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动车系统功能分析与应用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继孚 温慧敏 陈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3期39-44,共6页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的道路信息检测手段,浮动车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出行诱导、交通事件检测等领域.从浮动车系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交通系统不同部门的各种需求,深入挖掘了浮动车系统在各个部门的应用,并对浮动车系统进行了功能...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的道路信息检测手段,浮动车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出行诱导、交通事件检测等领域.从浮动车系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交通系统不同部门的各种需求,深入挖掘了浮动车系统在各个部门的应用,并对浮动车系统进行了功能定义和应用系统的模块设计,以北京市的浮动车数据为基础,给出了部分分析结果和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车系统 需求分析 功能定义 应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车与空间网格结合的新增道路自动检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淑玲 官刚宇 +1 位作者 邹复民 朱丹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496-5501,共6页
利用浮动车系统提供的车辆定位数据进行新增道路检测,可有效提高新增道路的检测效率,降低成本。提出了浮动车与空间网格结合的新增道路自动检测算法,首先记录车路匹配不成功的浮动车位置数据,得到可表示疑似新增道路的浮动车轨迹点。然... 利用浮动车系统提供的车辆定位数据进行新增道路检测,可有效提高新增道路的检测效率,降低成本。提出了浮动车与空间网格结合的新增道路自动检测算法,首先记录车路匹配不成功的浮动车位置数据,得到可表示疑似新增道路的浮动车轨迹点。然后建立起浮动车轨迹点与路网网格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通过网格过滤实现新增道路自动检测。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车系统 空间网格 新增道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浮动车数据定位误差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军 游弋 邓红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4-249,共6页
通过浮动车数据处理与分析,探讨了浮动车数据定位误差的影响因素。选择了三个主要的因素——速度、道路等级和时间段,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下浮动车数据定位误差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通过浮动车数据处理与分析,探讨了浮动车数据定位误差的影响因素。选择了三个主要的因素——速度、道路等级和时间段,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下浮动车数据定位误差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车速和道路等级对浮动车定位误差有显著的影响。提出了定位误差和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定位误差在不同道路等级和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可进一步用于提高地图匹配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定位误差 地图匹配 浮动车系统 数据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浮动车GPS数据插补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勤学 郭杜杜 +1 位作者 李心 赵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6-1661,共6页
为改善浮动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数据因采集过程中受到干扰造成数据缺失问题,通过分析法研究了浮动车GPS数据与交通流状态和道路线形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一种基于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浮动车GPS数据插补模型,该模... 为改善浮动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数据因采集过程中受到干扰造成数据缺失问题,通过分析法研究了浮动车GPS数据与交通流状态和道路线形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一种基于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浮动车GPS数据插补模型,该模型针对随机森林算法插补过程中,因自身的随机性而引起插补结果具有波动性问题,在结果输出部分引入权重因子,通过线性优化算法,调节权重因子大小使输出结果波动性降低的同时满足道路线形特征。实验对6名志愿者21 d的出行轨迹数据进行插补。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平均误差为12.3 m,相较于随机森林模型、决策树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减少14.9、24.3、239.3 m,可见采用优化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插补模型有效提升了浮动车GPS数据插补精度,为交通状态分析、地图匹配等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 插补 随机森林算法 误差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运期间北京市道路网运行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温慧敏 扈中伟 +2 位作者 郭继孚 朱丽云 孙建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8年第6期32-37,共6页
对奥运期间北京市道路网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分析,是保障奥运交通运行和总结奥运交通运行特征,评价各类奥运交通保障措施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道路网运行分析的基础——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综合指标和特征指标.结... 对奥运期间北京市道路网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分析,是保障奥运交通运行和总结奥运交通运行特征,评价各类奥运交通保障措施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道路网运行分析的基础——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综合指标和特征指标.结合拥堵评价的综合指标和传统的速度指标,以北京市浮动车系统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为基础,从拥堵强度、拥堵空间分布、拥堵时间分布、路网速度"四维"角度,对北京市五环路及其以内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在奥运前、奥运会赛事期间和残奥会赛事期间道路网运行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奥运期间路网整体处于"畅通"等级,各等级道路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奥运交通保障措施综合作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交通 交通拥堵评价 浮动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测距仪/GPS下城市道路SVM-AID算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云林 李伟龙 向怀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6,共6页
为减少交通事件引起的交通延误,有效预防偶发性交通事件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城市道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AID)算法。利用车载激光测距仪采集本车与前车的距离,利用搭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浮... 为减少交通事件引起的交通延误,有效预防偶发性交通事件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城市道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AID)算法。利用车载激光测距仪采集本车与前车的距离,利用搭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浮动车采集本车瞬时速度。将这2种交通数据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数据级融合,然后运用线性、多项式和径向基(RBF)3种核函数的SVM模型分别进行事件检测。最后,用实测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核函数为RBF的非线性SVM模型检测率(DR)值最大,误判率(FAR)值最小,检测指标均优于经典算法,说明算法检测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交通事件自动检测(SVM-AID) 城市道路 全球定位系统(GPS)浮动 激光测距仪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