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电视电影《王勃之死》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艺术特色
1
作者 张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7-39,共3页
电视电影是指以电影为本体,以电视平台为播出手段的影片。在中国现行的电影体制下,电视电影的出现,减轻了制作方在票房方面的压力,增添了对文化、艺术的探索,为创作剧情长片提供了条件。《王勃之死》便是中国近年来电视电影的代表作,在... 电视电影是指以电影为本体,以电视平台为播出手段的影片。在中国现行的电影体制下,电视电影的出现,减轻了制作方在票房方面的压力,增添了对文化、艺术的探索,为创作剧情长片提供了条件。《王勃之死》便是中国近年来电视电影的代表作,在金鸡百花电影节获最佳电视电影大奖。影片《王勃之死》由郑大圣执导,讲述了初唐诗人王勃的传奇人生。风格化的色调,话剧般的台词,是这部国产影片最大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电影 初唐诗人 艺术特色 国产影片 传奇人生 浪漫主义风格 风格 电视平台 初唐四杰 滕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题材·手法·体式·风格——漫论李白浪漫主义诗作的艺术特征(之二) 被引量:1
2
作者 治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9-64,58,共7页
三所谓体式,就是诗的体裁、格式。体裁格式固然是“外形律”,是属于外在的、客观的、形式方面的东西,人人都可以拿来使用。然而,如同一件衣服,都能起到蔽体、御寒的作用,穿在不同的人的身上却能够引起完全不同的效果。就象人人都要选择... 三所谓体式,就是诗的体裁、格式。体裁格式固然是“外形律”,是属于外在的、客观的、形式方面的东西,人人都可以拿来使用。然而,如同一件衣服,都能起到蔽体、御寒的作用,穿在不同的人的身上却能够引起完全不同的效果。就象人人都要选择合身的衣服一样,诗人也总是精心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诗的体式。我国浪漫主义诗人在体式的选择和运用上有一个基本的,也是传统的特点:自由性和自主性。直接继承了屈原和李白的伟大传统的现代浪漫主义大诗人郭沫若,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论诗三札》)我认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经验的自白,而且也是对于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一个恰切的总结。例如屈原,他就不受在当时业已成熟并且非常流行的《诗经》四言体的拘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诗 自我形象 体式 浪漫主义诗人 蜀道难 郭沫若 题材 手法 气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永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8-46,共9页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文艺史上的流派和作家的创作方法,由于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会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形态和性质,但两者总是既有区别同时又密切相关的。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很难完全正确地说出——...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文艺史上的流派和作家的创作方法,由于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会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形态和性质,但两者总是既有区别同时又密切相关的。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很难完全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 杜甫 诗歌创作 李白 杜诗 创作方法 优良传统 艺术特征 屈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魅影缝匠》的哥特式叙事话语与审美风格
4
作者 田文明 刘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5-58,共4页
哥特电影从哥特文学以及哥特音乐中演变而来,因其黑暗系的主题立意、超脱死亡的生活态度、浪漫主义风格化处理,在世界电影史上一度占据了重要位置。哥特文化同欧洲中世纪历史紧密联系,哥特电影通过借助视觉化的表现形式,对生存和死亡的... 哥特电影从哥特文学以及哥特音乐中演变而来,因其黑暗系的主题立意、超脱死亡的生活态度、浪漫主义风格化处理,在世界电影史上一度占据了重要位置。哥特文化同欧洲中世纪历史紧密联系,哥特电影通过借助视觉化的表现形式,对生存和死亡的定义进行可视化呈现。电影创作者善于利用光影、结构、人物、造型等多种视觉符号,赋予了死亡和恐怖以梦幻化的审美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价值取向 浪漫主义风格 叙事话语 欧洲中世纪 视觉化 哥特式 哥特文化 审美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风西渐——明清外销瓷绘锦纹在英国斯波特陶瓷边饰中的介入与重构
5
作者 张新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27,共7页
18世纪中后期英国陶瓷工业异军突起,诞生了伍斯特、威奇伍德、斯波特等研发与生产陶瓷为主的企业。为占有英国陶瓷市场份额,纷纷模仿中国外销瓷样式,其中瓷绘锦纹对斯波特陶瓷产业发展影响较大,文中通过梳理中国外销瓷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18世纪中后期英国陶瓷工业异军突起,诞生了伍斯特、威奇伍德、斯波特等研发与生产陶瓷为主的企业。为占有英国陶瓷市场份额,纷纷模仿中国外销瓷样式,其中瓷绘锦纹对斯波特陶瓷产业发展影响较大,文中通过梳理中国外销瓷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分析明清外销瓷绘锦纹的装饰类型、结构组织及设计特征,探讨斯波特陶瓷装饰设计特征,阐释浪漫主义装饰纹样与锦纹的组合类型与构成方法,论证明清外销瓷绘艺术对英国斯波特陶瓷创新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纹 斯波特陶瓷 边饰设计 浪漫主义风格 介入与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文本的意义及其产生与确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洛特曼 王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2-78,共7页
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1922—),前苏联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塔尔图学派”代表人物.犹太人,生于列宁格勒.195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54年应邀赴位于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大学工作.1960—1977年任该校俄罗斯文学教研室... 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1922—),前苏联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塔尔图学派”代表人物.犹太人,生于列宁格勒.195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54年应邀赴位于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大学工作.1960—1977年任该校俄罗斯文学教研室主任.在西方影响颇大,与美国的雅各布森同为国际符号学协会副主席.其某些见解曾被誉为文学研究中的哥白尼革命.主要著作有:《结构主义诗学讲义》(1964)、《文化类型学论文集》(第一册,1970;第二册,1973)、《电影符号学和电影美学问题》(1973)、《诗歌文本分析.诗歌结构》(1972)等.《艺术文本的结构》(1970)为其代表作.本篇译自《艺术文本的结构》第二章,标题系译者所加.《the structureof the artistic text》,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77; 据美国密执安大学1977年版译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风格 文本的意义 电影符号学 结构链 莱蒙托夫 编码 自然语言 结构主义 模式系统 符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作者 刘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1,共4页
【设计说明】《促织》在第一课时重点疏通课文,安排学生做任务卡片,对于文言字词、句式等进行整理归纳,对《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的相关情况做初步了解。第二课时重点研究《促织》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最终让学生不但读懂,而... 【设计说明】《促织》在第一课时重点疏通课文,安排学生做任务卡片,对于文言字词、句式等进行整理归纳,对《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的相关情况做初步了解。第二课时重点研究《促织》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最终让学生不但读懂,而且会读。教学设计为如何让学生从学习的“起点”抵达学习的“终点”,本课的“起点”是基于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初步掌握,“终点”是学生掌握具有荒诞、浪漫主义风格的小说的阅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织》 第二课时 情节设计 第一课时 小说情节 设计说明 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羅詩力說》初探
8
作者 易新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4年第2期33-46,共14页
伟大的革命文豪魯迅,一开始就把文学活动同人民革命斗爭的事业紧紧地結合起来,这种結合的最初成果便是他在一九○七年写的《摩罗詩力說》一文。他通过对一些篇有民生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詩人的介紹,号召人們起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伟大的革命文豪魯迅,一开始就把文学活动同人民革命斗爭的事业紧紧地結合起来,这种結合的最初成果便是他在一九○七年写的《摩罗詩力說》一文。他通过对一些篇有民生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詩人的介紹,号召人們起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垂死的封建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外国文学 积极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风格 唯心主义 文学活动 浪漫主义精神 革命民主主义 社会思想 爱国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