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9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秋季真光层深度空间分布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运林 冯胜 +2 位作者 马荣华 刘明亮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0-388,共9页
基于2004年10月对全湖67个采样点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和各光学活性物质浓度的测定,分析了真光层深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真光层深度,PAR强度,由水温计算得到的最佳固... 基于2004年10月对全湖67个采样点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和各光学活性物质浓度的测定,分析了真光层深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真光层深度,PAR强度,由水温计算得到的最佳固碳速率以及由经纬度计算的日照周期等,在垂向归纳模型(vertically generalized production model:VGPM)的支持下估算了全湖秋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真光层深度的变化范围为0.37-5.27m(均值为1.52±1.06m),高值出现在东太湖、胥口湾、东西山之间等水生植物分布茂盛的草型湖区,而在梅梁湾、湖心区以及西南面的开阔湖区真光层深度均较小.回归分析显示,真光层深度主要受制于非色素颗粒物浓度,浮游植物和溶解性有机物的贡献相对要小得多.叶绿素a浓度和VGPM模型估算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分别1.21-53.59μg/L、77.4-2484.9mg/(m2·d),其时空分布基本一致,高值出现在富营养化的藻型湖区梅梁湾,低值出现在胥口湾和西南开阔湖区.VGPM模型和经验模式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值比较接近并存在显著相关(r2=0.79,p<0.0001),两类模型全湖的均值分别为694.5±492.0、719.8±315.4mg/(m2·d),但由于VGPM模型考虑到真光层深度、温度、PAR强度以及日照周期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其变化范围明显大于经验模型,也更能反映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真光层深度 VGPM模型 叶绿素A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蔡后建 陈宇伟 +1 位作者 蔡启铭 高锡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40-347,共8页
研究了太湖梅梁口1991年8月—1993年2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以及初级生产力与光、温、叶绿素、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子。全年初级生产力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水柱日毛生... 研究了太湖梅梁口1991年8月—1993年2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以及初级生产力与光、温、叶绿素、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子。全年初级生产力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水柱日毛生产量的更大值在7月份,达4.63g O_2/m^2·d;最小值在12月,仅为0.12g O_2/m^2·d。初级生产力的最适温度为25℃。根据室内模拟实验,它与温度之间拟合方程为:P=0.22θ_(25-r)。初级生产力还受可利用光的影响,最高初级生产力一般出现在透明度一半的水层。初级生产力与光辐射能之间的关系(T=18℃)为:P=0.162·(I/1.33)·exp(1-(I/1.33))+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温度 光辐射能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赵文 董双林 +2 位作者 李德尚 张兆琪 申屠青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4,共8页
根据黑白瓶测氧法测定 ,山东省高青县赵店渔场盐碱池塘鱼类生长期内 (4— 9月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9 42± 4 2 1gO2 (m2 ·d) ,日P/B系数平均 0 2 4± 0 18,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平均 1 5 3%。无鱼对照池浮... 根据黑白瓶测氧法测定 ,山东省高青县赵店渔场盐碱池塘鱼类生长期内 (4— 9月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9 42± 4 2 1gO2 (m2 ·d) ,日P/B系数平均 0 2 4± 0 18,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平均 1 5 3%。无鱼对照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显著低于养鱼池。回归分析表明 ,浮游植物现存量、透明度、水温、盐度是决定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态因子。营养盐中磷比氮的限制作用大。文中探讨了养鱼池初级生产力在能量转化中的生态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效率 盐碱池塘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和新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诚刚 宁修仁 +2 位作者 孙军 蔡昱明 曹建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7-117,共11页
2002年1~2月,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北部海区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优势种类组成、细胞丰度、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观测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高值均出现在湾内及湾口陆架区,并且远高于陆坡和深海区.湾内和湾口陆... 2002年1~2月,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北部海区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优势种类组成、细胞丰度、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观测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高值均出现在湾内及湾口陆架区,并且远高于陆坡和深海区.湾内和湾口陆架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均高于1mg/m3,平均为(2 34±0 85)mg/m3,而陆坡区和深海区平均只有(0 19±0 14)和(0 15±0 05)mg/m3.湾内和陆架区平均初级生产力[(355 8±192 1)mg/(m2·d)]高于陆坡区[(82 0±20 8)mg/(m2·d)]和深海区[(100 5±83 4)mg/(m2·d)].在陆坡和深海区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以微微型浮游生物(<2μm)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最大(分别为49 6%和46 2%),湾内和陆架区则以小型浮游生物(为20~280μm)的贡献为主(66 2%).在湾内和湾口陆架区同时具有较高的新生产力和再生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现存生物量 初级生产力 生产力 普里兹湾 南大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及潍河口夏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被引量:37
5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1 位作者 柴心玉 钱树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90,共10页
于 1 998年 6月黄河断流期在潍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综合外业调查 .对此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脱镁色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叶绿素a浓度介于 0 0 89~ 5 4 44mg/m3 之间 ,... 于 1 998年 6月黄河断流期在潍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综合外业调查 .对此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脱镁色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叶绿素a浓度介于 0 0 89~ 5 4 44mg/m3 之间 ,平均值为 1 331mg/m3 ;脱镁色素浓度介于 0 1 76~ 3 4 0 2mg/m3 之间 ,平均值为0 90 5mg/m3 .叶绿素a和脱镁色素浓度高密度区分布在小清河口附近、潍河口内及潍河口以外临近海域 .初级生产力介于 1 3 58~ 30 1 54mg/ (d·m2 )之间 ,平均值为6 2 4 9mg/ (d·m2 ) .水柱初级生产力高值区分布在小清河口和 37 30°N ,1 1 9 4 7°E附近 .对水文、化学和浮游动物等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整个调查区 ,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与海区潮汐、光照、磷酸盐、硅酸盐和微型浮游动物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同氨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作用不明显 ,其中潍河口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分布同潮汐的关系最为密切 .夏季此海域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磷酸盐和硅酸盐的限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河口 夏季 生物量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脱镁色素 初级生产力 渤海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及其环境调控 被引量:21
6
作者 乐凤凤 宁修仁 +2 位作者 刘诚刚 郝锵 蔡昱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775-5784,共10页
通过2006年2月在南海北部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海域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冬季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与东北季风引起的环流场的变化关系密切。调查海域水柱平均Chl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3~1.21mg·m-3(平均(0.33... 通过2006年2月在南海北部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海域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冬季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与东北季风引起的环流场的变化关系密切。调查海域水柱平均Chl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3~1.21mg·m-3(平均(0.33±0.33)mg·m-3),高值区出现在广东沿岸及海南岛东部附近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范围为41.3~1040.0mgC·m-·2d-1。由于东北季风引起近岸水体混合剧烈,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因此虽然沿岸带Chla浓度((0.53±0.50)mg·m-3)较高,但初级生产力却是最低的,只有41.3mgC·m-·2d-1,同时冬季反气旋涡强度下降和底层富营养水的涌升,营养盐充足,因此开阔海的Chla浓度((0.31±0.30)mg·m-3)和初级生产力((631.3±578.0)mgC·m-·2d-1)均高。浮游植物粒度级份测定表明,Pico级份对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现存量和生产力的贡献很大,特别是在开阔海区,分别占47%和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南海北部 浮游植物 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浮游植物粒径分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6
7
作者 刘子琳 宁修仁 蔡昱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7,共8页
1994年5月23B至6月4日现场观测了北部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测区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0.94±0.45/d3.平均初级生产力(C)为351±172mg/(m2,d),浮游植物... 1994年5月23B至6月4日现场观测了北部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测区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0.94±0.45/d3.平均初级生产力(C)为351±172mg/(m2,d),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97X104-10050X104个/m3,鉴定浮游植物4门56属176种。地理环境和水文状况的差异使上述参数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近岸区高于湾中部,测区北部高干南部;温跃层以下水层叶绿素a浓度高于上层水,周6观测站平均叶绿素a浓度湾北部(0.47±0.15g/dm3)高于湾南部(0.15±0.02dm3).北部湾水域光合浮游生物以微型和微微型细胞(小于20m)占优势,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占91%)高于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占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浮游植物 粒径分级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对虾增殖放流区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子琳 宁修仁 +1 位作者 史君贤 蔡昱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9-115,共7页
1992年笔者对象山港水域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是一个高生物量的海湾,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3.50~5.93mg/m3:初级生产力碳为444.5~871.0mg/(m2.d)... 1992年笔者对象山港水域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是一个高生物量的海湾,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3.50~5.93mg/m3:初级生产力碳为444.5~871.0mg/(m2.d).湾内不同海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化和时间季节性。港顶部陆缘影响显著,水体交换缓慢稳定性好,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较高;港口区受邻近海水的不断调节,海流较急,水体交换快稳定性差,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较低。港内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明显,基本按春、夏、秋、冬季次序排列.粒度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大干20μm的网采浮游植物细胞对总生物量和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分别为25%和13%;微型和微微型(小于20μm)浮游生物细胞在象山港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中占重要比重,贡献分别为75%和87%,其对生产力的贡献高于对生物量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现存量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对虾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舟山渔场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42
9
作者 刘子琳 宁修仁 蔡昱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3-99,共7页
1995年 9月在杭州湾和长江口至舟山海区进行了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 ,表层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2 2 6 8± 6 3 33)× 1 0 4个 /dm3;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 2 80± 3 46 μ... 1995年 9月在杭州湾和长江口至舟山海区进行了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 ,表层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2 2 6 8± 6 3 33)× 1 0 4个 /dm3;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 2 80± 3 46 μg/dm3,小于 2 0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叶绿素a的贡献占 71 % ;平均初级生产力 (C)为6 92 5± 1 1 92 4mg/ (m2 ·d) ,小于 2 0 μm的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细胞对总生产力的贡献占 6 8% .河口区悬浮物质浓度高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光的限制 ,各项生物参数与真光层深度紧密相关 .生物锋区位于真光层深度 1 0~ 2 0m、盐度 2 6~ 32的长江冲淡水稀释区 .同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胞活性 (R)与光合作用同化数 (AN)、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叶绿素a与海面光谱反射率的相互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杭州湾 舟山渔场 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2 位作者 陈伟民 陈宇炜 高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6,共6页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初级生产力的日变化、垂直变化、区域分布、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以及不同曝光时间对P-I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梅梁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存在明显的...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初级生产力的日变化、垂直变化、区域分布、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以及不同曝光时间对P-I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梅梁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0:00-14:00;初级生产力在梅梁湾分布呈现为从湾内向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除表层水受光抑制影响使其生产力相对较低外,初级生产力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用水柱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来估算初级生产力比用表层叶绿素a浓度来估算要更为精确;短的曝光时间往往带来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同化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春季 日变化 浮游植物 区域分布 垂直变化 光抑制 梅梁湾 太湖 叶绿素A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16
11
作者 熊倩 黄立成 +3 位作者 叶少文 李林 宋立荣 吴月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3-860,共8页
研究在三峡库区选取秭归、巫山、云阳、忠县、木洞5个断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采用黑白瓶法进行为期一周年季节性的原位初级生产力测定,探讨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等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以溶氧... 研究在三峡库区选取秭归、巫山、云阳、忠县、木洞5个断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采用黑白瓶法进行为期一周年季节性的原位初级生产力测定,探讨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等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以溶氧计)的四季变化规律为:夏季[5.613 mg O2/(L·d)]>春季[3.630 mg O2/(L·d)]>冬季[0.906 mg O2/(L·d)]>秋季[0.552 mg O2/(L·d)],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一致;在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上,5个断面中库首最高(秭归)、库中次之(巫山、云阳、忠县)、库尾最低(木洞);且全年所有断面干流初级生产力均显著低于支流初级生产力;在垂直分布上,初级生产力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水下0—1 m间,在水下1—5 m随着水深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光能可得性可能是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毛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溶解氧、p H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季节变化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和新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蔡昱明 宁修仁 +1 位作者 朱根海 史君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5-147,共13页
报道1998~1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毗邻海域对细胞丰度、优势种类组成、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新生产力及其环境制约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区域化特征.普里兹湾及其毗邻陆架区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 报道1998~1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毗邻海域对细胞丰度、优势种类组成、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新生产力及其环境制约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区域化特征.普里兹湾及其毗邻陆架区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和生产力均较高,大陆坡和深海区明显降低;营养盐浓度由于浮游植物的消耗则有相反的分布趋势.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受水体的垂直稳定度、浮游动物摄食、水温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控制.粒度分级测定结果表明,对调查海区叶绿素a的贡献,小型浮游生物为52.2%,微型为29.4%,微微型为18.4%;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小型为52.4%,微型为28.7%,微微型为18.9%.研究海区的平均新生产力和f比分别为230.6mg/(m2·d)和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粒度结构 生产力 普里兹湾 南大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夏季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粒度分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子琳 史君贤 +2 位作者 陈忠元 朱根海 宁修仁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7,共10页
1991/1992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邻近海域现场观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优势种类组成、颗粒有机碳浓度、粒度分级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调查海域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以及颗粒有机碳浓度分布均具有较明显的时间和... 1991/1992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邻近海域现场观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优势种类组成、颗粒有机碳浓度、粒度分级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调查海域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以及颗粒有机碳浓度分布均具有较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区域性特征。在普里兹湾邻近北部陆架和测区东部海区现存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浓度均较高,西部海区上述生物参数均较低。测区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代谢生理活性高,能量转换速率快,在现存生物量和生产力中均占较高比重。其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要高于对生物量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夏季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管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爱民 刘家寿 +5 位作者 胡传林 吴晓辉 程临英 彭建华 俞伏虎 杨大兴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0-344,共5页
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水柱日生产量变幅为0.34-4.99 g/(m^2-d),最低值出现在下游冬季,最高值出现在中游秋季,年平均值2.75 g/(m^2·d).季节变化:秋季>夏季>春季>冬季,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一致;水平分布:... 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水柱日生产量变幅为0.34-4.99 g/(m^2-d),最低值出现在下游冬季,最高值出现在中游秋季,年平均值2.75 g/(m^2·d).季节变化:秋季>夏季>春季>冬季,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一致;水平分布:中游略高于上游,下游最低,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水平分布完全一致.表层日生产量占水柱日生产量53.81%.与1980年同期相比,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增加了1.2倍.分析表明,磷含量增加是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子.应用能量收支法估算浮桥河水库鲢鳙渔产潜力为772 t,516.0 kg/hm^2.从渔业管理和水质管理角度讨论了合理利用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桥河水库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渔业管理 水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及碳流途径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邦钦 洪华生 +3 位作者 王大志 林学举 张钒 刘媛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30,共8页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变动 (包括年际变动 )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微型 (简称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 (简称...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变动 (包括年际变动 )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微型 (简称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 (简称PICO)占优势 ,贡献率分别达 3 4 %~ 48%、3 4 %~ 40 %,小型浮游植物 (简称MI CRO)仅占 1 2 %~ 2 7%.粒级组成和各粒级生物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如1 997年夏季三种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其它年份 ,PICO和MICRO组份呈 1 998年夏季高于 1 997年和 1 999年夏季 ,而NANO组份则呈 1 998年夏季低于1 997年和 1 999年夏季 .PICO组份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最大 ,达 45%~ 50 %,而NANO和MICRO组份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相近 ,为 1 9%~ 3 2 %;PICO组份的同化系数明显高于NANO和MICRO组份 .初步分析了初级生产的碳流途径 ,表明台湾海峡初级生产的碳将有 2 5%经异养细菌的“二次”生产而进入微食物环 ,3 6%通过原生动物 (主要是异养鞭毛虫 )摄食“打包”作用后进入微食物环 ,即近 60 %的初级生产的碳经微食物环的两个起点分别进入微食物环 ,表明微型生物食物网在该海域生源有机碳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碳流途径 微食物环 粒级结构 台湾海峡 初级生产力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与碳流途径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傅明珠 王宗灵 +2 位作者 孙萍 李艳 李瑞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根据2006年夏季与冬季南黄海真光层内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速率的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两种差异显著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调控机制,并探讨了真光层生源碳可能的碳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南黄... 根据2006年夏季与冬季南黄海真光层内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速率的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两种差异显著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调控机制,并探讨了真光层生源碳可能的碳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夏季总初级生产力(碳)平均为30.69 mg/(m2.h),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南部长江冲淡水影响区,冬季总初级生产力低于夏季,平均水平为21.73 mg/(m2.h),高值区北迁至海州湾附近;夏季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对总初级生产的贡献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小型(42.8%)、微型(29.6%)、微微型(27.6%),冬季的为微微型(41.2%)、微型(36.5%)、小型(22.3%);真光层初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水动力条件(混合与层化)引起的营养盐来源和光照的变化是初级生产力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用生态比值法对南黄海碳流途径的分析表明,微食物环在冬夏两季碳流途径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从总体上看,南黄海浮游生态系统的碳输出潜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粒级结构 碳流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乐凤凤 郝锵 +5 位作者 金海燕 李涛 庄燕培 翟红昌 刘诚刚 陈建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115,共13页
通过2012年夏季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海域的粒度分级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高值均出现在楚科奇海陆架区,并且远高于深海区。去程时调查... 通过2012年夏季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海域的粒度分级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高值均出现在楚科奇海陆架区,并且远高于深海区。去程时调查海域水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32~15.66mg/m^3,平均(2.77±3.96)mg/m^3,高值区出现在南部邻近白令海峡海域、北部阿拉斯加巴罗近岸和冰缘区;初级生产力的范围为50.11~943.28mg/(m2·d),高值出现在冰缘水华区。返程时水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7~1.52mg/m^3,平均(0.41±0.40)mg/m^3,高值仍出现在陆架区,但比去程时低了一个数量级;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范围为12.31~41.35mg/(m2·d),高值出现在陆架区。浮游植物粒度分级测定结果表明,在生物量较低的深海区,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以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级份)占优势(其贡献率分别为46.1%和56.9%),小型(Net级份)和微型(Nano级份)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差异极小,分别为26.6%和27.3%,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分别为23.8%和19.3%;而在生物量较高的水深小于200m的陆架区,Net级份叶绿素a浓度所占百分比最高,Pico级份次之,Nano级份最低,分别为59.8%、27.9%和12.3%,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中叶绿素a浓度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同样是Net、Pico和Nano,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6%,32.2%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科奇海 北极 浮游植物现存量 初级生产力 粒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Ⅰ.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艾嘉 黄良民 许战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5,共8页
根据2005年4-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表层的现场调查结合营养盐加富实验,探讨了不同季节硝态氮(NO3-)、脲氮(urea)和无机磷(PO43-)等营养元素对该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及它们的粒级结构的... 根据2005年4-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表层的现场调查结合营养盐加富实验,探讨了不同季节硝态氮(NO3-)、脲氮(urea)和无机磷(PO43-)等营养元素对该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及它们的粒级结构的潜在影响。调查海区表层海水叶绿素a含量在近岸养殖区较高,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其粒级结构有较大的季节差异;初级生产力的平面分布与叶绿素a含量在春、秋季均较一致,其粒级结构与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在春季基本一致,但在秋季有较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NO3-、urea和PO43-对该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及它们的粒级结构有不同的潜在影响,并存在季节差异。尽管磷被认为是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结果显示氮(NO3-或urea)对浮游植物生长仍有潜在限制作用,其中NO3-和urea作为不同氮源的潜在影响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大鹏澳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粒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淡水初级生产力的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文 邢辉 安立会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用黑白瓶测氧法 ,研究了大连市 3个水体 (植物园、儿童公园、马栏河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 ( <2 0 0 μm、 <2 0 μm、 <2 μm )对水体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作用。结果表明 :3水体的营养状况植物园是中营养型 ,绿藻占优势 ;儿童... 用黑白瓶测氧法 ,研究了大连市 3个水体 (植物园、儿童公园、马栏河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 ( <2 0 0 μm、 <2 0 μm、 <2 μm )对水体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作用。结果表明 :3水体的营养状况植物园是中营养型 ,绿藻占优势 ;儿童公园和马栏河是富营养型 ,分别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增强 ,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作用减小。 3个水体中 <2 0 μm的微型藻类和超微藻类对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贡献最大 ,其初级生产力分别占各自总初级生产力的 5 3 7%、 5 7 2 %、 63 2 %。文中与其他作者关于海洋、淡水超微藻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生产 超微藻类 粒级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淡水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20
作者 刘华健 黄良民 +4 位作者 谭烨辉 柯志新 刘甲星 赵春宇 王军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91,共11页
基于2014—2015年4个季节的现场调查数据,系统阐述了珠江口水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和季节特征,并结合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水域表层年平均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77mg·m^(–3)和27.86mg ... 基于2014—2015年4个季节的现场调查数据,系统阐述了珠江口水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和季节特征,并结合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水域表层年平均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77mg·m^(–3)和27.86mg C·m^(–3)·h^(–1),季节变化均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径流量是珠江口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且浮游植物的旺发与河口盐度锋面的位置密切相关。径流较小的季节,由于珠江口外营养盐浓度较低,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出现在内伶仃洋水域;随着径流量的增加,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随盐度锋面向珠江口外移动,而口门附近浮游植物生长受光限制和径流稀释影响并未出现高值。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趋势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相似,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还表明:夏季,珠江口外由于浮游植物旺发消耗了大量营养盐,磷酸盐浓度被耗尽使其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冬季,光限制和低温可能是造成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较低的原因。与以往研究结果对比,珠江口初级生产力处于中间水平,浮游植物碳同化系数年平均值为7.51mg C·(mg Chl a)^(–1)·h^(–1),河口固碳水平为261.52g C·m^(–2)·y^(–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碳同化系数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