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体裁、写法与旨归——评杨志军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 |
徐妍
刘妍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文学艺术化: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跨媒介叙事 |
龙迪勇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3
|
19世纪初的美国社会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
彭家海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7
|
|
4
|
自然、童心与诗——论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童年意识 |
吴格非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8
|
|
5
|
论茅盾与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王中忱
|
《浙江学刊》
|
1985 |
9
|
|
6
|
欧洲影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思想解放——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内外因素及其当代意义 |
付天舒
李兴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7
|
浪漫主义文学发轫的哲学背景 |
张洁
刘春芳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8
|
论日本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性及代表人物 |
肖霞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3 |
3
|
|
9
|
工业革命与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刍议 |
魏金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0
|
总体艺术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生态话语 |
刘坛茹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1
|
自由精神之象征——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回顾与反思 |
陈国恩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2
|
缺席、在场都是尴尬的存在——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述评 |
石兴泽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3
|
作为批评家的雨果——论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 |
陈许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4
|
悖谬的和谐——论左翼浪漫主义文学文本的双重性征 |
符杰祥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5
|
浪漫主义文学对莎士比亚传承的研究 |
程建锋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6
|
从卢梭《忏悔录》的译介与接受管窥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间性 |
杨淑华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7
|
论法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忧郁 |
党焱
|
《理论月刊》
|
2005 |
1
|
|
18
|
“女性主义文学/性别研究”专栏(2篇)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创作 |
赵树勤
杨杰蛟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嬗递与古今差异 |
王晓丽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
2007 |
1
|
|
20
|
卢梭与浪漫主义文学 |
陈顺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1
|
|