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何奇松
-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战争文化与国际政治研究所
-
出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
文摘
人们往往从德国争夺霸权、经济危机等方面来阐释德国在短短的20年就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本文试图从德国文化对此作一诠释。(一)日耳曼的神话、母题是世界毁灭:昭示德国敢拿整个民族作赌注把世界拖进毁灭;(二)浮士德文化和民族的不安全感:决定了德国“不可抑制的向远方发展的冲动”与采取极端手段维护自身安全;(三)德国善于把军事与经济力量、人与机器相结合,创造出现代化的军队和先进的军事理论:德国发动大战的物资和技术基础。但这些方面的内容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会起作用,促使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离开了一定的条件,用这些方面的内容来谈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绝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
关键词
德国
世界大战
文化诠释
浮士德文化
军事理论
经济力量
日耳曼民族
-
Keywords
German
World war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E516.9
[军事—军事理论]
K516.4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边城》:两种文化景观中的人生形式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俊峰
-
机构
甘肃陇南教育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4,共3页
-
文摘
沈从文是独特的有文化自觉意识的著名作家 ,中篇小说《边城》便寄托着他的文化品格和人生理想。笔者认为其作品《边城》展示的是阿波罗式的文化景观和浮士德式的文化景观中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 ,前者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一种自在、自由、自然状态的生活 ,后者是一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一种以矛盾、冲突、对抗为主体的生活。显然 ,沈从文心向往之的是前者 ,极力拒斥贬抑的是后者 ,作品通过两者的对照 ,揭示了呼唤健康人性的复归 ,建构理想的人生形式 ,改造国民性 ,重塑民族精神的深刻思想内涵。
-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阿波罗式的文化
浮士德式的文化
人生形式
文化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