的p、TN、TP、WT等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功能群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WT、p、TP、NH_4-N是官厅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群 生态保护 演替 官厅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0
8
作者 闫苏苏 雷波 +2 位作者 刘朔孺 杨春华 谢更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60,共9页
研究浮游植物功能群落季节变化,探究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演替规律,为长寿湖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对长寿湖7个采样点进行逐月调查,优势度≥0.02的物种为... 研究浮游植物功能群落季节变化,探究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演替规律,为长寿湖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对长寿湖7个采样点进行逐月调查,优势度≥0.02的物种为优势种,采样点相对生物量〉20%的功能群为重要功能群,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寿湖有浮游植物7门11纲18目29科54属83种,其中45种浮游植物归入14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群为D、J、LO、MP、P、S1、SN、X2和Y。不同季节优势功能群存在明显差异,变化规律为:S1+Y→S1+SN→Y+J→D+Y,功能群Y是长寿湖代表性功能群,反映了水环境富营养化的特征。冗余分析(RDA)表明,长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变化受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透明度(SD)、水温(WT)、电导率(EC)、光照强度(LUX)、溶解氧(DO)和总氮(TN)是影响长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群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长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双桥河底泥疏浚过程中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丁瑞睿 郭匿春 马友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27-2438,共12页
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分析可以精确地反映水体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为探究巢湖双桥河底泥疏浚工程对浮游植物群落及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2017年6月-2018年3月双桥河底泥疏浚期间的水体理化因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划分... 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分析可以精确地反映水体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为探究巢湖双桥河底泥疏浚工程对浮游植物群落及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2017年6月-2018年3月双桥河底泥疏浚期间的水体理化因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划分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底泥疏浚工程能够大量削减双桥河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但疏浚后的双桥河仍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双桥河浮游植物群落依据其生态功能可划分为M、H1、H2、MP、S1、LO、X2、X1、J、F、N、G、X3、C、D、Y、W1、LM、E、T、SN、K、P等23个功能群,绝对优势功能群为以微囊藻为主的M功能群和以硅藻为主的MP、P功能群。底泥疏浚工程对双桥河浮游植物种类的影响不大,但藻类密度和生物量在疏浚后有显著地下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也有提升。将浮游植物功能群生物量与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分析发现,水环境因子变化对双桥河浮游植物功能群产生了较大影响,双桥河浮游藻类优势功能群由底泥疏浚前的M、MP、P、W1、Y类转变为底泥疏浚后的C、F、J、M、MP、P、Y类。其中,底泥疏浚工程造成的氮营养盐削减可以对双桥河浮游植物功能群产生较大影响。研究认为双桥河底泥疏浚工程在改善河流浮游植物生态功能,减轻水体污染程度上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群 巢湖 双桥河 底泥疏浚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河道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孝坤 范廷玉 +2 位作者 王兴明 王顺 周维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546-8553,共8页
为研究城市河道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分布特征、环境因子对功能群的影响,鉴定芜湖三条城市河道中浮游植物种类并划分了功能群,分析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特征,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环境因子与功能群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 为研究城市河道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分布特征、环境因子对功能群的影响,鉴定芜湖三条城市河道中浮游植物种类并划分了功能群,分析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特征,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环境因子与功能群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7种,隶属6门32属,以硅藻、绿藻为主。研究区浮游植物可划分出C、P、MP、W2、E、X1、W1、X2等8种代表性功能群,三条河道代表性功能群分布呈现明显差异,中央城河道、汇成河道、中山南路河道主要代表性功能群分别是C+P+MP+E、C+X1、W1+E+X1+C,适应一定富营养化、有机质充足水体环境的功能群出现在各河道,表征了芜湖三条河道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芜湖各河道主要代表性功能群与氮、磷呈正相关,控制氮、磷外源输入并降低水体氮、磷含量对控制河道富营养化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浮游植物功能群 分布特征 冗余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理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雅兰 过龙根 +3 位作者 尹成杰 公莉 罗泽凤 徐淑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5-631,共7页
为探讨云南大理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每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及水环境指标,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法评价洱源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探讨浮游植物的季节演... 为探讨云南大理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每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及水环境指标,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法评价洱源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探讨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特征。结果表明:洱源西湖为低透明度且浊水状态的富营养化水体;研究期间共镜检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2属,划分为23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MP[颤藻(Oscillatoria sp.)]、S1[伪鱼腥藻(Anabaenopsis sp.)]、H1[鱼腥藻(Dolichospermum sp.)]和SN[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sp.)]为优势功能群,其均为蓝藻门的丝状藻类;秋季浮游植物主要以颤藻、拟柱胞藻为主,冬季和春季主要以伪鱼腥藻和颤藻为主,而夏季主要以颤藻和鱼腥藻为主;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水温、pH、正磷酸盐浓度与可溶性总磷浓度,尤其是可溶解性磷(主要为PO_(4)^(3-)-P)浓度变化促成了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洱源西湖的富营养化状态为丝状蓝藻占优势且藻类结构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西湖 浮游植物功能群 演替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规律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兴 李建茹 +1 位作者 徐效清 白旭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68-1675,共8页
浮游植物功能群在水生态系统中意义重大,能够生产氧气并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维持其他生命的生存,进而保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目前,针对寒冷干旱地区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生境间关系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内蒙古典型的寒旱区湖泊乌梁素海为... 浮游植物功能群在水生态系统中意义重大,能够生产氧气并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维持其他生命的生存,进而保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目前,针对寒冷干旱地区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生境间关系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内蒙古典型的寒旱区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为探究其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于2011年6月─2013年8月间的不同季节对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测试,使用Excel和物种-环境因子关系双序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共有23个常见功能群,每个功能群均具有代表种及其适应的生境环境特征。C、MP、W1、X2是湖区出现频率最高,生物量比重最大的优势功能群。C、MP全年均占优,且在温度较低的冬季、春季以及秋季比例较大。L0、J在春、夏季占优势。TC在夏季占优,X2在秋季、冬季占优,W1在冬季的比重较大。功能群组成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功能群类型呈现湖区中部>湖区南部>湖区入口的规律。冗余直接梯度分析表明,功能群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在0.9以上,且功能群组与环境因子的累计方差为83.6%,湖区水深、温度、pH、总磷等环境因子是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结合乌梁素海实际环境特征,将功能群分为三大群落,分别为浅水区高盐度的功能群S1、MP、W1、C,高温深水低营养盐功能群P、L0、X1、F、J以及低温高营养盐功能群X2、T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浮游植物 功能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尔王庄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新月 郑涛 +3 位作者 龙剑锋 郝凤鸣 江浩 乔之怡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第1期15-16,共2页
为了研究尔王庄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于2018年3月~12月进行逐月采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77种,划分了21组浮游植物功能群,以D功能群占绝对优势,代表种属为针杆藻属(Synedra sp.)。常见功能群为C、D、F、J、L... 为了研究尔王庄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于2018年3月~12月进行逐月采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77种,划分了21组浮游植物功能群,以D功能群占绝对优势,代表种属为针杆藻属(Synedra sp.)。常见功能群为C、D、F、J、LO、X1,主要适应中到富营养、洁净、混合水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演替变化明显,夏季和秋季的功能群生物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变化特征为春季(C、D、E)-夏季(D、S1、WS)-秋季(D)-冬季(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王庄水库 浮游植物功能群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周边养殖型湖泊夏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营养状态评价
14
作者 胡丽丽 张运生 +2 位作者 夏虎 唐白露 王素钦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7,121,共10页
本研究于2020年7月底调查分析了常德市周边东湖(N29°23’31"~29°20’14",E112°40’22"~112°37’15")、北民湖(N29°43’52"~29°41’30",E111°54’10"~111°5... 本研究于2020年7月底调查分析了常德市周边东湖(N29°23’31"~29°20’14",E112°40’22"~112°37’15")、北民湖(N29°43’52"~29°41’30",E111°54’10"~111°51’28")、毛里湖(N29°28’58"~29°23’4",E111°58’30"~111°52’40")和安乐湖(N28°49’48"~28°47’47",E112°12’39"~112°9’39")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以及水体理化指标,以探究亚热带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营养状态。结果表明,毛里湖为中营养水平,安乐湖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东湖和北民湖均为富营养化状态;东湖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平均为23.69 mg/L,安乐湖最低,平均为6.71 mg/L;四个湖泊均以蓝藻为优势门类,其中北民湖和毛里湖蓝藻生物量占80%以上,安乐湖最低,约为39%。按Reynolds等的浮游植物功能群标准,可分为17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东湖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群有H_(1)、S_(1)、MP、P、C,北民湖H_(1)、L_(M)、C、MP,毛里湖H_(1)、S_(1)、S_(N)、L_(O),安乐湖H_(1)、S_(1)、T、A、L_(O)、M。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优势功能群与水体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p H相关;浮游植物功能群能较好地指示养殖型湖泊生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群 洞庭湖水系 养殖型湖泊 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岛内河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生态健康评价
15
作者 李欣雅 王卿 +3 位作者 周晗 徐后涛 王丽卿 张玮 《水生态学杂志》 2025年第5期209-221,共13页
揭示长江口崇明岛内河不同水文时期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特征、影响因子及生态健康状况,为河口区岛屿水生态健康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于2020年8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崇明岛23个内河位点(10个大型河道、13个中小型河道)开展调查... 揭示长江口崇明岛内河不同水文时期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特征、影响因子及生态健康状况,为河口区岛屿水生态健康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于2020年8月(丰水期)和2021年4月(枯水期)对崇明岛23个内河位点(10个大型河道、13个中小型河道)开展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基于FG法划分功能群,测定水温、盐度、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等10项环境因子。通过冗余分析(RDA)、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环境因子对功能群的影响,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健康指数(Q指数)评价水生态健康。结果表明:(1)崇明岛内河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06种,以硅藻门、蓝藻门和裸藻门为主,其中蓝藻门的湖生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为不同水文时期共有优势种。(2)划分出了25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群演替趋势表现为S1/TC/N/J→P/J/W1/W2。(3)丰水期盐度是优势功能群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度为45.4%;枯水期COD_(Mn)为主要影响因子,解释度为53.6%;盐度、总氮、水温是影响2个水文期功能群组成的关键因子。(4)丰水期Q指数均值为2.47,健康状态“中等”,枯水期均值3.25,健康状态为“好”,与浮游植物α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一致;大型与中小型河道均处于“中等”健康状态。崇明岛内河浮游植物功能群存在显著时空演替,功能群方法适用于河口区岛屿水生态健康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群 生态健康状态指数 河网水体 长江口 崇明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行效应对洱海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雅兰 尹成杰 +2 位作者 公莉 何万朝 过龙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4-1202,I0003,I0004,共11页
浮游动物牧食、水温及营养可利用性均可影响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群的转变,但这些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尚不清楚。为了解云南高原湖泊——洱海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月度采样,结合聚类分析... 浮游动物牧食、水温及营养可利用性均可影响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群的转变,但这些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尚不清楚。为了解云南高原湖泊——洱海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月度采样,结合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等,分析驱动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转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96属,划分为27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优势功能群有15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浮游植物功能群密度数据可将优势功能群转变过程分为3个由不同类型藻类主导的时期(S期、M期和P期),其中S期(为期18个月)以功能群S1和H1(代表藻为假鱼腥藻、浮丝藻和长孢藻等丝状蓝藻)为主,M期(为期10个月)以功能群M(微囊藻群体)为主,P期(为期8个月)以功能群P和M(脆杆藻和单个微囊藻等)为主。RDA分析及变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主要是总磷)是影响以丝状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驱动因素,TSI和水温是影响以微囊藻为主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在富营养化初期湖泊中,降低湖泊营养负荷是首要任务。同时可以考虑增加浮游动物丰度的策略,以增强浮游动物在削减丝状蓝藻或微囊藻生物量(下行效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浮游植物功能群 上行效应 下行效应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洪潮江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汇娟 刘培钦 +2 位作者 伍洁丽 廖洪平 何安尤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1,共7页
研究洪潮江水库浮游藻类的功能类群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水库环境状况的评价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夏(6月)和2019年冬(1月)对洪潮江水库9个采样点的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进行研究。洪潮... 研究洪潮江水库浮游藻类的功能类群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水库环境状况的评价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夏(6月)和2019年冬(1月)对洪潮江水库9个采样点的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进行研究。洪潮江水库在夏冬2个季节中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门59属,分别归属于17个功能类群。Sn功能类群包含拟柱孢藻,是洪潮江水库的主要优势种,洪潮江水库较高的温度、磷限制环境以及较高的浊度是拟柱孢藻占据优势并在夏季产生水华的主要原因。功能类群L_(m)主要包含微囊藻,在部分采样点与拟柱孢藻共同占据优势,表明拟柱孢藻和微囊藻之间存在较大种间竞争。其他优势功能类群包括Lo(以多甲藻为主)、H(以鱼腥藻为主)、P(直链藻)、Y(隐藻属),均属于中-富营养到富营养型的种类。环境监测表明,洪潮江水库磷含量较低,氮磷比高达200,该水体可能为磷限制。水库夏季均温为30.5℃,冬季均温为13.6℃,夏季硝态氮、氨氮、溶氧含量和透明度显著低于冬季。皮尔森相关系数和RDA分析表明,浊度、高锰酸钾指数、TN、氨氮、DO、透明度等是影响大部分功能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而上述环境参数中高锰酸钾指数、浊度与大部分功能类群呈正相关,TN、氨氮、透明度以及DO与功能群呈负相关。根据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组成可以判断洪潮江水库为中、富营养化,而拟柱孢藻和微囊藻为优势的具有产毒潜力的蓝藻将会对水库水质安全产生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功能群 拟柱孢藻 理化因子 洪潮江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群分类法的海口市红城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为菊 肖明珠 +2 位作者 常开心 丁兆建 冯志国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4,共7页
比较3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方法,探讨各方法中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有效性,为红城湖水资源管理与水质改善提供理论基础。分别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2017年7月对海口市红城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CCA方法对浮游植物FG、MFG、MBFG功... 比较3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方法,探讨各方法中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有效性,为红城湖水资源管理与水质改善提供理论基础。分别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2017年7月对海口市红城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CCA方法对浮游植物FG、MFG、MBFG功能群和水体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G、MFG、MBFG功能群具有季节演替特征,其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温、p H、电导率、总可溶性氮。3种功能群对环境均具有较好的解释度和相关性,其中FG和MFG功能群对环境的解释度优于MBFG功能群。功能群生物对总磷识别的灵敏度低于以传统分类法鉴定的优势种。在水域生态学研究中,需要将功能群划分法与传统分类法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城市景观湖 浮游植物功能群 水体环境因子 CC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鳙+绿狐尾藻处理的罗非鱼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卓 陈日钊 +3 位作者 李文红 程光平 陈祯东 徐紫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0-888,共9页
【目的】了解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组合处理对主养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及其水质的影响,为评价罗非鱼绿色养殖模式... 【目的】了解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组合处理对主养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及其水质的影响,为评价罗非鱼绿色养殖模式的生态效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放养罗非鱼22 500尾/hm^(2)、鲢2700尾/hm^(2)、鳙300尾/hm^(2)+放置绿狐尾藻浮床1000 m^(2)/hm^(2)为A处理,放养罗非鱼22 500尾/hm^(2)、鲢300尾/hm^(2)、鳙2700尾/hm^(2)+放置绿狐尾藻浮床1000 m^(2)/hm^(2)为B处理,放养罗非鱼22 500尾/hm^(2)、鲢和鳙各1500尾/hm^(2)+放置绿狐尾藻浮床1000 m^(2)/hm^(2)为C处理,以主养罗非鱼22 500尾/hm^(2)池塘为D处理(对照),开展生产试验,采用功能类群(FG)分类法分析各处理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并在池塘水质监测基础上进行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试验期内各处理池塘的水质在中—富程度富营养化范围波动,其中C处理的水质最佳。从池塘水体中共检出7门168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属于绿藻(Chlorophyta)为主的绿藻—裸藻(Euglenophyta)—蓝藻(Cyan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型,A、B和C处理的浮游植物种类数均高于D处理。检出的浮游植物共划分为21个功能群,其中优势度指数(Y)≥0.02的优势功能群9个,分别为C、J、X1、MP、Lo、F、W1、M和Y,优势功能群群落组成是绿藻为主的绿藻—硅藻—蓝藻型,指示的生境特征为富营养化;试验期间,优势功能群组成变化明显,由4-7月的9个优势功能群减少为8-10月的4个共有功能群(J、X1、C和Lo),且这4个共有功能群只有优势度变化而无更替。A、B和C处理优势功能群的总生物量均低于D处理。Y≥0.20的绝对优势功能群有3个,分别为共有功能群J、X1和C,以绿藻为主的J功能群在4个处理中均占绝对优势,以硅藻为主的C功能群在A和B处理中均占绝对优势;对滤食敏感的X1功能群在D处理中占第一绝对优势,在A、B和C处理中不占绝对优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7月优势功能群XI与TN呈显著负相关(P<0.05),8-10月所有优势功能群与环境因子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鲢鳙+绿狐尾藻组合能增加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的浮游植物种类及提高其优势功能类群的多样性,降低富营养化程度,稳定水质。根据优势度划分优势功能群的FG分类法适用于评价滤食性动物和水生植物对池塘养殖系统的生态调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绿狐尾藻 浮游植物功能群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科学 2019年 第31卷 总目次
20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I0005-I0020,共16页
关键词 浮游植物落结构 浮游植物功能群 乌梁素海 周村水库 抚仙湖 太湖梅梁湾 太湖蓝藻 分布特征 湖泊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